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likes | 458 Views
第 4 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1. 秦:三公九卿. 御史 大夫. 丞 相. 太 尉. 奉 常. 郎 中 令. 卫 尉. 廷 尉. 典 客. 宗 正. 治 粟 内 史. 少 府. 太 仆. 皇帝. 秦朝的中央集权体制. 1. 秦:三公九卿. 2. 隋唐:三省六部制. 中 书. 尚 书. 门 下.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隋唐时期的中央集权体制. 皇帝. 起草诏令. 负责执行. 封驳审议. 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E N D
第4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御史 大夫 丞 相 太 尉 奉 常 郎 中 令 卫 尉 廷 尉 典 客 宗 正 治 粟 内 史 少 府 太 仆 皇帝 秦朝的中央集权体制
1.秦:三公九卿 2.隋唐:三省六部制
中 书 尚 书 门 下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隋唐时期的中央集权体制 皇帝 起草诏令 负责执行 封驳审议
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完整的相权被分割,有利于加强皇权 隋唐三省六部制的作用
1.秦:三公九卿 2.隋唐:三省六部制 3.宋:中书门下、枢密院和三司(二府三司)
财政 行政 军事 枢 密 院 (三衙) 度 支 盐 铁 户 部 殿 前 司 侍 卫 步 军 司 侍 卫 马 军 司 皇帝 中 书 门 下 宋朝时期的 中央集权体制
1.秦:三公九卿 2.隋唐:三省六部制 3.宋:中书门下、枢密院和三司 4.元:一省制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元朝时期的 中央集权体制 皇帝 中书省
侍御史高鸣进谏:“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侍御史高鸣进谏:“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 元朝实行一省制的原因 1、疆域广 2、政务繁杂 3、提高政治效率 4、巩固统治 原因
资料展示 阿合马(?—1282),元回回人,出生于中亚 费纳喀忒(今乌兹别克的塔什干西南锡尔河右 岸)。原为翁吉部贵族按陈的属民,后为察必 皇后(元世祖皇后)斡耳朵侍臣。1262年,领中 书左右部,兼诸路都转运使,负责管理财赋。 1264年,升中书平章政事,以善于理财深受忽必 烈(元世祖)的信任,而丞相安童形同虚设。他 执政十余年,采取各种手段聚敛民财,谋取私 利,引起民怨。为把持朝政,结亲属和色目人 为党羽,排斥异己,使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
1、元朝中后期相权过重,威胁皇权 2、朱元璋废除丞相 元朝实行一省制的影响
1.秦:三公九卿 2.隋唐:三省六部制 3.宋:中书门下、枢密院和三司 4.元:一省制 5.明:废丞相、设内阁
胡惟庸案 在中国实行了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皇权发展到新的高度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事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 《皇明祖训》 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丞相制度,你同意他的看法吗? 思考:
丞相制度的废除,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一环,反映了中央集权制度和中国封建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废除丞相制度后,固然可以解决相权与皇权的矛盾,专制皇权达到了顶峰。这样必然导致皇帝个人独裁,其决策难免出现偏颇、草率。丞相制度的废除,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一环,反映了中央集权制度和中国封建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废除丞相制度后,固然可以解决相权与皇权的矛盾,专制皇权达到了顶峰。这样必然导致皇帝个人独裁,其决策难免出现偏颇、草率。 如何看待明朝丞相制度的废除?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皇帝 厂卫 殿阁 五军都督府 明朝时期的 中央集权体制 全国 军队
康熙御笔 清代皇帝的批红
1.秦:三公九卿 2.隋唐:三省六部制 3.宋:中书门下、枢密院和三司 4.元:一省制 5.明:废丞相、设内阁 6.清:内阁、议政王大臣、军机处
1、清初:承袭明制,设立内阁,负责处理日常事务;重要军国大事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1、清初:承袭明制,设立内阁,负责处理日常事务;重要军国大事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 2、军机处的设立 (1)时间: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设立(最初只参与处理军务) (2)职权:可以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机要政务。但是品级不高,皇帝召见,只能跪受笔录 (3)影响: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标志着专制皇权的高度发展
隆宗门内军机处 军机处内景
思考: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思考: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