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EFL 语境下跨文化教学及培养模式研究 吴 文(重庆涪陵)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EFL 语境下跨文化教学及培养模式研究 吴 文(重庆涪陵). EFL 语境下跨文化教学及培养模式研究.

jaime-avery
Download Presentation

EFL 语境下跨文化教学及培养模式研究 吴 文(重庆涪陵)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EFL语境下跨文化教学及培养模式研究 吴 文(重庆涪陵)

  2. EFL语境下跨文化教学及培养模式研究 随着全球化的趋势及交际教学理念的普及,外语学习能力逐步由语言能力发展为交际能力、文化能力、跨文化能力,直至跨文化交际能力;其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并非限于目标语,而是指不论与哪个国家的人沟通,均能得体的表现出一种放之四海皆准的有效沟通能力。然而,在我国英语为外语的(EFL)学习语境里,如何在英语课程中讨论跨文化议题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并且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者的一大挑战。本文将从外语教学的文化观着手,从跨文化知识、跨文化技能和跨文化态度三个层面探索EFL语境下跨文化能力培养为特色的教学模式。

  3. 内容提要 一、外语教学的文化观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 四、培养模式的特点

  4. 一、外语教学的文化观 • Risager (1998) 将外语教学的文化观区分四种: • (1)外国文化观(Foreign-cultural approach)着重在使用目标语的国家,其所持态度为喜爱目标语文化,这可能会强化正面的影响,如学英语时喜欢了解英国文化; • (2) 文化差异观(Intercultural approach)强调目标语国家和本国之间的关系,其所持态度为文化相对主义,尊重目标文化及本国文化,不希望形成任何带有民族中心主义的观点,例如学习英语时学习英国文化且热爱中国文化 ;

  5. 一、外语教学的文化观 • (3) 多元文化观(Multicultural approach) 重视目标语国家及本国语言的多样性,其所持态度是一种和谐且反种族主义的观点,对于自己国家的文化也持一种反思的态度,如学习英国文化时不仅学习英格兰文化,也学习苏格兰及爱尔兰文化,对移民到英国的印度、华人等文化也加以学习。 • (4) 跨文化观(Transcultural approach)与多元文化观均强调文化分歧及多样性,但其所关注的是全球“国际化”下,个人及群体受到文化与语言复杂性影响。多元文化观视各自分歧的文化为各自独立、各具特性的文化,跨文化观则认为各自分歧的文化彼此相互干扰影响,彼此间文化的界线因国际化而模糊;换言之,跨文化观认为现在百分之百的“纯文化”已不多见。

  6.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并非限于目标语,而是指不论与哪个国家的人沟通,均能得体的表现出一种放之四海皆准的有效沟通能力。 外语学习中跨文化交际能力涵盖的基本范围包括:跨文化知识、跨文化态度和跨文化技能 。

  7. (一)跨文化知识 跨文化知识是以一种有结构的方式,对外国国家及人民的思想、观念、事实以及相关材料的展现。 外语学习者应能掌握四方面的知识:1. 一般普遍的文化知识,也就是文化的基本观念、组织、特性及其对社会人群及个人的作用 ;2.某程度的具体文化知识,也就是了解目标语文化知识、本国文化和其它文化族群的特性和相互之间的差异 ;3.在语言与文化和社会之间,彼此相互作用的知识,特别是所学的目标语在自身文化背景中的使用情形 ;4.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和重要性,并且了解导致跨文化交际困难和失败的因素。

  8. (二)跨文化态度 学习者的跨文化态度应是一种积极,勇于且乐于面对不同文化挑战的态度,不仅要意识到跨文化差异的存在,还促使学习者主动地思考自身与目标语文化之异同,随时保持一种了解、宽容和移情的心理。 愿意尝试对外国文化接触的机会;乐于了解别人对不同文化所作的诠释;随时准备体验不同阶段的文化适应与互动;随时准备投入口语及非口语的外语实习或沟通;善于反思跨文化冲突。

  9. (三)跨文化技能 跨文化学习者在跨文化交流中须相对地拥有许多不同的身分,他可以扮演为一位信息获取及提供者,也可以是一位沟通者、传播者、阐释者、监控者、咨询者、促进学习者、引导者,或协调者等。藉由这些不同身分的展现,学习者在跨文化交流中才能达到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标。

  10.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模式

  11.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模式 首先学习者学习接受性及经验性两种不同领域的知识,然后将这些知识加以结合并置入实习阶段中的技能训练;接着透过个人反省思考,再将所获得的心得返馈到实习阶段,成为一套能够重复循环的系统,最后达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 该模式不仅重视学习者的教学实施,同时,在透过个人后设认知能力(积极态度)的发挥下,还讲求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从而达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12. 四、模式的特点 (一)采取亲身体验的培养方式 (二)注重主观文化层面的训练 (三)培养跨文化的自主学习能力

  13. Thank You! 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外国语学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