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双孢蘑菇高产优质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 新洲区食用菌办公室

双孢蘑菇高产优质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 新洲区食用菌办公室. 双孢蘑菇是一种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双孢蘑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糖、维生素、核甘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大量的磷、钾、铁等矿物质营养。双孢蘑菇不仅可以作鲜食蔬菜,还可以加工成罐头食品。双孢蘑菇国际国内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培养料的配方与发酵. 双孢蘑菇培养料的组成 可配制培养料的材料有作物秸杆、粪肥、饼肥和糠麸、化肥等。 1 、农作物秸杆是蘑菇培养料的基本材料。常用的有稻草、麦草及其它禾本科植物的茎叶。用作培养料的秸杆应干燥未霉烂。

jacie
Download Presentation

双孢蘑菇高产优质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 新洲区食用菌办公室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双孢蘑菇高产优质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新洲区食用菌办公室双孢蘑菇高产优质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新洲区食用菌办公室

  2. 双孢蘑菇是一种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双孢蘑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糖、维生素、核甘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大量的磷、钾、铁等矿物质营养。双孢蘑菇不仅可以作鲜食蔬菜,还可以加工成罐头食品。双孢蘑菇国际国内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双孢蘑菇是一种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双孢蘑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糖、维生素、核甘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大量的磷、钾、铁等矿物质营养。双孢蘑菇不仅可以作鲜食蔬菜,还可以加工成罐头食品。双孢蘑菇国际国内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3. 培养料的配方与发酵 • 双孢蘑菇培养料的组成 • 可配制培养料的材料有作物秸杆、粪肥、饼肥和糠麸、化肥等。 • 1、农作物秸杆是蘑菇培养料的基本材料。常用的有稻草、麦草及其它禾本科植物的茎叶。用作培养料的秸杆应干燥未霉烂。 • 2、粪肥培养料以牛、马粪最好,猪、鸡、鸭粪料都可用来配制蘑菇培养料。畜、禽粪应是未发酵过的,应晒干贮存。 • 3、菜籽饼、棉籽饼、茶籽饼等肥,麸皮、米糠、谷壳、棉籽壳等都可配制蘑菇养料。

  4. 培养料的配方 • 推荐配方(1000平方米) • 1、稻草45000斤、牛粪6000斤、菜饼2000斤、复合肥800斤、尿素200斤、碳酸氢铵300斤、过磷酸钙1000斤、石膏1000斤、石灰500斤。 • 碳氮比为31:1。 • 2、稻草36000斤、牛粪15000斤、菜饼2000斤、尿素280斤、碳铵400斤、过磷酸钙600斤、石膏600斤、石灰500斤。 • 碳氮比为32:1。

  5. 建堆发酵(前发酵)

  6. 堆料是利用好热性微生物繁殖活动,产生高温杀死料中的有害杂菌和害虫,使料中的复杂成分分解腐熟,并使料疏松,利于蘑菇菌丝吸收利用其中的营养成分。堆料时间的长短,要根据材料和季节而定。稻草堆料时间短些,小麦草要长些,7、8月份堆料14-18天,冬春季堆料约25天。根据双孢蘑菇的生育规律和气候特点,我区堆料时间应在8月中旬为宜。堆料是利用好热性微生物繁殖活动,产生高温杀死料中的有害杂菌和害虫,使料中的复杂成分分解腐熟,并使料疏松,利于蘑菇菌丝吸收利用其中的营养成分。堆料时间的长短,要根据材料和季节而定。稻草堆料时间短些,小麦草要长些,7、8月份堆料14-18天,冬春季堆料约25天。根据双孢蘑菇的生育规律和气候特点,我区堆料时间应在8月中旬为宜。 • 建堆要在离菇房近,运料方便,地势高,便于翻料和能排水的地方。料堆宽2米、高1.5米,长度可视材料多少而定。

  7. 建堆方法: • (1)提前2天将饼肥、牛粪、尿素、石膏粉、过磷酸钙等按比例称好,充分拌匀,再用清洁水预湿堆成堆(饼肥单独用水泡开),用塑料薄膜覆盖备用。 • (2)解开抖散每捆稻草,用清洁水浇湿或浸泡12-24小时,让草料吸足水分。建堆具体做法为:一层稻草撒一层粪肥,稻草一层约5-6寸厚,粪肥以铺满铺匀稻草为宜,一层稻草一层粪肥,由下往上堆。达到要求高度,大约9层,每层铺好后,应视粪草的含水量适当浇水,上层多浇一些,以建好堆后堆底四周有少量水渗出为度。

  8. 适时翻堆

  9. 料堆一般要经过3次翻堆,才能使料腐熟圴匀。翻堆是为了改善堆内空气,散发掉堆内废气,补充水分,使微生物继续生长繁殖,促使温度再次回升,加速料的分解。料堆的外层氧气充足,但水分散失快,堆温过低,材料得不到分解;料堆中心部分缺氧,常处于厌氧状态,也不能很好分解,特别是堆底的料聚积有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呈酸性,易变粘;只有外层和中心层部之间的一层料能较好分解。因此,经过几次翻料,使料堆内的材料上下里外位置调换,才能使料均匀腐熟。在每一次翻堆时,从底层开始,用10cm直径竹杆或木棍竖起,每隔80cm立一根,翻堆结束时拔掉,主要目的是处理堆中间废气,尽量减少厌气区。料堆一般要经过3次翻堆,才能使料腐熟圴匀。翻堆是为了改善堆内空气,散发掉堆内废气,补充水分,使微生物继续生长繁殖,促使温度再次回升,加速料的分解。料堆的外层氧气充足,但水分散失快,堆温过低,材料得不到分解;料堆中心部分缺氧,常处于厌氧状态,也不能很好分解,特别是堆底的料聚积有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呈酸性,易变粘;只有外层和中心层部之间的一层料能较好分解。因此,经过几次翻料,使料堆内的材料上下里外位置调换,才能使料均匀腐熟。在每一次翻堆时,从底层开始,用10cm直径竹杆或木棍竖起,每隔80cm立一根,翻堆结束时拔掉,主要目的是处理堆中间废气,尽量减少厌气区。

  10. 当料堆内的温度升至最高已开始下降时,应进行翻料。一般第一次翻堆是建堆后的第5-6天,以后两次翻料分别间隔4天进行,前后共翻3次。建堆发酵大约共需时间约15天。当料堆内的温度升至最高已开始下降时,应进行翻料。一般第一次翻堆是建堆后的第5-6天,以后两次翻料分别间隔4天进行,前后共翻3次。建堆发酵大约共需时间约15天。

  11. 翻料的具体方法:一是翻堆要均匀并将料抖松,同时严格按照“生料放中间,熟料放两边;中间放两头,两头放中间”的原则,做到均匀发酵;二是酌情适量补水,四周的料若水份不足,要适量加水。补水标准:若水分不足应在翻料时补充水分至手握料有少许水下滴为度(5-6滴)。翻料的具体方法:一是翻堆要均匀并将料抖松,同时严格按照“生料放中间,熟料放两边;中间放两头,两头放中间”的原则,做到均匀发酵;二是酌情适量补水,四周的料若水份不足,要适量加水。补水标准:若水分不足应在翻料时补充水分至手握料有少许水下滴为度(5-6滴)。

  12. 料中的水分调节应掌握“前期湿后期干”,建堆时尽量将水分加充足,以后每次翻料要少加水,后两次翻料最好不加水。翻料时料上出现霜样白色物质,称为“白化现象”,这是由于堆温升高造成缺水,对缺水抵抗力强的霉菌大量繁殖所致,这种高温霉菌对蘑菇的生长无害。翻料时可视白化情况适当补充水分。料中的水分调节应掌握“前期湿后期干”,建堆时尽量将水分加充足,以后每次翻料要少加水,后两次翻料最好不加水。翻料时料上出现霜样白色物质,称为“白化现象”,这是由于堆温升高造成缺水,对缺水抵抗力强的霉菌大量繁殖所致,这种高温霉菌对蘑菇的生长无害。翻料时可视白化情况适当补充水分。

  13. 料接近腐熟时,被分解的养分是水溶性的,雨淋不仅会被反硝化细菌“氮气化”,还易溶于水流失掉。因此,料堆不能日晒雨淋,要通过翻料调节好水分。料接近腐熟时,被分解的养分是水溶性的,雨淋不仅会被反硝化细菌“氮气化”,还易溶于水流失掉。因此,料堆不能日晒雨淋,要通过翻料调节好水分。 • 一个料堆每次翻料时应在当天完成,不可留一部分到第二天再翻。一般第二次翻料时加入石灰。料堆应掌握前期大,后期稍小,以利发酵充分,并减少边料。当每次翻堆时把边料淋湿,将淋湿的边料放入堆中。

  14. 第三次翻堆后是防治螨虫的最佳时期,翻堆后用灭扫利等菊脂类农药对料堆和四周均匀喷雾杀灭螨虫。第三次翻堆后是防治螨虫的最佳时期,翻堆后用灭扫利等菊脂类农药对料堆和四周均匀喷雾杀灭螨虫。 • 当翻堆3次,料温稳定在50-60℃2天后,便趁热将培养料搬进菇棚。

  15. 入棚发酵(后发酵)

  16. 全区普及推广室外蒸气导入法加温,室内火炉加温不仅不安全,而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过重,不利于后发酵。每1000平方米菇棚用7-8个油桶,菇房4个油桶。培养料搬进菇棚后,直接上床架,先将培养料堆放在中上部几层床架为宜(10层结构的1-3层和顶层不放料,8层结构的1-2层和顶层不放料),料堆成垄形,关闭门窗,进行升温发酵,后发酵成败关键在于对料温的控制,即把握升温阶段和控温阶段:升温阶段菇棚内的温度要达到60℃,但不能超过62℃,稳定8小时;控温阶段应减小炉火,温度控制在48-52℃,保持4天。在此阶段,为了促进放线菌、腐殖分解菌的繁殖,每天扯开菇棚四角,透风1-2次,每次10-20分钟。注意:温度计须放在离地面1.5米以上的位置测量温度。一般在正常情况下,后发酵控制6-8天完成。

  17. 发酵好的培养料标准为: • 1、无氨臭味,有料香。 • 2、呈深咖啡色、黄褐色、棕红色,若黑色、兰色为发酵不良。 • 3、质地疏松,富有弹性;有稻草原形,但一拉即断,纤维强度小。 • 4、表面有灰白色粉未状的放线菌菌落和孢子。 • 5、手捏培养料不滴水但手上有湿印(含水量60-65%)。 • 6、PH值7.2-7.5。 • 7、培养料上床后温度不回升。

  18. 选用优良菌种

  19. 菌种 • 双孢蘑菇播种用的“种”,不是直接使用它的孢子,而是使用通过人工培养的菌丝体,即菌种。菌种培育一般分为母种、原种和栽培种三个阶段。培育蘑菇母种有两种方法:一是采用组织分离(无性繁殖)方法;二是采用孢子分离(有性繁殖)方法。原种就是母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种,生产上一般不用原种,原种生产量小、成本高。栽培种是直接用在菇床上播种的菌种,是由二级原种再扩大繁殖而成的菌种。

  20. 菌种质量鉴定 • 母种(试管处)质量鉴定:外观菌丝雪白、浓密,呈绣球状,外缘整齐,无杂菌,菌龄14-18天,接种后在适宜温度培养,24小时能萌发。

  21. 原种或栽培种质量鉴定:菌丝洁白密集,生长强壮,细绒状,培养料变黄褐色,拔开瓶塞有蘑菇香气。原种菌龄30天左右,栽培种菌龄25-30天。接种后在适宜温度培养24小时能萌发。如果绒毛菌丝退化,培养料收缩离开瓶壁,出现黄褐色水分,则为老化种,生活力差;如果瓶里菌丝颜色不一致,有成团的绿色、褐色菌丝则为杂菌感染。以上老化种、杂菌感染种都不能用于栽培生产。原种或栽培种质量鉴定:菌丝洁白密集,生长强壮,细绒状,培养料变黄褐色,拔开瓶塞有蘑菇香气。原种菌龄30天左右,栽培种菌龄25-30天。接种后在适宜温度培养24小时能萌发。如果绒毛菌丝退化,培养料收缩离开瓶壁,出现黄褐色水分,则为老化种,生活力差;如果瓶里菌丝颜色不一致,有成团的绿色、褐色菌丝则为杂菌感染。以上老化种、杂菌感染种都不能用于栽培生产。

  22. 选用优良菌株:目前,我区秋冬双孢蘑菇生产应选用中低温型菌株AS2796,该菌株耐水、耐肥、高产、优质,鲜菇外型圆整、柄短粗、商品性好。选用优良菌株:目前,我区秋冬双孢蘑菇生产应选用中低温型菌株AS2796,该菌株耐水、耐肥、高产、优质,鲜菇外型圆整、柄短粗、商品性好。

  23. 播种与覆土 • 播种。培养料发酵结束后,播种前必须检查培养料,采用望、闻、摸三种方法: • 望:看培养料的颜色,床面上是否有杂菌出现,出现什么样杂菌,采取相应措施。 • 闻:进菇棚后,要闻空气味道是否有其他异味,闻培养料的味道是否达到后发酵后的香味,是否有臭味。 • 摸:手插进培养料中间检查水份,要多处检查,如不符合要求采取相应补救措施。

  24. 开始准备播种,播种分三个阶段进行:一是二次发酵后翻格1-2次;二是进行消毒杀灭病菌虫卵,用克霉灵(或多菌灵)0.1%药液浓度和40%敌敌畏1000倍液喷雾菇棚;三是通风降温,打开通气孔和门窗将棚温降至28℃以下;四是将发酵料均匀铺撒在各层床面,料厚20cm。然后开始播种,广口瓶装菌种1瓶播1平方米,罐头瓶装菌种1瓶播0.8平方米,菌种可撒播,也可采用穴播,行穴距3 cm×5 cm。播种后将菌种轻翻入料,2/3菌种播入料中,1/3菌种播于床面,稍整平压实。

  25. 发菌管理。播种后关闭门窗3-4天,保温保湿,促进菌丝恢复生长。播后第5天起到覆土前,菇棚以控温为主,温度控制在25℃左右,控温通过通风换气来完成,气温高时早晚通风,气温低时中午通风,第一天通风1小时,第二天2小时,以后递增。发菌管理。播种后关闭门窗3-4天,保温保湿,促进菌丝恢复生长。播后第5天起到覆土前,菇棚以控温为主,温度控制在25℃左右,控温通过通风换气来完成,气温高时早晚通风,气温低时中午通风,第一天通风1小时,第二天2小时,以后递增。

  26. 覆土。覆土材料由塘泥和谷壳混合而成,也可由稻田底土、粘壤土等作覆盖土材料,也可用红土拌石灰,作为覆土材料。

  27. 覆土时间标准:在正常条件下,播种15天左右菌丝长至料层底时开始覆土。覆土时间标准:在正常条件下,播种15天左右菌丝长至料层底时开始覆土。

  28. 塘泥要选择在无化学废水污染、无有害物质、腐殖质多、杂物少的河滨和水塘中捞取,捞取的塘泥倒在水泥地上摊晾、晒干,并剔除杂物后备用。谷壳要求干燥、不霉变,使用前最好曝晒1天,再放入PH值10左右的石灰水中浸泡1-2天,捞出摊散晾干后,均匀喷入800倍液的多菌灵和1000倍液的敌敌畏,然后重新做堆并用塑料薄膜覆盖12-24小时杀菌灭虫除螨,处理后待药味散失即可与碎细的塘泥混拌。塘泥与谷壳混合比例(湿重:干重)一般控制在8-10:1(体积比1:1),塘泥谷壳覆土材料含水量应控制在22%左右,酸碱度应用石灰水调至PH7.2-7.5。通常1000平方米的菇棚(房)塘泥用量为24吨,谷壳6000斤,石灰600斤。塘泥要选择在无化学废水污染、无有害物质、腐殖质多、杂物少的河滨和水塘中捞取,捞取的塘泥倒在水泥地上摊晾、晒干,并剔除杂物后备用。谷壳要求干燥、不霉变,使用前最好曝晒1天,再放入PH值10左右的石灰水中浸泡1-2天,捞出摊散晾干后,均匀喷入800倍液的多菌灵和1000倍液的敌敌畏,然后重新做堆并用塑料薄膜覆盖12-24小时杀菌灭虫除螨,处理后待药味散失即可与碎细的塘泥混拌。塘泥与谷壳混合比例(湿重:干重)一般控制在8-10:1(体积比1:1),塘泥谷壳覆土材料含水量应控制在22%左右,酸碱度应用石灰水调至PH7.2-7.5。通常1000平方米的菇棚(房)塘泥用量为24吨,谷壳6000斤,石灰600斤。

  29. 将经过以上处理的覆土材料铺盖在培养料上,厚度3-3.5cm,待泥面干裂菌丝长出泥面时,撒上一层细红土,不见塘泥为限(细土用前用多菌灵、石灰、敌敌畏处理)。从覆土至出菇需15-18天左右,此间棚温保持在20-25℃,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左右。水分管理,对覆土层只喷保持水,覆土水分蒸发多少,补充多少。当覆土层出现少数菇原基时,早晚要打开门窗,加强通风。覆土半个月左右,当温度下降至18℃以下,可喷结菇水。只能轻喷、匀喷,喷水量每平方米3斤水,在2-3天内分次喷完,切忌大水一次浇灌。将经过以上处理的覆土材料铺盖在培养料上,厚度3-3.5cm,待泥面干裂菌丝长出泥面时,撒上一层细红土,不见塘泥为限(细土用前用多菌灵、石灰、敌敌畏处理)。从覆土至出菇需15-18天左右,此间棚温保持在20-25℃,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左右。水分管理,对覆土层只喷保持水,覆土水分蒸发多少,补充多少。当覆土层出现少数菇原基时,早晚要打开门窗,加强通风。覆土半个月左右,当温度下降至18℃以下,可喷结菇水。只能轻喷、匀喷,喷水量每平方米3斤水,在2-3天内分次喷完,切忌大水一次浇灌。

  30. 出菇期管理

  31. 控制温度: • 子实体发育最适温度13-16℃,因此出菇期间菇棚温度应控制在18℃以下,温度超过20℃,要加强通风和喷水降温,温度低于5℃时要注意升温。

  32. 调节水分: • 出菇期的喷水量应随子实体生长过程由少喷到多喷。当子实体绿豆粒大时,小水轻喷;长到葡萄大时加大喷水量,每次每平方米喷水0.5-1.8斤。喷水应结合通风,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左右。出菇期整个水分管理应掌握菇多时多喷水,菇少时少喷水;前期(出菇高峰期)多喷水,后期少喷水;晴天多喷水,雨天少喷水的原则,当菌丝上土时,出现先冒土的地方要用复土料补土,一直补到打出菇水时为止。每次喷水前对于床面覆土水份必须检查一遍,特别对于没有长菇的地方或菇长得特别多的地方都要详细检查,发现干湿不一致作上记号,喷水时加以调节。

  33. 通风换气: • 一般每天通风1-2次,每次1-2小时,通风要结合保温保湿,气温低时少通风或中午通风,夜间保温;气温高时在早晚通风换气,白天保湿。

  34. 补土追肥: • 每批菇采收后要及时将菇脚和死菇捡去,并用湿润新土将采菇后留下的空穴补平,以保持菇床床面平整。出菇后期,由于培养料的养分逐渐减少,可用追肥方法加以补充。

  35. 追肥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 • (1)1%葡萄糖;(2)黄豆浆(1、2在温度超过18℃不能使用,以免引起杂菌发生);(3)0.2%磷酸二氢钾液;(4)0.3%的食盐水;(5)0.2%的尿素液;(6)草木灰浸出液PH值10以内;(7)0.1%酵母液;(8)1%石灰水液,石灰水应用试纸检查PH值,石灰水PH值不得超过9。无论喷上任何肥液都需要清水清洗菇面。追肥一般应掌握在每批菇采收结束后,下批菇长至黄豆大或蚕豆大时为宜。追肥品种实行交替使用,并结合喷水,少量多次喷水,对提高后期产量有良好的效果。

  36.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