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1 绪论

1 绪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明确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掌握商品学的研究方法 , 能按照商品构成的原理,对日常商品进行分解。本章是本课程学习的基础。. 关键词汇. 商品( Commodity ) 商品的使用价值( The Use Value of Commodity ) 科学实验法( Scientific Experiment ) 现场实验法( Field Test ). 1 绪论. 1.1 商品的概念及构成 1.2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3 商品学的研究任务和方法 1.4 商品学的发展概况 ◎ 习题与思考题. 1.1 商品的概念及构成.

isleen
Download Presentation

1 绪论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1绪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明确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掌握商品学的研究方法,能按照商品构成的原理,对日常商品进行分解。本章是本课程学习的基础。 关键词汇 商品(Commodity) 商品的使用价值(The Use Value of Commodity) 科学实验法(Scientific Experiment) 现场实验法(Field Test)

  2. 1绪论 1.1商品的概念及构成 1.2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3商品学的研究任务和方法 1.4商品学的发展概况 ◎ 习题与思考题

  3. 1.1商品的概念及构成 1.1.1商品的概念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凡是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的不能成为商品,劳动产品如不用于交换,也不能成为商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认识到商品已从物质形态的劳动产品,发展到能够满足人们社会消费需要的所有形态。商品可分为很多种类,如图1-1所示。 图1-1商品种类

  4. 1.1.2商品的属性 商品能满足人们的哪种社会消费需要,或者说对人们有什么用途,归根结底取决于商品自身的属性。商品的属性是多方面的,可概括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方面。 商品的自然属性包括:商品的成分、结构、形态和化学性质、物理学性质(力学、电学、热学、光学、声学等性质)、生物学性质、生态学性质等。 商品的社会属性包括:商品的经济属性、文化属性(民族、宗教、审美、道德等属性)、政治属性和其他社会属性。 正是由于商品不同属性的组合,才使商品能够满足人们不同的消费需要。一般来说,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或有用性时,起直接和主导作用的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它是商品社会属性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5. 1.1.3现代商品的整体构成 消费者购买商品,本质上是购买一种需要。这不仅体现在商品消费时,而且还表现在商品购买和消费的全过程。综合来说,商品不仅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还是有形体和无形体的统一。商品能给人们带来的实际利益和心理利益构成了商品整体。因此,商品的整体可以看成由核心部分、形式部分和延伸部分组成。 1.1.3.1核心部分 核心部分,即商品所具有的满足某种用途的功能,是消费者真正要购买的服务和利益。如消费者购买苹果,是因为它能满足胃口,能给人体提供营养;买洗衣机是为了洗衣服。核心部分表达的商品实质,是商品构成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部分。 1.1.3.2形式部分 形式部分是商品的具体形态,主要包括商品的成分、结构、外观、质量、商标、品牌、使用说明书、标志、包装等。它是商品的外在形式,也是商品使用价值形成的客观物质基础。 1.1.3.3延伸部分 延伸部分,即人们在购买商品时所获得的附加利益和服务,如商品信息咨询、送货上门、免费安装调试、免费培训、提供信贷、售后保证与维修服务、退换退赔承诺等。善于开发和利用商品的延伸部分,不仅有利于满足消费者的综合需要,而且能够使消费者购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而且有利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返回

  6. 1.2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2.1商品学的研究对象 商品学是研究商品的科学,着重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两方面来研究商品。因此,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对其消费(使用)者的有用性或效用。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商品体的属性决定的,它离开商品体就不存在了。因此,商品学必须从商品体的属性来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因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满足他人和社会的使用价值,所以在研究商品使用价值时,还要研究商品体满足人和社会需要方面的特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商品的使用价值实际上反映了商品属性与人们社会需要之间的满足关系。 具体来说,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的有用性,也就是满足人和社会的需要性。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不仅要研究商品的成分、结构、外形、化学性质、生物学性质和物理学性质,还要研究商品的流行性、时代感、地区性、民族性和经济性等社会经济文化属性,以及它是如何满足人和社会在商品方面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商品体有多少种自然属性,就可能有多少种使用价值。例如,煤既可作燃料,又是极具价值的化工原料。商品的自然属性不同,它们的使用价值也不同。例如,羽绒衣可御寒,食品可以充饥。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同一商品也会出现不同的使用价值。

  7. 1.2.2商品学的研究内容 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科学。我们常用商品质量来表示商品的有用程度,反映商品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由此可以看出,商品质量是商品使用价值的集中反映,商品使用价值的大小是用商品质量来衡量的。因此,商品质量是商品学研究的中心内容。 商品学研究的具体内容是与商品质量密切相关的问题,包括商品的成分、结构、性质、生产工艺、工作原理、功能用途、品种分类、质量要求、检验评价、使用维护等。 商品学研究内容还包括商品与人、商品与时代、商品与环境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在环境保护备受关注的今天,商品学的研究重点已从着重研究环境对商品的污染,发展为同时研究环境对商品及商品对环境的污染。在研究商品对环境的污染时,既要研究商品对社会环境的污染,以防商品对人们身心的损害,也要研究商品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问题;既要研究商品的清洁生产技术,也要研究商品流通和消费过程中的环保问题。在研究和评价商品时,商品学已把商品的环境效应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 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的,商品学研究的内容也是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生活范围的扩大和消费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拓展的。商品使用价值领域的不断拓宽,商品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商品品种类型的不断增多,必然会使商品学的研究内容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以便能更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8. 1.2.3商品学的学科性质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但并不是与其他学科没有关系。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既是学科发展的前提,又是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知道,从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来看,商品学与许多学科的理论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一点也决定了商品学这门学科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具有广泛性这一特点。 研究商品的成分、结构和性质,要以化学、物理学、动物学、植物学和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研究这些学科的基本方法为基础。 研究商品质量评定,对其评定依据的研究离不开对各种商品的质量特性的掌握,这就需要计量学和标准化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对评定方法的研究,离不开物理学、分析化学和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 研究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涉及的学科领域更加广泛。例如,对工业品商品的生产影响因素的研究,离不开材料科学和生产工艺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对农产品商品的生产影响因素的研究,需要植物栽培学、动物饲养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 研究商品包装,除研究商品成分、结构和性质外,还要研究商品包装材料的性质、包装容器的结构和特点,以及包装的一些防护措施,这些都需要物理学、化学和材料科学的理论知识。 研究商品质量的保养和维护,既要研究在外界因素影响下商品质量变化的形式及其规律,又要研究商品成分、结构和性质的变化等内在因素,还要研究影响质量变化的各种外界因素,这同样需要物理学、化学、气象学、微生物学、昆虫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 研究商品分类、商品品种类别及其构成,以及品种发展规律,需要分类学、统计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研究商品名称、型号和系列,对其进行科学规范,需要标准化、数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 返回

  9. 1.3商品学的研究任务和方法 1.3.1商品学的研究任务 商品学是以商品质量和商品品种为研究的中心内容,以商品的使用价值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任务是站在商品流通的角度,通过为商品流通服务,促进工农业生产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指导社会对商品使用价值的消费。商品学的研究任务如下: (1)阐述商品的有用性和适用性 商品的有用性和适用性是构成商品使用价值的最基本条件,离开了对商品有用性和适用性的研究,就无从谈及商品的使用价值。只有对商品有用性和适用性进行全面的阐述,才能发现和明确商品的用途和使用方法,从而扩大商品的使用范围。 (2)为评价商品质量奠定基础 商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又与消费者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通过分析商品成分、结构和性质,探讨与研究商品质量特性、检验商品质量的方法及方法的选择,可以更好地为制定、修订商品质量标准和商品检验标准提供依据,从而为评价商品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3)分析商品的质量变化规律 商品质量虽然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但也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由于商品在流通领域中的运转和停留必然要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发生不同的质量变化。商品学不仅要研究商品质量变化的类型及其特征,更重要的是要分析质量变化的原因,并从中找到抑制商品质量变化的有效方法。

  10. (4)研究商品的科学系统分类 商品经营管理的目的不同,商品的分类体系也不同。只有通过对商品分类原则和分类方法的研究,提出明确的分类目的,选择适当的分类标志,才能进行科学系统的商品分类,将分类的商品集合体形成适应需要的商品分类体系、商品目录和商品代码。 (5)指导商品使用价值的形成 通过对商品各种属性的研究,不仅可以促进对商品个体使用价值内容的把握,也可促进对商品群体使用价值构成的了解,从而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商品需求信息,提出对商品的质量要求和品种要求,保证市场上的商品适销对路。 (6)促进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 商品经营管理者学习研究商品学,不仅可掌握商品的有关理论知识,经营管理好各种商品,实现商品使用价值的交换,还可以通过大力普及商品知识使消费者认识和了解商品,学会科学地选购和使用商品,掌握正确的消费方式和方法,促进使用价值的最终实现。 (7)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再生 通过对商品废弃物与包装废弃物处置、回收和再生的政策、法规、运行机制以及低成本加工技术等问题的研究,推动资源节约、再生和生活废弃物减排,保护环境的绿色行动。

  11. 1.3.2商品学的作用 通过对商品学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的研究,可以看出商品学既是连接生产技术与商业经济的桥梁,又是连接商品生产与商品销售的纽带。实践证明,商品学在很多方面起到了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1)准确了解消费需求,组织适销对路的商品 不同商品有不同用途,同一商品也可有多种用途。相当多的商品受欢迎的程度会随时间或季节变化而发生变化;商品种类繁多,经营管理者只有熟悉商品属性,才能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决策,按照市场的客观需求,购进适销对路的商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恰当评价商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 商品学所研究的商品属性、商品标准和检验方法等理论知识,为商品质量评定奠定了基础,有利于更好地贯彻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食品卫生法和合同法,恰当地评价商品质量,把好商品质量关,确保提供质量价格相称的商品,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3)科学进行包装和储运,使商品质量得到保护 商品在流通领域中,由于质量变化所造成的损失是不少的,经营管理者缺乏商品理论知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经营管理者通过对商品学的学习,掌握商品属性及其相关理论,可依据商品质量变化的原因和特点,对商品进行科学的包装、储存和运输,从而使商品质量得到保证,减少或避免商品变质损失。 (4)搞好商品信息反馈,促进商品生产发展 流通环节商品销售的显著特点是点多面广,直接与广大消费者接触,对商品质量、花色、品种以及需求走势等信息的反映最直接最全面。经营管理者懂得商品理论知识,则可准确地将消费者的意见反馈给生产部门,从而更好地促进商品生产的发展。

  12. (5)科学进行商品分类,利于经营管理现代化(5)科学进行商品分类,利于经营管理现代化 信息化是现代社会的客观趋势,也是对商品流通的必然要求。商品分类是商品经营管理信息化的基础,经营管理者通过对商品分类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对商品进行科学分类的基础上将商品信息更准确、更迅速地输入计算机,有助于促进商品经营管理的现代化。 (6)正确指导消费,充分发挥商品的作用 各种商品的使用或食用方法与商品本身的属性密切相关。经营管理者通过对商品理论知识的探讨,系统地掌握商品的属性,科学地使用或食用各种商品,商品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地发挥,商品才能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总之,商品经营管理者天天从事商品的购、销、运、存,每天都在跟商品打交道,时时刻刻都离不开商品理论知识。要想把企业的商品经营与管理搞好,光凭事业心和责任感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必要的业务技能,即要学习商品学。因此可以说,商品学是培养商品经营与管理人才不可或缺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13. 1.3.3商品学的研究方法 (1)科学实验法 科学实验法是在实验室内运用一定的测试仪器和设备,对商品的成分、结构、性能等进行理化分析鉴定的研究方法。科学实验法具有良好的控制和观察条件,所得的结论正确可靠,是分析商品成分、鉴定商品质量、研制新产品的常用方法。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与设备,投资较大。 (2)现场实验法 现场实验法是通过一些商品专家或有代表性的消费者群体,凭人体感官的直觉,对商品质量作出评价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但其所得结论的可靠程度受参与试验者的技术水平等人为因素的影响。许多商品的质量评比及一些新产品的试穿、试戴、试用都采用这种方法。 (3)技术指标法 技术指标法是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根据国内或国际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一系列同类商品确定其技术质量指标,供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鉴定商品质量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促进商品质量的提高,但确定各类商品的质量指标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 (4)社会调查法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一种社会性的使用价值,全面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需要进行各种社会调查,它具有双向沟通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商品不断升级换代、新产品层出不穷的现代化社会,社会调查显得更加实际和重要。社会调查法主要有现场调查法、调查表法、直接面谈法和定点统计法。

  14. (5)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是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商品资料收集积累,并加以分析比较,从而找出提高商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拓展商品功能的新途径。流通部门可以利用自身联系面广、信息来源多的特点,运用对比分析法正确识别商品,促进生产部门改进产品质量,实现商品的升级换代,更好地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6)系统分析比较法 商品的研究还必须考虑到商品与环境、商品与人、商品与国民经济的关系。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单从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来研究,有时难免有偏差,只有把商品作为一个小系统,放在社会这个大系统中加以分析、研究和考察,才能得出一个全面、公正的结论。 返回

  15. 1.4商品学的发展概况 1.4.1国外商品学的发展概况 1.4.1.1商品学萌芽时期 关于商品学萌芽时期的确定,各国的情况不尽相同,说法也不尽一致。前苏联尼·阿·阿尔克谢斯基在其著作《工业商品学纵论》中提到,俄国于1575年出版过一部《商业教科书》,推论商品学起源于此。日本的斋藤进在其编著的《食品商品学》中提到,日本的商品学是从16世纪开始出现的,其根据是16世纪日本的直濑道三编著的《宜禁草木》一书接近于商品学。还有一种说法认为,1553年意大利的普那菲特编著的《生药学》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商品学著作。 1675年,法国的萨莱维编写了一部关于同国外进行商品贸易的一般知识的书,书中按商品不同分别讲述商品的产地、销售、制造、储存等知识,内容上与现在的商品学较为接近;1708年,马佩格尔根据对外贸易的需要,编写了一本商品辞典,使商品分类进一步规范化。 1717年,在德国出版的卡尔路德维斯·卡塔尔教授编著的《商品学》教科书开始在阿莱比锡大学讲授。书中逐一介绍了商品的分类、生产、性质、选择、鉴定、价格、包装、储存、用途等知识,从内容上看,它更接近于现代商品学体系。

  16. 1.4.1.2商品学创立时期 国外研究表明,商品学的创立时期是从1780年开始的。1780年,德国哥丁堡大学的约翰·贝克曼教授在该大学举办了生产品与工业品讲座,主要讲授商品的生产技术和商品的性质、产地、价格、包装等知识。1793年出版的他编著的《商品学绪论》一书侧重于对进口商品的研究,其目的主要是为商业提供必要的商品知识,被称为“贝克曼商品学”。由此,古典商品学的学科体系建立起来了。1804年,路易斯·米切尔·列尤克斯将商品学分为理论和知识两部分(即商品的鉴定和商品学的一般知识),商品学的学科体系得到初步确定,并在内容上有所拓宽。 19世纪产业革命后,商品生产转为大生产方式,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商品鉴定的地位突显出来。德国波恩大学的朱雷斯·维斯纳尔教授创立了原材料质量鉴别法,并于1867年和1873年相继发表了《工业显微镜》和《植物原料学》等著作,主要阐述了应用显微镜鉴定原材料及其产品质量的方法。从此,建立了鉴定商品学的独立思想,使其成为从自然科学方面研究商品的一个流派。 俄国的莫斯科商学院于1831年开设了商品学课程,并于1839年出版了商品学方面的书籍;1860年吉塔尔教授编著了《商品学教程》一书,该书为普通商品学教科书。日本学者在19世纪也编著了不少商品学书籍。1811年,山本世儒编著了《怀山食性》,全书共七个部分,主要叙述菜、谷、鸟、鱼、兽、果、酿造物的食用性质。1849年,青苔园编著了通俗读物图谱《鱼贝能毒品物图考》,主要介绍鱼的形状、味道、食用等知识。明治初期,东京商法讲习所(现在的日本一桥大学)开设了《物产志》课程。《物产志》与商品学教科书很相似,主要讲述如何按区域划分原材料、动物、植物、矿物、工业用原料、食用原料、药用原料与制品等内容。明治17年,该书又改名为《商品博览志》。

  17. 1.4.1.3商品学发展时期 进入20世纪,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学也有了长足的发展。1906年,俄国的尼基琴斯基和彼德罗夫先后编著了《商品基础教程》、《工业商品学》和《食品商品学》,由此他们二人也被前苏联称为苏联商品学的奠基人。《商品基础教程》的体系也被我国商品学界视为现代商品学体系。 1984~1988年,德娃洛夫最新编著的《日用工业商品学》一书在内容和体系上都有所创新。 1910~1930年,英国学者出版了铁、矿石、煤炭、小麦、棉花、咖啡等70余种商品的商品知识书籍,这些著作对国内外贸易起了一定的作用。 1926年,日本的上坂酋三编著了《商品学概论》一书,该书是以市场价值为中心来研究商品的。1976年,水野良象编著的新书《商品学读本》则主要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来研究商品。 1930年,美国发起了“消费者运动”。出于对商品质量监督和判断的需要,美国于1936年出现了商品研究机构,主要从市场消费和企业活动两个方面来研究商品。同年,哈佛大学戈林女士编著的《购物试验指导》教科书出版了。1949年,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了《消费品的标准与标志》教科书。近年来,加利福尼亚大学又出版了《纺织品及其选择》、《现代纺织品》、《纤维与织物》、《纺织原料学概论》等纺织商品学方面的书籍,这些书籍都是供家政系讲授商品知识时使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学体系的商品学逐渐兴起。1958年,奥地利的格伦斯希特尔创立了商品经济学。1961年,原联邦德国的库兹尼格创立了经济商品学。 1976年,国际商品学会(LGWT)成立了,总部设在维也纳,现有十多个国家参加。在当今世界范围内,商品学存在着三大学派,即技术学派、经济学派和融合学派。技术学派主张从自然科学方面研究商品,确立以商品鉴定为主体的商品学。

  18. 1.4.2我国商品学发展简史 我国的茶叶生产很发达。公元800年,唐代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陆羽编著了《茶经》一书,全书共3卷10节,对茶叶的性质、品质、审评等均有涉及。我国商品学界认为,《茶经》应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商品学著作。公元1578年,明朝的李时珍著成了《本草纲目》一书。全书共16部60类,收载药物1892种,系统地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药物学方面的经验,是我国药物学和植物学研究方面的宝贵遗产。《本草纲目》刊印后,有多种外文译本在国外流传,也是历史上一部较早的商品学著作。 公元1870年前后,清朝的王秉之编著了《万宝全书》。其续篇中有《贸易须知》一篇,给商人介绍了许多经商经验,其中就包括很多商品知识。其后,我国商品学方面的著作还有:1917年方嘉东编著的《商品研究通论》、1925年戤在珣编著的《商品学》、1932年刘冠英编著的《现代商品学》等。1934年前出版的商品学著作还有:潘吟阁的《分业商品学》、王博仁的《商品学》等。 返回

  19. 知识归纳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以物质形态或其他形态存在于社会。商品整体由核心部分、形式部分和延伸部分构成。 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对消费者的有用性或效用。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商品属性所决定的,是满足他人和社会的使用价值,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经验的不断丰富而陆续被发现的。因此,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一个动态的、综合性的概念。 商品学研究的中心内容是商品质量,研究的具体内容是与商品质量密切相关的问题,研究的整体内容还包括商品与人、商品与时代、商品与环境等方面的问题。 商品学的研究任务是站在商品流通的角度,通过为商品流通服务,促进工农业生产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指导社会对商品使用价值的消费。 商品学的研究方法有科学实验法、现场实验法、技术指标法、社会调查法、对比分析法和系统分析比较法等。

  20. 习题与思考题 1.1如何理解商品学的研究对象? 1.2商品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1.3商品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1.4简述商品学的发展过程。 返回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