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3

实验对有效教学的促进指导

实验对有效教学的促进指导.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净月校区 郎栗 办公电话 :0431-86173074 移动电话 13943005270. 戴安邦: “ 化学实验是全面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 ”. 一 .巧用化学实验协助学生阶梯式发展. 1. 巧用实验作铺垫,分解学生理解难度. 测定空气成分. 2. 巧用实验,将抽象内容直观化. 3. 巧用实验,更正认知错觉. 氢气燃烧 分子运动. 4. 巧用实验,说清概念.

Download Presentation

实验对有效教学的促进指导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实验对有效教学的促进指导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净月校区 郎栗 办公电话:0431-86173074 移动电话13943005270

  2. 戴安邦: “化学实验是全面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

  3. 一.巧用化学实验协助学生阶梯式发展

  4. 1.巧用实验作铺垫,分解学生理解难度 测定空气成分

  5. 2.巧用实验,将抽象内容直观化

  6. 3.巧用实验,更正认知错觉 • 氢气燃烧 • 分子运动

  7. 4.巧用实验,说清概念 • 概念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是逻辑思维的最基本单元。这一特点决定了概念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通过对具体事实的体会并加以逻辑思考建构出来的

  8. 1. 酸碱性和酸碱度 • 2.催化剂

  9. 5.巧用实验,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 • 高锰酸钾制氧气

  10. KMnO4

  11. KMnO4

  12. ········ ········

  13. 稀HCl 气球 Na2CO3+稀HCl Na2CO3 质量守恒定律

  14. 稀HCl 稀HCl 注射器 Na2CO3 Na2CO3 Ca(OH)2

  15. 5.巧用实验,渗透探究性

  16. 1.为什么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 2.如何改进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 3.二氧化碳能否用排水法收集?

  17. 原理: 你知道有多少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  1.木炭燃烧  2.木炭还原氧化铜 3.一氧化碳燃烧 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5.蜡烛燃烧   6.酒精燃烧 7.呼吸     8.石灰石和稀盐酸 9.鸡蛋壳和醋酸 …… 哪个反应适合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呢?

  18. 为什么用石灰石和稀盐酸?而不用纯净的碳酸钙?不用硫酸呢?为什么用石灰石和稀盐酸?而不用纯净的碳酸钙?不用硫酸呢?

  19. 对比实验 1.石灰石和稀盐酸 2.碳酸钙和稀盐酸 3.石灰石和稀硫酸 现象,结论 问题:实验3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有解决的方法吗?

  20. 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21. 气体制备的思路 (反应物状态、 反应条件) 发生装置 选择装置 原理 收集装置 (气体的物理性质)

  22. 反应物为液态或固态与液态 反应条件:常温

  23. 能否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

  24. 知识层面,认识CO2能与NaOH反应,通过比较CO2能与NaOH反应、CO2能与Ca(OH)2反应,初步认识二氧化碳与碱溶液反应的规律。知识层面,认识CO2能与NaOH反应,通过比较CO2能与NaOH反应、CO2能与Ca(OH)2反应,初步认识二氧化碳与碱溶液反应的规律。 • 方法层面,通过反应物消耗和生成物检验的角度寻找化学反应发生的证据,初步形成设计实验方案的基本思路。

  25. 7. 加强对实验全过程的反思 • 反思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一种对话,可以促使两者的有机沟通与融合。在实验教学中,反思不是简单的回顾,它既有目的性,又带有研究性,反思的目标在于不断超越。

  26. 对实验原理的反思,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实验现象的理解,体悟实验本质对实验原理的反思,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实验现象的理解,体悟实验本质 • 对实验装置的反思,不仅有助于学生领悟实验设计中实验装置最优化的思想,还能促使学生深切体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 对实验方案的反思,可以问题为中心,引领学生探索、发现新知识、新规律,使实验教学更具有发展性、探究性和开放性,进一步促进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

  27. 化学教材处理的有效化策略

  28. 1.教材处理“情境化” • “需要的心理倾向,就能激发学习动机”

  29. 故事:1854年5月31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远航,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的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两个月后的一天,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刻之间战舰便葬身海底,全舰官兵、战马无一生还。事后英国军事保安部门调查,没有什么结果,但化学家门根据英国军事保安部门提供的材料,却很快找到了“纵火犯”。故事:1854年5月31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远航,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的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两个月后的一天,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刻之间战舰便葬身海底,全舰官兵、战马无一生还。事后英国军事保安部门调查,没有什么结果,但化学家门根据英国军事保安部门提供的材料,却很快找到了“纵火犯”。

  30. 学生1:有人放火; • 学生2:有人不小心将烟头掉到草料堆中; • 学生3:战舰在海洋上远航,太阳照射在船舱里热量来不及散发,温度升高达到草料的着火点; • 学生4:船舱里很潮湿,草料慢慢腐烂产生热量,聚集起来使温度升高。 • ……

  31. 2.教材处理“生活化”。 • 化学新课程理念倡导“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32. 熄灭蜡烛,你有多少种方法?

  33. 燃烧所需的条件 • 1.需要有可燃物 猜想: • 2.需要有充足的氧气或空气 • 3.需要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温度

  34. 讨论2: 为什么在点燃篝火时,要把木柴架起来,再点燃?

  35. 讨论3: • 用扇子扇煤炉火,为什么越扇越旺?

  36. 3.教材处理问题化 •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 “其言皆若出自吾之口,其意皆若出自吾之心”

  37. “水火相容”?

  38. 如何放置会继续燃烧?

  39. 教材处理结构化 • 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储存而是检索,而检索的关键则在于结构组织。

  40. MnO2 MnO2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 2KCl + 3O2 2H2O + O2 ↑ ↑ 2KClO3 2H2O2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复习:有关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

  41. A B C D E

  42. MnO2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 2KCl + 3O2 ↑ 2KClO3

  43. MnO2 2H2O + O2 ↑ 2H2O2

  44. 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45. (反应物状态、 反应条件) 发生装置 选择装置 原理 收集装置 (气体的物理性质)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