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CH23 資訊系統

CH23 資訊系統. 認識資訊系統架構 認識 資訊系統重要性 認識資訊系統類型 資訊系統開發生命週期介紹. 23-1 資訊系統架構. 泛指主要提供企業資訊的商業系統,大部分企業均需要資訊系統的協助,以提供 蒐集、處理、儲存以及發佈資訊的功能,並且協助管理階層進行決策、案例分析、 SOP 修改、產品研發以及各項的服務。 其中包含四個主要功能: Input 企業內或外在環境蒐集來的資料,包含人、事、時、地、物 等待處理匯整。 Processing 將蒐集來,尚未整理的資料轉換成有價值的資訊。 Output 將處理完成的資料發佈,提供內部人員作查詢以及參考

Download Presentation

CH23 資訊系統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CH23資訊系統 認識資訊系統架構 認識資訊系統重要性 認識資訊系統類型 資訊系統開發生命週期介紹

  2. 23-1資訊系統架構 CH23 資訊系統

  3. 泛指主要提供企業資訊的商業系統,大部分企業均需要資訊系統的協助,以提供 蒐集、處理、儲存以及發佈資訊的功能,並且協助管理階層進行決策、案例分析、SOP修改、產品研發以及各項的服務。 其中包含四個主要功能: Input 企業內或外在環境蒐集來的資料,包含人、事、時、地、物 等待處理匯整。 Processing 將蒐集來,尚未整理的資料轉換成有價值的資訊。 Output 將處理完成的資料發佈,提供內部人員作查詢以及參考 Storage 將資料以及資訊儲存起來,以備未來存參使用。 資訊系統(IS,information system) CH23 資訊系統

  4. 23-2資訊系統重要性 CH23 資訊系統

  5. 不論是全球化趨勢或是網路普及變化的大環境,企業組織型態的演進,都在在的說明了資訊系統的不可或缺性。不論是全球化趨勢或是網路普及變化的大環境,企業組織型態的演進,都在在的說明了資訊系統的不可或缺性。 數位化(digitalization) : -企業關係(business relationships)數位化: 企業以及供應商、經銷商、員工以及客戶階層的資訊互動關係。 -企業流程(business processes)數位化: 也就是企業的研發、製造與行銷皆已數位化的方式來完成。 -企業資產(business assets)數位化: 企業的財務、產品訊息、專利資訊、服務精神、版權建檔、商標檔案這些商業機密的資產,皆以數位化的方式來儲存管理。 CH23 資訊系統

  6. 不論是全球化趨勢或是網路普及變化的大環境,企業組織型態的演進,都在在的說明了資訊系統的不可或缺性。不論是全球化趨勢或是網路普及變化的大環境,企業組織型態的演進,都在在的說明了資訊系統的不可或缺性。 自動化: 企業在人力的需求成本上就轉移至設備成本上,但是基層人員減少。 傳統的企業屬於上下部屬的垂直集中式,只要遵循標準作業流程(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就可以有效率的生產商品以及提供服務,於是需要一套專業的資訊系統來協助企業去符合客戶的要求。 扁平化: 電腦資訊以及網路的發達,資訊處理不再複雜。 客製化(customization): 依照不同客戶的需求,量身打造其獨特的設計以及服務。 分散化: 透過資訊系統的整合可以讓不同國家、不同時區的夥伴一起工作。 CH23 資訊系統

  7. 23-3 資訊系統類型 CH23 資訊系統

  8. 電子資料處理(EDP,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 泛指使用電腦處理日常的交易資料,以取代人工作業。將特定業務系統電子化,其基本三個過程:輸入,處理,輸出。 CH23 資訊系統

  9. 知識工作系統(KWS, knowledge work system) 知識工作系統具有反映知識工作者特殊需求的性質。首先,知識工作系統必須向知識工作者提供他們需要的特殊工具,如:強大的繪圖工具、分析工具、溝通和文件管理工具。 CH23 資訊系統

  10. 辦公室自動化系統(OAS,office automation system) 早期的辦公室系統主要是利用電腦軟體協助處理一些數據或是文字、文件。 • Microsoft Office已是使用普遍的辦公室自動化系統 CH23 資訊系統

  11. 管理資訊系統(MI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資訊管理系統(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由人員、資料、科技、組織程式所組成,其功能為抽取、處理、儲存,以及傳遞資訊以支持決策與控制。 CH23 資訊系統

  12. 決策支援系統(DSS,Decision Support System) 決策支援系統(DDS,Decision Support System)為一種電腦軟體系統,將相關的資料蒐集起來,並使用適當的模型分析,產生決策者制定決策時所需的資訊。 CH23 資訊系統

  13. 專家系統(ES, expert system) 由知識庫、推理引擎、使用者介面為基礎而組成的電腦化系統,目的是讓電腦藉由資料庫獲取資料,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專家系統可以提供智慧型的決策、解決問題、並且對於解決問題的過程也可以有適度的解釋。 一個完整的專家系統包含: -知識庫: 搜集人類的知識,包含經驗、判斷力與直覺,將知識有系統的表達或模組化,讓電腦可以解決問題。 -推理引擎: 藉由使用者提供的資料,結合知識庫來推論產生結果輸出。 -使用者介面: 這是讓使用者與專家系統互動的介面,主要功能是提供相關的資料輸入與輸出,即兩者之間溝通的橋樑, CH23 資訊系統

  14. 交易處理系統(TPS, Transaction Processing System) 企業內最基礎的資訊系統,幫助基層操作階層人員處理及記錄日常交易,是一企業之資訊之主要生產者,提供資訊給其他系統如知識工作系統、管理資訊系統及決策支援系統,故亦是企業內最重要之資訊系統之一,往往一當機便會使整個企業營運癱瘓。 CH23 資訊系統

  15. 23-4 資訊系統 CH23 資訊系統

  16. 全球資訊系統(GIS,Glibal Information System) 地圖是人類用來紀錄各種空間現象的主要工具之一。地圖的使用,已有了許多慣用的使用方法及使用型態;電子地圖,不再是用紙張來傳遞,而是電子訊號, Google Map已是大眾化的使用工具 CH23 資訊系統

  17. 資訊系統開發生命週期(SDLC, System Development Life Cycle) 系統開發生命周期將系統建置過程分成五個階段,由於其五個階段是一個階段接著一個階段進行,必須要完成前一個階段,才能進行下一個階段,故又稱作「瀑布模型」(Waterfail model)。 系統開發生命週期的五個階段 CH23 資訊系統

  18. 第一階段-系統研究(System survey)-1 • 系統開發生命週期的第一個階段為系統研究(System survey),工作重點為 • 1.定義問題(本質、範圍以及目標): • 企業之所以要改善或開發資訊系統,是因為現有的系統有不足的缺失,例如處理速度緩慢、系統安全有疑慮、效率不彰以及品質低落。 • 2.發掘機會: • 問題定義完畢後,接下來是發覺可能的解決方案例如企業內部的自行研發,可能有內部部門自行研發、購買套裝軟體或是委外製作。 • 3.進行規畫: • 針對可能的解決方案進行評估、規劃,包含了需要完成的事項、時間期限及花費預算的分配。 CH23 資訊系統

  19. 第一階段-系統研究(System survey)-2 • 4.評估可行性: • 技術可行(technically feasible)- • 解決方案可以能夠藉著現有的科技來完成。 • 作業上可行(operationally feasible)- • 解決方案能夠憑藉著企業現有的資源來完成。 • 經濟上可行(economically feasible)- • 解決方案的開發成本及運作成本必須符合企業的成本效益。 • 5.專案企劃書: • 在第一階段的最後,會真會問題的本質、涵蓋範圍與目標、可能的解決方案、相關的規劃、可能的解決方案、相關規劃、可行性評估來撰寫切中主題簡單扼要的專業企劃書。 CH23 資訊系統

  20. 第二階段- 系統分析(system analysis)-2 • 這個階段包括「資料蒐集」與「資料分析」兩個重點,目標是蒐集與分析現有的系統,之後訂定新系統的需求。 • 資料蒐集- • 蒐集與現有的系統相關的資料並沒有依定的標準或順序,常見的方式: • 文件(document): • 由企業現有的記錄、表格等文件,可以了解運作模式、流程、相關管理的軟硬體設備。 • 觀察(observation): • 觀察的內容包括辦公室的動線、人員的工作情形、資料處理的流程、傳真機、電話、電腦、印表機、影印機等設備的使用狀況、以進一步找出有無需要改進的地方。 CH23 資訊系統

  21. 第三階段-系統設計(system design) • 這個階段將會完成新系統的邏輯設計,包含規格及運作模式,只是不涉及程式方面的設計,只是單就運作與執行流程作評估。 • 輸入需求: • 接下來才能考慮到何種輸入,才能達到使用者的需求,例如業務部人員會輸入產品價格的來源,而其方式可能是使用鍵盤輸入、條碼。 • 檔案與資料庫: • 確定輸出需求與輸入需求後,我們得為所有的資料格式來規劃儲存的方式,包含了檔案結構與資料庫系統。 • 資料流程圖: • 在系統開發生命周集的弟二階段中,我們有針對現有系統規畫資料流程圖,而在第三階段中,我們必須針對新系統規劃資料流程圖,包括來源、去向及處理流程。 CH23 資訊系統

  22. 第四階段- 系統開發(system development)-1 • 這個階段企業的決策者必須決定開發的方式為何?有內部自行開發,還是選購套裝軟體解決或是委外開發。 • 內部自行開發: • 當企業本身有資訊部門、系統分析師以及足夠的程式設計工程師時,或許企業決策者可能會有內部自行開發的選擇,此時的工作重點如下: • 專案排程- • 為了掌握預算及時間,系統分析師會針對正在進行的專案提出排程,常見的有甘特圖(Gantt chart)或是專案管理工具。 • 撰寫程式- • 繪製流程圖、撰寫虛擬碼與相關文件,方便未來維護使用。 • 測試- • 單位測試(unit testing) 、系統測試(system testing) 、接受度測試(acceptance testing) CH23 資訊系統

  23. 第四階段- 系統開發(system development)-2 • 這個階段企業的決策者必須決定開發的方式為何?有內部自行開發,還是選購套裝軟體解決或是委外開發。 • 套裝軟體(Paceaged software) : • 是軟體開發廠商事先撰寫並經過測試後的城市商品,接著在上面上販售或者是出租。 • 委外(Outsouring) : • 指的是企業將資訊系統等業務開發委託給其他專業的廠商承辦,而不使用內部的資源。對許多企業來說,委外是符合成本效益的,尤其是當內部資源不足或是技術落後,可以降低對資訊開發人員的要求。自然委外也會有缺點,例如無法掌握資訊系統的功能、得以賴廠商的技術支援、商業機密有可能外洩等。 CH23 資訊系統

  24. 第五階段- 系統上線(System implementation)-1 • 系統開發生命週期第五階段為系統上線(system implementation),也就是將現有的系統轉換成新的系統,此時會出現以下工作重點: • 系統轉換: • 直接轉換(direct conversion)- • 即刻停用現有系統,全面改用新的系統。 • 先導式轉換(pilot conversion)- • 部分的人原先轉換至新系統,經過一段時間確認新系統沒有問題,才全面改用新系統。 • 階段式轉換(phased conversion)- • 分階段改用新系統,等確定部分功能沒問題才進行下一部份轉換。 • 平行轉換(parallel conversion)- • 讓現有的系統和新的系統同時運作,確定沒有問題以後,再停用現有的 系統,雖然安全,是最花時間與預算的作法。 CH23 資訊系統

  25. 第五階段- 系統上線(System implementation)-2 • 系統開發生命週期第五階段為系統上線(system implementation),也就是將現有的系統轉換成新的系統,此時會出現以下工作重點: • 檔案與資料庫轉換: • 設備轉換- • 必須於新系統上線之前,完成設備轉換。 • 教育訓練- • 製作使用者手冊或者是安排教育訓練課程,再實際上機操作。 • 安全稽核- • 系統必須提供一套安全稽核的機制,監控程式與資料安全性與正確性。 • 系統評估- • 是否符合需求、有無超出時間及預算、實際運行是否正常,有需要可以進行修正。 • 系統維護- • 編排預算以及人力來維繫系統,工作包含了修改系統原有的功能或增加新的功能。 CH23 資訊系統

  26. 摘要-1 資訊系統(information system) 泛指提供企業資訊的商業系統,用以蒐集、處理、儲存以及發布信息資訊。 資訊系統除了包含輸入、處理、儲存、輸出等四個主要功能以外,還需要包含可以回饋給使用者訊息的功能。 • 隨著時代進步,知識的廉價,企業組織與地球村商業環境的變遷,更意味著資訊系統的重要性。 CH23 資訊系統

  27. 摘要-2 • 資訊系統的類型繁複,主要分成 • 交易處理系統(TPS, Transaction Processing System)、 • 電子資料處理(EDP,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 • 知識工作系統(KWS, knowledge work system) 、 • 辦公室自動化系統(OAS, office automation system) 、 • 管理資訊系統(MI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 決策支援系統(DSS,decision support system)、 • 專家系統(ES, expert system)、 • 全球資訊系統(GIS,Glibal Information System)…等。 CH23 資訊系統

  28. 摘要-3 資訊系統的開發必須遵循一套流程,稱為系統開發方法(SDM) ,常見的為系統開發生命週期(SDLC),他將系統建置過程分成下列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系統研究 定義問題、發掘機會、進行規畫、評估可行性(技術上可行、作業上可行、經濟上可行) 、撰寫系統專案企劃書。 第二階段- 系統分析 蒐集與分析現有的系統架構以及相關資訊,藉此定義新的系統需求。 第三階段-系統設計(system design) 完成新系統的邏輯設計,包含規格、運作模式,但是不包括程式設計。 第四階段- 系統開發(system development) 完成新系統的程式設計,包含專案排程、程式撰寫與測試項目與階段實施。 第五階段- 系統上線(System implementation) 將現有的系統轉換成新的系統,包含系統轉換、檔案與資料庫之間的轉移、設備的移轉、維護者與使用者的教育訓練、系統評估及後續的系統維護。 CH23 資訊系統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