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k likes | 1.14k Views
休闲农场之规划与经营. 教学目标. 休闲农场是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的农业,是生产、生活与生态与休闲结合的经营行为,在不违反自然保育的原则下,提供不同生活的体验机会及学习农业生产技能,并获得农业相关知识,具有休闲、教育、社会、经济及保育等功能 藉由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可以更深入了解休闲农场之管理策略及未来发展方向,作为未来从事相关行业之参考. 休闲活动选择的小秘方. 符合兴趣与能力 有益身心健康 考量活动的安全性 配合时间与经济状况 适合全家共同参与 配合工作的性质 多种尝试 不要过度沉迷. 第 2 章、休闲农场之定义. 休闲农业之定义.
E N D
教学目标 • 休闲农场是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的农业,是生产、生活与生态与休闲结合的经营行为,在不违反自然保育的原则下,提供不同生活的体验机会及学习农业生产技能,并获得农业相关知识,具有休闲、教育、社会、经济及保育等功能 • 藉由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可以更深入了解休闲农场之管理策略及未来发展方向,作为未来从事相关行业之参考
休闲活动选择的小秘方 • 符合兴趣与能力 • 有益身心健康 • 考量活动的安全性 • 配合时间与经济状况 • 适合全家共同参与 • 配合工作的性质 • 多种尝试 • 不要过度沉迷
休闲农业之定义 • 休闲农业之不同称呼:休闲农场、假日农场、假期农场、生态与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农业观光、农场观光 • Frater (1983): 在生产性的农场所经营之观光企业,而此观光事业对于农业生产具有增补作用
休闲农业之定义 • 定义: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国民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之体验为目的之农业经营
何谓休闲农业? • 休闲农业是以农业为主题的旅游活动,目的在提供一般民众休闲享受、农业教育和农村生活体验 • 一方面维持农业产销活动,从事农事经营,另一方面则提供游客休闲游憩的机会 • 结合三生(生产、生活与生态)之产业,经营上则结合三级产业(农业产销、农产加工及游憩服务)的农企业
休闲农场之定义 • 农业发展条例(行政院农业委员会,2003年2月7日):休闲农场指经营休闲农业之场地 • 申请设置休闲农场必须具备: • 丰富之农业生产及农村文化资源 • 丰富之田园及自然景观 • 交通便利
休闲农业的概念(郑诗华,1994) • 以农业环境为基础,提供休闲之休闲活动 • 保持自然的田园风光 • 顾及资源及环境保护,藉以改善农村居民之经济生活 • 提供都市全民怡适的生活空间,增进其心态归返俭朴及纯真的机会
农业发展条例(附录二) •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2003年2月7日修正 • 为确保农业永续发展,因应农业国际化及自由化,促进农地合理利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稳定农业产销,增进农民所得及福利,提高农民生活水准 • 中央主管机关:行政院农业委员会 • 地方主管机关:直辖市政府或县(市)政府
用辞定义 • 农业:利用自然资源、农用资材及科技,从事农作、森林、水产、畜牧等产制销及休闲之事业 • 农产品:指农业生产之物 • 农民:直接从事农业生产之自然人 • 家庭农场:以共同生产户为单位,从事农业生产之农场
用辞定义 • 休闲农业:利用田园景观、自然资源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济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国民休闲,增进国民对于农业及农村之体验为目的之农业经营 • 休闲农场:经营休闲农业之场地
用辞定义 • 农民团体:农民依农会法、渔会法、农业合作社法、农田水利会组织通则所组织之农会、渔会、农业合作社及农田水利会 • 农业企业机构:指从事农业生产或农业试验研究之公司 • 耕地:依区域计画法划定为特定农业区、一般农业区、山坡地保育区及森林区之农牧用地
休闲农场建筑物设计规范(附录五) • 总则:休闲农场内之建筑物,以鼓励配合所在地农业特色、丰富景观资源与特殊生态及保存价值之文化资产之休闲建筑式样兴建为原则,原有之传统建筑或历史性建筑鼓励妥予维护保存
建筑物通则 • 屋顶层 • 建筑物屋顶层级屋顶突出物应设置斜屋顶,以形成本土乡村建筑风格 • 建筑物屋顶应按各栋建筑物之建筑面积至少50%应设置斜屋顶 • 建筑设计宜结合建筑、自然地形与景观,且与环境相呼应 • 若采前项建筑物斜屋顶斜率,其坡度以不小于一比四为原则
建筑物通则 • 休闲农场之建筑与景观材料宜采用能配合当地特色、自然景观、人文环境之材质,建筑物之色彩宜考量环境调和之原则 • 建筑基地之法定空地,其空地绿覆率,应超过50%,且不应设置有碍使用之障碍物,并配合作景观设计
经营何种观光农业比较好? • 要能发挥当地之特色:当地特产 • 要利用当地之自然条件:气候与地形 • 要考虑当地之社会经济条件:交通 • 要考虑观光旅游之季节性变化:不同季节有不同主题
台湾休闲农业之发展过程(1) • 观光农园草创期,1980年以前 • 农民就其生产场所开放部分区域,提供游客采收及购买,无需增加投资设备,节省采收、包装及运销过程,提高农民所得 • 如大湖草莓、观光果园、观光花园及休闲钓场等
台湾休闲农业之发展过程(2) • 产业转型发展期,1980~1989年 • 观光农园使称于1980年,台北市木栅观光茶园,为李登辉所推动 • 经济发展促成休闲游憩空间需求增加,因此政府推动观光农场示范计画 • 建国花市、走马濑农场等
台湾休闲农业之发展过程(3) • 休闲农业提倡期,1989~2000年 •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正式提倡休闲农业发展,使休闲农业成为农业之主流,同时制定休闲农业辅导法规 • 除原有之农业特色外,加入住宿、餐饮、教育、解说等知性层面
台湾休闲农业之发展过程(4) • 休闲农业发展期,2000年至今 • 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的修订实施,政策及产业发展渐趋成熟 • 提供的服务内容朝向策略联盟及主题活动发展、同异业套装旅游行销及结合自然生态、教育解说等内容丰富多样 • 民宿管理办法于2001年公布实施,使休闲农业有更大之发展空间
民宿管理办法 • 2001年12月12日公发布 • 民宿指利用自用住宅空间房间,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之住宿处所 • 主管机关:中央为交通部,地方为直辖市政府或县(市)政府
民宿之设置地区 • 风景特定区 • 观光地区 • 国家公园区 • 原住民地区 • 偏远地区 • 离岛地区 • 经农业主管机关核发经营许可登记证之休闲农场或经农业主管机关划定之休闲农业区 • 金门特定区计划自然村 • 非都市土地
民宿之经营规模 • 客房数5间以下,客房总楼地板面积150 m2以下为原则 • 位于原住民保留地、经农业主管机关核发经营许可登记证之休闲农场、经农业主管机关划定之休闲农业区、观光地区、偏远地区及离岛地区之特色民宿,得以客房数15间以下,且客房总楼地板面积200 m2以下之规模经营之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背景 • 农业结构的变迁:人力外流,农村劳动力老人化及妇女化 • 都市化社会出现:都市人口密度迅速增加 • 国民所得的提高:所得约US$ 12,000 • 消费结构的改变:娱乐及交通之花费增加 • 休闲时间的增加 • 道路与交通的改善
休闲农业兴起的原因 • 改善农民收入:利用农闲时期的农村资源 • 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减缓农村人口外流之压力 • 都市居民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体验大自然之生活 • 邻近都市:邻近都市之休闲游憩场所 • 消费相对低廉 • 提供良好的教学场所
休闲农场的发展目标 • 改善农业生产结构:将农业由初级产业(农产品生产)导向三级产业(观光休闲) • 活用及保育农村资源:经由农村自然资源、田园及文化资源之有效开发与利用,可经营兼具可看性、乡土性、草根性、娱乐性之休闲农业园区 • 提供田园体验:农村之资源及空间,为需要休闲的人口提供游憩观光之用
休闲农场的发展目标 • 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农村妇女及老弱妇孺负责环境整理及清洁工作 • 促进农村发展:藉由就业机会与所得之增加,让农民体认农村拥有的自然景观、产业与文化之珍贵,机发浓村内内部之动力,爱护农村、维护其产业与文化
休闲农场之功能 • 经济功能:所得较一般农作或养殖事业高 • 游憩功能:可提供亲近自然及休闲游憩之环境 • 教育功能:动植物或生活文化认知之学习机会 • 社会功能:联谊或增进感情 • 文化传承功能:解说教育可延续农村民俗文化 • 环保功能:生态保育及环境保护观念之宣导 • 医疗功能:纾解压力、消除紧张,使身心舒畅、增进健康
美国休闲农业之发展 • 美国之休闲农业起源于牧场,1880年第一个休闲牧场成立 • 1949年第一本介绍休闲农场之刊物出刊 • 目前全美国约有2,000处以上之休闲农场 • 东部以宾州为代表,西部以怀俄明州为代表 • 缺乏明确之鼓励措施,造成景观破坏、土地利用方式不当、经济回收不如预期
澳洲休闲农业之发展 • 以农业观光之方式经营,农场内有展示中心、观光农场及表演,并提供民宿服务,分成农业观光及乡村之旅两种行程 • 一般农村之旅之行程内容包含 • 牧牛之旅:4-6天,访问牧场及养牛单位 • 作物之旅:糖业、花生、玉米等 • 畜牧之旅:5-7天访问养牛或羊牧场 • 综合农场观光
纽西兰休闲农业之发展 • 畜牧业为纽西兰之普遍产业 • 观光农场最普遍之形式为农场住宿家庭(farm stay),通常有供应餐点 • 超过1,000个纽西兰的农场有接待游客 • 南岛较受欢迎之旅游行程为参观绵羊,参观行程包含以绵羊为主之主题,及绵羊附属产业(农场产品、毛衣、纪念品)
西德休闲农业之发展 • 农场观光在西德有15年之历史,农场约25,000个,每一农场提供15个床位 • 山地与海岸区有高密度的农场住宿,观光收入占净收入之17% • 德国的休闲农业区分成 • 渡假农场:民宿、农产品展售 • 乡村民俗博物馆:仿百年前之建筑及早期之租佃制度 • 市民农园:由政府提供公有地或向农民租地,再出租给没有地之农民体验农业 • 森林休闲游憩公园:德国中南部有广大之森林
日本休闲农业之发展 • 休闲农场之经营以农民自营者占多数 • 经营型态分成 • 农产品直接利用型:苹果、葡萄、樱桃等 • 畜产利用型:迷你猪、兔子、挤牛奶 • 林产利用型:森林公园、野营厂 • 水产利用型:海钓、潜水、水族馆参观 • 农作过程利用型:提供民众参与农业生产过程 • 文化资产利用型:文化研习所 • 农业环境利用型:住宿体验农村生活
休闲农场之经营类型(1) • 以旅游目的区分 • 大型休闲胜地:具浓厚之商业色彩 • 农舍或乡村旅店:体验农村宁静 • 多样户外活动:滑雪、高尔夫球、游泳 • 户外游憩:垂钓、骑马、露营 • 采收水果:草莓、柑橘 • 打猎游戏:欧美国家较为风行 • 野生动物观赏:观赏野鸟等 • 品尝野味:白河莲花大餐
休闲农场之经营类型(2) • 以休闲农场的发展项目区分 • 环境景观:地形、地貌及人为、自然之地表覆盖 • 农作物:花园、花卉、观赏植物 • 森林:森林浴、森林游乐、生态保育 • 渔业:海钓、养殖渔业、赏鲸 • 畜牧:饲养乳牛、肉牛 • 农村文化:民俗古迹、农林文物展示 • 农村活动:采收、种植、施肥、除草 • 农村食宿:提供农村型态的住宿及餐饮
「荷花」和「睡莲」的差别 • 中国人认为荷花就是莲花,但睡莲则是另一类的植物。就分类学而言,荷花是属于莲科;睡莲则属于睡莲科 • 从外观上区分,荷花的叶子会挺立出水面,是所谓的「挺水植物」;而睡莲的叶子则漂在水面上,是所谓的「浮叶植物」
两种花的花茎都会高出水面,但睡莲的花茎比荷花的要矮许多两种花的花茎都会高出水面,但睡莲的花茎比荷花的要矮许多 • 睡莲的花瓣通常是细长形,荷花是大型的心状
荷花 vs 睡莲 • 荷花:莲科,挺水植物,花茎长,大型心型花瓣,白或淡红色,莲蓬,莲子,莲藕 • 睡莲:睡莲科,浮叶植物,花茎短,细长型花瓣,颜色众多
荷花和睡莲的睡眠律动表现在花朵上,它们的花通常只在一天当中的某个时段开放,之后会再闭合成花苞状荷花和睡莲的睡眠律动表现在花朵上,它们的花通常只在一天当中的某个时段开放,之后会再闭合成花苞状 • 欣赏荷花,地点不重要,时间是重点:一朵荷花通常只开2天。第一天在大清早时就开放,日照转强后就回复成花苞的样子;第二天开放的时间会稍晚一点,但中午前会再度闭合;到第三天的开放时间就更晚一些了,而且这次不会再闭合起来,过了中午花瓣就会逐渐凋落 • 白河莲花季,中兴新村,桃园观音,台南六甲,花莲马太鞍湿地
可提供运用之农业性休闲活动 • 观赏性活动:欣赏田园景观、野生动植物、昆虫 • 体验性活动:参与农业操作、欣赏民俗表演、农村度假 • 获取性活动:采果、钓鱼、狩猎、品尝当地菜肴、收集当地手工艺 • 知识性活动:参观自然博物馆、栽培技术 • 玩乐性活动:滑草、抓泥鳅、森林浴、烤地瓜、坐牛车
休闲农场可利用之资源 • 自然景观:气候、地理环境、水文、植物、动物 • 人文艺术:以农村特有文化、文物或民俗为内容 • 童玩技艺:捉泥鳅、陀螺、蝴蝶、蟋蟀 • 农耕农产:观光果园、菜园、采菇园、育苗 • 家畜牧野:乳牛、鹿、马、兔、猪 • 教育农园:乡土农园、体验农园、农村文物馆 • 农村空间利用:提供花市、茶市等市集之游览 • 农村设备利用:古物、古迹、人文景观 • 民宿(农庄) :利用农村传统建筑供住宿
前言 • 农业不再是以满足人类饮食需求为主要目的,而是将农业生产的环境、过程与产物转变为一兼具生产与满足人类休闲需求的产业 • 传统单打独斗的农场难与在休闲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若不加入市场化、组织化与专业化之企业化经营理念与做法,势难转型成功
休闲农业园区兴起背景 • 农业休闲产业化之发展趋势:现代科技的替代效果、国际产业分工、对后现代生活方式之渴望 • 精致农业概念延伸:提高单位生产力及附加价值 • 企业化经营理念的影响:藉由企业化经营(市场化、组织化、专业化),将农地转变成为具价值之休闲园地 • 社区营造运动启示:将单点式的休闲农场扩大为以整个乡镇为园区,强调乡镇资源的组织营运
休闲农业园区之特性 • 乡村性/都市性:游客对农场所在地之乡村生活的向往及乡村性感动 • 地方性/去地方性:不同于迪士尼乐园,休闲农业园区发掘风土民情、文化、人、事、地、物等地方特色 • 生态性/反生态性:农业为靠天吃饭之行业,生态性为农业之重要属性,休闲农业园区之营运特性为建立与维护属于农业产业本质的园区生态性 • 体验性/消费性:农业具有初级产业之生产过程,与生产之关系密不可分
德国12个永续农村 • 2000年德国在Hannover举办世界博览会,展示12个永续农村之范例 • 证明此12个永续农村居民经由帮助自助者之模式,可改变他们居住之环境,使其具有未来性 • 良好之居住与工作环境、吸引外人前往休闲旅游、由居民热心参与建设与发展、改变乡村风貌、成为良好榜样
12个示范村的发展成效及休闲旅游功能 • 维护自然生态:学习自然生态原理 • 村民的热诚、合作与用心:吸引人前往旅游休闲 • 工作条件与环境之改善:工作环境改善与休闲游憩发展具有相辅相成之效果 • 整洁美丽的外观:更新及建设 • 古迹的保存与维护:列管的古迹不能任意变更及摧废 • 舒适的民宿或旅馆服务:方便外来游客住宿过夜 • 小店的存在与经营:饮食店、咖啡店、冰店、纪念品店,供应居民及游客 • 有机农业之经营:吸引邻近之消费者前往购买及消费 • 污水处理设施:有助于环境之美化及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