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likes | 598 Views
校園青少女懷孕的預防與輔導模式之探究:以社區心理學為觀點. 陳嘉鳳 ‧ 李德芬 ‧ 周才忠. I like it when people notice I’m having a baby. It gives me a good feeling inside and makes me feel important. . 青少女懷孕的初級預防. 意涵:讓個體從幼年階段開始即獲得充分 的自我價值感 。 作法:學校輔導人員應幫助青少年學生發 展責任感、社會技巧、個人效能與 正向的未來目標。 . 青少女懷孕的心理歷程. 青少女懷孕的危機處置.
E N D
校園青少女懷孕的預防與輔導模式之探究:以社區心理學為觀點校園青少女懷孕的預防與輔導模式之探究:以社區心理學為觀點 陳嘉鳳‧李德芬‧周才忠
I like it when people notice I’m having a baby. It gives me a good feeling inside and makes me feel important.
青少女懷孕的初級預防 • 意涵:讓個體從幼年階段開始即獲得充分 的自我價值感 。 • 作法:學校輔導人員應幫助青少年學生發 展責任感、社會技巧、個人效能與 正向的未來目標。
青少女懷孕的危機處置 • 可以針對懷孕青少女及涉入的男性當事人,提供一個傾聽、支持與非批判的環境,讓其獲知有關的替代選擇與資源,並協助其做決定。 • 給予當事人接受他(她)們的處境,並發展出因應懷孕的有效策略。
我國校園青少女懷孕的問題特性 • 懷孕原因:欠缺有效避孕措施、尋求愛與安全感、成年男友引誘與要求、親子關係不佳、錯誤性知識與迷思等。 • 最常獲知學生懷孕的人員:班級導師為首,其次輔導老師、同儕與處室主任或成員。 • 懷孕學生最常求助對象:依序為班級導師、輔導老師、同儕與處室主任或成員。 • 影響懷孕學生受教權的學校因素:依序為同儕異樣眼光、學校欠缺合適因應措施、老師預防與輔導專業知能不足等。
我國校園青少女懷孕的因應概況 • 初級預防方式:融入教學課程、演講/座談/辯論會、多媒體或文宣宣導、海報或藝文競賽、家庭訪視等。 • 預防方案內容:兩性教育、性教育、親職教育、避孕方法教授、家庭生活教育等。 • 危機處置措施:懷孕少女面談諮商、協助家庭協商、轉介社工人員、成立危機小組、協助壓力調適與因應等。 • 後續輔導措施,依次為中輟復學輔導、未婚懷孕再次發生預防、短期輔導方案、家庭輔導、協助生涯規劃等。
校園青少女懷孕的政策擬定過程 • 90年,教育部委託「中學階段未婚懷孕青少女之學校因應措施之研究 」。 • 93年,立法院通過「性別平等教育法」,明訂諸多保障未婚懷孕學生受教權的條文。 • 教育部更正式公布「學生懷孕事件輔導與處理要點」,通令各級學校不得以明示或暗示的方式,要求懷孕與有子女之學生休學、轉學、退學或請長假,學校應採彈性措施,主動積極協助其完成學業。
校園青少女懷孕政策的建議 • 教育部「學生懷孕事件輔導與處理要點」中的懷孕原因調查並無深入探討認知、情感、行為等個人因素,以及其他社會系統、物理環境與時代氣氛等影響因素。 • 校園初級預防方式,實欠缺對未婚懷孕的問題本質、潛在可能性與因果脈絡分析等瞭解,及提供預防方案規劃與評估參考。 • 目前學校仍未立即針對涉入懷孕事件的男性當事人進行輔導。 • 對於不利家庭循環的青少女懷孕問題,學校方面實需提供綜合性的服務方案。
校園因應青少女懷孕問題的困境 • 四成學校教師缺乏推展預防青少女懷孕工作的專業能力 。 • 五成學校教師推展懷孕青少女危機處置的專業能力 。 • 五成學校教師推展懷孕青少女後續輔導的專業能力 。 • 除了「通報」與「參加研習」外,教育當局並沒有提供老師必要的支援或諮詢,只會讓老師變成消極地面對問題。
校園因應青少女懷孕問題的方向 • 初級預防的系統應用模式(Bloom, 1996) 一、結構分析的方程式: 增加個人強度 增加社會支持 增加物理與環境資源 減低個人限制 減低社會壓力 減低物理與環境壓迫 時間架構
二、青少女懷孕在不同面向的影響因素: (一)個人因素:認知、情感與行為 (二)社會系統:初級(同儕)與次級團體 制度、社會 (三)物理環境與時間因素
三、青少女懷孕預防方案的系統規劃步驟: • 以「結構方程式」為概念形成與實務推展工具。 • 概念化的運作:思考什麼是我們想要去完成的? • 名詞定義 • 因果脈絡分析 • 實務推展的運作:何種策略作法可以提供最佳機會去完成目標? • 結論 此為一個選擇因果因素、研擬實務方案、構思評估設計,最後印證相關假設的系列過程。
「我擁有未來」(I Have a Future)綜合性預防方案(Lewis et al., 2003) • 此為一個社區諮商模式。 • 目的在改變青少女懷孕高發生率或盛行率的地區環境。 • 層面擴及家庭成員、學校人員、教會牧師、當地助人機構代表等。 • 方案服務項目:提供不利族群之外展諮商、預防教育、資源連結、系統改變、影響公共政策、個案倡導、諮詢(父母或學校人員)等。
校園懷孕事件之危機處置與後續輔導策略(Hardy, 1988;Schwartz, 1999 ) 一、懷孕青少女的部份: • 當學生發現和未確定是否懷孕期,輔導老師應與其探索可能懷孕所面臨的感覺與恐懼。 • 輔導老師可透過「角色扮演」方式,協助並引導其如何將懷孕訊息傳達給父母或別人。 • 輔導老師須協助其決定是否繼續懷孕,如生產、出養或墮胎等,諮商輔導都要持續下去。 • 輔導老師應該強調教育的重要性,並鼓勵懷孕期間或產後能持續學業而不中輟。 • 懷孕期間,青少女可能會害怕生產的過程,輔導老師必須幫助當事人去發展適當的因應策略
二、男性當事人的部份: • 雖目前較少有相關的方案、課程或研究文獻,但未婚懷孕少男也是需要諮商輔導的。 • 為減少偏向女方角度或男性當事人的脅迫感,男性輔導老師在此諮商過程會比較有利。 • 「待產父親互助團體」能提供當事人彼此分享感覺、恐懼、擔憂與舒解,以減少社會孤立與隔離。另外,「青少年父母課程」可傳授因應為人父母的技巧與能力。 • 懷孕青少男可能同時會有兩種矛盾情感,故應提供替代選擇,並鼓勵與女方討論這些感覺與想法。也可藉男女當事人討論,促使雙方形成解決問題的決定。
通常未婚懷孕事件青少男不認為自己需要負擔責任,因如此承擔會改變或阻礙學業上的目標與理想。輔導者除強調學業重要外,也要協助少男重新檢視這些目標,其如面臨經濟問題時亦能提供替代選擇來完成這些設定的目標。通常未婚懷孕事件青少男不認為自己需要負擔責任,因如此承擔會改變或阻礙學業上的目標與理想。輔導者除強調學業重要外,也要協助少男重新檢視這些目標,其如面臨經濟問題時亦能提供替代選擇來完成這些設定的目標。 • 通常未婚懷孕青少男在諮商過程中會面臨到承擔懷孕期責任、克服罪惡感與憂鬱、使自己適應社會孤立等問題,因此不管在女方懷孕期或生產後,男方皆需要被輔導,以如何因應為人父親的角色與責任。
輔導老師可協助青少男瞭解成熟男子氣慨的定義,使其能與懷孕事件女方,享受一個健康關係,並擴及至未來承擔的父親角色與功能。 美國許多學校已針對懷孕與生育青少女的綜合方案,非常鼓勵男女當事人一起涉入幼兒的生活,並邀請年輕父親參加一些方案的活動。另外,一些學校也有專門針對懷孕事件男方當事人的方案,以使能繼續他們的教育,並提供親職課程、協助找尋兼職工作、擬定生涯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