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0 likes | 977 Views
大学计算机基础 (十一五规划教材). . 请用 PowerPoint 2003 播放. 说在课前 : “ 3W ” 问题. Why What how. 为什么要学?. 基本理论. 基本技能. 学什么?. 1. 掌握和了解计算机理论基础知识 2. 具有网络环境下 操作计算机 的技能和 信息处理 的能力 3. 掌握数据库和多媒体相关知识. 怎么学?. How. 学时安排: 34 (课堂讲授)+ 18 (上机). 培养兴趣 提高自学、自控能力 积极参与 互帮互助 狠练基本功 善于应用.
E N D
大学计算机基础(十一五规划教材) 请用PowerPoint 2003播放
说在课前:“3W”问题 • Why • What • how 为什么要学? 基本理论 基本技能 学什么? 1.掌握和了解计算机理论基础知识 2.具有网络环境下操作计算机的技能和信息处理的能力 3.掌握数据库和多媒体相关知识 怎么学?
How 学时安排:34(课堂讲授)+18(上机) • 培养兴趣 • 提高自学、自控能力 • 积极参与 • 互帮互助 • 狠练基本功 • 善于应用 教学模式: 课堂 + 网络 + 实践 (210.43.191.224) 学习建议: • 示例 学会归纳、总结和提炼; 调整学习的最佳状态 注重动手能力,抵制网络诱惑
How 考核标准 • 资格认定 (作业、上机、出勤、提问、解答问题的情况)(20%) • 水平测试(机试)(80%) 注重学习的过程 要求 • 违纪三次 (包括旷课、迟到、上课睡觉、上机玩QQ和游戏等) ,取消考试资格。 • 作业按时上交。
第 1 章 计算机系统基础 1.1 计算机的发展 1.2 计算机的类型 1.3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及结构 1.4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 1.5 计算机软件系统 1.6 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与存储
本章重点 计算机的分代、发展方向、分类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 计算机硬件基本知识:硬件系统的总线结构图;微机系统五大组成部分及功能;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计算机软件基本知识:语言的概念,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的概念,操作系统、汇编程序、编译程序和解释程序的功能
什么是现代计算机? 计算机是一种无须人工干预,能对各种信息进行存储和快速处理的电子设备。 现代计算机是电子驱动的,其本质特征是存储控制,即将事先编好的“程序”(指令和数据)存入“存储器”中,然后计算机就可以按照程序步骤自动连续执行。 ? 思考:计算器和计算机的区别。
1.1 计算机的发展 • 早期计算工具的发展 • 早期计算机的发展 • 现代计算机的发展 •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 未来的新型计算机
1.早期计算工具和计算机的发展 手指、石块、贝壳 算筹、算盘 加法计算器、差分机、分析机 电子计算机 现代计算机
2.现代计算机的发展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1946年,美国 ENIAC(爱尼亚克) EDSAC(爱德沙克) 1949年,英国,宣告萌芽时期结束。 EDVAC(爱德瓦克) 1952年,美国,冯.诺依曼的“程序存储”设想首次体现。
4 3.计算机发展的 个时代
4.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第一台微型计算机 1975年,美国,爱德华.罗伯茨 中国研制的第一台微型计算机 1985年,长城0520
5.未来的新型的计算机 “摩尔定律” 芯片发热 现代计算机发展迅速 面临的问题 影响芯片集成度,计算机运行速度 超导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 光子计算机 生物计算机 神经网络计算机 发展方向:超高速、超小型、并行 处理、智能化
单 位 时 间 执 行 的 指 令 数 晶 体 管 数 百万条/每秒 摩尔定理 MIPS 每18个月芯片能力增长一倍。
1.2 计算机的类型 按计算能力分: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计算机(微机、笔记本、掌上电脑等) 从市场分布情况看:
John von Neumann 冯诺依曼 1.3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及结构 存储程序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两个基本能力:一是能够存储程序,二是能够自动地执行程序。 计算机是利用“存储器”(内存)来存放所要执行的程序的,而称之为CPU的部件可以依次从存储器中取出程序中的每一条指令,并加以分析和执行,直至完成全部指令任务为止。 重点 计算机奠基人——冯诺依曼 冯·诺依曼结构: 硬件核心由五部分组成 采用二进制和程序存储
运算器 输入 设备 输出 设备 (内)存储器 程序+ 数据 响应信号 请求信号 数据流 控制流 控制器 注意:其中5-10是个 重复的过程 冯·诺依曼计算机结构模型 10 操作命令 反馈信号 存数 8 9 取数 1 6 处理 结果 4 13 14 指令 响应信号 请求信号 7 地址 5 2 12 11 3
指令格式 操作码 操作数 机器执行什么操作 执行对象(具体数、存放位置) 1.3.2 指令和指令系统 指令是对计算机进行程序控制的最小单位。 注意: (1)所有指令的集合称为计算机的指令系统。 (2)不同的计算机指令系统不同。 程序是为完成一项特定任务而用某种语言编写的一组指令序列
+1 PC 1.3.2 指令和指令系统 指令执行过程 冯氏原理:人们预先编好程序,利用输入设备把程序输入内存,计算机在控制器控制下,从内存中逐条取出程序交运算器执行。把结果回送入内存、或由输出设备输出。 执行步骤:取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程序计数器加1 (例:指令070740H的执行过程)
内存储器 程序计数器PC(0100H) 控制器 指令寄存器 … … 操作码 地址码 程序区 译码器 …… 操作控制线路 … 数据区 …… 累加器 …… 算术、逻辑运算部件 运算器 自动加1 程序计数器PC (0101H) 07 0740
1.3.3 微型计算机系统结构 1.早期的计算机系统结构 多总线设计,南北桥结构 2.目前的计算机系统结构 以CPU为核心的控制中心分层结构, 3.微机系统的“1-3-5-7”规则
1.3.4 非冯·诺依曼计算机结构 非冯·诺依曼结构: 是由数据而不是由指令 来驱动程序执行 例: • 数据流计算机 • 归约计算机 • 基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计算机 • 智能计算机
小 结 • 计算机的分代、发展方向、分类 • 计算机的存储程序工作原理和结构
1.4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 应用软件 计算机系统 系统软件 软件系统(程序、文档) 硬件 硬件系统(设备) 1.4.1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 计算机系统 组成图 层次图
(2) 微机硬件的基本组成 从外观看,一台微机由主机(包括内存)和外部设备(包括外存)组成。在主机箱内有主板(包括CPU和内存、总线扩展槽)、外存、输入输出接口电路等,如下图所示:
微 处 理 器 CPU AB DB CB 其他I/O口 外存接口 输入输出接口 主存储器 软、硬盘驱动器 键盘、显示器等 各种外设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结构图(总线结构图)如下: 根据总线结构讲解计算机硬件各部分及功能
1. 中央处理器CPU(核心):它执行对信息的处理与控制,是整个微型机的核心,它是一个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决定微机的档次。 ① 针脚式Socket 2.CPU可分为: ② 插卡式Slot 3.主流产品: Intel公司的Pentium(奔腾)系列和AMD公司的Athlon(速龙)系列 P4 CPU:奔腾、赛扬、至强、迅驰
4. 主要性能指标: • 字长CPU一次所能处理的数据的二进制位数;CPU字长有8bit,16bit,32bit,64bit等,目前流行的微机主要采用32bit。 • 工作频率 即CPU每秒所能执行的指令条数,常用主频表示,CPU主频通常以MH(兆赫)和GH(千兆赫)为单位,1MH 指每秒执行1百万条指令。目前流行的CPU的主频均已达GH 数量级 • 高速缓存(cache)(128KB~2MB) 高速CPU和低速内存的速度不匹配,如何解决? 高速缓存 高速CPU 低速内存
5. CPU技术的新发展 • 多核CPU技术 • 64位CPU • 低功耗CPU • 嵌入式CPU
主板是计算机中重要的部件。主要功能是传输电子信号。计算机的性能、功能、兼容性都取决于主板设计。目前主板的系统结构为控制中心结构。主流产品是ATX主板。主板是计算机中重要的部件。主要功能是传输电子信号。计算机的性能、功能、兼容性都取决于主板设计。目前主板的系统结构为控制中心结构。主流产品是ATX主板。 1-3-5-7 三大芯片 北桥芯片-决定主板性能高低 南桥芯片-决定主板功能多少 BIOS芯片-决定主板兼容性好坏
CPU插座 目前CPU均采用Socket插座,Socket插座根据CPU引脚的多少进行编号。 芯片组 生产芯片组的厂商有Intel、AMD、VIA、SIS等少数企业。
随机存储器 RAM 只读存储器 ROM 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PROM 可改写只读存储器 EPROM 主存储器 (内 存) 存储器 磁盘存储器:软磁盘、硬磁盘 外存储器 (辅助存储器) 光盘存储器、优盘 1.4.4 存储器系统 计算机的存储器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其容量的大小、存取数据速度的快慢将直接影响到微机系统的性能。 注意: 计算机运行时的程序和数据均放在RAM中,一旦掉电,其中的内容将全部丢失。
短暂地保留数据、其特点是速度快。分为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静态SRAM和动态DRAM)、只读存储器(ROM)、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短暂地保留数据、其特点是速度快。分为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静态SRAM和动态DRAM)、只读存储器(ROM)、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注意: 1.地址:存储单元的一个编号,数据的存取须通过该编号完成。 2.存储容量:内存单元的总数,通常一个单元为一个字节,1024个单元为1KB,1024×1024个单元为1兆节,记为1MB。通常为256MB。内存容量实质上指RAM的容量(因为ROM可存储容量为0 )。 3. RAM:随机存储器,可读写,断电后数据丢失。 4.ROM:只读存储器,不可写,预先存入数据,断电后数据不丢失。
内存地址 RAM在实际存储的时候被分成为许多等长的存储单元,在微机中一般按照字节存储,即按字节来分存储单元。比如,如果有内存1kB,则被分为1024个存储单元。每个存储单元将被赋予一个编号即内存地址。 FFFFH 0002H 0001H 0000H 注意区分内存地址和内存地址中的内容。
外存储器之一:硬盘存储器 2、外存 存 储 原 理 : 电 磁 原 理
外存储器之二:软盘存储器 3.5英寸软盘示意图 软盘一般有5寸盘(5.25“)和3寸盘(3.5”),高密3寸盘的存储容量为1.44M,高密5寸盘容量为1.2M,现在一般采用3寸盘。在DOS中用“A:”、或“B:”来表示软盘的盘符。 塑料壳 挡板 读写窗口 写保护孔 盘片 轴盘连接孔
外存储器之三:光盘存储器 • 原理:运用光盘盘面的凸凹不平,表示“0”和“1”的信息,光驱利用激光头产生激光扫描光盘盘面,读取“0”和“1”的信息。 • 特点:记录密度高,存储容量大,数据保存时间长。
类型: 只读型光盘(CD-ROM、DVD-ROM),数据采用专用设备一次性写入到光盘中。只能读取信息,不能再写入。CDROM的存储容量为650MB,DVDROM的存储容量为4.3GB~17GB。 一次写入型光盘(CD-R、DVD-R),只能写一次,写后不能修改。 可擦写型光盘(CD-RW、 DVD-RW),可以反复读写,但需要专用软件进行操作。
外存储器之四、五:优盘与移动硬盘 ①优盘(又名闪存盘) 特点:防潮、耐高低温、抗震、防电磁波、 容量大、携带方便等 ②移动硬盘 • 容量大,单位存储成本低; • 速度快; • 兼容性好,即插即用; • 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特点:
内存 外存 CPU 交换数据 交换数据 不能直接交换 外存是一种长期保留数据的装置,属外部设备。既是输入设备,又是输出设备,主要用于和内存储器交换信息。有硬盘、软盘、光盘、U盘、移动硬盘。 CPU、内存、外存间的关系: 外存和内存的比较:速度较内存慢、容量一般较内存大,且价格比内存便宜。软盘容量为1.44M,常见硬盘达GB级以上,光盘容量有500~600MB,有可擦写光盘。
注意: 1.软盘写保护孔打开时,处于写保护状态,只能读取信息,不能写信息。 2.软盘正在工作时(指示灯亮时),不能将软盘取出,否则丢失数据或损坏磁盘。 3.磁道、柱面由外到内编号,从0开始,磁道数一般为40或80 。 4.磁盘容量的计算公式(每个扇区存储512个字节): 软盘容量=面数×磁道数×每道扇区数×每扇区字节数 硬盘容量=柱面数×面数×每道扇区数×每扇区字节数 如:3.5英寸双面软盘,有80个磁道,18扇区/磁道,其格式容量为: 512 × 18 × 80 × 2=1440KB≈1.44MB,简称1.44MB。
各种存储器特点比较 cpu 速度 容量 小 快 cache RAM 外存:硬、光、U、软 慢 大
1.4.5 总线与接口 • 总线 • 扩展槽 • I/O接口
1. 总线 总线(BUS):是指计算机系统中能够为多个部件共享的一组公共信息传输线路。 按照其功能及传输信息的种类可分为: ① 数据总线(DB):用于CPU与内存或I/O接口之间的数据传递,它的条数取决于CPU的字长,信息传送是双向的(可送入到CPU也可由CPU送出)。
② 地址总线(AB):用于传送存储单元或I/O接口的地址信息,信息传送是单向的,它的条数决定了计算机内存的大小:若一台计算机中有16条地址总线,则它的内存大小为216(64KB)。 ③ 控制总线(CB):双向传送控制器的各种控制信息。 总线性能:总线宽度、总线频率 7大总线(前端总线FSB、内存总线MB、Hub总线IHA、图形显示接口总线PCIE、外部设备总线PCI、通用串行总线USB和少针脚总线LPC)的功能
2. I/O接口 主板外部接口是用来连接键盘、鼠标(串行接口)、音箱、麦克风、显示器、打印机(并行接口)、电话线等其它外部设备,实现数据交换的功能。 USB接口, 通用串行 总线接口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