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likes | 496 Views
大众的贫穷. 是培养犯罪的最大基础. 2008-2009 年秋季学期 《 犯罪学 》 课程第一小组 组成人员:苏丹 马笑天 王燕君 龚明康 徐欣 陈醉白 潘缘 授课老师:岳平. 讨论纪要: 论题:大众的贫穷是培养犯罪的最大基础。 关键字:大众 贫穷 最大基础 参考资料: 《 论积贮疏 》 贾谊 《 二十世纪的中国犯罪学 》 赵国玲 资料来源: 以网络为主,书籍为辅。 http://www.law-star.com/cacnew/200808/195022404.htm
E N D
大众的贫穷 是培养犯罪的最大基础 2008-2009年秋季学期《犯罪学》课程第一小组 组成人员:苏丹 马笑天 王燕君 龚明康 徐欣 陈醉白 潘缘 授课老师:岳平
讨论纪要: 论题:大众的贫穷是培养犯罪的最大基础。 关键字:大众 贫穷 最大基础 参考资料:《论积贮疏》 贾谊 《二十世纪的中国犯罪学》 赵国玲 资料来源:以网络为主,书籍为辅。 http://www.law-star.com/cacnew/200808/195022404.htm http://baike.baidu.com/view/88575.htm
何谓贫穷? 1.贫苦困厄。谓缺少财物,困顿不顺。 2.指缺少资财。 3.指穷人。 通过以下几方面探讨「贫穷」观念: 人类物质上的所需,包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和服务的不足,这些不足有没有改变、改善。 经济上是否丰裕,钱财、资源(天然资源)是否足够。「足够」一词在世界各地的文化、政治、经济上,都有着不同的定义,欧盟国家对「贫穷」的定义就包含了资源分布是否平等。
社会人际关系,面临贫穷的人有否被边缘化、是否对他人依赖、能否过着普遍认为「正常」的生活模式--例如,是否能够维持一个健康的家庭、能否教养小孩、能否参与社会上的活动。 贫穷是在很多方面的有关社会、经济及文化传统上。 在於经济上,分为两类的贫穷:绝对贫穷和相对贫穷。
在於政治上,很多国家的政府以对抗及消灭贫穷为社会福利的工作目标,为达成目标,许多政府也设置有专门处理贫穷问题的组织或机构。这些机构所做的工作主要以人口普查研究以及确认低收入户为多。在积极的作为方面,则包括了住房供给计画、社会津贴、特殊工作机会或提供生活必需品。某些意识形态(例如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学家及政治人物为了制造贫穷而努力奔走。其他理论则认为贫穷是一种经济系统失败的徵象,也是犯罪的主要原因。
从法律面而言,在许多已发展国家之中,贫穷是法定减轻刑罚事由之一。立法者通常认为,一个人能否清楚认知社会及法律所接受的行为,系受到其通常且经常性地处於生活穷困状态中所影响。由于穷人心理压力的增加,贫穷通常被认为导致犯罪率升高。 在中国古代汉语中,贫穷两字是分开解释的. 贫指的是没有钱的意思. 穷指的是没有官爵的意思.
大众即为一般的、普通的人。每个人天生都有一种犯罪心态,一旦经过外界刺激,人性就会发生偏差,从而激发犯罪。当一个人的收入不足以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吃、穿、住等)时,或者当一个人没有任何经济来源,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满足不了,穷困潦倒时,犯罪的萌芽就会慢慢产生,从而导致他们运用非法手段或采取违法行为获取利益,引发犯罪。有时犯罪只是为了糊口,可见贫穷是培养犯罪的最大基础。
管夷吾曰:“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至西汉贾谊于《论积贮疏》重申是观点。管夷吾曰:“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至西汉贾谊于《论积贮疏》重申是观点。 众生之贫也,则必生异焉。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法斁而不知理,饥寒而不知耻,求社稷之无犯罪,不可得也。 众生之贫也,无食之屯仓禀,饥之所迫,安知礼仪?无衣之实体躯,寒之所迫,安知廉耻?无广厦千万间,居之所迫,安得天下寒士俱欢颜!?求社稷之无犯罪,不可得也。
众生之贫也,则国无富丽之实,民无聊生之资。生固人之所欲,死固人之所恶,然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众生之贫也,则国无富丽之实,民无聊生之资。生固人之所欲,死固人之所恶,然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山穷水尽没有路,柳暗花明不见村。民不聊生者死且不辞何不避罪乎?求社稷之无犯罪,不可得也。 • 是故众生之贫也乃滋生犯罪之最大基础。
管夷吾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晁错曰:”民贫,则奸邪生。” 贫,生于不足;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饥寒所致,虽圣人不能笃其志,虽慈母不能保其子,虽良人不能守其道。由是而犯罪者贫使然也。贫富差距则生仇富之心,成觊觎之计而犯罪者,欲使然也。
1997-2006年外来人口 犯罪类型归纳(单位:人)
1997-2006年外来人口 犯罪类型归纳(单位:人)
上海市主要年份公安机关立案的刑事案件情况统计(2000--2003)上海市主要年份公安机关立案的刑事案件情况统计(2000--2003)
上海市第五次人口普查外来流动人口文化程度统计上海市第五次人口普查外来流动人口文化程度统计
1.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扶贫办主任刘坚于7月中旬宣布,2003年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80万人。更为严重的是,贫困人口与其他农民的收入差距拉大,贫困人口的收入上限是637元(相当于76美元左右),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是2,622元。两者之比为1∶4.12,与1992年的1∶ 2.45比较,差距进一步扩大。
2. 南非暴力与和解研究中心发布报告说,贫困是导致目前南非暴力犯罪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该中心负责人戴维·布鲁斯说,南非经济结构的特点之一是高贫困率和高失业率,贫困严重削弱了人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导致谋杀、强奸和暴力抢劫等恶性犯罪事件不断发生。
综上述两个例子可见 引起犯罪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对贫困没有切实的社会救助,使得贫困人口逐渐增多,毫无下降趋势。 第二,贫困人口产生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精英阶层过分挤占资源的结果,导致他们无业可从,无钱入袋,维持生存极为困难。
赵国玲在《二十世纪的中国犯罪学》中,从“贫穷与犯罪、失业与犯罪、政治与犯罪、家庭与犯罪、酗酒与犯罪、赌博与犯罪、职业与犯罪、人口与犯罪、烟毒与犯罪、奸淫与犯罪”11个方面,探讨构成犯罪的社会环境原因时,把“贫穷与犯罪”放在首位,是有其历史根据和现实根据的,也是生命本源的异类逻辑演绎。 如果在一个机会均等的社会环境里,遵纪守法的有志气者,会选择“穷则思变”的路径,穷且益坚,发奋图强,寻求出路,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如果在一个机会并不均等甚至严重不公的社会环境里,遵纪守法的良民,即使发奋图强,也未必能够寻求出路。所以机会均等的公平社会应可降低犯罪率。
所以要建设和谐稳定而文明健康的社会,不管其时社会经济总量水平如何,至少要公正公道,起点公平,机会均等。严格的绝对的公平均等无法实现,但是社会共识应当朝着这个方向形成合力,社会管理者要有这个目标。穷富差别太大的情况就不是乐观的状态,尤其是财富的聚集方式是对大众掠夺的话,会更加引起不平。 从而富人要有仁慈的财富观、豁达的价值观、超越的人生观。美国的大富翁们已经成了镜子。今天的另一则新闻饶有兴趣,印度首富两兄弟穆克什和阿尼尔,同时名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前6名,掌控着印度最大
私营企业,却为争夺家产反目。2005年起为天然气开发权对簿公堂,法院建议“由妈妈说了算”。财富和法律之上还有人性。 马克思说,上帝给人的天赋就是不平等的,而这先天的不平等,可以在人间通过科学合理的组织与分配得以弥平。今天还有另一则新闻,为减轻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生活的影响,辽宁及时调高相关社会保障标准,并专项发放生活补贴,解决城乡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等困难群体的生活困难。人们想知道的是,辽宁的操作具有法律强制力吗?其他地区操作了吗?私营企业,却为争夺家产反目。2005年起为天然气开发权对簿公堂,法院建议“由妈妈说了算”。财富和法律之上还有人性。 马克思说,上帝给人的天赋就是不平等的,而这先天的不平等,可以在人间通过科学合理的组织与分配得以弥平。今天还有另一则新闻,为减轻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生活的影响,辽宁及时调高相关社会保障标准,并专项发放生活补贴,解决城乡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等困难群体的生活困难。人们想知道的是,辽宁的操作具有法律强制力吗?其他地区操作了吗?
问题阐述: 贫富差距是否是培养犯罪的最大基础? 贫富差距会导致穷人有仇富心态,导致他们犯罪,但究其根本原因,促使他们去犯罪是因为他们贫穷还是因为他们富裕? 答案显而易见,是贫穷导致了他们犯罪! 所以说,贫穷是培养犯罪的最大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