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資訊社會

資訊社會.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教系教授 廖錦文 tcwliao@cc.ncue.edu.tw. 資訊社會來臨了嗎?. 1962 Fritz Machlup 年提出美國知識之生產與分佈一書,開啟知識產業。將知識的產生與分配行為,從經濟學的觀點來詮釋。. Daniel Bell. 1976 丹尼貝爾發表「從工業社會的來臨」開啟「後工業社會」時代,即一個以資訊經濟為核心的社會。.

ishi
Download Presentation

資訊社會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資訊社會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教系教授 廖錦文 tcwliao@cc.ncue.edu.tw

  2. 資訊社會來臨了嗎? • 1962 Fritz Machlup 年提出美國知識之生產與分佈一書,開啟知識產業。將知識的產生與分配行為,從經濟學的觀點來詮釋。

  3. Daniel Bell • 1976丹尼貝爾發表「從工業社會的來臨」開啟「後工業社會」時代,即一個以資訊經濟為核心的社會。

  4. 1977一系列「資訊經濟」的報告,為資訊經濟理論奠立基礎。Porat以職業分類,將資訊經濟劃分成為主資訊部門與次資訊部門。1967年美國25%GNP源自主要資訊部門;次資訊部門則達21%1977一系列「資訊經濟」的報告,為資訊經濟理論奠立基礎。Porat以職業分類,將資訊經濟劃分成為主資訊部門與次資訊部門。1967年美國25%GNP源自主要資訊部門;次資訊部門則達21%

  5. 1981年日本未來學增田米二則嘗試對資訊社會做整體性的描繪。認為社會變遷是因為生產技術的調整所造成。狩獵社會是因狩獵技術,農業社會基礎是農業技術在技術體系出現,工業化則是工業型態的生產方式進入了人類的社會,但現今人類是面臨著一個以電腦與通訊科技為基礎的技術創新階段 增田米二

  6. 資訊社會衡量方式 • 一、科技觀點:以資訊技術的工具,包括電腦軟、硬體比率、傳播比率 • 二、經濟生產結構:Machlup, Porat • 三、職業結構:資訊生產者所佔的比率,Machlup • 四、空間觀點:資訊網路普及程度 • 五、文化觀點:資訊消費程度,資訊媒體消費量、傳播媒體分佈、資訊活動等指標

  7. 2002年資訊社會評比 • 以23個指標衡量國家人民對內與對外交換資訊的程度 • 電腦基礎建設:個人電腦/人、家庭擁有電腦數、機構擁有電腦數、師生擁有電腦數、網路電腦比率、軟硬體消費額 • Internet基礎建設:電子商務數、家庭上網數、網路公司數目、網路教育使用人數 • 資訊基礎建設:家庭電話數、公共電話安裝數、地方電話費用、電視擁有率、廣播擁有率、傳真擁有率、手機擁有率、有線電視擁有率 • 社會基礎建設:小學入學率、中學入學率、報紙讀者數、新聞自由杜、民眾自由程度

  8. 2002年資訊社會評比

  9. 廣義資訊科技(Pacey,1983) 文化觀點 價值觀、 倫理規範、信仰、創造等 組織觀點 經濟、工業活動、 專業活動、消費者等 廣義的技術定義 技術性觀點 知識、技能及技術、 工具、機械、化工等 狹隘的技術定義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