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1

中醫診斷學

中醫診斷學. 20081016 台灣中醫診斷學會 王國輝. 授課大綱. 中醫診斷學概說 四診練習與病例演練 八綱辨證簡介與病例討論. 前言. 診斷學的重要性. 整個中醫診治流程核心樞紐 指導後續治療流程. 中醫診治流程. 診斷學 ﹍ 四診. 辨證學 ﹍ 八綱、氣血津液、臟腑、六經辨證. 治則學 ﹍ 五行、氣血、臟腑、八法. 針灸學、方劑學 中藥學. 診斷學 ﹍ 四診. 何謂中醫診斷學. 診察病人以獲取資料的技巧 分析資料以判斷(或鑑別診斷)病人的狀況並提供後續治療計畫的指標. 中醫診斷的目的 . 追尋人體狀況與疾病軌跡. 診斷學基本要求.

isla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中醫診斷學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醫診斷學 20081016 台灣中醫診斷學會 王國輝

  2. 授課大綱 中醫診斷學概說 四診練習與病例演練 八綱辨證簡介與病例討論

  3. 前言

  4. 診斷學的重要性 • 整個中醫診治流程核心樞紐 • 指導後續治療流程

  5. 中醫診治流程 診斷學﹍四診 辨證學﹍八綱、氣血津液、臟腑、六經辨證 治則學﹍五行、氣血、臟腑、八法 針灸學、方劑學中藥學 診斷學﹍四診

  6. 何謂中醫診斷學 • 診察病人以獲取資料的技巧 • 分析資料以判斷(或鑑別診斷)病人的狀況並提供後續治療計畫的指標

  7. 中醫診斷的目的 • 追尋人體狀況與疾病軌跡

  8. 診斷學基本要求 • 完整而有系統的描述人體的機能狀態 • 定位 • 位置_五臟 • 深度_六經與衛氣營血辨證 • 定性:疾病的特性 • 虛實寒熱

  9. 中醫的四診 • 望診 • 整體(望神、色、局部)、舌診 • 聞診 • 聽音聲、嗅氣味 • 問診 • 切診 • 三部九候、皮膚

  10. 得神、失神、假神 疲倦、焦慮、煩躁、浮光外露 望

  11. 望診補充 • 望神: • 疲倦、焦慮、煩躁、浮光外露

  12. 面色為主 臟腑氣血的外在表現 鮮明、榮潤、含蓄 望

  13. 五色所主(一) • 白色_主虛證、寒證 • (白光)白_陽虛 • 淡白無光澤_失血 • 眼瞼淡白_血循障礙 • 青紫_主寒瘀 • 瘀血、痛 • 肝鬱 • 主風

  14. 五色所主(二) • 紅色_主熱證 • 面紅目赤_實熱 • 兩顴泛紅_陰虛 • 黃色_主溼、虛 • 鞏膜、手掌、足部可觀察 • 色澤鮮明_陽黃 • 色澤灰黃_陰黃

  15. 五色所主(三) • 黑色_瘀血、長期疾病 • 痼疾、重病 • 肝硬化 • 腎衰竭 • 唇:淺淡、脫皮、紅赤 • 咽:紅赤、紅暗、血絲、濾泡、潰瘍

  16. 萎黃

  17. 局部望診 顏面 四肢

  18. 面診圖

  19. Holography 英國物理學家D. Gabor(1900~1979)於1971年獨自榮獲諾貝爾物理獎,得獎原因是他發明的holography─用兩組雷射光拍照,在底片上留下干涉條紋;你在觀看這種照片時,干涉條紋便會產生稱為hologram或holograph的立體影像。這種照片相當奇特,即使被撕成幾片,每片仍會保有完整的圖樣,只是「立體感」減低而已。

  20. ECIWO • Embryo Containing the Information of the Whole Organism • 「系統的一部分擁有整個系統的資訊」

  21. 正置的人體

  22. 望局部補充 • 皮膚:溼疹、蕁麻疹、脂漏性皮膚炎、汗泡疹、疔瘡、蜂窩組織炎 • 其他:骨關節變形如退化、類風濕、痛風等等

  23. 局部望診

  24. 舌神 舌質 舌苔

  25. 舌診 • 望舌神:要先看舌之大小形狀及活動情形。 • 望舌質:嫩胖淡紅多屬虛寒,反之堅歛紅絳為實熱。 • 望舌苔:則就有無、顏色、厚薄、及苔質來觀察。 • 其他:紅點、草莓點、舌苔剝、舌中裂紋

  26. 舌診臟腑分佈圖

  27. 舌診補充 • 舌尖紅赤 • 朱點 • 淡紫 • 染色 • 中裂痕

  28. 舌診

  29. 聞診 • 聽語音 • 聽語言 • 聽呼吸、咳嗽音 • 聞氣味 • 叩診

  30. 問診 病史探問 十問歌

  31. 徵四失論 • 精神不專, 志意不理, 外內相失, 故時疑殆,診不知陰陽逆從之理, 此治之一失矣。 • 受師不卒, 妄作雜術, 謬言為道, 更名自功,妄用砭石, 後遺身咎, 此治之二失也。 • 不適貧富貴賤之居, 坐之薄厚, 形之寒溫,不適飲食之宜, 不別人之勇怯, 不知比類, 足以自亂, 不足以自明, 此治之三失也。 • 診病不問其始, 憂患飲食之失節, 起居之過度, 或傷於毒, 不先言此, 卒持寸口,何病能中, 妄言作名, 為粗所窮, 此治之四失也。

  32. 病史探問_基本資料、主訴 • 基本資料_ • 姓名、生出年月日、性別、年齡、籍貫(國籍)和住址、教育程度、職業婚姻、經濟狀況 • 主訴_診斷疾病的主要參考依據 • 症狀(部位、性質) • 時間(發病、頻率、進行)

  33. 病史探問_現病史 • 現病史ˍ主訴疾病的處置記錄與延伸 • 問病源 • 問病始 • 問病程 • 主兼症變化 • 處理經過 • 併發或復發情形 • 減輕與加劇因素

  34. 病史探問_過去史、家族史 • 過去病史_非主訴疾病的處置記錄 • 個人所曾罹患的重大疾病 • 手術、住院、急診、生產 • 家族史_ (直系親屬為主) • 過敏對象,特別是遺傳疾病 • 體質性疾病如哮喘、中風、腫瘤

  35. 病史探問_個人史 • 個人史_ • 睡眠:入睡起床時間、睡眠狀況。 • 二便:形色質量 • 月經之週期:形色質量 • 過敏史_包含藥物與食物 • 其他_ • 習性資料:日常嗜好 • 習用藥物:補藥、瀉藥、鎮靜藥等

  36. 十問歌 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五問飲食六問胸,七聾八渴俱當辨,九問舊病十問因,再兼服藥參其變,婦女尤必問經期,遲速崩閉皆可見,再添片語告兒科,天花麻疹全占驗

  37. 形式_ 寒熱並見 寒熱往來 獨熱、壯熱 獨寒 潮熱 低熱 時間_ 午後熱 夜半熱 部位_ 手足心熱 喜惡_ 喜溫屬寒 喜熱屬溫 一問寒熱

  38. 形式_ 無汗_表實 大汗_大熱 絕汗、脫汗_虛脫 微汗_病欲解 時間_ 自汗_氣虛 盜汗_陰虛 部位_ 頭汗_溼熱 胸汗_心氣(陰)虛 二問汗

  39. 形式 刺痛不移_瘀 悶、滿、脹痛_實 隱痛、空痛_虛 酸痛_虛、溼 重痛_溼 時間_ 新痛外感、久痛內傷 部位_臟腑經絡連屬 喜惡 喜按_虛 拒按_實 得溫而減_寒 得寒而減_熱 三問頭身(痛)

  40. 三問頭身(癢、其他) • 癢_ • 乾癢脫皮_血虛、風燥 • 搔癢水皰_溼熱 • 酸重麻木 • 邪阻經絡 • 氣血不足

  41. 大便_肺肝脾胃腎二腸 形式_便祕或腹瀉 色_ 質_硬、軟、黏、散 量_多寡、粗細 時間_次數 便祕_虛實 腹瀉_虛實 其他 四問便(一)

  42. 小便_肺脾腎膀胱 形式_ 短少_腎虛、氣化不足 短赤頻_溼熱 餘瀝_氣虛 色 質_濁清 量_平均每日1440 時間_次數 四問便(二)

  43. 飲水_肺、脾、腎、小腸功能相關 形式、飲水量 渴喜熱飲_寒 喜冷飲_熱 渴不喜飲_氣化、血瘀 多飲多尿_消渴 特殊 平素嗜冷飲_外生寒濕、內醞溼熱 進食_脾胃二腸相關 食量_得谷者昌 食慾_ 旺盛_胃熱 口感 口苦_肝胃熱 口酸_食積 口淡、甜、膩_脾、溼 口臭_肝胃熱、五官科 五問飲食

  44. 胸_ 痞滿 脹痛 脅_ 氣滯、氣虛、血瘀 心悸_ 短氣_心氣血虛 胸痛_血瘀 腹 心下_腸胃食道 臍周_小腸 少腹_生殖泌尿 六問胸

  45. 七聾八渴 • 耳鳴 • 形式_蟬鳴為虛、響為實 • 時間_夜臥加重 • 喜惡_按壓加重或減輕 • 耳聾 • 漸聾_虛 • 渴飲、渴不飲

  46. 九問舊病十問因再兼服藥參其變 • 病史探問,詳見前頁 • 80%以上疾病憑詳盡病史可以診斷

  47. 婦女尤必問經期 • 問婦女史 • 月經_初經、停經、經期、形色質量味、伴見 • 帶下_時間、形色質量味、伴見 • 胎產_懷孕、生產、流產、活產、初產年齡、末產年齡、產程經過 • 避孕史_方法、時間 • G4P3SA1、LMP0302、ID 28/4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