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第 六 章 微观社会工作方法

第 六 章 微观社会工作方法. 个案与小组. 第一节 个案工作. 一、 个案社会工作方法的起源与发展. 一、 个案社会工作方法的 起源与发展. ( 一) 个案社会工作方法的起源 个案工作的方法,起源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出现并盛行于英美等国家的“慈善组织会社”中的“友善访问员”对贫民家庭的探访。. 一、 个案社会工作方法的 起源与发展. (二)个案社会工作方法的发展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慈善组织会社期是个案工作的萌芽期。 慈善组织会社后期至一战结束,是个案工作初步专业化时期,这时期的个案工作不仅重视问题的个人方面,而且更加重视问题的社会环境方面。

jalil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六 章 微观社会工作方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章微观社会工作方法 个案与小组

  2. 第一节个案工作 • 一、个案社会工作方法的起源与发展

  3. 一、个案社会工作方法的起源与发展 • (一)个案社会工作方法的起源个案工作的方法,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并盛行于英美等国家的“慈善组织会社”中的“友善访问员”对贫民家庭的探访。

  4. 一、个案社会工作方法的起源与发展 • (二)个案社会工作方法的发展 •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慈善组织会社期是个案工作的萌芽期。 • 慈善组织会社后期至一战结束,是个案工作初步专业化时期,这时期的个案工作不仅重视问题的个人方面,而且更加重视问题的社会环境方面。 • 一战结束至1929年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时期,是个案工作专业化与学科化时期。个案工作开始运用精神心理分析的方法来帮助受助者解决问题,形成了重视个人心理因素强于重视社会环境的特点。 • 二战结束后,个案工作进入以综合为特征的发展阶段,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局面,对受助者个人的心理和社会环境给与同样的重视,把重点放在人与环境的互动上。 • 20世界70年代,个案工作又出现了行为修正模式、任务中心模式、危机调适模式、家庭治疗模式等新的工作方法。 • 20世纪80年代,发展出综合性的个案管理模式,使个案工作形成了专门化与综合化相结合的特征。

  5. 二、什么是个案工作 • (一)  个案工作的定义 • 个案工作是个案社会工作或社会个案工作的简称。个案工作是专业工作者在利他主义的价值理念指导下,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到困难的个人及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以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挖掘潜力,不断提高个人、家庭和社会的生活质量与福利水平的一种社会工作方法。

  6. 二、什么是个案工作 • (二)个案工作的基本特点第一,个案工作是一种从个人或家庭入手,工作者与受助者个人或家庭面对面、一对一的社会工作助人方法; • 第二,个案工作以感受到困难、适应不良或有问题的个人及家庭为工作对象; • 第三,个案工作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个案工作的专业知识及人际关系调整的专门技术; • 第四,个案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工作者的介入,协助社会功能失调的个人或家庭,改善其生活,增进其幸福。

  7. 三、个案工作的理论基础(1) • (一) 心理分析学 • 这是以弗洛伊德学说为基础形成和发展的一种理论,它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本能所驱使,而由人格结构中的“自我”与“超我”所控制。人的不良行为的产生是由于有各种本能集合成的“本我”同“自我”、“超我”之间关系的失衡造成的。心理分析学理论对个案工作尤其是其中的社会—心理治疗模式有很大影响。 • (二)社会系统理论 • 它把人与生活环境看作是由功能上相互依靠的子系统或各种元素所组成的系统整体,协调或均衡是该系统运行与维持的基本条件,也是个体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当这个条件得不到满足,即系统内部的各个子系统或各个元素之间不能有效配合、相互协调时,系统均衡就会受到破坏,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就会出现问题。个案工作中的社会—心理治疗模式就是吸收了这一理论。 • (三) 沟通理论 • 这种理论强调人际沟通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认为许多人的行为问题都出在人际沟通方面。个案工作者就是通过帮助案主学习正确的沟通,从而实现个案工作的目标。

  8. 三、个案工作的理论基础(2) • (四)行为主义理论 • 它是应用行为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来对案主的不适当行为进行矫治或治疗。这种理论认为相对于人的心理,人的行为是一种外在的、能观察到的行为。因此,主张应该关心案主的外在行为,帮助案主学习和掌握适当的反映模式。 • (五)认知理论 • 它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受制于理性思考,而不是潜意识中的本能。人由于认知上的错误或理性思维能力的缺乏,往往容易产生不良行为。基于这样一种理论,个案工作理论中出现了现实治疗法和理性情绪治疗法,试图帮助服务对象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识或完善理性思考能力,从而使服务对象的行为得到正确的、理性的指引。 • (六)人文主义理论 • 人文主义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和潜能,人的问题产生于人不能接受自我,所以应当帮助服务对象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充分发挥服务对象本身的能动性,同时人也是有自由意志的,人有责任也有能力去改变自己的非理性信念。

  9. 四、个案工作的模式 • (一) 心理—社会学派个案工作心理—社会学派个案工作向服务对象提供一个长期的、支持性关系,在减低服务对象外部压力的同时,又增加服务对象的自我认识。是一种将服务对象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同其生活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考虑并进行工作的个案工作理论模式。

  10. 四、个案工作的模式 • 1、心理—社会学派个案工作的主要理论 • 第一,受心理分析的影响,认为人的行为失调或行为障碍,是其内在的人格缺乏与自我不完善的外在表现。 • 第二,认为人作为其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环境整体的一部分,整体中任何一个部分的改变都会影响个体。 • 第三,心理—社会学派个案工作提出“人在情境中”(person in situation)的理论。该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提出将服务对象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同其生活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提出人与环境是一个互动的体系。

  11. 四、个案工作的模式 • 2、心理—社会学派个案工作的实施特点 • 第一,强调专业关系在个案工作、个案治疗中的作用; • 第二,重视心理社会调查; • 第三,重视诊断; • 第四,治疗的方法。心理—社会学派个案工作有直接治疗和间接治疗,前者是通过会谈的方式直接对服务对象进行治疗,后者是指改变环境。 

  12. 四、个案工作的模式 • (二)问题解决派个案社会工作 • 问题解决派个案社会工作是在诊断学派和功能学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问题解决理论源自人类对有效解决问题的思考。

  13. 四、个案工作的模式 • 1、问题解决派个案社会工作的理论假设 • 问题解决模式的理论基础综合了杜威等人的思考模式、诊断派和功能派的理论基础,其理论前提基于这样的假设: • 第一, 人类生活是一连串的问题解决过程。 • 第二,一个人缺乏处理其自身问题的能力,往往是由于它缺乏动机、能力以及机会,致使其难以采取适当的方式解决问题。

  14. 四、个案工作的模式 • 2、问题解决派个案社会工作的目标 • (1)尽可能减少服务对象的焦虑与惧怕,引导和增强服务对象寻求改变的动机,并提供支持与安全感,以激励最低程度的自我防卫,增加报酬性期待,使其自我功能得以发挥,从而解决问题; • (2)增强服务对象的自我功能,包括增强其认知、判断、选择、理解情感以及行动方面的能力; • (3)提供服务对象问题解决或减轻问题所必需的机会与资源。

  15. 四、个案工作的模式 • 3、问题解决派个案社会工作的实施特点 • 第一,对问题的界定。要求将问题界定为具体的、可以解决的; • 第二,提供解决问题的新经验。

  16. (三)行为修正派个案工作模式1行为修正派个案工作模式的主要理论(三)行为修正派个案工作模式1行为修正派个案工作模式的主要理论 • 行为学派以学习理论为基础,认为个人的行为是在外部环境刺激和制约下形成和改变的,强调通过学习的过程改变行为。 • (1)反应制约派 • 该模式强调刺激—反应模式,即反应必须由刺激引发,反应的性质也由刺激的性质所决定。行为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关系的过程,这种关系一旦建立,某一刺激就能引发某一反应,这样就产生了学习效果。 • (2)操作制约派 • 又称工具模式,认为行为模式能否建立,以及行为模式的方法都是由前行为结果来决定的。 • (3)社会学习理论 • 班杜拉认为许多行为不需要经过前两种制约,只要经过观察、学习和模仿过程就可以使行为改变。

  17. 2行为修正派个案工作的实施特点 • 行为修正派个案工作的实施特点有: • 第一,强调通过观察发现服务对象的行为; • 第二,撇开对人内在心理机制的分析诊断,直接关注与当前问题有关的行为,直接以偏差行为或症状作为治疗对象; • 第三,注重治疗技术。

  18. 3行为修正的技术 • (1)支持性心理治疗 • (2)分析性心理治疗 • (3) 行为治疗

  19. (四) 理性情绪治疗个案工作模式 • 1理性情绪治疗的主要理论 • 又称ABC性格理论,A即刺激事件,指存在的一个事实;B即人的情绪反应;C即人的看法和信念。它认为人的情绪问题是由人的非理性信念造成的。因此,它以人的观念、思想为突破口,通过改变人的非理性思想,达到改变沮丧情绪的目的,使人产生更积极与负责任的行为 • 2理性情绪治疗实施特点 • 理性情绪治疗实施特点是: • 理性情绪治疗法不重视对历史的追溯,而强调当下的现在; • 它不重视对心理机制的分析,而直接从观念入手; • 它不采用非直示式方法,而采用工作者主导的直示方式; • 它不重视潜意识,而强调明确的思想; • 它不重视环境的影响,而强调人的自由选择。

  20. (五)人本治疗个案工作模式1人本治疗个案工作模式的主要理论(五)人本治疗个案工作模式1人本治疗个案工作模式的主要理论 • 又称人本治理疗法或当事人中心治疗模式,其核心概念是自我概念,认为人的行为、情绪和心理、与他人的关系和对环境的适应等都是受自我概念影响的,由自我概念决定的。

  21. 2人本治疗模式的实施特点 • 人本治疗模式的治疗重点在于人而不是人所面临的问题。它的治疗目标是: • 第一,提供一种治疗的气氛帮助案主重新认识自己; • 第二,引导案主通过自我努力而具备自我实现所必需的一些特质; • 第三,协助案主成长,提高案主克服当前及将来所要面对问题的能力。 • 人本治疗模式非常重视建立工作者与案主之间良好的治疗关系,认为良好的治疗关系可以促成案主的改变。为此,罗杰斯提出建立关系的六个条件: • 第一,工作者和案主要有心理上的接触; • 第二, 案主出现自我概念和现实经验的矛盾; • 第三, 工作者在治疗关系中表里一致或真诚; • 第四, 工作者能充分运用同感了解案主的内心心理状况; • 第五,工作者对案主无条件地积极关怀; • 第六,工作者无条件地了解和同感及尊重,应达到让对方能够感受到的最低标准。

  22. (六)个案管理模式 • 1什么是个案管理模式 • 所谓个案管理是个案管理人员把服务对象以及复杂的社会服务网络中有益于服务对象的资源联系起来,及时地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以达到最佳的服务效果。 • 2个案管理的工作任务与重点 • 个案管理的工作任务是: • 与案主一起确认其需要协助的类型; • 确认阻碍有效使用该项协助的障碍; • 提供直接服务以克服那些障碍; • 尝试使案主与可能的协助者接触; • 提供间接性的整合服务以维持这些接触,直到问题得到解决。 • 个案管理的工作重点:一是找出面临多种问题的案主所需的服务网络;二是找出这个服务网络中各项服务提供者彼此的互动关系。

  23. 第二节小组工作一小组工作的起源与发展 • (一)小组工作的起源(19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 • 小组工作起源于19世纪的欧美。小组工作成为一种社会服务方法是从1884年英国创立的具有教会性质背景的青年会组织开始的。19世纪后期在欧美兴起的睦邻组织运动,对小组工作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二)小组工作的成长(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 • 自一战以后,小组工作成为一种运动,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冲击。小组工作于20世纪30年代开始被视为一项专业工作。在这一阶段,小组工作的成长明显地表现为学科知识的系统化、方法的多样化。 • (三)小组工作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 • 对小组工作而言,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转折点。 • (四)小组工作在中国 • 在中国历史上历来有互助的传统,也不缺乏社会团体进行救助的事例,但是尚不具备专业性质。在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工作教育中,开始开设小组工作的课程。新中国成立后,许多社会组织、人民群众团体都在利用小组工作的方法开展帮助有需要者的工作,但是还不是专业社会工作意义上的小组工作。近年来,在中国内地,专业的小组工作也开始运用于许多社会工作领域。

  24. 二小组工作的概念 • (一) 小组工作的定义 • 小组工作又称社会团体工作、群体社会工作、团体工作、群体工作等。小组工作是一种以两个或以上的个人组成的小组为工作对象的社会工作方法,它主要由社会工作者通过有目的的小组活动和组员间的互动,帮助小组成员共同参与集体活动,从中获得小组经验,处理个人、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问题,行为改变,恢复与发展社会功能,开发个人潜能,从而获得个人成长。 • (二) 小组工作的特征 • 小组工作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 第一,小组工作着重帮助小组成员形成一个互助体系,也就是说帮助的主要力量来自小组中的个人或小组成员的力量。 • 第二,小组工作者要了解小组成员,善于利用小组过程,并协助成员了解和利用小组过程。 • 第三,努力增强个别成员的能力,以便能自动自发地发挥功能而成为独立的个人或小组。 • 第四, 小组必须协助成员在小组结束时,再回顾整个小组工作的过程。

  25. 三 小组工作的功能 • (一)有关小组工作功能的论述 • 崔克尔在《社会小组工作:原则与实务》中从个人的角度概括小组工作的功能,认为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人可以通过小组帮助自己:追求兴趣与获得技能;在同辈团体中获得接纳与地位;成为较大团体或较有影响力集团的成员;从父母或其他人的监护之下获得成长与独立;适应与学习同异性交往;通过参与过程成为社区的一分子;拥有乐趣、休闲与社交情趣,获得友谊与同伴。 • 克莱因在《有效的小组工作:原则与方法导论》中指出小组工作的功能是:康复、获得、矫治、社会化、预防、社会行动、解决问题、社会价值等。 • (二)小组工作的功能 • 综合学者的研究,小组工作的主要功能归纳为: • 1影响个人发生转变; • 2社会控制; • 3用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 • 4再社会化。

  26. 四小组类型 • (一) 小组的基本特征 • 小组一般具有这样的特征: • 第一, 一人以上构成小组; • 第二,成员之间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 第三,成员对小组持有认同感; • 第四, 成员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 • 第五, 小组中有进行社会控制的方式; • 第六, 形成特定的小组文化和氛围; • (二)  小组的基本类型 • 关于小组的类型,有多种分类标准。按小组的组成,分为自然小组和组成小组;按小组工作结构,分为正式小组和非正式小组;按成员的参与程度,分为志愿小组和强制小组;按成员进出小组的自由程度,分为封闭小组和开放小组;按社会工作的目标,分为:朋辈小组、教育小组、服务或自愿小组、兴趣小组、成长小组、治疗小组、社会化小组、自助或互助小组。

  27. 五小组工作的理论模式 • (一) 心理学理论 • 心理学理论在小组工作中的运用最多的是心理分析理论。心理分析理论运用在小组工作中时,主要以个人为工作焦点,而不是以小组整体为基础。通过小组实践,人们可以建立起他们处理个人关系的技巧、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自信心。 • (二) 社会学习理论 • 该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传统的条件反射理论、强化条件反射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 • (三) 系统理论 • 系统理论是将小组看作是由不同的互动因素所组成的系统。在小组系统以外,家庭、学校和机构、社会等都是作为整体的小组和作为子系统的个人成员之间存在互动的系统。小组工作必须通过增强小组这个系统的开放强度并且恰当利用其他系统影响小组发生变化。 • (四) 团体动力学理论 • 团体动力学认为,人类的行为经常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所产生的运作与结果,即团体动力。团体动力是指某社会团体之所以形成的原因,以及维持团体的一种力量或方式。其基本理论和研究包括:团体凝聚力、团体压力与团体规范、个人动机与团体目标、领导与团体功能及团体结构。

  28. 六小组工作的模式(1) • (一) 社会目标模式 • 该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系统论和社会学的观点,它强调社会系统与人和群体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强调人对社会的社会责任和社会意识。认为个人和群体出现功能失调或问题与社会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有关,而人和群体的行为又会影响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转。因此,个人问题的解决,必须通过社会变迁的途径来实现。 • (二) 治疗模式 • 也称“临床模式”,该模式关注的是个人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矫正而不是社会,强调通过小组来治疗个人心理、社会与文化适应问题。认为小组是进行治疗的媒介,是一种治疗个人问题或矫正个人有问题的行为或态度的手段,既是治疗环境也是治疗工具,通过社会工作者推动小组成员互动来实现个人行为的改变,帮助个人增进自我认识和社会功能。 • (三) 互动模式 • 互动模式关注子系统(小组成员)和整体系统(小组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关系,而不是小组成员个人本身。它的关注点既在个人也在环境,希望通过个人、小组和社会系统之间的开放和相互影响,到达增强个人和社会功能的目的。

  29. 六小组工作的模式(2) • (四)发展模式 • 该模式认为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任务。因此,在小组中,要使其成员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扮演好个人的社会角色,发挥个人的社会功能。小组要帮助其成员发展他们自己的资源和发展对抗环境压力的影响。 • (五)组织与环境模式 • 该模式认为,小组目标的实现是由机构、小组工作者、小组成员和其外在环境互动的结果。社会环境是个人行为模式的来源,也是影响其维持和改变行为模式的工具。所有小组的目标都是协助小组发挥社会功能,也就是小组协助其成员改变自己、环境或两者兼而有之,以使个人对社会角色的适应、个人需求、能力和社会环境之间形成最佳的互动关系。 • (六)预防与康复模式 • 该模式重视个人的社会适应问题,认为人的行为是在社会环境、与人交往中逐渐受影响和学习得来的,在小组中培养适当的环境,可以帮助组员预防和消除个人违反社会常规的价值观和行为或不被大部分人所接受的行为。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