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 likes | 524 Views
企业理念识别系统( MIS )策划 第二、三、四章. 第一篇. 现代的企业理念的含义应该是: 得到社会普遍认同的、体现企业自身个性特征的、促使并保持企业正常运作以及长足发展而构建的反映整个企业明确的经营意识的价值体系。 企业理念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的精神支柱。 企业理念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干什么”?“为什么干”?“怎么干”? 企业理念就是 CI 开发实施的一个关键,能否开发成功一个完善的企业识别系统,主要依赖企业对理念识别的理解和建立。. 第 2 章 企业理念识别系统的内容. §2.1 企业经营使命 §2.2 企业价值观
E N D
现代的企业理念的含义应该是: 得到社会普遍认同的、体现企业自身个性特征的、促使并保持企业正常运作以及长足发展而构建的反映整个企业明确的经营意识的价值体系。 企业理念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的精神支柱。 企业理念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干什么”?“为什么干”?“怎么干”? 企业理念就是CI开发实施的一个关键,能否开发成功一个完善的企业识别系统,主要依赖企业对理念识别的理解和建立。
第2章 企业理念识别系统的内容 §2.1 企业经营使命 §2.2 企业价值观 §2.3 企业经营方针
理念识别系统的功能 1、导向功能 MI是包括企业使命、经营哲学、行为基准、活动领域等内容的一整套理论体系。故其必将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起导向和指导作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MI规定了企业行为的价值取向; ◆MI可以给企业确立企业宗旨、经营目标; ◆MI作为指导思想是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建立的依据和理论基础;
2、渗透功能 CI是一种意识、一种文化、一种战略,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而这两种力量主要是指MI在组织中的传播程度和达成共识的程度。一般地,CI有三种渗透: ◆视觉渗透 ◆意识渗透 ◆战略渗透 3、凝聚功能 MI包含着企业使命、宗旨、精神、价值观等内涵,是对员工进行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各种活动教育、感染、影响,使员工增强主人翁思想,使其在精神和感情上与企业结下牢固的关系。
4、激励功能 美国学者劳伦斯.米勒说:“未来企业的成功需要看能否聚集创意、是否员工和管理人员一起从事创造性的思考而定,而企业员工积极性、创造性的根源又在于能否树立起正确的经营理念。” 5、辐射功能 成功的企业理念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社会性,它不但对本企业发挥巨大作用,而且会通过各种传媒渗透和影响其他企业乃至整个社会。 例如:IBM的“尊重个人,顾客至上,追求卓越”的MI,就辐射到全球并被各国企业所接受。
6、识别功能 MI的同一性、统一性特点使得企业内外、上下都保持着经营上、姿态上、形象上的一致和协调。 核心竞争力—MI: 偷不去 买不来 拆不开 带不走
§2.1 企业经营使命 一、企业使命的内涵 (一)企业使命的概念 • 企业使命是指企业是根据什么样的宗旨来开展各项经营活动的。这是构成企业理念识别系统最基本的出发点,也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动力来源。 • 企业使命反映企业的目的、特征和性质。又称目的、宗旨、愿景、理由,解决“是什么?”和“将会是什么?”的问题,揭示企业的业务范围和发展方向。
(二)企业使命的意义 1.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与核心业务。 2.协调内外部各种矛盾冲突。 3.树立用户导向思想。 4.表明企业的社会政策。 经营宗旨是企业经营的最高目的,是理念识别策划的首要内容。
5. 2. 3. 4. 1. 使企业的经营目标具体化 为企业资源配置提供基础或标准 保证整个企业经营目标的一致性 建立统一的企业组织氛围 有助于将目标转变为任务 • 制定愿景与使命的必要性:
(三)企业使命的表述 表述企业使命时也可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1.经营领域表述不宜太细。 2.经营领域表述也不宜太粗。
●界定企业使命的参考因素: • 1.历史和文化。 • 2.所有者、管理者的意图和想法。 • 3.市场环境的发展变化。 • 4.资源条件。 • 5.核心能力和优势。 Peter Drucker关于企业使命的五个基本问题: Ⅰ 我们的业务是什么? Ⅱ 我们的顾客是谁? Ⅲ 本公司能为顾客提供什么价值? Ⅳ 我们未来的业务是什么? Ⅴ 我们的业务应该是什么?
企业使命说明书 • 1.活动领域: • ●产业范围 • ●市场范围 • ●纵向范围 • ●地理范围 • 2.主要政策: • ●对顾客的政策 • ●对供应商的政策 • ●对经销商的政策 • ●对竞争者的政策 • ●对公众的政策 • 3.远景。 • 4.发展方向。
二、企业的社会使命 (一)企业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企业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基本上表现在政治、经济、技术、环境、社会、文化这六个方面。
(二)企业的社会责任 诚信立业 服务顾客 回报社会
(三)企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构建和谐社会,赋予企业家的使命 第一,持续创新,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二,转变增长方式,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第三,以人为本,营造良好氛围,建设和谐企业。
三、企业的文化使命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指导企业行动的战略性思维和形成企业凝聚力的黏合剂,是共同建设和发展的默契,是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
(二)构建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是企业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 是企业使命的要求。 是企业文化内在的发展要求。
(三)企业文化的基本构建 首先,对本企业文化进行再定位。 其次,提炼出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最后,就是将本企业文化建设策略化、制度化。
§2.2 企业价值观 一、企业价值观的内涵和发展 (一)企业价值观的内涵 • 价值观:是人们判断事物重要性先后秩序的标准。 • 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企业经营的目的、宗旨,即企业为什么存在,企业对其价值的评判标准。”它是整个企业理念系统的基石。也称为企业群体价值观、共同价值观。 • 企业价值观主要是指导选择,要解决的问题是某件事值不值得做,在允许值得做的事中该选择哪一件先做。 企业价值观解决了企业“为什么干”,“为什么而存在”的问题。“为什么干”决定了企业的经营取向。
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因素 • 1.员工的个人价值观 员工的价值观决定他们如何对待工作、集体、企业、顾客、社会、国家。企业全体或多数员工的价值观影响企业的价值取舍,左右企业的追求。 • 2.企业家的价值观 企业领导者的价值观决定他们如何对待员工、顾客、企业、社会、国家。某种程度上,企业价值观就是企业家价值观。 • 3.社会价值观 企业是社会经济组织,企业领导者和员工的价值观以及企业的价值观自然受到社会的制约和影响。
强生公司的价值观 • 1954年提出“客户第一、员工第二、社会第三、股东第四”的价值观。 东西方文化的重要区别就在于群体价值观的不同 • 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许多国家崇尚集体主义价值观 • 以美国等西方国家奉行个人主义的价值观
(二)企业价值观的发展历程 1、最大利润价值观:18-20世纪初,以企业能否获取最大利润作为评价标准。 2、经营管理价值观:20世纪20年代,除了尽可能地为投资者获利以外,还非常注重企业人员的自身价值的实现。
3、企业社会互利价值观: 这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价值观,它倾向于在确定企业利润水平时,要把职工、企业、社会的利益统筹起来考虑,形成一个共同体,利益共享,不能失之偏颇。
(三)当代企业价值观 定义:当代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经过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在企业领导者的倡导下为所有员工所认同的新型价值观。 优秀的当代企业价值观在内容和形式上应该具有时代性特征,个性特征,系统性特征
二、企业价值观的塑造 (一)提炼企业价值观的标准 1、必须来自高层管理者内心并全力倡导; 2、必须能够被全体员工接受和认同; 3、要基于企业实情并与企业经营宗旨相一致
(三)内化企业价值观 1、领导者要以身作则,恪守自己提出的价值观; 2、重视员工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3、领导者要不断向员工灌输价值观念; 4、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来强化企业价值观; 5、充分发挥先进榜样的感召力和示范作用。
一、经营方针与企业活动 (一)经营方针是建立企业形象的基础 (二)经营方针是企业活动的总和 §2.3 企业经营方针 经营方针:是企业一定时期内经营活动的行动纲领和指南,是企业对其未来的预期经营行为的阐述,是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的决策与行动的准则和指导思想。
1.企业使命的定位是解决“干什么”的问题 2.事业领域的定位是解决“在什么范围干”的问题 3.经营方针的定位是解决“怎么干”的问题
经营方针设计 • 1、考虑本行业领域的经营特点 • 2、经营方针要具备指导性 • 3、要满足企业各关系者的期望
三、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 1954年 德鲁克《管理的实践》
目标管理的基本内容 (1)将整体目标分解为具体单位和个人的目标,形成目标体系。 (2)建立分权组织体制,上级根据分解目标的内容在一定范围内给下级最大限度的权力,使下级充分运用权力谋求目标的完成。 (3)制订实现目标的具体计划、方法和评价标准。 (4)对目标实现的情况实行定期检查和考核,并据此实行进行奖惩。 (5)在目标完成后,再制订定新的目标体系,形成新的目标管理过程,开始新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