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 likes | 399 Views
对我校学生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爱好状况的调查分析与建议. 中三( 1 )班 张小雨 指导老师:项 玲. 选题和目的. 选题 : 校广播台的音乐栏目主持人,在工作中遇到的 问题 —— 众口难调. 目的: 了解我校同学对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爱好情况, 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为办好栏目提供参考。 使自己对两种音乐有更深的理解。. 方 法. 设计问卷 问卷调查 数据统计、分析 写论文. 在中三和高一年级,抽样问卷调查 (书面) 每班调查 5 名同学, 发放 45 份问卷, 回收 45 份。.
E N D
对我校学生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爱好状况的调查分析与建议对我校学生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爱好状况的调查分析与建议 中三(1)班 张小雨 指导老师:项 玲
选题和目的 • 选题: • 校广播台的音乐栏目主持人,在工作中遇到的 问题——众口难调 • 目的: • 了解我校同学对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爱好情况, 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 为办好栏目提供参考。 • 使自己对两种音乐有更深的理解。
方 法 设计问卷 问卷调查 数据统计、分析 写论文 • 在中三和高一年级,抽样问卷调查(书面) • 每班调查5名同学, • 发放45份问卷, • 回收45份。
结 果 1、在被调查的同学中,超过90%的人学习过乐器,多为西洋乐器,其中以钢琴最多。
结 果 2、大多数人都喜欢古典音乐,占64%。 知道一些著名的古典音乐家。
结 果 3、喜欢流行音乐的人有80%, 其中非常喜欢的占一半。 所喜欢的中外歌手基本都是当红歌星。 最值得关注的现象是: 所喜欢的中国流行歌手几乎全是来自港台。
结 果 4、每天听音乐的时间虽有不同, 但多数同学是边做作业边听音乐。
讨 论 • 关于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鉴赏 • 关于写作业时听音乐的问题和建议
关于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鉴赏 一、关于流行音乐 1. 中学生所喜欢的流行音乐特点 • 节奏感强,容易学,音乐风格多样化 • 歌手的形象很青春、很酷、很帅
关于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鉴赏 2. 中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的原因分析 • 愉悦身心,丰富精神生活; • 激发开朗、乐观、向上的情趣; • 心理因素:羡慕、崇拜、从众、时尚。 中学生喜欢流行音乐 是一种必然规律。
关于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鉴赏 3. 流行音乐的时代特征 流行音乐是跟着社会的脚步走的 七、八十年代 邓丽君、费翔等 九十年代: “四大天王” 近几年: 调查表中的当红歌星
关于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鉴赏 4. 流行音乐的商品化特征 花样翻新,不断更替 随着新商品的面世,也意味着旧商品的消亡。 时尚的流行歌曲 是一种典型的文化快餐!
关于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鉴赏 二、关于古典音乐 • 前人为我们留下的真正的瑰宝 • 精湛的艺术性、深邃的意境、 丰富的表现力和广博的思想内涵 • 音乐家的传奇故事和人格魅力 • 开发智力,提高记忆能力, 对人们的心理、生理起到调节的作用
关于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鉴赏 三、如何欣赏两种音乐 • 用心去感觉,体验它的旋律与我们心灵的共鸣。 • 有一定的乐理知识能够更好地欣赏音乐。 • 有意识地查一些相关资料,可以帮助加深理解。 • 欣赏流行音乐 心随律动,寻找音乐中的配器、律动节奏,
讨 论 • 关于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鉴赏 • 关于写作业时听音乐的问题和建议
关于写作业时听音乐的问题和建议 • 一、解剖生理学基础: • 左侧大脑半球是语言半球(96%), • 管理与文字有关活动和严谨的逻辑思维。 • 右侧大脑半球的活动 则与对空间和事物的 • 整体把握以及形象思维相关。
关于写作业时听音乐的问题和建议 • 对音乐的欣赏, 属于形象思维, 是右脑的活动, • 但唱出歌词是文字, 是左脑活动的结果。
关于写作业时听音乐的问题和建议 二、写作业时听流行歌曲对思考问题的影响 • 听歌的同时,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歌词 • 左脑的活动 + 左脑的活动 容易干扰、疲劳,大脑的工作效率下降
关于写作业时听音乐的问题和建议 三、建议: • 在做作业时最好不要听音乐,特别不要听歌曲! • 如果想听,可以适当听一些纯音乐。
关于写作业时听音乐的问题和建议 • 推荐曲目 • 外国的:《仲夏夜之梦》、《月光》、 《蓝色的多瑙河》、 《田园》、 一些较舒缓的独奏器乐曲 New Age风格的《神秘园》系列等。 • 中国的:《平湖秋月》、《良宵》、《渔舟唱晚》、 《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等。
【参考资料】 [1] 刘曼舒.中学生与流行音乐.http://gc.edude.net [2] 雨 天.中学生对当代流行音乐的了解.http://www.chaonet.net [3] 孙 皓.古典音乐的魅力[J].音乐爱好者, 1997,01 [4] 杨璟春.怎样欣赏古典音乐[J].乐器, 2002,10 [5] 靳仕信.解剖学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