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likes | 411 Views
肾病综合征. ( Nephrotic syndrome , NS ). 概 述. 定义: 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增高 大量血浆白蛋白从尿中丢失 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临床综合征:. 四大临床综合征. 大量蛋白尿 低蛋白血症 高脂血症 水肿. 根据病因不同: 原发性 (主要) 继发性 先天性.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 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 ) 发病情况: 性别: 男 > 女 年龄: 各年龄组. 一、 分型. 1. 临床分型: 单纯型 NS ( Simple Type NS )
E N D
肾病综合征 (Nephrotic syndrome,NS)
概 述 定义: • 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增高 • 大量血浆白蛋白从尿中丢失 • 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 临床综合征:
四大临床综合征 • 大量蛋白尿 • 低蛋白血症 • 高脂血症 • 水肿
根据病因不同: 原发性(主要) 继发性 先天性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 发病情况: 性别:男>女 年龄:各年龄组
一、 分型 1.临床分型: 单纯型NS( Simple Type NS ) 肾炎型NS(Nephritic Type NS)
皮质激素治疗效应分型: 激素敏感型(Steroid-Responsive NS) 激素耐药型(Steroid- resistant NS) 激素依赖型 (Steroid-Dependent NS)
病理分型: 微小病变型(MCNS); 非微小病变型: • 系膜增殖性肾炎 •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 膜性肾病 • 膜增殖性肾炎
二、病因及发病机理 迄今不明 1.细胞免疫致病: 肾小球静电屏障作用受损 主要见于MCNS
静电屏障 上皮细胞 • 内皮细胞 基膜
2.免疫复合物致病 证据:肾组织有IgG、C3沉积 原理:抗原-抗体复合物,致肾小球基底膜分子屏障受损或基底膜断裂
三、病理生理(重点难点) 1.大量蛋白尿: 形成原因: 肾小球滤过膜静电屏障或分子屏障受损 肾内分解代谢增高 标准:≥50mg/Kg/d
2.低蛋白血症: 形成原因: 尿中丢失大量白蛋白(主要); 肾对蛋白分解增高 标准:血浆白蛋白〈30g/L。
3.高脂血症: 原因:肝代偿性合成↑ 脂质转化障碍 尿中丢失HDL↑; 标准:血胆固醇〉5.72mmol/L 4.水肿:
六、并发症 1.感染:最常见 病原:细菌为主:肺炎球菌多见 部位:呼吸道〉泌尿道或皮肤〉腹膜 2.电解质紊乱: 原因 常见低K、Na、Ca
3.高凝状态: 原因: 部位:肾静脉血栓常见 4.肾上腺危象
七、诊断 • 确诊肾病综合征 • 区别原发性NS或继发性NS • 鉴别单纯性NS或肾炎性NS
八、治疗 1.原则: 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 2.一般治疗: 休息 饮食 控制感染 对症
3.激素的使用 • 短程疗法:强的松 • 中、长程疗法:强的松 • 冲击疗法:甲基强的松龙
2.细胞毒性药物 1、环磷酰胺(CTX):CTX主要通过影响核酸复制而发挥细胞毒性作用,其免疫抑制效应强而持久,可以减少激素治疗后肾病综合征的复发与激素依赖 2.环孢菌素(CsA):CsA是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抗肾移植排斥反应,也有用于慢性肾小球疾病的报道
3、霉酚酸酯(MMF) MMF作为一种高效、选择性、非竞争性、可逆性 的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抑制剂,可抑制鸟嘌 呤核苷酸别的经典合成途径,特异性抑制T和B淋 巴细胞增殖,
3.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IVIG) IVIG通过阻断Fc受体抑制免疫激活过程,抑制B 细胞合成致病性抗体,也通过抑制T细胞活化和 细胞因子释放等发挥免疫调节和抗炎效应。成功 用于系统性血管炎和狼疮肾炎的治疗
5.其它药物: 免疫调节剂、抗凝剂、降脂药等 ACEI:抑制NF-kB,降低系膜炎症减少肾硬化 延缓激肽分解增加纤溶酶原,促进细胞基质分解 降低蛋白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