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likes | 353 Views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经验交流. 主题和内容纲要. 一、主题:研究学生作答的思维过程, 提升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的得分率 二、内容纲要: 1 、误区警示: 教师有待修正的指导思想 学生解题思维过程中的能力缺失 2 、复习方略: 从学生的思维过程入手作分点训练. 一 误区警示. 1 、一线教师有待修正的指导思想: 用 “ 圆解 ” 的思路讲解试题 用 “ 政治学科 ” 的认知方法分析主题. 用 “ 圆解 ” 的思路讲解试题:
E N D
主题和内容纲要 • 一、主题:研究学生作答的思维过程, • 提升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的得分率 • 二、内容纲要: • 1、误区警示: • 教师有待修正的指导思想 • 学生解题思维过程中的能力缺失 • 2、复习方略: • 从学生的思维过程入手作分点训练
一 误区警示 • 1、一线教师有待修正的指导思想: • 用“圆解”的思路讲解试题 • 用“政治学科”的认知方法分析主题
用“圆解”的思路讲解试题: • 《语文学习》(2011年第9期)的《是“逆问”还是“圆解”》(王义刚):“曾多次听同事自嘲:语文题目嘛,有了答案就不怕,就怕答案不好圆。还有更形象的说法,叫‘手里有粮,心中不慌’……拿到一道题,不是仔细琢磨到底该怎样解答,或者看一看学生可能有哪些比较到位的解答,而是先看参考答案如何如何,然后便想着怎样巧妙地在学生面前把它‘圆’出来……这样一题题、一篇篇地‘圆’下去,不要说提高学生的实际语文素养将成为一句空话,就是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只在应试的背景下还能发挥它的功效,也恐将成为一种奢望。”
15(甲).文章第11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谈谈你的看法。(2011年福建卷)15(甲).文章第11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谈谈你的看法。(2011年福建卷) 0分例:表达了作者愤怒、哀怨的思想感情。看法:随世界经济不断快速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条件也越来越好,同时大自然的体系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空气受到严重污染,人们在也回不到原来健康的环境里,大自然地破坏,致使许多灾害的发生,危险人们的人身安全,这使我们应该注重自然环境。 • 用“政治学科”的认知方法分析主题:
该题的分析角度为: • ①关于“对城市‘物资’生活的不满和批判” • ②关于“对沙漠的不舍和不得不离开的无奈” • ③关于“对未来生活的希望”
一 误区警示 • 2、学生解题思维过程中暴露的能力缺漏: • ①不会审题,错解题旨 • ②思考问题没有逻辑性 • ③语言表述不规范
案例分析 • 一、不会审题 • 11.第一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在一个排他性极强的小圈子里进行‘高层次’的交际,以近亲繁殖的方式培养封闭性的社会网络”中的“高层次”在文中是什么意思?请简要分析( 3 分)(2012年厦门市期末质检卷 改造题) • 参考答案:为追求所谓的“精英化”而形成的特权阶层;生活方式远离社会底层和普通大众;缺乏与最下层社会的交往和联系
0分例:高层次是指脱离了民众、基层的观念,认为比基层社会越优越越好,而实际是远离群众的一种无法在现实社会中解决实际问题和无法为社会服务起带头作用的幼稚行为。0分例:高层次是指脱离了民众、基层的观念,认为比基层社会越优越越好,而实际是远离群众的一种无法在现实社会中解决实际问题和无法为社会服务起带头作用的幼稚行为。
二、思考问题没有逻辑性:对主旨理解模糊 • (乙)14.文章多处提到梁思成,这对写朱启钤有什么作用?请选一例作简要分析。(4分)(2011年福建卷) • 2分例: • 第③段提到梁思成,人们普遍认识梁思成却对朱启钤一无所知,这样写对后文介绍朱启钤的事件更具震撼力与感染力,更能让人们知道朱启钤的重要性与历史地位。
二、思考问题没有逻辑性:关注点缺失 • (甲)15.文章第11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谈谈你的看法。(6分) (2011年福建卷) • 5分例: • 1.表达作者对沙漠的喜爱(1分,缺“无奈”),对城市的厌烦(3分)。在现实中作者的心灵早已麻目,找不到一片安静的天空。而在沙漠中,作者在夜晚找到了解脱的感觉。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对城市生活的厌烦之情。(语言表达加1分)总分:3+1+1=5分
二、思考问题没有逻辑性: • (乙)14.文章多处提到梁思成,这对写朱启钤有什么作用?请选一例作简要分析。(4分)(2011年福建卷) • 3分例:衬托作用。梁思成在建筑界是名人,他的成就为大众所熟知,但是梁思成能够走上中国古代建筑研究之路是因为《营造法式》这本书,而本书是朱启钤发现的并且是他创建了中国营造学社。
阅卷参考答案: ①关于“对城市‘物资’生活的不满和批判” ②关于“对沙漠的不舍和不得不离开的无奈” ③关于“对未来生活的希望” 不给分的学生答题案例: 对现代社会的无奈和积极的生活态度(矛盾); 对沙漠中任思想和灵魂自由飞翔的无私的喜爱; 追求一种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放松自己的心灵; 三、语言表述不规范 (甲)15.文章第11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谈谈你的看法。(6分)(2011年福建卷)
二 复习方略 一、复习训练达成的能力目标: 作答思维的规范、语言表述的规范、文字书写的规范 二、复习计划: 时间:2—3周集中训练 步骤:按以上四个能力点逐个落实训练 文本:有目的地截取2011年各省高考试题、2011—2012福建各地市质检题的现代文阅读题文段,也可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2期)的现代文阅读题
三、具体复习过程: • 1、审题:学会从题干中找中心词 • 出示题干,学生划出关键词,并课堂交流 作答思路 • 例1:第三段写桃花文化在民间有哪些现象?体现了中国人怎样的一种愿望?(2011泉州四校联考) • 例2:文章第⑧段划线的句子“月光牵动人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这“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有哪些?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2011年福建卷)
2、突破题干的重点词语:思维上引导学生做到两个“回归”2、突破题干的重点词语:思维上引导学生做到两个“回归” • 回归自己的生活经验 • 回归自己的学习经验 • 例1:文章第一段详细描写了各式各样的梦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老家》孙犁)(2004年全国高考) • 参考答案:为了更好地表现作者对故乡难以割断的感情,这种思乡之情以萦绕在意识的深处,自然会形成不断的梦境,这样写使文章更形象生动,更真实可信。
例2:第③、第④自然段引用费孝通的原话,分别为了论证什么问题?( 《多元化世界的文化自觉》)(2011漳州市期末模拟) 参考答案:1、文化自觉就是自觉主动地维护一种文化的历史和传统。2、文化自觉要重视传统和创造的结合。
3、有针对性地筛选、整合文本信息 • 精讲精练:每篇文段的讲练均围绕学生的某一个解题思维能力点展开 • 关照课本:讲评过程中联系必修课本 • 适当总结:结合手中的教辅总结解题技巧
4、围绕关键词进行文字表述 • 依据高考评卷:训练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 课堂练习:围绕着文中的关键词语组织文句 • 课堂讲评:落实表述的准确性,总结表述过程及思路
请各位前辈批评指正! 谢谢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