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幼儿园科学领域纲要 解读与目标梳理

幼儿园科学领域纲要 解读与目标梳理. 鹿城区教师培训和科研中心 沈晓真.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基本问题 及 价 值取向. 二、课程的定位和目标. 三、科学领域的内容与要求. 四、探究发现学习 是幼儿科学教育的主要教学策略. 如:认识梅花鹿.

ivri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幼儿园科学领域纲要 解读与目标梳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幼儿园科学领域纲要解读与目标梳理 鹿城区教师培训和科研中心 沈晓真

  2.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基本问题及价值取向 二、课程的定位和目标 三、科学领域的内容与要求 四、探究发现学习 是幼儿科学教育的主要教学策略

  3. 如:认识梅花鹿 一张有三只梅花鹿组合的图,其中一只是雄鹿 。一位幼儿说:头上长树枝的是雄鹿?教师就让幼儿带着这个问题进行思考。第二天,在他们的日记簿上写着:“长树枝的是雄鹿。因为爸爸的力气最大,所以说长角的是爸爸,是雄鹿。”“雄的要保护雌的,从图片上看出来,站在那里是雄的,蹲下来是雌的,所以说头上长角的是雄的。”“小鹿是小孩,小孩喜欢跟妈妈在一起,所以说靠小鹿近一点是雌的。”—

  4.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基本问题 • “幼儿科学教育”是对过去幼儿园自然常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 2001年,在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科学”第一次正式列入幼儿园教育内容之中。 • 丰富了知识经验,获得了有效方法,在探究过程中增进其成功感和胜任感。

  5. 一次试教引发的反思 :? • 教师的回答 • “ 科学实在是太难教了。我自己对科学知识就不太了解,孩子问我很多问题,我都不知道答案!” • “ 我教给他们的知识,也不知道他们能不能理解,往往当时能记住、能说出来,过不了几天就忘记了!” • “ 主题活动中安排的科学活动我都按计划进行了,我也不清楚为什么会这样?”

  6. 科学活动开展的真实现状 • 教师怕上科学活动 • 对科学内涵把握不准, 教学活动走样 • 科学活动的系统性不够,造成有些核心目标的流失 •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开展我们可以做什么:1、帮助教师理解科学的内涵 2、理解幼儿科学教育的内涵

  7. (一)科学是什么? • 科学是知识----是过程-----是世界观 • 知识:正确的知识、一种权威性的知识、系统地组织起来的知识、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知识体系 • 过程:观察和发现、假设和检验、推理和形成结论、解释和预测。

  8. 科学世界观 • 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 科学认识是可以改变的 • 科学知识是持久的 • 科学不能为所有的问题提供完善的答案

  9. (二)儿童的科学特点: • 经验层次的科学知识 • 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 • 是对世界的独特理解

  10. (三)从人的一生发展看幼儿科学教育的价值:(三)从人的一生发展看幼儿科学教育的价值: • 是幼儿思维的“实验室” • 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 会给幼儿的一生带来深刻的影响 • 有助于发现具体科学潜能的幼儿并促进 其早期发展

  11. (四)科学内涵:价值 • 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 科学知识贯穿科学探究过程的科学方法和以科学探究态度为核心的科学精神

  12. 科学是一种态度(求真) 美国促进协会颁布的“2061”计划中,提出儿童应具有的科学态度: • 好奇心。善于提出问题,并且积极地去寻求答案。 • 尊重事实依据。思路开阔,积极主动地去考虑不同的、甚至有冲突的证据。 • 批判的思考。权衡、观察和对观察到的事实进行评价。 • 灵活性。积极主动地接受经证实的结论和重新考虑自己的认识。 • 对变化的世界敏感。有尊重生命和环境的觉悟。

  13.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给科学的内涵作一个比较全面地解释: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给科学的内涵作一个比较全面地解释: 科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正确认识和知识体系,同时也是人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还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和态度。 科学的本质——探究 科学过程的核心在于探究,科学态度的核心也在于探究精神。而科学知识正是科学探究的具体结果。

  14. 对幼儿园教师来说,全面理解科学的内涵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这关系到其教育行为。 • 我们可以做什么: 1. 帮助教师理解科学的内涵 2. 正确把握科学核心目标

  15. 价值取向科学是过程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刘占兰 1.保持孩子们永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发展孩子们实际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进表达与交流能力。 4.感受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意义。 5.关爱环境,珍爱生命。

  16. 保持孩子们永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求知是人的本能。人生活在大自然中,总是力图了解和认识本身所处的外部世界,并努力适应周围环境。 • 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人类认识活动必不可少的主观前提,是探究和学习的原动力、内驱力。它不仅能提高认识活动的积极性和效果,还能使认识活动成为快乐的事。

  17. 发展孩子们实际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 使幼儿亲历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 使幼儿获得初步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尊重事实是最起码的科学态度。

  18. 增进表达与交流能力 • 通过对探究过程与结果的表达和交流,孩子们会逐渐懂得学习语言的意义和重要性。解释怎样和为什么、与别人讨论和争辩都需要语言。由于有亲身的经历和体验,孩子们乐于表达和交流;通过观点的相互碰撞,明晰和构建科学知识与经验,形成准确的表达方式。

  19. 感受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意义 (1) 全面地理解和认识数学。 (2) 数学学习扎根于儿童的生活与 经验, 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 (3) 数学教育的新价值。 (4) 新《纲要》中数学教育的新目标和教育 价值

  20. 关爱环境,珍爱生命 • 通过与周围环境、动植物、大自然的直接接触和探究活动,孩子们会逐渐发现和感受到自然界的奇妙和美好,感受和体验到人与环境及动植物、动植物之间及其与环境的依存关系;通过全身心投入于珍爱生命、关爱环境的活动,逐步产生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和初步的环保意识。

  21. 二、课程的定位和目标 (一)课程定位   幼儿园科学领域课程的实质是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实现科学素质早期培养,提升幼儿整体素质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它特别强调的是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22. (二) 目标 《纲要》中科学领域总目标: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 要和有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23. 目标一:倾向于科学态度、情感的培养。强调科学教育首先要精心呵护和培植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它是幼儿学习的源动力。目标一:倾向于科学态度、情感的培养。强调科学教育首先要精心呵护和培植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它是幼儿学习的源动力。 目标二:倾向于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幼儿懂得如何去获取知识,即学会学习。 目标三:倾向交流表达。在探究过程中学会用不同的方式准确的表达自己的发现、感受。 目标四:倾向于数学教学的数量关系,注重体验和趣味。  目标五:倾向于发展幼儿关爱、珍爱的情感。

  24. 从科学领域的目标不难看出: 科学领域的学习不再是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幼儿的情感态度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及环境的积极交流与和谐相处。

  25. (三)科学领域教育总目标 • 获取周围物质世界广泛的科学、技术经验,并在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表象水平的初级科学概念。 • 学习探索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技能——观察、分类、测量、思考、实验、表达和交流信息,以及操作、解决问题的方法技能,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创造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解决问题能力。 • 对探索周围世界、学习科学技术充满兴趣,热爱大自然、关心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具有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自信心、自制力、责任感和合作性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26. 目标解读 1.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求欲 望,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法进行探索活动。 2.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让幼儿运用感官、 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并积 极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 3.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 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并多参考阅读科学教育类书籍

  27. 具体分析---核心目标 (一)科学知识方面 幼儿的科学经验是一种经验性的知识,即科学经验。 * 强调经验的重要性。幼儿思维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还不完善,因此他们所学习的科学知识应该是一种经验性的知识而不是概念性的知识,或者说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呈现出来的科学概念。对于2-4 岁的幼儿来说,科学教育更应是通过感知观察获取一些直接的科学经验。对于5-7 岁的幼儿来说,尽管他们有可能建立初步的科学概念,但也要在丰富的经验基础上。

  28. (二)科学技能方面 需要运用的科学技能包括: 1.观察* 学会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征 * 学会比较观察不同物体或同类物体的特征 * 学会观察物体的运动和变化,即对自然现象的观察 2.分类* 学习按物体的外部特征(颜色、形状、大小)或用途分类 * 对某些熟悉的物体可以按照其本质属性(如按物体在水中沉浮状况、按动物的行为方式等)分类 3.测量* 学习使用不同的简单工具进行测量的方法 * 学习比较或测量物体的长短、大小、轻重等特征的简单方法 * 初步知道通过测量获取量化的信息 4.思考* 学会比较和概括,即对直接观察到的事实进行比较和概括,认识到事物的不同和相同 * 学习推论和预测,即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推想它的原因,提出合理的解释,得出结论,并预测将来可能发生的现象。 5.操作* 特点:一是目的性;二是程序性 * 学会使用简单工具 * 学习使用工具制作简单产品 * 在操作过程中根据操作目标及时调整操作过程;对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行思考、调整和修正。 6.表达和交流* 学习用准确、有效的语言表达、交流自己在科学活动中的做法、想法和发现 * 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在科学活动中的情绪体验,如体态、动作、表情等 * 学会用各种手段(图表、绘画、作品展览等)展示自己的科学活动结果。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