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likes | 433 Views
贸易经济学(一). 第一章 贸易经济学导论. 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贸易经济理论和中国贸易经济学的演进与发展历程,以及现代贸易经济学作为一门中国特色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贸易经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路线,中国贸易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中国贸易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与根源。.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贸易理论的演进 第二节 贸易经济学发展概述 第三节 贸易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进一步阅读与思考. 第一节 贸易理论的演进. 一、马克思的交换与贸易理论 二、 20 世纪 30 年代以前的西方贸易理论
E N D
第一章 贸易经济学导论 • 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贸易经济理论和中国贸易经济学的演进与发展历程,以及现代贸易经济学作为一门中国特色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教学重点:贸易经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路线,中国贸易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教学难点:中国贸易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与根源。
教学内容 • 第一节 贸易理论的演进 • 第二节 贸易经济学发展概述 • 第三节 贸易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 进一步阅读与思考
第一节 贸易理论的演进 • 一、马克思的交换与贸易理论 • 二、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西方贸易理论 • 三、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主流贸易理论 • 四、新兴古典主义贸易理论 返回
一、马克思的交换与贸易理论 • 关于交换、贸易起源与产生的理论 • 商品交换、贸易因社会分工和私有制而产生 • 马克思的《经济学手稿》 • 三次社会大分工 • 部落间贸易 •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的起源》 • 原始公社内部商品交换导致私有制 • 私有产权产生后的交换 • 专职商业活动的独立
交换、贸易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 • 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 • 社会再生产有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 交换在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地位 • 恩格斯的“坐标”理论 • 生产:社会经济活动曲线中的“纵座标” • 交换:社会经济活动曲线中的 “横座标” • 商品流通(贸易)是商品交换的发达形式 • 流通的本质是交换,表现为交换总体 • 商品流通的两种形式 • 简单商品流通:W-G-W
发达商品流通:G-W-G′ • 马克思:“商品交换的发达形式即贸易” • 商业资本与资本流通 • 马克思的《资本论》 • 商业资本是资本的最古老形式 • “不仅商业,而且商业资本也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古老,实际上它是资本在历史上最古老的自由的存在方式。” • 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商业支配产业 • 在资本主义社会,产业支配商业 • 资本的循环过程是流通与生产的统一,资本流通是商品流通的一部分
贸易与市场 • 马克思、恩格斯广泛运用了市场、世界市场、国际贸易、对外贸易等一系列概念 • 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 • 资产阶段为产品销路,需要不断扩大市场,包括国内市场和世界市场;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 • 由于世界市场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一种客观趋势 • 流通(交易)费用理论 • 马克思将流通费用分为两部分
纯粹流通费用:用于直接买卖过程的费用,包括洽谈、成交、薄记、结算等方面的费用,用劳动时间表示包括买卖的时间耗费,簿记时间耗费,从货品到商品、从商品到货币周转时间的耗费纯粹流通费用:用于直接买卖过程的费用,包括洽谈、成交、薄记、结算等方面的费用,用劳动时间表示包括买卖的时间耗费,簿记时间耗费,从货品到商品、从商品到货币周转时间的耗费 • 追加费用: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的延伸与商品使用价值运动有关的费用,包括保管费用与运输费用 • 商业利润与流通费用的相互关系 • 流通费用与商业预付资本、资本流通过程的关系 返回
二、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西方贸易理论 • 重商主义的贸易理论 • 时期:从15世纪到17世纪上半叶 • 观点:货币为财富的唯一形态,认为在对外贸易的争取顺差、少买多卖,才能增加国家财富 • 大卫·休谟主张的三种贸易利益 • 增强国力和改善国民生活 • 推动制造业的发展 • 为某些人的生活提供刺激,为寻欢作乐者提供享乐条件,为商人提供发财机会,为冒险家提供乐园
斯密的贸易理论 • 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简称《国富论》,1776) • 交换是“经济人”本性驱使下的一种特有倾向 • 绝对成本比较优势理论 • “看不见的手”:国内外贸易都应自由发展 • 李嘉图的自由贸易理论 • 大卫·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 • 相对成本比较优势理论 • “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 • 主张自由贸易,反对国家干预
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 • 李斯特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1841)反对古典主义自由贸易理论,倡导保护贸易 • 自由贸易分两类:国内自由贸易,这是有益的;国际自由贸易,不适于工商业落后国家 • 经济落后国家应该实行保护关税制度 • 经济发展阶段:原始时期→畜牧业时期→农业时期→农业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 • 保护关税的条件:农业工业时期 • 约翰·穆勒的国际贸易利益论 • 马歇尔的国际价值理论 返回
三、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主流贸易理论 • 要素禀赋论:H-O定理 • 俄林(基于其老师赫克歇尔的要素禀赋观点)的《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1933) • 国际贸易源于各国和地区间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 • 区域为基本贸易单位,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无本质区别 • 出口其要素丰富的产品,进口其生产要素短缺的产品 • 各区域要素价格差异、成本差异,差别越大,贸易机会越多,贸易量越大
产业内贸易理论 • 传统理论无法解释:国际产业内贸易和国内产业内贸易 • 格鲁贝尔和劳埃德的《产业内贸易》(1975);保罗·克鲁格曼的《工业国家间贸易的新理论》(1983) • 三个基本原理 • 产品异质性(消费需求层次性):产业内贸易的动因 • 需求偏好相似性:产业内贸易的保证(林德尔在《论贸易和转变》[1961]中提出) • 规模经济优势:产业内贸易的利益来源
交易费用经济论 • 科斯的《企业的性质》(1937):发现相关价格、谈判、签约、履约等费用 • 阿罗(1969):经济制度的运行费用 • 威廉姆森(1985):“物理系统中的摩擦力” • 资产专用性 • 交易不确定性 • 交易与组织管理机构的匹配关系 • 张五常(1983):所有在鲁滨逊·克鲁索经济中不可能发生的费用 • 比较:马克思的流通费用与科斯的交易费用
竞争优势论 • 波特的《竞争战略》(1980)、《竞争优势》(1985)、《国家竞争优势》(1990) • 国家的竞争创新机制的三个层面 • 微观竞争机制:企业内部整个价值链环节的创新 • 中观竞争机制:产业间、区域间的有效协调发展 • 宏观竞争机制:国家整体协调运转的竞争优势 • 国家整体竞争优势取决于四个基本因素和两个辅助因素 • 四个基本因素:生产要素、相关和支持产业、需求因素、企业战略 • 两个辅助因素:所面临的机遇、政府所起作用 返回
四、新兴古典主义贸易理论 • 杨小凯的《经济学原理》(1998) • 分工和专业化的分析框架 • “专业化经济”取代“规模经济” • “超边际分析”取代“边际分析” • 把古典分工理论与现代交易费用理论融为一体 • 交易成本高→自给自足 • 交易成本降低→局部分工与贸易 • 交易成本继续降低→全国分工与贸易 • 交易成本进一步降低→全球分工与贸易 返回
第二节 贸易经济学发展概述 • 一、中国贸易经济学的发展沿革 • 二、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贸易经济学 返回
一、中国贸易经济学的发展沿革 • 改革开放以前 • 柳准编,《商业经济》,上海商务印书馆,1916 • 孔士谔编,《商业学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2 • 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经济教研室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贸易经济讲义》,1955 • 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经济教研室编,《社会主义商业经济学》,1962
改革开放以后 • 特征 • 以商业经济学或社会主义商业经济学冠名的教材大量涌现 • 商品流通经济学教材 • 商业与贸易经济学科体系内容细化 • 与其他相关经济管理学科在内容上互相渗透 • 教材 • 谷克鉴、张建民主编,《贸易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1994 • 林文益主编,《贸易经济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1995
周肇先主编,《贸易经济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周肇先主编,《贸易经济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 湖南商学院贸易经济教研室编,《贸易经济学》,湖南师大出版社出版,1998 • 李金轩主编,《贸易经济教程》,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2000 返回
二、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贸易经济学 • 市场经济下越来越广泛发展的贸易活动和不断拓展的贸易领域,为贸易经济学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 贸易经济学可以与商业经济学分开设立 • 其他应用经济学和管理学难以取代贸易经济学 • 贸易经济学有自己相对独立和较为完整的内容和体系 返回
第三节 贸易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 一、贸易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二、学习、研究贸易经济学的要求及方法 返回
一、贸易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各种观点 • 系统地阐明商品市场、商品流通和这个领域内的活动主体——流通产业组织的结构、运行和发展的领域经济学 • 贸易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商品交换过程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机制 • 贸易经济学科应以市场资源配置,尤其是市场空间资源配置为研究对象,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市场交易费用为研究任务,围绕社会产品和价值的实现问题展开研究
贸易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市场经济下流通中介服务的供给与需求及其运行机制”贸易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市场经济下流通中介服务的供给与需求及其运行机制” • 贸易经济学科的研究对象是贸易与经济活动总体互动的机理与表现 • 贸易经济学研究应引入西方主流经济学范式,从贸易假设开始引入一系列新的贸易范畴,从根本上创新贸易经济学体系 • 本书观点 • 贸易经济学作为一门分支经济学,其研究对象应当是社会贸易经济活动领域中的贸易活动过程、贸易活动中的经济关系以及贸易活动中的客观规律
研究内容 • 关于贸易活动过程的研究 • 贸易活动中的各种经济关系 • 贸易活动中各种贸易关系的发展规律 返回
二、学习、研究贸易经济学的要求及方法 • 要求 • 在研究内容上集中突出贸易理论特色,体现学科的个性化特征,处理好与贸易实务之间的关系 • 处理好商品贸易与广义贸易关系 • 处理好贸易经济学与其它经济学科的关系 • 处理好贸易经济学与其它相关专业学科的关系 • 学习方法 •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坚持系统的学习研究方法 • 坚持从宏观角度出发,把握好贸易经济学科的定位 • 要有发展与创新的精神 返回
进一步阅读与思考 • 进一步阅读 • 马克思. 资本论·第2、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胡平主编. 中国商业百科全书[C].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 • 林文益主编. 贸易经济学[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 • 周肇先主编. 贸易经济学[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洪涛主编. 创新贸易经济学[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 杨小凯. 经济学原理[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 思考 • 马克思、恩格斯的贸易理论有哪些主要内容? • 斯密与李嘉图的自由贸易理论有什么不同? • 怎样理解要素禀赋与产业内贸易理论? • 怎样理论贸易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如何学习好贸易经济学?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