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落差

20004 电大校长研修班. 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落差. 张少刚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主题. 教育革新与边缘地带 师生分离:机遇与挑战共生 资源整合之理想与现实. 一、教育革新与边缘地带论. 教育革新论 远程教育是过去四分之一世纪中教育领域最重要的发展; 如今已经被认可为教与学的一种模式。. (霍姆伯格, 2004 ). 教育革新论. 开放与远程开放学习是 20 世纪教育领域最伟大的变革之一。 过去 30 年间,远程教育有了巨大的发展,被称之为 “ 巨型大学 ” 的大规模的开放大学成长为高等教育无可争议的领导者。. (阿布杜拉 · 罕, 2003 ).

jagger
Download Presentation

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落差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0004电大校长研修班 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落差 张少刚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 主题 • 教育革新与边缘地带 • 师生分离:机遇与挑战共生 • 资源整合之理想与现实

  3. 一、教育革新与边缘地带论 教育革新论 • 远程教育是过去四分之一世纪中教育领域最重要的发展; • 如今已经被认可为教与学的一种模式。 (霍姆伯格,2004)

  4. 教育革新论 • 开放与远程开放学习是20世纪教育领域最伟大的变革之一。 • 过去30年间,远程教育有了巨大的发展,被称之为“巨型大学”的大规模的开放大学成长为高等教育无可争议的领导者。 (阿布杜拉·罕,2003)

  5. 教育革新论 • 过去50年间,没有哪一项教育革新在其对问题解决的影响方面可以同大规模的远程学习大学,即巨型大学相比。 • 巨型大学代表了教育的革命,因为它实现了在整个历史上难以企及的教育目标,即教育更多的人、质量更好、成本更低。 (丹尼尔,2003)

  6. 教育革新论 • 广播电视大学是教育发展史上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个伟大创造。这种教育符合我们中国的国情。 • 1978年2月,中央电大和全国28所省级电大同时开学,堪称教育发展史上具有中国特色的伟大创造。 (李岚清1994,2003)

  7. 理论与实践的反差 • 替代论:远程学习将代替面授教学、虚拟大学将替代校园大学成为教育的主流 • 让位论:巨型大学成本低的优势正让位于全日制大学(资源丰富、共享、混合体制) • 趋同论:开放大学“红旗能打多久” • 我行我素:著名的研究型大学依然我行我素地实施着排他性极高的精英教育 • 成本倍增:基于网络学习毕业总费用约为全日制大学生的3~5倍(万朴,2003) • 势头迅猛: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发展势头未减

  8. 70 62.6 中央电大注册学生(万人) 60 50 40.1 40 27.2 30 16.4 20 10 2.9 0 99 OO O1 O2 O3 革新先锋:巨型大学—主流模式 • 巨型大学:单一模式、领头羊 • 其历史功绩和优势在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同时表明: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要实现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仅仅依靠传统校园学校教育体系不行,开放的远程学习应该成为首选(丁兴富,2003) • 中央电大在校生人数占全国高校总人数的7%,居世界开发大学之首

  9. 世界巨型开放大学在校生人数

  10. 100 80 60 40 20 0 99 OO O1 O2 O3 网院79.8万人 0.3 2.1 18.4 27.4 31.6 中央电大149.2万人 2.9 16.4 27.2 40.1 62.6 网络教育—重点大学—承载使命 • 网络学院:双重模式 • 发展十分迅速,成绩有目共睹。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230万人)已占全国在校大学生总人数的10%;从事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教职工33.6万人,其中试点高校校本部1.9万人(张尧学,2004)

  11. 革新先锋与边缘地带 • 一些高校的远程教育在其学校发展战略中找寻目标,远程教育“游走边缘”,处于“隔离状态”。 • 不应当由精英教育机构承担大众化教育的任务,必须保护我国的精英教育,减轻推行教育大众化给精英教育机构带来的压力(潘懋元,2004) • 老大学不仅搞精英教育,也要搞大众化教育,一些一流大学有三分之一的教师不够一流,但他们在全国却是稀缺的,有教学经验,素质也很好,为什么不出来搞大众化教育(胡瑞文,2003)

  12. 革新先锋与边缘地带 • 电大作为高校“游走边缘”;所谓“异化”,承受传统学校“同化”压力;欲得到主流体制的认同与接纳,以摆脱教育资源重组中被继续“边缘化”的处境(苏辛,2004) • 远程教育:找寻职业感 • 教师:“双专家”,两头“抓” • 教学成果:“作品”认同度不高 • 教育信息化: “谁需要改变态度” • “障碍和瓶颈在教师” ?观念、技能、效果 • “问题在基层教育行政领导”?观念、业务、政策

  13. 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保护与创新 • 美誉度:政策保护 • 高校自身以不同形式举办同层次教育,将学生以接受教育的方式划分,待遇迥异。 • 重品牌:顶尖大学重新定位 • 1999年首批试点的清华大学网络学院决定,将于2005年停止专升本招生,今后定位于研究生课程和培训。 • 挑战无法回避:同校、同层次、同标准、同文凭 • 不承诺颁发本校传统文凭,会让人联想不是有意降低教学标准和质量,就是无力监控教学质量。

  14. 二、师生分离:机遇与挑战共生 • 师生从分离到“重逢” • 实践脉络 • 函授-家庭学习:学习者流动、分散 • 灵活-开放学习:基于多种媒体技术 • 分布式学习:实时和非实时的教与学互动——“重逢” • 教学组织:单一模式(开放大学)混合模式(传统大学) • 理论发展 • 机会:人人享有完全的和平等的教育机会;补偿性教育, 大众教育,解决社会政治、经济问题的一种手段 • 服务:终身教育,以学习者为中心,产品与服务

  15. 师生分离造就了工业化形态的远程教育 • 远程教育的规划、理性程序、劳动力分工、机械化、流水线、标准化、大批产品、流程控制以及检查等,与现代工业具有共同的特征。 • 教学资源开发:分工、流程、由纯个人行为变成了准集体行为,劳动密集转向技术密集。 • 冲击着教育的三角关系:“规模、成本、质量”(丹尼尔,2003)

  16. 实践:规划性、立法滞后 • 思想准备: • 认识、目的性、学术标准 • 理论准备: • 教学对象、培养规格、教学模式、管理模式、评价 • 实践准备: • 程序、行政许可、出校、跨区、规模、监控 • 1988教计:广播电视大学暂行规定 • 2000教高厅:关于支持若干所高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的几点意见 • 2002教技:教育网站和网上暂行管理办法 • 2003教高厅:关于校外学习中心管理暂行办法

  17. 非教育单位5% 普通高校 29% 校外学习中心2012个 其它教育单位 36% 成人高校 7% 民办高校4% 电大19% 网院校外学习中心分布(2002) 建公共服务体系呼之欲出

  18. 工业化形态—规模经济—生师比 • 生师比:评估高校的重要指标之一 • 效益指标 • 由“生存”转向发展 • 质量指标 • 温饱转向提高生活质量 • 平衡点 • 合理性 • 计算方法 • 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的比 • 高等教育扩大发展 • 10学生:1教师:100平方 • 50学生:1教师:0平方 • 生师比 • 校园:14~20 • 远程:25~50~? • 教学模式 • 规模化:系统-远程课堂 • 个别化:导学-自学-助学 • 专兼职教师 • 1.5:15.6

  19. 投入、成本、效益 • 电大评估 • 维持稳定,持久发展和适度增长,避免大起大落 • 办学规模应有一个下限,若小于这个下限,将是不经济的,其投资效益不如传统面授 • 也应有一个上限,否则将超出办学的实际承受能力,教育质量将因办学条件、教育资源匮乏而下降 • 英国开放大学 • 利用技术增加机会,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获得学位,成本为传统院校的60~80% • 浙大网院 • 边探索、边建设、边发展、边规范、边完善、边转型,在校生2万人,已毕业7000多人(陈德人,2004)

  20. 独立自主—互动活动 • 独立自主 • 学生多大程度上能够选择和决定目标、资源和评价程序(魏德迈,1973),即自我安排。 • 远程教育主要提供“填鸭式”(cramming)的教学,还是真正从事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霍姆伯格,1989),必须找出一种非面授的方法,这种方法能起到“对话”的作用。 • 对话(互动)多意味着缩小交互距离(穆尔,1977)

  21. 互动活动—依赖性—归属感 • 互动活动 • 清华网院问卷:“和授课教师、同学的答疑、讨论、交流情况”排名最低,评价处于“比较差”的水平(康飞宇,2004) • 华南师大问卷:60%认为师生、生生间缺少互动(尹睿,2004) • 学习依赖性 • 依赖教师:教师没讲=没学 • 依赖教材:答案、指导书、辅导材料 • 依赖监督:严格管理 • 归属感 • 学校归属:文化、历史、荣誉等 • 导师归属:师承、风格、体系等 • 学科归属:自豪、自信等

  22. 简化为 招生、考试、发证 教育 简化为 教学 材料堆砌 简化为 简化为 知识传授 串讲考试辅导 简化为 实践中的简约行为 • 简约行为:将显性的、有形的、易考核的予以保留;将隐性的、无形的、不易考核的予以舍弃(贺松,2003)道德教育、情感教育、创新教育被淡出教育本体,使原本复杂的工程简单了,原本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深层次关怀变肤浅了。

  23. 学习支持服务—要我学—我要学 • 有组织学习也可能成为促进或阻碍自主学习的因素 • 组班学习或分组学习可能导致对学生的某种控制,以一种分散学习的形式替代了面授教育 • 同步学习:课程和教学安排是为个体,还是为群体服务 • 学习效果好与学习方法之间的关系(霍姆伯格,1988) • 个人自行选择学习内容 • 完成作业时间的自主权 • 鼓励学生对学习内容采取质疑的态度等 • 学习动机 • 要我学:封闭的、被动的、短暂的和有局限 • 我要学:开放的、主动的、终身的和无限的

  24. 三、资源整合之理想与现实 • 现代远程教育国家专项投入 • 工程:4.6亿元(教育部1998-2003) • 关键技术及应用:0.44亿元(科技部01-03) • 支撑平台:0.35亿元(发改委2000-2002) • 教育行业信息化总投资 • 2003年226.8亿元,比去年增长9% • 2004年预计240亿元,增长约8% •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 • 试点工作,中央投入专项资金10亿元

  25. 硬件—应用软件—课程资源 • 硬件环境:示范性展览 • 应用软件:技术模式多样,平台林立 • 教学资源:非平衡发展 • 地区差异:文化、经济、发展 • 需求差异:多元化学习者多样化学习需求 • 管理: • 供给不足、结构失衡、体制性障碍、机制僵化 • 教育改革: • 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缺乏匹配

  26. 教学管理相容性与社会化公共服务 • 教学管理相容性 • 课程互通:学生自主选择 • 学分互认:多年累加计算有效 • 学历互认:专科、本科、研究生 • 文凭独立:由学分比例决定 • 社会化公共服务-学习(教育)超市 • 学习点接入服务 • 整合:硬件、软件、课程 • 共享性:教师、学校、地区、国家、国际 • 专业(规范)服务:技术、服务、管理模式

  27. 理论与实践 • 远程教育不是廉价的高等教育次级品,而是传统高等教育机构之外的另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与方式,是结合“方便、卓越与共享”的新形态教育(张铎严,2002) • 英国开放大学不只是办学规模大,更重要的是办学思想的开放和教学方法的时空域宽阔高效,成本更低,质量更好。 • 全日制高等教育与远程教育的和谐运行、互为补充、共促发展,是全球教育发展的趋势(万朴,2003)

  28. 适应变化者生存 • 发展中国家,远程教育成为主流趋势,原因在于 • 对增加学习机会的政治考虑 • 经济上需要降低政治成本 • 提高教育普及程度 • 社会呼唤人人平等以确保机会的平等和公正 • 教育自身要求改善、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质量,满足终身学习要求(阿布杜尔·卡恩,2003) • 查尔斯·达尔文说:不是最强者生存,也不是最智者生存,而是最适应变化者生存。

  29. 谢谢大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