1 / 85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 计划

同呼吸,共奋斗.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 计划. 柴发合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chaifh@craes.org.cn 2013 年 11 月 21 日 上海. 报告内容. 颗粒物 PM2.5 : 细小粒子和液滴的混合体. 总悬浮颗粒物( TSP ) : 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 100μm 的颗粒物。 颗粒物( PM10 ) : 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 10μm 的颗粒物,也称可吸入颗粒物。 颗粒物( PM2.5 ): 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 2.5μm 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

jane
Download Presentation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 计划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同呼吸,共奋斗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柴发合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chaifh@craes.org.cn 2013年11月21日 上海

  2. 报告内容

  3. 颗粒物PM2.5:细小粒子和液滴的混合体 • 总悬浮颗粒物(TSP): 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 的颗粒物。 • 颗粒物(PM10): 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μm 的颗粒物,也称可吸入颗粒物。 • 颗粒物(PM2.5): 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2.5μm 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 • 超细颗粒物(PM0.1):指的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0.1μm 的颗粒物。

  4. PM2.5的危害—人体健康的影响 体 外 • 根据粒径大小分为 • 总悬浮颗粒物(粒径≤100 mm) • 可吸入颗粒物(PM10,≤10 mm) • 细颗粒物(PM2.5,≤2.5 mm) • 超细颗粒物(PM0.1,≤0.1 mm) >10mm 喉部 气管、支气管 气管 <10mm >2.5mm 支气管 肺泡 特征:颗粒物粒径越小,比表面积越大,吸附有害物越多,侵入机体越深,健康危害越大 肺泡 <2.5mm J Exp Sci Environ Epidemiol (2010)

  5. 我国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趋势

  6. 2013年1月PM2.5日均浓度分布

  7. 2013年1月颗粒物主要组分的变化

  8. 重污染过程频发:2013年国庆节 石家庄空气质量指数 北京空气质量指数

  9. 重污染过程频发:哈尔滨采暖初期 2013年10月PM2.5浓度日变化 第一次:中小学放假两天! 能见度于20日傍晚开始急剧下降,能见度不足百米,局部2-3米。 PM2.5最大小时浓度超过1000毫克/立方米

  10. 省会城市大气污染堪忧 WHO公布了世界1082个城市2008-2010年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分布,我国32个省会城市参与排名,最好的是海口,排名第814位,其余均在890位以后,北京排名相当靠后,列1035位

  11. 酸雨污染格局没有明显改变! • 2009年,酸雨分布未发生明显变化。全国酸雨污染仍然较重,酸雨(pH<5.6)发生面积约120万平方公里。 • 在我国西南、华南地区出现的区域性的酸雨污染由原来的硫酸型酸雨逐渐向硫氮混合型酸雨转变,且呈加剧趋势。 酸沉降超临界符合区域

  12. 人为源SO2污染分布最广的区域 (Richter, Wittrock and Burrows IUP/IFE-UB)

  13. GOME annual changes in tropospheric NO2 全球氮氧化物污染上升最快! 2005 2011 A. Richter et al., Increase in tropospheric nitrogen dioxide over China observed from space, Nature, 437 2005

  14. 我国成为PM2.5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北非撒哈拉沙漠 中国沿海地区 2001-2006年PM2.5浓度平均值 (Source:NASA,2010年)

  15. 灰霾发生频率居高不下

  16. 典型城市PM2.5的组成部分 • 有机物是中国PM2.5中的重要化学物种; • SNA是中国东部地区PM2.5中最主要的化学物种; • 土壤尘的高含量是中国PM2.5的一个特征,在受沙尘影响的地区和季节尤甚。 Atmos. Chem. Phys., 2011, 11, 5207-5219

  17. 近地层臭氧污染加剧 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超标率 • 5月份:40.7% • 6月份:49.7% • 7月份:40.7% • 8月份:44.5% • 9月份:24.6% 8月份平均超标19.6天, 其中臭氧超标9.5天,PM2.5超标8.1天 2013年京津冀臭氧污染 典型地区大气氧化性持续增强

  18. 臭氧:“在天是佛,在地是魔” 平流层臭氧浓度显著下降

  19. PM2.5对能见度的影响 广州 武清 嘉兴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观测综合观测站)

  20. PM2.5中主要化学成分对消光系数贡献率 (陶俊 柴发合等,成都市,2010)

  21. 过去50年能见度变化趋势 Zhang, X. Y et al., ACPD, 2011

  22. 颗粒物中的毒害组份:多环芳烃 PM2.5 苯并[ a ]芘  广州市 (新垦、五山、荔湾)13种多环芳烃的总浓度范围39~154ng/m3. 其中苯并[a]芘浓度最高可达19 ng/ m3 ,远超出了我国现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10ng/m3),与新标准日均2.5ng/m3相比,差距更大. (段菁春,2006)

  23. 颗粒物中的毒害组份:重金属 • 我国近年来重金属污染事件频发,据环境保护部统计,2009年环保部接报的12起重金属、类金属污染事件,致使4035人血铅超标,182人镉超标,引发32起群体事件。其中大气重金属污染也是主要来源之一. 检测研究表明,北京PM2.5中重金属砷浓度达到日均浓度中位数为23.08纳克/立方米。根据2012年2月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砷的年平均参考浓度限值为6纳克/立方米,此次研究检测浓度为该限值的3.85倍。 2012年6月6日晚,清远市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及专家组召开联席会议,与会人员一致认为:造成清远连州市星子镇儿童血铅超标的主要污染源是连州发电厂,首要污染物是电厂烟尘。

  24. 大气PM2.5每增加10ug/m3居民死亡增加的百分比(均数与95%CI) PM2.5环境影响:人体健康 (阚海东 等,2010)

  25. 洛杉矶哮喘就诊量与臭氧污染(Neidell and Kinney, 2010) AOT40:O3对农作物影响的指标 5月到9月小时浓度超过40ppb的浓度数值之和。 年龄段:5-19 Increased asthma HAs on high-O3 days with no alert Estimated AOT40 wheat crops, averaged 2000 – 2004 (g m-3.hours)

  26. 空气污染中国导致123.4万人死亡《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评估》清华大学、美国健康影响研究所空气污染中国导致123.4万人死亡《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评估》清华大学、美国健康影响研究所 • 在全球空气污染严重的中国和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其健康风险尤其高。在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所有风险因子中,室外空气污染在中国的死亡率和整体健康负担中均排名第四位,仅仅次于饮食风险、高血压、吸烟前三项风险因素。 • 2010年在中国导致了123.4万人死亡以及2500万健康生命年的损失。其中在死亡人数中,由室外空气颗粒物污染导致的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为604519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196202人,缺血性心脏病为283331人,下呼吸道感染10469人,气管、支气管和肺癌139369人。占2010年全部死亡近14.9%。

  27. 中国北方煤污染导致人均寿命缩短5.5岁 ? PNAS发表的一篇由中国、美国和以色列学者共同完成研究报告,认为“中国北方煤污染导致人均寿命缩短5.5岁”

  28. 细颗粒物污染致癌 • 由于细颗粒物污染,估计2010年全球320万人过早死亡,大量是患有心血管疾病,22.3万人死于肺癌。中国与其它东亚国家50%以上的肺癌引起的死亡来源于细颗粒物。 • IARC Scientific Publication No. 161Air Pollution and CancerEditors: Kurt Straif, Aaron Cohen, and Jonathan Samet

  29. 2010年PM2.5造污染使4城市蒙受损失潘小川 李国星 高 婷/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 北京市死亡人数为2349人,占当年总死亡人数的1.9%, 对北京市造成的经济损失近18.6亿元人民币。 • 上海市死亡人数为 2980人,占当年总死亡人数的1.6%,对上海市造 成的经济损失近23.7亿元人民币。 • 广州市死亡人数为 1715人,占当年总死亡人数的2.2%,对广州市造 成的经济损失近13.6亿元人民币。 • 西安市死亡人数为 726人,占当年总死亡人数的1.6%,对西安市造成 的经济损失约5.8亿元人民币。

  30. 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2012年2月29日发布,2016年1月1日起在全国正式实施。 • 将三类功能区调整并入二类 • 新增PM2.5年平均、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增加臭氧(O3)8小时平均浓度限值 • 收紧PM10和NO2浓度限值 • 加严了苯并[a]芘的浓度限值. • 提高监测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要求 • 加严了铅,提出了部分重金属参考浓度限值. • 第一个受到各界广泛关注的环境标准 • 第一个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的环境标准 • 第一个分期实施的空气质量标准 • 二氧化氮、臭氧限值基本与国际标准接轨 • 颗粒物限值与WHO空气质量导则低轨相接 • 2012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 • 2013年,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 2015年,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 2016年1月1日,全国实施新标准。 发布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标志我国环境管理开始由以环境污染控制为目标导向向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导向的战略性转变。

  31. 113个环保重点城市达标情况

  32. 英国伦敦和美国洛杉矶2011年PM2.5浓度 伦敦 洛杉矶

  33. 报告内容

  34. 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 • 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能、产量过剩 • 能源消费超计划增长,结构和利用不合理 • 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过快,路油管问题突出 • 个别污染物减排,多数污染物持续增长 • 环境监管能力不足,违法排污屡禁不止

  35.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总体考虑 • 一是在总体要求上,把握“稳、准、狠”的原则。稳就是稳妥可行,稳中求进;准就是抓住重点,实施“精确治理”;狠就是重拳出击,综合施治。 • 二是在指标设定上,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 三是在治理思路上,建立健全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社会监督的新机制。 • 四是在实施效果上,注重"一石多鸟"、实现多方共赢。 • 五是在工作重点上,突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

  36. 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出发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配合、区域协作与属管理相协调、总量减排与质量改善相同步,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大气污染防治新机制,实施分区域、分阶段的治理规划,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多赢,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37. 奋斗目标和指标

  38. 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 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减少多污染物排放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供应 严格节能环保准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环境经济政策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严格依法监督管理 建立区域协作机制,统筹区域环境治理 建立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 明确政府企业和社会的责任,全民参与环境保护

  39. 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减少多污染物排放 (一)加强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 (二)深化面源污染治理  (三)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 

  40. 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

  41. 工业锅炉发展趋势及耗煤量 • 2011年我国工业锅炉61.06万台,总容量351.29万MW,其中燃煤工业锅炉占65%以上,年煤耗量达到了7.2亿吨,是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主要排放源之一,是“十二五”大气污染防控重点。 340个地级以上城市工业锅炉概况 (2010年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 历年工业锅炉的总蒸发量

  42.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四)严控“两高”行业新增产能 (五)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六)压缩过剩产能 (七)坚决停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在建项目。

  43. 资源能源消耗型产业世界第一 中国的 世界第一 • 经济增长方式仍然粗放 • 能源资源利用率低

  44. 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八)强化科技研发和推广 (九)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十一)大力培育节能环保产业。 

  45. 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供应 (十二)控制煤炭消费总量 (十三)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利用 (十四)推进煤炭清洁利用 (十五)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46. 调整能源结构和利用方式

  47. 各行业煤炭消费比例

  48. 伦敦能源结构的改变

  49. 严格节能环保准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十六)调整产业布局 (十七)强化节能环保指标约束 (十八)优化空间格局。

  50. 调整产业布局 • 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合理确定重点产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重大项目原则上布局在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加强产业政策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引导与约束作用,严格控制在生态脆弱或环境敏感地区建设“两高”行业项目。加强对各类产业发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 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实施差别化的产业政策,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提出更高的节能环保要求。强化环境监管,严禁落后产能转移。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