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 likes | 545 Views
第十章 戰後經濟、社會的變遷 第二節社會的變遷與多元. 學習目標. 了解戰後臺灣的人口成長與人口結構 明白臺灣工業化與都市化的過程與現象 知道臺灣家庭結構的轉變與社會運動的開展. 課文整理. 人口成長. 一、日治中晚期:死亡率下降、人口成長快速 二、民國 38 年:大陸軍民移入→外省人形成新族群 ( 原有族群:福佬人、客家人、原住民 ) 三、民國 40 年:人口突破千萬。因: 1. 衛生進步、死亡率下降 2. 經濟繁榮、人口自然增加率大增 四、民國 48 年倡節育:蔣夢麟提倡
E N D
第十章 戰後經濟、社會的變遷第二節社會的變遷與多元
學習目標 • 了解戰後臺灣的人口成長與人口結構 • 明白臺灣工業化與都市化的過程與現象 • 知道臺灣家庭結構的轉變與社會運動的開展
課文整理 人口成長 一、日治中晚期:死亡率下降、人口成長快速 二、民國38年:大陸軍民移入→外省人形成新族群 (原有族群:福佬人、客家人、原住民) 三、民國40年:人口突破千萬。因: 1.衛生進步、死亡率下降 2.經濟繁榮、人口自然增加率大增 四、民國48年倡節育:蔣夢麟提倡 五、民國50年代中期:推動「家庭計畫」,人口成長得以控制
課文整理 臺灣人口目前狀況 一、人口老化:平均壽命逐年成長 (男性平均壽命超過76歲,女性超過82歲) 二、人口衰減:自然增加率已降至千分之五 三、改善策略: 1.鼓勵生育 2.外籍新娘的增加有助提高生育率 →但教養上政府需多予以協助
課文整理 工業化與都市化 一、日治末期:都市人口未超過25% 二、政府遷臺:大量軍民移入,有助早期都市化 三、民國50年代以來: 1.政府的經濟政策→快速工業化→加速都市化 2.由農業社會進入工業社會 3.工業都市易吸引大量農村青年湧入 四、民國67年:高速公路通車,傳媒普遍,農村人口移往都市 五、現況: 1.臺北、高雄、臺中:成為百萬人口大都會區 2.大都會衛星城市:人口增加速度驚人
臺灣的都市化 圖中明顯顯示,臺灣的人口高度集中於臺北、高雄、臺中大都會區,而大都會衛星城市次之。
課文整理 都市化帶來的問題 一、都市工作機會較多 二、都市公共部門建設趕不上人口增加速度 →交通、衛生、環保、住宅、犯罪、教育等問題叢生 三、企業過渡集中於都市:跨國公司尤好臺北、高雄 四、受全球化影響:國與國溝通逐漸成為城市與城市溝通 五、解決方法:政府應強化基礎建設及都市競爭力
犯罪率節節上升、治安惡化 就目前資料顯示,國內治安問題不僅絲毫沒有改善,反而一年比一年嚴重。(內政部刑事警察局)
課文整理 家庭型態的轉變 一、背景: 1.工業化、現代化對傳統家庭型態及婚姻關係造成衝擊 2.農村人口外移 二、轉變:三代同堂、親人共居 →都市「核心家庭」居多 三、核心家庭的問題: 1.喪失傳統社會家庭功能 2.幼兒托育、老人安養問題最為嚴重
課文整理 婚姻結構的轉變 一、婦女依賴丈夫程度大不如昔 二、受高等教育的女性晚婚或不婚 三、女性意識提升與經濟獨立,易致離婚率提高 四、問題: 1.使家庭型態日益複雜 2.離婚單身、單親、同居等非主流家庭比例提升 3.同性戀家庭出現,挑戰傳統家庭的定義
30-34歲未婚人口有升高趨勢 資料來源:內政部,臺閩地區人口統計,92年6月。
臺灣單親家庭類型比例 http://sowf.moi.gov.tw/19/quarterly/data/102/13.files/image004.gif
課文整理 社會運動的展開 一、背景: 1.戒嚴時期活躍的「黨外」活動 2.人民所得增加、教育普及 3.威權統治的鬆動 4.經濟、社會的轉型 二、分類: 1.為追求社會公益:消費者保護運動… 2.為爭取某一族群權益的社會運動:婦女運動… 3.帶有政治色彩:海外臺灣人返鄉運動…
P172 P173
P172 P173
反核運動 • 左:1988.2.20蘭嶼反核廢料報告劇以「還我生存」突顯訴求。 • 右:1987.11.1臺灣環境保護聯盟拉起鮮明的反核旗幟,反對政府興建核四廠。
原住民社運團體 原住民社運團體透過「霧社事件」,控訴百年來日本政府及臺灣當局壓迫原住民的不滿。
廢除刑法一百條運動 「行動100聯盟」以廢止刑法第100條為訴求。圖為其在教師會館外抗議,並在警方的鐵網上掛滿政治黑名單的布條。
課文整理 社運人士的努力成果 一、設立置基金會,如: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董氏基金會、新環境基金會、婦女新知基金會、婦女救援基金會等 二、不合理的法律獲修訂或立新法保障,如: 1.民法親屬篇→男女平等 2.保障婦幼權利: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治條例、性侵害犯罪防制法、家庭暴力防制法、兩性工作平等法 三、其他:臺灣政體轉向民主、社會價值日趨多元、言論自由、社會開放、平等投票權、社會福利、全民健保…等
P173 P174
好站連結 • 中華民國行政院新聞局全球資訊網/臺灣的故事/社會運動:來自人民的力量 http://www.gio.gov.tw/info/taiwan-story/society/down/3-2.htm • 生育、養育及移入人口對人口結構之影響http://www.cepd.gov.tw/upload/MANP/Plan/1present930805@109881.91199169916@.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