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P25

P25. P25. P25. P26. P26. 課文整理. 大一統帝國體制的建立. 一、建立: 221B.C. 秦王嬴政併滅六國,統一天下 二、採用「皇帝」尊號:秦始皇認為「王」已無法顯示尊貴地位,故採用「皇帝」名號 三、採行「五德終始說」:認為秦為水德,取代周的火德 四、建立禮儀典制:以強調皇帝至尊的權威 五、建立中央集權的「三公九卿」官僚體制 六、建立地方制度 — 郡縣制 七、結果:皇帝成為帝國的中央集權核心. P26. P26. P27. P27. 課文整理. 秦朝的中央官制與地方制度. 一、中央官制 — 三公九卿:

jalen
Download Presentation

P25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P25

  2. P25

  3. P25

  4. P26

  5. P26

  6. 課文整理 大一統帝國體制的建立 一、建立:221B.C.秦王嬴政併滅六國,統一天下 二、採用「皇帝」尊號:秦始皇認為「王」已無法顯示尊貴地位,故採用「皇帝」名號 三、採行「五德終始說」:認為秦為水德,取代周的火德 四、建立禮儀典制:以強調皇帝至尊的權威 五、建立中央集權的「三公九卿」官僚體制 六、建立地方制度—郡縣制 七、結果:皇帝成為帝國的中央集權核心

  7. P26

  8. P26

  9. P27

  10. P27

  11. 課文整理 秦朝的中央官制與地方制度 一、中央官制—三公九卿:  皇帝之下,分設丞相(行政)、太尉(軍事)、御史大夫(監察) 二、地方制度—郡縣制:  1.辦法:   中央派遣並監督郡守、縣令等地方首長   地方賦稅權歸朝廷  2.作用:皇帝透過郡縣制可控制廣土眾民,形成「一人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

  12. P27

  13. P27

  14. 課文整理 君權與相權的關係 一、相輔相成:皇帝雖有至高權力,但仍須仰賴官僚治國,故丞相成為「百官之首」 二、緊張關係:丞相由皇帝任命,但位高權重,對皇帝權力造成威脅 三、君尊臣卑-削弱相權之實例:  1.三公制:用以分削相權  2.漢武帝的「內朝」:丞相成為「外朝」之首  3.東漢光武帝以尚書掌管大權:尚書令成為行政首長

  15. P28

  16. P28 曹魏時:中書省,成為實際的丞相 劉宋時:門下省,成為實際的丞相

  17. 內朝:中書省 光武帝 曹魏以後 劉宋以後 外朝:中書省 外朝:尚書省 內朝:門下省

  18. 課文整理 政治與學術思想的演變 一、秦朝:  1.採用法家思想,甚至「焚書坑儒」  2.結果:政權崩潰 二、漢初高祖、文帝:因承接長期動亂而採用道家黃老治術,無為而治,與民休息 三、漢武帝:  1.中央集權完成,採董仲舒之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 2.以儒家為表,法家為本 四、結論:實際上均為控制思想的手段

  19. P28

  20. P28

  21. P28

  22. P29

  23. 課文整理 教育文化 一、秦朝: 嚴法為治,「以吏為師」,禁止學術活動 二、西漢武帝:  1.中央設太學  2.地方設郡國學(景帝時蜀郡太守文翁已在地 方設郡國學)  3.講授儒家經典  4.經學遂成為兩漢主流

  24. P29

  25. P29 外儒內法 循吏:重視經學的地方官,強調禮樂學校,以化民成俗為目標,思想觀念來自儒家 酷吏:重視律令的地方官,以奉行朝廷法令,貫徹君主旨意為首務,思想觀念來自法家

  26. 課文整理 編戶齊民的社會 一、背景:  1.戶籍制度:春秋戰國時代已逐漸出現  2.戶口管理:商鞅變法規定「五家為保,十家相連」 二、秦朝的郡縣制—戶籍詳備:  1.「編戶」:將郡縣內的人民均編入戶籍編制  2.「編戶之民」、「編戶齊民」:指納入編戶的人民

  27. P29

  28. P29

  29. 課文整理 漢朝的戶籍管理 一、記錄更完善:  1.西漢繼承秦朝的戶籍政策而更完密  2.舉凡姓名、籍貫、身份、年齡、財產均詳細登錄 二、優點:戶籍資料可使政府對於徵兵、賦稅、徭役、求才……等,有所憑藉 三、實例-徵兵:西漢兵役23歲至56歲,可依照戶籍資料徵兵

  30. P30

  31. 課文整理 漢朝選舉人才的制度 一、徵辟:  1.屬特殊榮譽  2.政府聘請有才德的高士,授以官職 二、察舉:  1.「詔舉」:不定期的特科,如「賢良方正」、「直言極諫」  2.「歲舉」:武帝後,每年定期舉行,有「孝子」、「廉吏」、「茂才」等科 ※選才根據:必須憑藉「編戶」的戶政基礎

  32. P30 由上而下選任官吏 由下而上推選人才 又稱薦舉、常舉

  33. 課文整理 P30 生活禮俗 一、婚姻嫁娶:邑里以酒食相賀 二、喪事:鄰里自動助辦 三、重要節令:里人殺牛宰羊做「社祭」,並歡聚宴飲 四、意義: 1.顯示編戶齊民社會,里鄰關係密切 2.農閒的歡娛與農耕的辛苦,呈現「一張一弛」的生活節奏

  34. P30

  35. 課文整理 P30 編戶齊民社會的作用 一、政府可有效管理人民: 是周朝封建制度瓦解後,中央集權政府對人民有效管理的制度 二、為秦漢帝國維持統治的基礎 三、對於政治、社會、經濟及軍事等方面起了重要的穩定作用

  36. 好站連結 •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http://www.bmy.com.cn/menu.asp • 秦始皇http://qin.junshijia.com/index.htm • 秦始皇http://www.chiculture.net/0105/html/c36/0105c36.html#

  37. 圖源出處 • 秦滅六國形勢圖:曾麒穎(2005)。《中國歷史懸案》。人類智庫發行出版,頁18。 • 長城衛星照片: http://news3.xinhuanet.com/st/2004-03/26/xinsrc_37030126090192530591.jpg • 嶧山石刻:http://gb.chinabroadcast.cn/mmsource/images/2005/04/05/rd050405010.jpg • 秦代陽陵虎符:http://pop.pcpop.com/upimg2/2004/7/3/401101536.jpg • 兵馬俑:http://www.bmy.com.cn/images/1hk01.jpg • 銅車馬:http://www.bmy.com.cn/zhanlan.asp?classid=4&id=123 • 半兩錢:http://www.china.org.cn/images/116371.jpg • 阿房宮: http://mud.mm-a6.yimg.com/image/2315356576 • 秦始皇陵:http://www.cnradio.com.cn/news/200610/W020061020822872703038.jpg • 秦朝中央及地方官制示意圖:http://www.cmi.hku.hk/material/Workshet/chh1uw01/Image7.gif • 秦代郡縣圖:http://www.cskms.edu.hk/subject/chi_history/information_files/map/11.jpg • 焚書坑儒:曾麒穎(2005)。《中國歷史懸案》。人類智庫發行出版,頁21。 • 秦坑儒谷:曾麒穎(2005)。《中國歷史懸案》。人類智庫發行出版,頁20。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