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 likes | 345 Views
資訊社會.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教系教授 廖錦文 tcwliao@cc.ncue.edu.tw. 資訊社會來臨了嗎?. 1962 Fritz Machlup 年提出美國知識之生產與分佈一書,開啟知識產業。將知識的產生與分配行為,從經濟學的觀點來詮釋。. Daniel Bell. 1976 丹尼貝爾發表「從工業社會的來臨」開啟「後工業社會」時代,即一個以資訊經濟為核心的社會。.
E N D
資訊社會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教系教授 廖錦文 tcwliao@cc.ncue.edu.tw
資訊社會來臨了嗎? • 1962 Fritz Machlup 年提出美國知識之生產與分佈一書,開啟知識產業。將知識的產生與分配行為,從經濟學的觀點來詮釋。
Daniel Bell • 1976丹尼貝爾發表「從工業社會的來臨」開啟「後工業社會」時代,即一個以資訊經濟為核心的社會。
1977一系列「資訊經濟」的報告,為資訊經濟理論奠立基礎。Porat以職業分類,將資訊經濟劃分成為主資訊部門與次資訊部門。1967年美國25%GNP源自主要資訊部門;次資訊部門則達21%1977一系列「資訊經濟」的報告,為資訊經濟理論奠立基礎。Porat以職業分類,將資訊經濟劃分成為主資訊部門與次資訊部門。1967年美國25%GNP源自主要資訊部門;次資訊部門則達21%
資訊社會衡量方式 • 一、科技觀點:以資訊技術的工具,包括電腦軟、硬體比率、傳播比率 • 二、經濟生產結構:Machlup, Porat • 三、職業結構:資訊生產者所佔的比率,Machlup • 四、空間觀點:資訊網路普及程度 • 五、文化觀點:資訊消費程度,資訊媒體消費量、傳播媒體分佈、資訊活動等指標
2002年資訊社會評比 • 以23個指標衡量國家人民對內與對外交換資訊的程度 • 電腦基礎建設:個人電腦/人、家庭擁有電腦數、機構擁有電腦數、師生擁有電腦數、網路電腦比率、軟硬體消費額 • Internet基礎建設:電子商務數、家庭上網數、網路公司數目、網路教育使用人數 • 資訊基礎建設:家庭電話數、公共電話安裝數、地方電話費用、電視擁有率、廣播擁有率、傳真擁有率、手機擁有率、有線電視擁有率 • 社會基礎建設:小學入學率、中學入學率、報紙讀者數、新聞自由杜、民眾自由程度
廣義資訊科技(Pacey,1983) 文化觀點 價值觀、 倫理規範、信仰、創造等 組織觀點 經濟、工業活動、 專業活動、消費者等 廣義的技術定義 技術性觀點 知識、技能及技術、 工具、機械、化工等 狹隘的技術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