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绪 论

绪 论. 临床医学 (clinical medicine) 是诊断、治疗和预防各种疾病的学科群,属于应用科学。. 一、健康的概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 (一)健康的概念 健康 (Health) 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四个方面。 亚健康 (Sub- health,The third health condition, 第三状态、灰色状态 ) 是指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 疾病( disease ).

jana-bryant
Download Presentation

绪 论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绪 论 临床医学(clinical medicine)是诊断、治疗和预防各种疾病的学科群,属于应用科学。

  2. 一、健康的概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 (一)健康的概念 健康(Health)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四个方面。 亚健康(Sub- health,The third health condition,第三状态、灰色状态)是指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

  3. 疾病(disease) • 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的损害性作用下,因自稳调节(homeostatic control)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在多数疾病,机体对病因所引起的损害发生一系列抗损害反应。

  4. 疾病基本特征 • 第一,疾病是有原因的。 • 第二,疾病是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 • 第三,疾病时,体内发生一系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并由此而产生各种症状和体征,这是我们认识疾病的基础。 • 第四,疾病是完整机体的反应,但不同的疾病又在一定部位(器官或系统)有它特殊的变化。 • 第五,疾病时,机体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降低,劳动力减弱或丧失,是疾病的又一个重要特征。

  5. (二)医学模式的转变 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机械论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 社会生态学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

  6. 二、临床医学概论的研究范围和内容 • 研究范围包括诊断学基础;内科、外科、妇产科产、儿科常见疾病;计划生育;心理卫生及精神科常见疾病。 • 每种疾病研究内容包括概述、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要点等。

  7. 三、学习临床医学概论的目的、要求和方法 • 运用所学临床医学知识解决健康问题。 • 要熟悉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常用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诊断要点和治疗要点。 • 理论联系实际、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 • 培养临床思维方法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健康为人人、人人为健康”的正确观念。

  8. 四、现代医学的进展 (一)在病因和发病机制方面 • 病毒和遗传:白血病。免疫功能障碍:恶性肿瘤、肾小球疾病、类风湿。 (二)在检查和诊断技术方面 • 放射免疫和酶学检查、临床生化自动分析仪、电镜、扫描电镜、放射性核素标记、荧光标记、基因诊断。影像学:CT、MRI、数字减影、超声、光导纤维内窥镜、低创性直视检查等。 (三)在治疗方面   介入(PTCA)、腔镜、人工低温、人工心肺机、骨髓移植、器官移植、人造器官、激光刀、基因治疗、基因重组或修补、基因工程技术生物制品。

  9. 第一篇 诊断学基础

  10. 概述: 诊断学(diagnostics)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即论述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检查方法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

  11. 1、基本理论:是研究基本的症状、体征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理以及建立诊断的思维程序,从而识别疾病的各种情况。 2、基本检查方法:包括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视、触、叩、听诊)、实验室检查及器械检查(心电图、心电向量图、心功能、肺功能、X线、超声波、脑电图、同位素、CT、MRI、内窥镜等)。 3、临床正确思维:运用科学的临床思维去识别疾病、判断和揭示疾病的本质,为保护机体的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提出依据。

  12. 第一章 常见症状 • 症状:是指在疾病状态下,机体生理功能发生异常时病人主观感受到的不舒适感、异常感觉或病态改变。症状是诊断疾病的重要线索和依据。 • 体征:是指在体格检查中医生发现的异常表现。体征对临床诊断的形式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13. 第一节 发热 发热:当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时,称为发热。 一、病因 1、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体引起的疾病。

  14. 2、非感染性发热 ①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 ②变态反应。 ③内分泌及代谢疾病。 ④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 ⑤皮肤散热减少。 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15. 二、发病机制    外源性致热源 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 形成、释放 内源性致热源 体温调节中枢 体温调定点上移 产热大于散热而发热

  16. 三、临床表现 (一)临床分度(口测) 低热(37.3-38℃)、中等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 (二)临床经过及特点 体温上升期、高热期、体温下降期 (三)热型及临床意义 包括驰张热、稽留热、间隙热、回归热、波状热及不规则热。 (四)伴随症状

  17. 第二节 咯血 咯血:指喉及喉以下的呼吸器官出血经咳嗽由口腔排出。 咯血与呕血的区别(P8) 一、病因 支气管疾病、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其他 二、临床表现 年龄特征、咯血量、全身情况 三、伴随症状

  18. 第三节 疼痛 疼痛是临床常见症状,也是病人就医的主要原因。 一、胸痛 胸痛一般由胸部疾病引起。 (一)病因 胸壁胸廓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与大血管疾病、纵隔疾病、其他。

  19. (二)临床表现 胸痛部位、性质;发病年龄;影响胸痛的因素 (三)伴随症状 伴咳嗽、咯血 伴呼吸困难 伴咽下困难

  20. 二、腹痛 腹痛:是腹部神经受病变刺激的一种反应,由腹部或腹外疾病引起,多数为器质性,也可为功能性。 腹痛可分为急性、慢性两类。 (一)病因 1、急性腹痛 (1)腹腔脏器急性炎症 (2)腹膜急性炎症 (3)胃、肠急性穿孔 (4)空腔脏器梗阻或扩张,脏器扭转或破裂 (5)急性血循环障碍 (6)其他:腹壁病变、胸部疾病、尿毒症等。

  21. 2、慢性腹痛 (1)胃、十二指肠溃疡。 (2)腹腔内脏器慢性炎症、扭转。 (3)腹内实质性脏器病变。 (4)腹内肿瘤。 (5)其他:中毒与代谢性障碍、神经精神因素等。

  22. (二)临床表现 腹痛部位、性质与程度;影响腹痛的因素 (三)伴随症状 伴发热寒战 伴呕吐、无排便排气 伴便血 伴黄疸 伴休克

  23. 第四节 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是指病人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为用力呼吸,重者张口抬肩、鼻翼扇动、发绀、端坐呼吸、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动作,并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改变。

  24. 胸骨上窝 锁骨上窝 肋间隙 三凹征

  25. 一、病因 • (一)呼吸系统疾病: • 1、呼吸道梗阻; • 2、肺脏疾病; • 3、胸廓与胸膜疾病; • 4、各种原因所致呼吸功能障碍。 • (二)循环系统疾病 • (三)血液病 • (四)中毒 • (五)神经精神因素

  26. 二、临床表现 • (一)肺源性呼吸困难:它是由于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导致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所致。 • (二)心源性呼吸困难:由于左心、右心功能不全引起。 • (三)血源性呼吸困难 • (四)中毒性呼吸困难 • (五)神经精神性呼吸困难

  27. 心源性呼吸困难 • 早期劳力性呼吸困难; •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呼吸困难常在夜间熟睡后1~2小时发生;病人常因严重胸闷、气急而憋醒,被迫坐起(夜间平卧回心血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睡眠状态下迷走神经兴奋,乙酰胆碱能受体兴奋,心肌收缩力下降、心率降低,代偿能力降低) • 端坐呼吸: • 心源性哮喘

  28. 三、伴随症状 伴发热:肺炎等感染。 伴一侧胸痛:自发性气胸等。 伴昏迷:重病、脑病等。

  29. 讨论、练习和作业 • 1、简述发热的临床分度。 • 2、简述急性腹痛的病因。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