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0 likes | 871 Views
教学课件 - 平面交叉口综合治理. 东门街 — 东城根街交叉口现状分析和改造方案. 背景 BACKGROUND. 平面交叉口是城市路网中交通问题最突出的部位。许多因素会影响交叉口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随着城市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其中密集化,人均汽车保有量增加,城市交通拥堵压力日益增大。尤其作为城市主干道沿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平面交叉口对存在拥堵的城市道路网,影响较大。. 国内外研究参考 BIBLIOGRAPHIES.
E N D
教学课件-平面交叉口综合治理 东门街—东城根街交叉口现状分析和改造方案
背景BACKGROUND 平面交叉口是城市路网中交通问题最突出的部位。许多因素会影响交叉口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随着城市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其中密集化,人均汽车保有量增加,城市交通拥堵压力日益增大。尤其作为城市主干道沿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平面交叉口对存在拥堵的城市道路网,影响较大。
国内外研究参考BIBLIOGRAPHIES 东门街东城根街交叉口属于五路交叉路口,适合采用信号灯控制。国内外均有关于信号交叉口的研究设计,且比较成熟。所以对于单个交叉口的信号控制设计,我们参考了: 1.美国的MUTCD(Manual on Uniform Traffic Control Devices) 2.日本的《平面交叉路口的规范与设计》 3.《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4.《交通管理与控制》
东城根街则是贯通市中心南北方向的重要道路,对整个成都市的交通十分重要。东城根街则是贯通市中心南北方向的重要道路,对整个成都市的交通十分重要。 区位周围土地使用Location 东门街东城根街交叉口位于成都市一环路青羊区内,由四条道路交汇而成:东门街、东城根街、羊市街、商业后街。 东门街和羊市街这两条道路是 连接市区中心与西北方向的 二环路区域、三环路区域 甚至城郊区域的交通动脉, 是进城与出城的关键道路。 商业后街则是一条交通流量很小的支路,也没有专门设置信号灯控制。 东门街东城根街交叉口位于成都市一环路内,附近的建筑密度比较高,有医院、学校、酒店、机关、旅馆、住宅区等等,紧邻路口还有许多商业店面,人流量大,密集程度高。土地高度开发,几乎没有可供交叉口改造的多余用地。
交叉口道路现状 东门街方向是主要交通方向, 羊市街为双向4车道,中间有分隔栏的道路。路段机动车道为双向4车道,为可变交通。 早上7:30—9:30,下午5:00-7:30是单向交通时间,4条车道中的3条道路都为单向进(出)城道路,只剩1条道路作为公交专用道供进出城方向的公交通行。 南北向的东城根街直行方向有下穿隧道供直行车行驶,所以只有需左转或右转的车辆通过平面道路进入交叉口。
交叉口道路现状 交叉口进口道具体情况如下:1)东进口:两车道。2)西进口:有拓宽车道,共四车道。3)南进口:两车道。4)北进口:单车道。5)商业后街作为支路,车流量很少,对交叉口影响可忽略不计。
交叉口现状调查 交通量TRAFFIC VOLUME 据我们调查东门街东城根街交叉口的机动车交通流量非常大,以下为调查所得交通流量数据: 东门街东城根街交叉口的非机动车和行人的过街流量也比较大,因而对行人及非机动车交通需要考虑他们通过交叉口的安全问题。
交叉口现状调查 机动车行车速度 对于东门街东城根街交叉口的现状机动车行车速度,我们根据本交叉口的实际交通状况 早高峰:16.5km/h 晚高峰:18.5km/h
交叉口现状调查 措施 A.进口道拓宽。西进口道在路口占用机非分隔带拓宽一条车道。 B.设有公交专用道。供进城与出城的公交使用。 C.交通需求管理措施。可变交通:早上7:30—9:30,午5:00-7:30为单向交通时间,4条车道中的3条道路都为单向进(出)城道路,只剩1条道路作为公交专用道方便出城方向的公交。
交叉口现状调查 信号控制现状 东门街东城根街交叉口采用可变采用了两相位的信号控制:早高峰时期信号周期为119秒,晚高峰周期为146秒。 早高峰:1)东西相:绿灯67s 黄灯3s 红灯49s 2)南北相:绿灯67s 黄灯3s 红灯49s 晚高峰:1)东西相:绿灯88s 黄灯3s 红灯55s 2)南北相:绿灯50s 黄灯3s 红灯93s
交叉口评价指标 根据我国交通流特性、交叉口基础设施、信号设计条件及行车道条件,计算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介绍的方法、停车线法、冲突点法。 本设计中选用停车线法计算路口现状道路、交通、控制条件下的机动车通行能力。停车线法以进口处车道的停车线为基准面,认为凡是通过该面的车辆就已经通过交叉口。
交叉口评价指标 计算: 交叉口交通能力:东、西、南、北进口道通行能力 饱和度:早晚高峰各进口及交叉口饱和度 测定: 延误测定
早高峰计算 (1) 东进口通行能力计算 直行通行能力: 直右混行通行能力: 东进口通行能力: (2) 南进口通行能力计算 直左混行通行能力 直右混行通行能力 南进口通行能力
早高峰计算 (3) 西进口通行能力计算 直行通行能力 直左混行通行能力 直右混行通行能力 西进口通行能力
早高峰计算 (3) 北进口通行能力计算 直左右通行能力 北进口通行能力 早高峰整个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晚高峰计算 (1) 东进口通行能力计算 直右混行通行能力: 直左混行通行能力: 东进口通行能力: (2) 南进口通行能力计算 直左混行通行能力 直右混行通行能力 南进口通行能力
晚高峰计算 (3) 西进口通行能力计算 直左右混行通行能力: 西进口通行能力: (4) 北进口通行能力计算 直左右混行通行能力: 南进口通行能力:
饱和度的计算 早高峰各进口及交叉口饱和度计算:
饱和度的计算 晚高峰各进口及交叉口饱和度计算:
延误的测定 信号交叉口机动车交通的延误是反映车辆在信号交叉口上受阻、行驶时间损失的评价指标。影响延误的因素众多,涉及交叉口几何设计与信号配时的各个方面。 一般来说,延误计算需分别估算各进口道每车平均信控延误,即进口道中各车道延误之加权平均值;整个交叉口的平均延误是各进口道延误之加权平均值。 为了获得比较准确的数据,我们运用交通仿真软件进行模拟,得到了早高峰整个交叉口的平均延误为10.2s,晚高峰交叉口平均延误为12.8s。
交叉口评价指标 东门街—东城根街交叉口交通量、通行能力、延误汇总
交叉口评价指标 我们经过交通仿真模拟,得到东门街东城根街交叉口早晚高峰的服务水平均为B级 交通服务水平是指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如可以提供的行车速度、舒适、方便、司机的视野以及经济、安全等方面所得到的实际效果与服务程度。 B级——稳定车流。特征为车速开始受到交通条件的限制而有所降低,但驾驶员仍能较为自由地选择合理的车速。
交叉口拥堵原因分析 ⑴东门街东城根街交叉口早高峰交通流量大,大多是进城上班的车流,尤其以私人小汽车为主。 ⑵东门街至羊市街为主要交通流方向,早高峰时为进城单向交通,东门街西进口道有4条车道,而羊市街只有两条出口道,进城方向的交通流量很大,导致交通瓶颈的出现。 ⑶早高峰时段内的行人和非机动车过街需求量也很大,对机动车通过交叉口造成一定影响。 ⑷该交叉口的信号配时方案不完善,还需改进,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交叉口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交叉口信号控制及改造方案设计 5.1.1 饱和流率计算模型 S——校正后车道组的饱和流率 S0——每车道理想条件下饱和流率 N——车道组中的车道数 fw——车道宽度校正系数 fHV——交通流中重型车校正系数 fg——进口道坡度校正系数 fp——邻近车道组停车情况及该车道停车次数校正系数 fbb——公共汽车停在交叉口范围内阻塞影响的校正系数 fa——地区类型的校正系数 fRT——车道组中右转车校正系数 fLT——车道组中左转车校正系数 S——校正后车道组的饱和流率
交叉口信号控制及改造方案设计 饱和流率计算 车道组类型: 公用右转车道+公用左转车道 (一)东进口 ①计算饱和流量
交叉口信号控制及改造方案设计 饱和流率计算 (二)西进口 ①计算饱和流量 车道组类型: 公用右转车道+公用左转车道 ②计算流量比:
交叉口信号控制及改造方案设计 饱和流率计算 (三)北进口 ①计算饱和流量 车道组类型: 公用右转车道+公用左转车道 ②计算流量比:
交叉口信号控制及改造方案设计 饱和流率计算 (四)南进口 ①计算饱和流量 车道组类型: 公用右转车道+公用左转车道 ②计算流量比:
交叉口信号控制及改造方案设计配时方案的设计优化 为适应设计交叉口的潮汐交通特点,我组为该交叉口的早、晚高峰以及平峰时期分别设计了不同的信号相位,以满足交叉口不同时期的交通需求。 同时根据小组成员的实际观测发现,交叉口在一天范围内,无论是早、晚高峰亦或是平峰时期,各进口到的左、右转车辆均不多,故无需设置专门的左、右转信号相位,因此在信号相位的选择上我们采用了简单的两相位信号控制。根据以上阐述,交叉口相位方案设计如下:
交叉口早高峰配时方案 早高峰配时方案计算 I.早高峰配时方案设计 1. 采用Webster修正模型配置交叉口时间方案 (1)计算最佳周期长度 总损失时间: 各相临界车道交通量比: Y值较大,故采用Webster修正模型进行计算,公式如下: 为保证延误及时间损失最小,取 取整
交叉口早高峰配时方案 早高峰配时方案计算 I.早高峰配时方案设计 1. 采用Webster修正模型配置交叉口时间方案 (2)计算有效绿灯时间 (3)计算各相位实际显示绿灯时间 取整
交叉口早高峰配时方案 采用synchro优化交叉口配时方案 信号配时方案如下
交叉口平峰配时方案 计算 采用Webster模型配置交叉口时间方案 (1)计算最佳周期长度 总损失时间: 各相临界车道交通量比: Y值不大,故采用Webster模型进行计算,公式如下: 取整
交叉口平峰配时方案 计算 采用Webster模型配置交叉口时间方案 (2)计算有效绿灯时间 (3)计算各相位实际显示绿灯时间 取整
交叉口晚高峰配时方案 平高峰配时方案计算 晚高峰配时方案设计 1. 采用Webster修正模型配置交叉口时间方案 (1)计算最佳周期长度 总损失时间: 各相临界车道交通量比: Y值较大,故采用Webster修正模型进行计算,公式如下: 为保证延误及时间损失最小,取
交叉口晚高峰配时方案 计算 I.早高峰配时方案设计 1. 采用Webster修正模型配置交叉口时间方案 (2)计算有效绿灯时间 (3)计算各相位实际显示绿灯时间 取整
原始配时方案的评价 我们将相关的原始配时数据,渠化方案,各个方向的流量值,导入vissim软件中。 从中可知,服务水平为B级,这表示车流稳定,稍有延迟,交通量接近道路通行能力的70%。 路网的评价,从中可获取行程时间,距离,延误等数据。 而排队长度信息,排队长度是在一个可接受范围内的。 同样地,我们可以得到晚高峰的数据与相关评价,平均延误为12.8s,服务水平为B级。
利用Webster算法计算配时简略评价 F.韦伯斯特运用排队论,并通过计算机模拟与试验研究,建立了韦伯斯特延误模型。此模型只适用于欠饱和状况下车辆延误的估计,符合该交叉口情况,因此可适用。利用韦伯斯特算法计算得到的配时导入vissim软件。 早高峰时期平均延误为10.2s,服务水平为B级。 晚高峰时期平均延误为10.4s,服务水平为B级。 早晚高峰,经韦伯斯特算法计算配时后,延误有了一定的降低,这表示对交叉口的配时优化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交叉口渠化设计 本交叉口采用柔性渠化,基于标线的右转车流渠化图如下::
交叉口改造方案设计其他优化策略 1.在周边的交通枢纽引入TOD模式 它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是规划一个居民或者商业区时,使公共交通的使用最大化的一种非汽车化的规划设计方式。 通过先期对规划发展区的用地以较低的价格征用,导入公共交通,形成开发地价的时间差,然后,出售基础设施完善的“熟地”,政府从土地升值的回报中回收公共交通的先期投入。使交通枢纽附近的商业设施,可满足人们日常购物娱乐的需求,减少不必要的长途出行。同时,使更多的人选择公交出行这一方式,真正缓解这一片区域的交通拥堵。
交叉口改造方案设计其他优化策略 2.拥挤收费 城市道路拥挤收费是指在考虑出行者路径选择行为的基础上,在交通拥挤时段对部分区域道路使用者收取一定的费用,达到舒缓交通拥挤的目的。 拥挤收费本质上是一种交通需求管理的经济手段,目的是利用价格机制来限制城市道路高峰期的车流密度、控制交通出行需求、调整出行路径、调节交通量的时空分布、减少繁忙时段和繁忙路段道路上的交通负荷、提高道路设施的通行速度,满足道路使用者对时间和经济效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