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 likes | 634 Views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机制 创新研究总结报告.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 2008 年 10 月 · 成都. 内容提纲. 研究背景与目的 研究内容与方法 研究成果 研究结果综述 主要成绩 存在问题 讨论建议.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面临的问题. 缺乏激励. 人才断层 知识老化. 推广方式 方法落后. 体制不顺. 投入不足. 第一批试点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在机制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摸清了农民需求反馈的主要渠道和方式 推进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管理制度建设 创新了农技推广方式方法 建立了农技人员考评机制
E N D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机制创新研究总结报告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 2008年10月·成都
内容提纲 • 研究背景与目的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研究成果 • 研究结果综述 • 主要成绩 • 存在问题 • 讨论建议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面临的问题 缺乏激励 人才断层 知识老化 推广方式 方法落后 体制不顺 投入不足
第一批试点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 在机制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 摸清了农民需求反馈的主要渠道和方式 • 推进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管理制度建设 • 创新了农技推广方式方法 • 建立了农技人员考评机制 • 探索了县域统筹协调推广机制 • 形成四种政府推广机构主导型多元合作推广模式 • 样本点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效果良好
研究目的 • 在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内部管理的基础上,从量化推广任务、健全激励机制、创新推广方式出发,探索新时期政府主导与农民需求相结合的农技推广新机制,为全国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机制创新提供经验
研究内容 • 农民需求反馈机制 • 岗位责任制度 • 推广方式方法的探索和创新 • 考核考评机制 • 动态管理机制 • 构建县域统筹协调推广工作机制 • 建立多元化合作推广机制
参与式的设计实施 方案设计 考察指导 交流培训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典型案例与全面调查 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 研究方法
试点县的选取 • 本省(自治区)有代表性,预期取得的成果能对本地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创新起示范引导作用 • 有一定的农业产业基础,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技推广工作,有开展机制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具备承担研究任务的必要条件,当地县乡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基本到位、体系健全、体制顺畅,或者已出台改革政策和实施方案,符合中央有关改革精神 • 有一定的工作基础,当地农业部门在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创新方面有实践探索,并且取得一定成效
2006年试点县基本情况 • 农业基础地位都比较显著 • 农业人口804.3万人,占80.2% • 农业GDP为358.6亿元,占26.7% • 大部分试点县在运行机制创新研究开展前或进行中完成了体制改革 • 县乡两级人员配比上较为合理 • 实有4243人,其中县以下有2591人,占61.1%
研究成果 • 建立了畅通高效的需求反馈机制 • 建立和完善了岗位责任制度 • 优化和创新了推广方式方法 • 建立了有效的考核考评机制 • 建立了动态管理机制 • 构建了县域统筹协调机制 • 形成了多元合作推广机制
2006-2007年样本站与非样本站农民需求信息收集情况比较(单位:条/站)2006-2007年样本站与非样本站农民需求信息收集情况比较(单位:条/站)
2006-2007年样本站与非样本站农民需求信息收集情况比较(单位:条/站)2006-2007年样本站与非样本站农民需求信息收集情况比较(单位:条/站)
建立了农民需求信息反馈机制 • 及时准确收集农民需求信息 • 建立了完整的信息体系 • 确定了适当的信息收集方式 • 对收集到的技术需求信息进行有效地反馈 • 根据收集的信息制定和调整工作计划 • 通过各种途径及时解决农民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 各项制度保证
研究成果 • 建立了畅通高效的需求反馈机制 • 建立和完善了岗位责任制度 • 优化和创新了推广方式方法 • 建立了有效的考核考评机制 • 建立了动态管理机制 • 构建了县域统筹协调机制 • 形成了多元合作推广机制
2006-2007年样本站与非样本站岗位责任制度数量2006-2007年样本站与非样本站岗位责任制度数量
建立和完善了岗位责任制度 • 根据当地实际和推广工作的需要合理设置推广机构,寻求最佳的内部组织形式 • 明确各个推广机构、各个岗位的职责和目标任务 • 把抽象的目标具体化,把能够定量的目标定量化,将不易定量的目标,通过科学的机制设计,转换成可量化的指标,从而实现目标管理
建立和完善了岗位责任制度 • 科学性 • 因地制宜,根据服务区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合理设置岗位 • 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农技推广员的差异性,合理设置岗位职责 • 完整地覆盖了当地农技推广工作的全部内容,既实现政府目标,又满足农民需要 • 岗位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研究成果 • 建立了畅通高效的需求反馈机制 • 建立和完善了岗位责任制度 • 优化和创新了推广方式方法 • 建立了有效的考核考评机制 • 建立了动态管理机制 • 构建了县域统筹协调机制 • 形成了多元合作推广机制
2006-2007年样本站与非样本站发散式技术推广开展情况比较(单位:次/站)2006-2007年样本站与非样本站发散式技术推广开展情况比较(单位:次/站)
2007年样本站与非样本站各种发散式技术推广的采用率2007年样本站与非样本站各种发散式技术推广的采用率
优化和创新了推广方式方法 • 创新培训的内容和方式 • 加大推广深度,提升服务效果 • 根据推广的技术的特点和推广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段和方式 • 借助现代通讯和传播手段提高推广效率
2006-2007年样本站与非样本站互动式技术推广开展情况比较(单位:人次/站)2006-2007年样本站与非样本站互动式技术推广开展情况比较(单位:人次/站)
2007年样本站与非样本站各种互动式技术推广的采用率2007年样本站与非样本站各种互动式技术推广的采用率
研究成果 • 建立了畅通高效的需求反馈机制 • 建立和完善了岗位责任制度 • 优化和创新了推广方式方法 • 建立了有效的考核考评机制 • 建立了动态管理机制 • 构建了县域统筹协调机制 • 形成了多元合作推广机制
建立了考核考评机制 • 在运行机制创新研究中,各试点县根据推广工作实际、结合自身特点,建立了规范、科学的考核办法,并且充分运用考核结果,有效地实现了激励农技人员扎实有效开展推广工作的目的。
考核办法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明确考核的对象、内容、主体和方式 有力的考核组织者 分配方式 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体现激励效果 充分运用非物质激励,调动农技人员的积极性 建立了考核考评机制
研究成果 • 建立了畅通高效的需求反馈机制 • 建立和完善了岗位责任制度 • 优化和创新了推广方式方法 • 建立了有效的考核考评机制 • 建立了动态管理机制 • 构建了县域统筹协调机制 • 形成了多元合作推广机制
建立了动态管理机制 • 在运行机制创新研究中,各试点县推行执业资格准入制度,实行公益性岗位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同时建立不合格人员的淘汰机制,探索出促进推广队伍有效运作、良性发展的动态管理新机制
严格的执业资格准入制度 “公正、公平、公开”的招聘制度 合理的淘汰机制 完善的淘汰人员管理制度 建立了动态管理机制
研究成果 • 建立了畅通高效的需求反馈机制 • 建立和完善了岗位责任制度 • 优化和创新了推广方式方法 • 建立了有效的考核考评机制 • 建立了动态管理机制 • 构建了县域统筹协调机制 • 形成了多元合作推广机制
构建了县域统筹协调机制 • 在运行机制创新研究中,各试点县积极探索,构建了县域统筹协调机制,整合推广资源,推动各部门协同开展为农服务,促进了推广事业的发展
构建了县域统筹协调机制 • 各级推广机构的分工协作 • 职责分工 • 人员统筹 • 县域范围内推广资源的整合 • 充实服务内容 • 促进体系建设 • 政技协调推广机制 • 乡管体制下 • 县管体制下
研究成果 • 建立了畅通高效的需求反馈机制 • 建立和完善了岗位责任制度 • 优化和创新了推广方式方法 • 建立了有效的考核考评机制 • 建立了动态管理机制 • 构建了县域统筹协调机制 • 形成了多元合作推广机制
形成了多元合作推广机制 • 在运行机制创新研究中,各试点县充分发挥其它机构和组织的作用,逐步形成了以基层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科工贸、产学研广泛参与的多元合作推广新机制
科研单位 专业合作组织 农产品加工企业 农资企业、经销商 社会化服务组织 技术优势、教育优势 需求强烈、集中 对农产品生产有要求 引导和推广 高效 形成了多元合作推广机制
主要成绩 • 健全各项制度 • 以岗位职责为基础、考核考评为核心、动态管理为特征的内部管理制度 • 以多元合作和县域统筹协调为主要内容的外部合作机制 • 利用乡土人才,延伸服务网络 • 促进了理念和认识的转变 • 各项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2006-2007年样本站与非样本站推广人员下乡天数比较2006-2007年样本站与非样本站推广人员下乡天数比较
2006-2007年样本站与非样本站技术推广效果比较2006-2007年样本站与非样本站技术推广效果比较
2006-2007年样本站与非样本站病虫害平均防效比较2006-2007年样本站与非样本站病虫害平均防效比较
存在问题 • 研究内容有待进一步深化 • 对公益性技术推广投入不足 • 管理体制没有完全理顺 • 部分试点县认识和思路仍有局限 • 基层农技人员能力建设缺乏
研究内容有待进一步深化 • 需求反馈机制 • 岗位责任制度 • 推广方式方法 • 考核考评机制 • 动态管理机制 • 县域统筹协调 • 多元合作推广
存在问题 • 研究内容有待进一步深化 • 对公益性技术推广投入不足 • 管理体制没有完全理顺 • 部分试点县认识和思路仍有局限 • 基层农技人员能力建设缺乏
2006-2007年各试点县推广机构人均经费收入情况2006-2007年各试点县推广机构人均经费收入情况
存在问题 • 研究内容有待进一步深化 • 对公益性技术推广投入不足 • 管理体制没有完全理顺 • 部分试点县认识和思路仍有局限 • 基层农技人员能力建设缺乏
存在问题 • 部分试点县认识和思路仍有局限 • 对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公益性认识不足 • 对运行机制创新研究意义认识不足 • 基层农技人员能力建设缺乏 • 农民的技术需求越来越多样化 • 随着技术的进步,推广的手段也在不断更新 • 资金和知识来源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