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6

第 三 章 血型与输血

第 三 章 血型与输血. 魏彦刚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思考题:. 教学目标. 1 、了解血型的发现史 2 、掌握红细胞血型系统. 教学内容. 血型的概念 血型系统的概念 输血的概念 输血发展史. 掌握. 熟悉.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ABO 血型系统 教学难点: 红细胞血型系统的命名. 血型. 早期的概念仅指存在于红细胞上表面抗原的差异。 随着对血型研究的深入,发现白细胞、血小板、也存在表面抗原的差异。 所以确切地说,血型是人类血液的主要特征之一,表达了产生抗原-抗体系统的遗传特征。 故血型是指 血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三 章 血型与输血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血型与输血 魏彦刚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2. 思考题:

  3. 教学目标 • 1、了解血型的发现史 • 2、掌握红细胞血型系统

  4. 教学内容 • 血型的概念 • 血型系统的概念 • 输血的概念 • 输血发展史 掌握 熟悉

  5. 教学重点、难点 • 教学重点: ABO血型系统 • 教学难点: 红细胞血型系统的命名

  6. 血型 • 早期的概念仅指存在于红细胞上表面抗原的差异。 • 随着对血型研究的深入,发现白细胞、血小板、也存在表面抗原的差异。 • 所以确切地说,血型是人类血液的主要特征之一,表达了产生抗原-抗体系统的遗传特征。 • 故血型是指血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7. Landsteiner发现了人类血型 • 1900年 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病理科解剖研究所助教Karl Landsteiner首先发现人类红细胞的血型,为以后血液安全、有效的输用作出了重大贡献。

  8. Landsteiner因发现人类ABO血型系统而获得1930年诺贝尔奖金。Landsteiner因发现人类ABO血型系统而获得1930年诺贝尔奖金。 此后他又发现了 MN,P,Rh等血型,赢得了“血型之父”的誉称号。

  9. 输血 • 早期的概念只是将献血者的血液输给患者,特别是发生严重出血的患者,以达到缓解患者症状,保证集体个组织器官血液供应的治疗目的。 • 现在输血已发展成一门独立的临床医学科---输血学。 • 输血:现在是将血液或血液的某种成分输给患者的一种补充治疗,可治疗多种疾病,是抢救危重患者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

  10. 输血发展史 • 经历了古代输血-生理学输血时代-免疫学输血时代-现代输血时代(成分输血、自身输血)。 • 是谁首先将动物血输给人的? • 目前公认的是英国lower开创了动物输血的先河,法国Denys是第一个在人体上输血成功者。 • 1665年,英国医生Lower首先将一条濒于死亡的狗静脉与另一条健康狗的动脉用鹅毛管连接起来,受血狗竟奇迹般的起死回生。这一实验证明了输血能够救命。

  11. 输血发展史 • 1667年,他又用银管将羊的颈动脉连接到人的肘部动脉上,把羊血输给了人,又获成功。 • 同一年法国医生Denys用同样的方法把羊血输给一名有病的男孩也获成功。以后Denys又给一位愿意做实验的健康人输羊血,还是安然无恙。但当他把小牛动脉血输给一名梅毒患者时却出现了意外,输血后患者出现发热、腰痛,并有黑色尿,不久便死亡。死者家属状告Denys有杀人罪。法庭判决自1668年4月17日起,未经巴黎医学部批准不得输血。以后法国议会和英国议会均下令禁止输血。在此后的150年间,曾一度轰动医学界的输血技术再也无人问津。

  12. 输血发展史 • 是谁第一个将人血输给人的? • 目前公认的是英国医生Blundell首先开创了直接输血法,并第一个把人血输给了人。在1817—1818年,英国妇产科医生Blundell由经常看到产妇失血死亡而想到用输血来挽救生命。他进行了动物之间的输血取得成功后,开始将健康人的血液输给大出血的产妇,一共救治了10例,除2例濒死未能救活外,其余8例中有4例救活。因为当时还不知道血型不同的人输血时,红细胞会遭到大量破坏、所以无法解释为什么输血后有人出现致死性的输血反应,有人却活了下来。尽管如此,1818年12月22日他在伦敦举行的内科学会上所作的输血报告,还是引起了医学界的轰动。他还首创了重力输血器,利用重力来作输血时的推动力,这种输血方法一直沿用了100年左右。

  13. 输血发展史 • 1900年,Landsteriner发现了ABO血型系统,才为常规血型鉴定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 在输血前作供血者与受血者的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提高了输血的安全行,输血治疗才真正开始应用于临床。 • 实施输血治疗的另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是防止血液在体外凝固。 • 1914年Hustin发现了枸橼酸钠能起抗凝作用,为血液体外保存提供了基础,在推动输血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4. 输血发展史 • 近年来,随着血液体外保存技术和成分输血的发展,病毒抗原抗体的检测,进一步提高了输血质量和安全性,以达到临床最大限度的安全、有效、方便与经济的目的。

  15. 输血概述 • 输血曾经是促进外科发展的的三大要素之一(麻醉、无菌术、输血)。输血作为一种替代治疗可以补充血容量、改善循环、提高血浆蛋白、改善凝血功能。外科领域应用更是非常广泛。 • 当今输血技术已有重大突破。但是血源珍贵,输血仍可造成某些疾病传播和并发症,因此,减少出血、节约用血、安全输血是当今医学发展的要求。

  16. 输血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如发生血液质量问题和任何差错,都会给患者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质量管理是保证数学质量和安全的根本措施。输血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如发生血液质量问题和任何差错,都会给患者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质量管理是保证数学质量和安全的根本措施。

  17. 避免血液凝固 • 1908年,克雷尔(Alexis Carrel)博士认识到不让血液和空气接触,可以避免血液凝固。他通过将一位父亲的臂动脉和婴儿的腿静脉连接,实行了首次“新输血”。

  18. 真正使输血变得容易的人卢因森(1915年1月) • 纽约的卢因森博士发明了实用的柠檬酸钠抗凝剂。 • 方便献血 ; • 方便输血; • 方便保存; • 方便运输; • 使建立血库成为可能。

  19. 1916年 Ross和Turner用枸橼酸和葡萄糖制成保存液,2℃条件下保存血液二周。 • 1918年 保存液应用于临床,从此输血进入了间接输血时代。 • 1923年Seibeit发现了热原,这对安全输血,减少输血反应起了重要作用。 • 1937年 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血库,在芝加哥Cock Country H。

  20. 新的问题 • 当发现了ABO血型和抗凝剂后,人们以为从此输血再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了。但是,临床经常发现一些患者在输注了ABO相合并且是通过了配血试验的血,仍然发生了致命的输血反应。

  21. 1945年,Coombs,Mourant及Race等描述了抗球蛋白试验,用以检测有抗体附着的红细胞。1945年,Coombs,Mourant及Race等描述了抗球蛋白试验,用以检测有抗体附着的红细胞。

  22. 1959年 改进ACD(枸橼酸、枸橼酸钠、葡萄糖)保存液为CPD(枸橼酸盐、磷酸盐、葡萄糖),可在4℃保存血液35天。 • 1960年Bacter 发明了用于输血的塑料袋。为成分输血提供了条件。

  23. 第二节 红细胞血型系统

  24. 一、红细胞血型分类及命名 • (一)红细胞血型分类 1996年ISBT:23个血型系统(systems) 5个血型关联(collections) 2个血型系列(seriers)

  25. 血型系统:是由一个或数个基因所编码的数个相关联抗原所组成。血型系统:是由一个或数个基因所编码的数个相关联抗原所组成。 • 血型关联:是指在血清学、生物学或遗传学上有相关性,但又达不到血型系统命名标准,与血型系统无关的血型抗原。 • 血型系列:是指目前不能归类于血型系统和血型关联的血型抗原,即低频抗原(在人群中抗原发生频率小于1%)和高频抗原(在人群中抗原发生频率高于90%)。

  26. (二)红细胞血型命名 • 1.大写英语字母表示,如ABO血型系统的A、B抗原; • 2.以大、小写字母混合组成,如Lewis系统的Lea、 Leb抗原; • 3. 以字母加数字来表示,如Fy3、Fy5。

  27. 4.1996年国际输血协会,发表了两种方法(1)6位数字记述式即6位数字的前3位表示某一血型系统,后3位数字表示该血型抗原的特异性,如001001表示ABO血型系统的A抗原(2) 字母/数字记述方式:即血型系统符号用2~4个大写字母表示,血型抗原用字母加数字表示,如RHl表示Rh血型系统D抗原

  28. 二、ABO血型系统 • 人类血型系统中抗原免疫原性最强 • ABO血型表现型分类

  29. (一)ABO血型系统抗原 • 1. ABO抗原的遗传 • ABO遗传座位:P3.4 • 显性基因:A.B基因 • 隐性基因:O基因 • ABO血型系统:6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30. ABO血型系统(基因型、表现型)

  31. ABO血型的遗传举例 • 表现型 父亲A 母亲B AA AO BB BO • A A O B B O • 基因型 AO AB BO O • 表现型 A AB B O

  32. 2.抗原的生化合成及结构 • (1)H物质岩藻糖基转移酶的作用,是A、B抗原的前身物质。 • (2)A酶(N-乙酰半乳糖胺基转移酶)形成A抗原并具有A抗原特性。 • (3)B酶(半乳糖基转移酶)形成B抗原并具有B抗原特性。

  33. ABO血型又称为“ABH血型”。 现在知道A抗原和B抗原的合成是以H物质为前提的,O型红细胞也有H物质但不能产生A抗原和B抗原。 在ABO血型物质合成过程中: 控制 控制 基因 酶 合成抗原

  34. H物质 • O型个体只能产生H物质(孟买型例外); • H物质末端增加一分子的α-N-乙酰-D-半乳糖胺(GalNAc)即成为A抗原; • H物质末端增加一分子α-N-乙酰-D-半乳糖(Cal)即成为B抗原。

  35. 其他特殊类型的ABO亚型 • 孟买型:  无ABH抗原 ,血清中有其抗体。

  36. 1952年在印度孟买发现一种特殊的血型.这种红细胞1952年在印度孟买发现一种特殊的血型.这种红细胞 既无A抗原和B抗原,也无H抗原。他们的基因型为hh, 不能产生H物质,即使有IA和(或)IB基因,也不能形成 A抗原或(和)B抗原.但IA IB基因可向后代遗传,这种特 殊的型,称为孟买型

  37. 3. 红细胞血型抗原的分类 • (1)组织血型抗原或糖抗原:抗原决定簇为糖分子如ABO • (2)器官血型抗原或蛋白抗原:抗原决定簇为多肽如Rh

  38. 4. 抗原的产生及存在部位 • 分泌型:体液中存在可溶性抗原 • 非分泌型:体液中不存在可溶性抗原 • 血型物质存在意义: ①辅助鉴定血型和预测胎儿血型。 ②中和ABO血型系统的“天然抗体”,有助于鉴别抗体的性质等。

  39. (二)ABO血型系统抗体 • 1. 抗体的特性 • “天然抗体”——自然界中与A、B抗原类似的物质在无觉察的免疫刺激下产生,以IgM为主。 • “免疫性抗体”——主要是由母婴血型不合的妊娠及血型不合的输血产生,以IgG为主

  40. “天然抗体”与“免疫性抗体”的特征及区别

  41. 3. 抗体的产生及存在部位 • ABO血型系统的抗体一般在出生后3~6个月开始出现,5~6岁时达高峰 • (三)ABO血型系统的亚型 • 亚型:属同一血型抗原,但抗原结构和性能或抗原位点数有一定差异

  42. ABO血型系统亚型 • A1、A2亚型基本特征A1亚型的红细胞上具有A1和A抗原,其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A2亚型的红细胞上只有A抗原,其血清中除含抗B抗体外,还有少量抗A1抗 • A1、A2亚型的鉴定方法A1、A2的血清学区别是以抗A1试剂作试验获得的 3.A1、A2亚型鉴定的意义检查亚型的目的是防止误定血型。

  43. 病例分析 • 患者,男,32岁。主诉昨晚参加婚宴,半夜时上腹部出现阵发性绞痛,今晨来我院急诊。 • 体征:急性病容,巩膜疑有黄染。右上腹有明显压痛伴肌紧张。 • 实验室检查:WBC:12×109/L,中性粒细胞80%,淋巴细胞20%。B超:胆囊明显增大,囊壁增厚,可见反射很强的胆石数个,最大约l .5cm,提示胆囊炎、胆石症。

  44. 急诊入院准备手术,患者过去无输血史,但献过两次血.当时均为“O”型。请输血科定血型及配血。当时值班者用正向定型为“O”型,但与几个“O”型供血者交叉配血时次侧管均出现凝集。请求会诊。急诊入院准备手术,患者过去无输血史,但献过两次血.当时均为“O”型。请输血科定血型及配血。当时值班者用正向定型为“O”型,但与几个“O”型供血者交叉配血时次侧管均出现凝集。请求会诊。 • 1. 对该患者首先应该做的试验是什么?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