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likes | 276 Views
实验六 维生素 B 12 在玻碳电极上的 伏安行为及测定. 一、概述 二、仪器装置 三、实验步骤 四、数据处理 五、思考题. 一、概述. 电分析化学是仪器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溶液或其它介质中物质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变化规律来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以电导 ﹑ 电位 ﹑ 电流和电量等电化学参数与被测物质的某些量之间的关系作为定量的基础。
E N D
实验六 维生素B12在玻碳电极上的 伏安行为及测定 一、概述 二、仪器装置 三、实验步骤 四、数据处理 五、思考题
一、概述 电分析化学是仪器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溶液或其它介质中物质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变化规律来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以电导﹑电位﹑电流和电量等电化学参数与被测物质的某些量之间的关系作为定量的基础。 直流循环伏安法是与交流循环伏安法相对应的一种分析方法,常简称循环伏安法,它是以快速线性扫描的形式施加极化的三角波电压于工作电极,如图a所示,从起始电压Ei开始沿某一方向变化,到达终止电压Em后反方向回到起始电压,呈等腰三角形。电压扫描速度可以从每秒数毫伏到1伏甚至更大。
当溶液中存在氧化态物质O时,它在电极上可逆地还原成还原态物质R, O + n e-→R 当电位方向逆转时,在电极表面生成的R则可被可逆地氧化为O, R→O + n e- 得到的极化曲线见图b。图的上半部分是还原波,称为阴极支;下半部分是氧化波,称为阳极支。出现峰电流的原因和单扫描极谱法一样,其氧化波相当于溶液中的还原态物质在电极上氧化时的极化曲线,还原波即溶液中的氧化态物质在电极上还原时所得到的极化曲线。(用ipa﹑ Epa分别表示氧化峰的峰电流和峰电位,而ipc﹑Epc分别表示还原峰的峰电流和峰电位。)
E- Eλ Ei t λ 0 图b 图a 循环伏安法原理图
二、仪器装置 LK2005型电化学工作站
GC-2直型玻碳电极 Pt-1微铂电极
三、实验步骤 • 1、溶液的配制 • A、配制1×10-3mol/L的维生素B12储备液,分别取适量储备液于容量瓶中配制成浓度分别为0﹑5×10-9﹑1×10-8﹑2×10-8﹑ • 3×10-8﹑4×10-8﹑5×10-8mol/L的维生素B12标准溶液,用于制作标准曲线。 • B、配制pH=4.56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在100mL三酸(磷酸﹑硼酸﹑乙酸,浓度分别为0.04mol/L)中,加入30.0毫升0.2mol/L的NaOH溶液,即得pH值为4.56的缓冲溶液。 • C、取适量KCl固体粉末,配制成0.1mol/L的溶液。(本实验均用二次蒸馏水)
2、电极的处理 玻碳电极先用粗﹑细金相砂纸磨光,然后用研细的Al2O3粉在绸布上磨成镜面,最后在二次水中用超声波清洗。 3、标准曲线的制备 以0.1mol/LKCl溶液为支持电解质,把标准溶液分别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调节成pH值为4.56的溶液从底浓度到高浓度在0.2~-1.2V进行循环伏安扫描,记录i-E曲线,扫描速度为600mV/s,找出各浓度的最高还原峰,制作i-c标准曲线。
4、未知样品的测定 取适量未知维生素B12样品溶液,以0.1mol/LKCl溶液为支持电解质,用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调节测试液pH值为4.56,转移到电解池中进行阴极扫描,记录i-E曲线,用校准曲线法测出该样品的浓度。
5、仪器操作步骤 A .打开计算机的电源开关,打开LK2005电化学工作站主机的电源开关。 B.在WindowsXP操作平台下运行“LK2005.exe”,进入主界面。按下主机前面板的“复位”键,这时主控菜单上应显示“系统自检”界面,待自检界面通过后,在“设置”菜单上选择“通讯测试”, 此时主界面下方显示“连接成功” 系统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C.选择测定方法,同时设定实验参数。 D.分别按比例将配好的溶液加入烧杯中作底液。 E.将三电极系统插入溶液中,连接到LK2005型电化学分析系统,并确认电化学主机与微机系统连接正常,点击控制菜单中的开始实验即可。
四、数据处理 把上述实验所得数据在计算机上进行处理,并打印出图及实验结果。
五、思考题 1、何谓极谱法?何谓伏安法?二者区别? 2、什么是循环伏安法?它有什么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