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 likes | 480 Views
学习要求: 1. 掌握 s 区元素的电子构型与性质的关系。 2. 掌握 s 区元素的氧化物类型和性质。 3. 掌握 s 区元素氢氧化物的碱性及其变化规律。 4. 掌握 s 区元素盐类的溶解性及含氧酸盐热稳定性的一些规律。 5. 了解 Li 、 Be 的特殊性和对角线规则。. 第九章 s 区元素. s 区元素包括周期表中 ⅠA 族和 ⅡA 族元素。 第 ⅠA 族元素,又称碱金属,包括 : 锂 ( 3 Li) 、钠 ( 11 Na) 、钾 ( 19 K ) 、铷 ( 37 Rb) 、 铯 ( 55 Cs) 、钫 ( 87 Fr) 。
E N D
学习要求: 1.掌握s区元素的电子构型与性质的关系。 2.掌握s区元素的氧化物类型和性质。 3.掌握s区元素氢氧化物的碱性及其变化规律。 4.掌握s区元素盐类的溶解性及含氧酸盐热稳定性的一些规律。 5.了解Li、Be的特殊性和对角线规则。 第九章 s区元素
s区元素包括周期表中ⅠA族和ⅡA族元素。 第ⅠA族元素,又称碱金属,包括:锂(3Li)、钠(11Na)、钾( 19K)、铷(37Rb)、 铯(55Cs)、钫(87Fr)。 第ⅡA族,又称碱土金属,包括: 铍(4Be)、镁(12Mg)、钙(20Ca)、锶(38Sr)、钡(56Ba)、镭(88Ra)。 价电子构型:ns1~2 氧化态:碱金属+1碱土金属+2 在自然界的含量:Ca(4.1%)、Na(2.3%)、Mg(2.3%)、 K(2.1% ),居前10位元素。 Li、Rb、Cs、Be属希有元素。钫和镭是放射性元素。 ns1 ns2np6 ns2 ns2np2 ns2np1 ns2np3 ns2np5 ns2np4 9.1 s区元素概述
s区元素性质特点: 周期表中,同一周期从左到右: Z*依次增大,r依次减小,I、E、χ依次增大。故: 碱金属Z*最小,r最大,I1最小,χ最小,金属性最强。 碱土金属E最小,其余性质均仅次于碱金属。 因此s区元素是最活泼的金属元素,称典型金属元素。 周期表中,同族元素从上到下: Z*依次增大,r依次增大(水合离子的半径依次减小),I1依次减小,E依次减小,χ依次减小,金属性依次增强。
几点说明: 1.碱金属和碱土金属主要形成离子化合物。但LiI、LiCl、MgCl2、BeO等化合物有一定的共价性。 这是由于Li+、Be2+、Mg2+的半径小,极化力强,而I-、Cl-的变形性大,因此这些化合物的共价性较强。有的共价性超过了离子性。如LiI的共价性约占50%、BeI2的共价性可达75%。 2.锂的电极电势反常。 K的活泼性大于Li,但由电极电势可见Li的还原性大于K。
M(s) M+(aq) M(g) I M+(g) Li Na K (kJ ) 139 103 81.4 I (kJ ) 521 499 421 (kJ ) -519 -406 -322 (kJ ) 141 196 180 可见在水中的活泼性(还原性): Li >K>Na Li活泼性特别大的原因是Li的半径特别小,水合热特别大,使得总能量减小。 ΔrHø越小,M的活泼性越大
Li Be Na Mg K Ca Rb Sr Cs Ba 3.s区金属是低密度、低硬度、低熔点金属。 密度增大(原子量增大) 硬度减小(半径增大,金属键减弱) 熔沸点降低(半径增大,金属键减弱) (最轻的金属,比煤油还轻) 不可用小刀切割 比水轻 (最软,最活泼的金属,熔点仅次于Hg) 密度增大(原子量增大) 硬度增大(金属键增强) 熔沸点升高(金属键增强)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很活泼,均具有很强的还原性。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很活泼,均具有很强的还原性。 9.2 单质的化学性质 1.与空气反应 4Li+O2=2Li2O 室温迅速 生成普通氧化物和氮化物 6Li+N2=2Li3N Na+O2(过量)=Na2O2 高温可生成氮化物 稍热燃烧 生成过氧化物 K +O2(过量)=KO2 Rb+O2(过量)=RbO2 生成超氧化物 室温燃烧 Cs+O2(过量)=CsO2
2Mg+O2 =2MgO 室温缓慢 生成普通氧化物 高温剧烈加热生成氮化物 2Ca +O2 =2CaO 碱土金属在常压的氧气中燃烧,所得产物一般都是正常氧化物,但钡在过量氧气中燃烧也有一些BaO2生成。
除Be、Mg外,碱金属、碱土金属在高温下与氢直接化合,生成离子型氢化物。除Be、Mg外,碱金属、碱土金属在高温下与氢直接化合,生成离子型氢化物。 2M+H2=2MH (M为碱金属) M+H2=2MH2 (M为碱土金属) 氢化物与水反应放出氢气。 MH2+H2O=M(OH)2+H2 ↑ 离子型氢化物是强还原剂。 TiCl4+4NaH=Ti+4NaCl+2H2 ↑ 2.与H2反应
2Li +2H2O=2LiOH+H2↑ 片刻中止 2Na+2H2O=2NaOH+H2↑ 剧烈 2K+2H2O =2KOH + H2↑ 燃烧 2Rb+2H2O =2RbOH + H2↑ 爆炸 2Cs+2H2O =2CsOH + H2↑ 爆炸 Be、Mg不与冷水作用,但能与高温水蒸气反应;Ca、Sr、Ba能与冷水作用,且比较剧烈。 3.与水反应
虽然 小于 即Li的还原性大于Cs,与水反应应比Cs剧烈。但LiOH溶解度小,一旦产生覆盖在金属表面,阻止反应进行,且锂的熔点较高,反应产生的热量不足以使其熔化,因此反应片刻终止。 由于s区元素的性质活泼,故碱金属和Ca、Sr、Ba应保存在煤油中,Li保存在石蜡中。
9.3.1 氧化物 1.氧化物分类 普通氧化物 M2O 过氧化物 M2O2 超氧化物 MO2臭氧化物 MO3 2.氧化物的性质 (1)与水反应 碱金属氧化物 M2O+H2O=2MOH (Li2O很慢,Rb 2O、Cs2O燃烧甚至爆炸) 碱土金属氧化物MO+H2O=M(OH)2 (BeO、MgO难溶于水,其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 其他氧化物Na2O2+2H2O=2NaOH+H2O2 2KO2+2H2O=2KOH+H2O2+O2 4KO3+2H2O=4KOH+5O2 9.3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2)与稀H2SO4反应 Na2O+H2SO4=Na2SO4+H2O Na2O2+H2SO4=Na2SO4+H2O2 BaO2 +H2SO4 =BaSO4+H2O2 可制取H2O2 (3)与CO2反应 Na2O+CO2=Na2CO3 2Na2O2+2CO2=2Na2CO3+O2 4KO2+ 2CO2= 2K2CO3+3O2 用作高空飞行与潜水供氧剂。 (4)臭氧化物的不稳定性 KO3 =KO2+O2
9.3.2 氢氧化物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氢氧化物都是白色固体,碱金属氢氧化物称苛性碱,如KOH称苛性钾,NaOH称苛性钠(又称火碱)。 1.氢氧化物的溶解性 碱金属氢氧化物都溶于水,碱土金属氢氧化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比碱金属氢氧化物小得多。 通常离子化合物的溶解性与其晶格能(或离子势φ)成反比。
微溶 溶解度增大(晶格能减小) 难溶 LiOH Be(OH)2 NaOH Mg(OH)2 KOH Ca(OH)2 RbOH Sr(OH)2 CsOH Ba(OH)2 NaOH、Ca(OH)2在空气中易潮解,常作干燥剂。 NaOH、 KOH具有强的吸水性和腐蚀性。 微溶 易溶 易溶 溶解度减小(因晶格能增大)
2.氢氧化物的碱性 R-O-H 当金属离子(R)的电子构型相同时,离子势越小,金属氢氧化物的碱性愈强。 r的单位是pm >0.32 酸性 0.32>>0.22两性 <0.22 碱性
碱性强的原因是: a、在水中溶解度大,使碱的浓度大。 b、在水中几乎全部电离,使OH-离子的浓度大。LiOH和Mg(OH)2在水中溶解度不大,其水溶液中的OH-浓度不高,因而为中强碱。
主要掌握NaOH、KOH的性质: (1) 2NaOH+CO2=Na2CO3+H2O NaOH常含有Na2CO3杂质,要得不含Na2CO3的 NaOH溶液,可配制NaOH的饱和溶液,Na2CO3 不溶于饱和的NaOH溶液而沉淀析出。 (2) 2NaOH+SiO2=Na2SiO3+H2O NaOH能腐蚀玻璃,并生成粘性的Na2SiO3把口粘紧,故盛放NaOH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 工业上熔化NaOH一般用铁铸容器,在实验室熔 融NaOH用银或镍制器皿。
(3)与两性金属和一些非金属反应 2NaOH+Cl2= NaCl+NaClO+H2O 6NaOH+3S =2Na2S+Na2SO3+3H2O 3NaOH+4P+3H2O=3NaH2PO2+PH3↑ 2NaOH+Si+H2O=Na2SiO3+2H2↑ 2NaOH+2Al+6H2O= Na[Al(OH)4]+H2↑ C、 N2、O2、F2与NaOH不反应。
Cu+ Cu2O↓黄或红Cu + Cu2+ Mg2+ Mg(OH)2↓白 Fe3+ Fe(OH)3↓红棕 Fe2+ Fe(OH)2↓白Fe(OH)3↓红棕 Mn2+ Mn(OH)2↓肉MnO(OH)2↓棕褐 Cd2+NaOH Cd(OH)2↓白 Ag+ Ag2O ↓棕黑 Hg2+ HgO ↓黄 Hg22+ HgO↓+Hg↓黑 Co2+ 碱式盐↓蓝Co(OH)2↓粉红 Co(OH)3↓棕褐 Ni2+碱式盐↓浅绿 Ni(OH)2↓绿色 O2 O2 O2 (4)与常见金属阳离子的反应 浓NaOH 浓NaOH
Be2+ Be(OH)2↓白Be(OH)42-无色 Al3+ Al(OH)3↓白 Al(OH)4-无色 Cr3+ Cr(OH)3↓灰蓝CrO2- 亮绿色 Zn2+ Zn(OH)2↓白 Zn(OH)42-无色 Pb2+ 适量NaOH Pb(OH)2↓白过量NaOH Pb(OH)42-无色 Sb3+ SbO(OH)↓白Sb(OH)4-无色 Sn2+ Sn(OH)2↓白Sn(OH)42-无色 Sn4+ Sn(OH)2↓白Sn(OH)62-无色 Cu2+ Cu(OH)2↓浅蓝Cu(OH)42- 蓝色 Fe(OH)3和Cu(OH)2微显两性。可用NaOH分离以上两组离子。 热浓 部分溶解.
9.4 盐 类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常见盐类有卤化物、碳酸盐、硝酸盐、硫酸盐和硫化物等。它们绝大多数是离子型晶体。由于Li+、Be2+离子半径最小,极化作用较强,使得它们的卤化物具有较明显的共价性。 1. 溶解性 碱金属盐类通常易溶于水(锂盐例外),如碱金属的卤化物、硫化物、硝酸盐、碳酸盐、硫酸盐、磷酸盐、草酸盐、铬酸盐中除了LiF、Li2CO3、Li3PO4不溶,其余全溶。且它们的离子都是无色的。
只有少数碱金属盐是难溶的;它们的难溶盐一般都是由大的阴离子组成,而且碱金属离子越大,难溶盐的数目也越多。只有少数碱金属盐是难溶的;它们的难溶盐一般都是由大的阴离子组成,而且碱金属离子越大,难溶盐的数目也越多。 • 六羟基锑(Ⅴ)酸钠 Na[Sb(OH)6] (白色) • 高氯酸钾 KClO4 (白色) • 酒石酸氢钾 KHC4H4O6 (白色) • 氯铂酸钾 K4[PtCl6] (淡黄色) • 钴亚硝酸钠钾 K2Na[Co(NO2)6] (亮黄色) • 四苯硼酸钾 K[B(C6H5)4 ] (白色) 钠、钾的一些难溶盐常用于鉴定钠、钾离子。
碱土金属盐类的重要特征是它们的微溶性。 溶解度的大小与晶格能和水合热有关。晶格能越大,溶解度越小,水合热越大,溶解度越大。 正负离子半径接近时,晶格能是主要因素。如: 硫化物BeS不溶,其余溶,且溶解度从Be到Ba依次增大。 正负离子半径悬殊时,水合热是主要因素。如: 碳酸盐 BeCO3溶,其余难溶。且溶解度从Be到Ba依次减小。 硫酸盐 BeSO4、MgSO4较易溶,其余难溶。且溶解度从Be到Ba依次减小。 磷酸盐 均难溶。且溶解度从Be到Ba依次减小。 铬酸盐BeCrO4、MgCrO4易溶于水,其余难溶。且溶解度从Be到Ba依次减小。 草酸盐BeC2O4、MgC2O4溶于水,其余难溶。以CaC2O4溶解度为最小。
一般:小-小结合或大-大结合稳定,溶解度小,一般:小-小结合或大-大结合稳定,溶解度小, 小-大结合或大-小结合不稳定,溶解度大。 另外,Na2CO3的溶解性大于NaHCO3,CaCO3的溶解性小于Ca(HCO3)2。
碱金属的含氧酸盐一般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如碱金属碳酸盐除Li2CO3在1543K以上分解为Li2O和CO2外,其余难分解。碱金属的含氧酸盐一般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如碱金属碳酸盐除Li2CO3在1543K以上分解为Li2O和CO2外,其余难分解。 碱土金属的含氧酸盐热稳定性差。如CaCO3在900℃分解为CaO和CO2。 其原因是阳离子极化作用越强,对酸根的反极化作用越强,盐的热稳定性越小。 如稳定性: K2CO3>Na2CO3>BaCO3>CaCO3>ZnCO3 2. 含氧酸盐的热稳定性
硝酸盐热稳定性较低,在一定温度可分解,但分解产物不同。硝酸盐热稳定性较低,在一定温度可分解,但分解产物不同。 LiNO3、Be(NO3)2和Mg(NO3)2加热生成氧化物、NO2和O2。 Ca(NO3)2、Sr(NO3)2、Ba(NO3)2及NaNO3、KNO3加热生成亚硝酸盐和O2。 2Mg(NO3)2=2MgO+4NO2+O2 2NaNO3=2NaNO2+O2
9.5 对角线规则 一些处于相邻两个族对角线上(左上方和右下方)的元素的性质呈现相似性。如硼和硅、锂和镁、铍和铝等,这种相似关系称为对角线关系,也称对角线规则。 原因在于对角线上的元素原子具有相近的静电场力。如Be2+的半径虽小于Al3+,但电荷却是Al3+高于Be2+。
如:LiNO3与Mg(NO3) 分解产物均为氧化物、CO2和O2;LiOH与Mg(OH)2均为中强碱;碳酸盐均不稳定,加热生成氧化物和二氧化碳;如氟化物、碳酸盐和磷酸盐等均难溶于水等。 又如:Be和Al以及它们的氢氧化物均为两性,在适当条件下可与酸、碱反应; BeO和Al2O3都具有高熔点、高硬度等。
作 业 1、 4、 5、6、 7、 8、 10、1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