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肿瘤免疫

肿瘤免疫. 教学要求:. 1. 掌握 相关概念,肿瘤抗原的分类及特点 2. 熟悉 机体的抗肿瘤、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 3. 了解 免疫诊断和防治原则. 移植免疫. 1. 掌握相关概念、同种异型抗原识别机制; 2. 熟悉 HVGR 及 GVHR 的发生机制;. 肿瘤免疫 P220. “ 免疫监视 ” 学说. 肿瘤免疫学 ( tumor immunology ) : 肿瘤抗原 机体-肿瘤 诊断与防治. 第一节 肿瘤抗原. 是指细胞癌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及过度表达的自身抗原的总称。. 产生分子机制:.

istas
Download Presentation

肿瘤免疫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肿瘤免疫 教学要求: 1.掌握 相关概念,肿瘤抗原的分类及特点 2.熟悉 机体的抗肿瘤、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 3.了解 免疫诊断和防治原则 移植免疫 1.掌握相关概念、同种异型抗原识别机制; 2.熟悉HVGR及GVHR的发生机制;

  2. 肿瘤免疫 P220 “免疫监视”学说 肿瘤免疫学(tumor immunology): 肿瘤抗原 机体-肿瘤 诊断与防治

  3. 第一节 肿瘤抗原 是指细胞癌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及过度表达的自身抗原的总称。 产生分子机制: • 细胞转化新蛋白质 • 点突变或基因重组变构 • 隐蔽抗原暴露 • 胚胎/分化抗原异常表达 分类:

  4. (一)根据肿瘤抗原特异性分: ★1.肿瘤特异性抗原 (tumor specific antigen, TSA) 是肿瘤细胞特有的,即只存在于某种肿瘤细胞而不存在于正常细胞的新抗原。 如:黑色素瘤特异性抗原

  5. ★2.肿瘤相关性抗原 (tumor associated antigen,TAA) 不是肿瘤细胞所特有的,是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组织均为可表达的抗原,只是其含量在细胞癌变时明显增高。

  6. 分泌性:甲胎蛋白(AFP) 膜结合性:癌胚抗原(CEA) 胚胎抗原: 在正常情况下,只在胚胎发育的某一时期表达,出生后减少或消失,当细胞癌变时含量明显增高或重新表达的抗原。 • 机制:相应编码基因去抑制 • 分类: 肝癌、生殖细胞肿瘤高表达 并见胰腺癌、肺癌等 大肠癌高表达 并见于胰、肺、胃、乳腺等肿瘤

  7. 化学致癌剂 1 2 3 化学致癌剂诱发肿瘤的瘤细胞表面抗原 (二)根据肿瘤诱发和发生情况分: 1.理化因素诱发 的肿瘤抗原: 特点: 个体特异性、 免疫原性弱

  8. 病 毒 病毒诱发肿瘤的瘤细胞表面抗原 2.病毒诱发的肿瘤抗原 特点: 无个体特异性, (病毒特异性) 较强的免疫原性 3.自发性肿瘤抗原 特点: 免疫原性更弱 共同抗原

  9. FasL; 穿孔素/溶菌酶 第二节 机体的抗肿瘤免疫 (一)非特异性抗肿瘤免疫 1.Mφ: 吞噬;提呈→活化T增强NK;ADCC;CK 2.NK细胞: 3.γδ+T细胞: 4.NKT细胞:穿孔素/溶菌酶、CK (IL-12) 对多种瘤细胞系和自体瘤组织细胞毒作用

  10. (二)特异性抗肿瘤免疫 1.抗肿瘤的细胞免疫机制

  11. 2.抗肿瘤的体液免疫机制 (1)激活补体的溶细胞作用 (2)ADCC (3)抗体的调理作用 (4)抗体的封闭作用 (5)抗体干扰黏附作用

  12. CK 调理作用 APC CK

  13. 抗原调变 肿 瘤 细 胞 抗体与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结合,诱导内吞、降解 第三节 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 (逃避机体对肿瘤抗原的免疫识别和杀伤) 1.肿瘤抗原: • 免疫原性弱 →免疫选择 • 抗原调变 表位减少或丢失

  14. 肿瘤诱导特殊部位 T T 肿 瘤 细 胞 肿瘤细胞分泌CK,产生 相对于免疫系统的物理屏障 • “抗原覆盖” : 表面被某些非特异性成分覆盖 • 被“封闭”: 封闭因子(血清) →封闭瘤细胞表面的表位/效应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

  15. 肿瘤被作为自身抗原 肿瘤细胞 APC摄取提呈肿瘤抗原, 由于缺乏协同刺激分子, T细胞耐受 2.MHC-Ⅰ分子表达低下: 3.缺乏协同刺激信号: B7

  16. 肿瘤诱导的免疫抑制 肿瘤细胞 肿瘤细胞分泌CK, 直接抑制T细胞 4.肿瘤细胞的“漏逸”: 由于肿瘤的迅速生长超越了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的限度,使宿主不能有效的清除大量生长的肿瘤细胞。 5.肿瘤细胞诱导免疫抑制:

  17. 肿瘤细胞缺乏激发 免疫应答必需的成分 肿 瘤 细 胞 FasL 无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 无辅助刺激分子 无粘附分子 瘤细胞Fas↓ →抵制FasL(T) 6.肿瘤细胞抗凋亡: 瘤细胞高表达FasL →T(Fas)凋亡

  18. 肿瘤的被动免疫治疗: 连接化疗药-Ab导向化疗

  19. 基因治疗:

  20. 移植免疫 P230 指机体接受其他个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后,机体与移植物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免疫应答。 移植物(graft) 供 者 (donor ) 受 者(recipient )

  21. recipient 移植的分类: ①自体移植 ②同种同基因移植 ③同种异基因移植 ④异种移植

  22. 第一节 同种移植排斥反应 移植排斥: 受者免疫系统识别移植抗原后产生免疫应答,进而破坏移植物的过程. 一、引起排斥反应的靶抗原: (一)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LA系统) (二)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A)

  23. (三)其他组织相容性抗原 1.ABO抗原系统: * 供者与受者ABO血型不配合 受者血清抗体与移植物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ABO抗原结合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血管内凝血 2.组织特异性抗原: 移植排斥强度:皮肤>肾>肝脏

  24. T细胞——MHC抗原 受者 供者 二、同种异型抗原的识别机制: ★(一)直接识别(direct recognition): 受者T细胞TCR特异性识别供者APC表面的同种异型MHC抗原。 (同种异型MHC抗原-抗原肽复合物) 同种反应性T细胞

  25. 完整 *机制: 1.TCR对MHC抗原识别具有简单性 2.供受者的MHC分子/复合物结构相同或相似 *特点: 速度快、强度大 *对免疫抑制药(如环孢素)敏感

  26. 供者MHC抗原被受者APC进行加工、处理,以抗原肽:MHC II类分子复合物的形式提呈给受者T细胞,使之活化,引起排斥反应。 ★(2)间接识别(indirect recognition): 机制:等同于普通外源性AgCD4+T *特点: 出现较晚,强度弱 自身限制性T

  27. 第二节移植排斥反应的种类及发生机制 一、宿主抗移植物反应( host versus graft rejection, HVGR): ★概念:宿主内活化的免疫效应细胞和抗体对移植物进行免疫攻击,导致移植物损伤、破坏。

  28. (一)超急性排斥反应 移植物血液循环恢复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生的排斥反应称为超急性排斥反应 原因:受者体内预存Ab: ①供、受者间ABO血型不相容; ②受者血液中含有抗供者白细胞,血小板的抗体; ③非免疫因素:如移植物缺血时间过长,灌流冲洗不彻底等。

  29. (二)急性排斥反应 最常见,移植后1周~3个月内发生的排斥。 (三)慢性排斥反应 发生于移植后数月、甚至数年,是影响移植器官长期存活的主要障碍。

  30. GVHR 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graft versus host rejection, GVHR) ★概念:移植物中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识别受者的同种异型抗原,诱发针对受者的排斥反应。 常见于: 骨髓、胸腺、脾等移植或大量输血后 机制: 供者CD4+T细胞识别宿主MHC抗原 临床的表现: 炎症性疾病,皮疹、腹泻、肺炎等。

  31.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32. 选择合适的供者: 1.HLA配型 常用方法是补体依赖的细胞毒试验混合LC培养 2.HLA交叉配型与检测预存抗体 (1)淋巴细胞交叉配合试验 无论抗体是针对Ⅰ类还是Ⅱ类HLA,只要细胞毒性超过10%,则表明受者体内已有细胞毒性抗体,应另选供者;若小于10%则为阴性,表明供受者匹配(2)T细胞淋巴细胞毒性交叉配型 无论反应水平高低,均为组织器官移植的禁忌症 (3)B细胞淋巴细胞毒性交叉配型 (4)自身交叉配型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