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0 likes | 1.01k Views
國立成功大學專題演講 大學排名發展與 未來. 侯永琪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 輔仁大學 2008/ 9/ 17. 大學排名發展與 未來. 大學排名現況 大學排名問題 大學排名影響 大學排名未來發展. 大學 分類、 評鑑 及 排名原理. 「大學分類」 (Classification ) 區分機構的角色與功能 非區分優劣 強調「定位」 「大學評鑑」 (Evaluation) 只証明該校的品質已達到某一標準 符合大學生存的最低標準 重視「品質」
E N D
國立成功大學專題演講大學排名發展與未來 侯永琪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 輔仁大學 2008/ 9/ 17
大學排名發展與未來 • 大學排名現況 • 大學排名問題 • 大學排名影響 • 大學排名未來發展
大學分類、評鑑及排名原理 • 「大學分類」(Classification ) • 區分機構的角色與功能 • 非區分優劣 • 強調「定位」 • 「大學評鑑」(Evaluation) • 只証明該校的品質已達到某一標準 • 符合大學生存的最低標準 • 重視「品質」 • 「大學排名」(college ranking) 或「大學排行榜」(league table) • 強調大學機構的學術表現是最為卓越,並超越許多同類型的競爭對手 • 証明誰是最頂尖的大學 • 在乎「結果」
大學排名定義 • 是指將大學某些相關特質相關指標,其中包含學術聲譽調查、教師資源、研究成果、教學品質、學習成效等,以量化的方式,次序地將大學依優至劣排列的一項活動
大學排名興起 • 高等教育的擴張 • 高等教育市場化 • 績效責任 • 資源分配 • 標竿學習(Benchmark)
大學學術聲譽與地位內涵 • Martin Trow (70’) • 某大學被評定為比其它學校的學術聲望與地位排名高,很可能是他們擁有較多預算資源運用與控制,學生入學申請較難或是教授品質優秀等等 • Alexander W. Astin (80’) • 階層化是一種心理現象(psychological phenomenon) • 它存在於教育工作者與大眾的心中,他們也皆彼此認同那些學校是最好的、最卓越的 • 這些學校也擁有比其學校更高的學術聲譽。 • Philip G. Altbach (90’) • 1. 延聘一流教師:給予一流待遇、提供優良工作環境與工作保障 • 2. 傑出研究成果 • 3. 充分學術自由與大學自主 • 4. 先進研究教學設備 • Liu and Cheng (21st C) • 量化評比的指標, 如學術研究成果、人才培養 • 質化性比較分析的指標, 如辦學理念、校園文化等
指標內涵 • 基礎性指標(basic characteristics) • 是指即將入學學生的能力、特質與屬性。這些相關指標會影響整體教育品質與成果。 • 學習投入性指標(learning inputs) • 資源﹕學生與教師可獲取財務與設備資源 • 教職員﹕後者包含教職員人數、教學品質、學習環境、師生互動的頻率、學生學習評量等。 • 學習輸出性指標(learning outputs) • 畢業生所累積學習經驗與獲取能力,如批判思考、理性分析與專業知識。續學率與畢業率也包含在此分類指標之內。 • 最終成果指標(final outcomes) • 指教育系統可以提供的最終成果,不只包含傳統指標,如畢業生就業率、薪資,也包含對個人與社會相當重要的就業滿意度、公民參與、終身教育等。 • 研究產出(research output) • 期刊論文、專書、研討會論文、專利 • 學術聲譽(Reputation) ﹕同儕專業評比、使用者調查
聲譽調查模式 • Boulding 「知覺性的服務品質模式」 • 訪問大學校長、院長、招生主任等教育界的行政人員與學術專家對各學校的課程、教授品質及整體的學習環境看法,並將受訪者的意見給分數,再加以排名。 •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的「全美最好大學」「同僚聲譽調查」(peer reputation survey) • Seymour 「使用者為基準模式 」 • 學校聲譽高低的評量應以高等教育中的在學學生、畢業生、家長、僱主等意見為主 • 調查MBA畢業生之意見之「富比士」(Forbes)「最好的商學院」(The Best Business Schools)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的「全美最好研究所」之業界專業調查(professional survey) • 綜合型 •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副刊」的「世界大學排列榜」即是結合業界與學界意見的綜合性學術聲譽調查
大學排名資料來源 • 問卷調查﹕蒐集相關受訪者對教育品質的意見或經驗。 • 太多主觀意見及回收率不高的問題 • 大學提供的資料﹕理論上,大學本身應擁有最為完整與豐富的資料,是相當重要資料蒐集的管道。 • 擔心其確實性 • 第三獨立公正的團體﹕如各國政府組織、有些非營利的研究機構或營利私立機構等所建置之相關教育資料庫。 • 是較具有公信カ的資料來源,但卻不可能有排名欲蒐集的所有資料。
各國大學排名發展 • 1983年,美國「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以「學術聲譽調查」的方式,公佈了第一次單一國家全國性「大學排名」,正式揭開了「大學排名」的序幕。 • 90年代,各國開始陸續跟進, • 加拿大「麥克林」(the Maclean’s) • 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 • 日本「朝日新聞」(Asahi Shimbum) • 德國「高等教育發展中心」(The Center for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等
大學排名國際化 • 上海交通大學 • 在2003年6月率先公佈了第一份全球性的大學排名—「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ARWU) • 英國「時報高等教育增刊」(The Times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 • 2004年11月公佈涵蓋全球前兩百大的「世界大學排行榜」(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2006年10月已公佈第三次排名。 • 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會網路計量研究中心「世界大學網路排名」 • 2004年公佈以針對15,000世界大學的網路學術表現進行「世界大學網路排名」(Webometrics Rankings of World Universities) 研究,並每半年分別於1月及7月更新一次排行榜。 • 台灣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基金會「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質量評比」 • 2007年公佈大學科研論文品質表現 • 2006年大陸武漢大學科學評價研究中心也相繼公佈「世界科研競爭力排行榜」,但因未以英語公佈故較無引起歐美各國大學太多的注意。
大學排名種類-以性質分 • 綜合大學排名( college ranking) • U.S. News & World Report “Best Colleges” • 大學領域排名(Field ranking) • 上海交通大學領域排名 • 大學學門排名(program /subject ranking) • CHE’ “University Ranking” • 大學指南 (guide book) • Princeton review
大學排名種類-以對象分 • 單一國排名 •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 • 區域性排名 • Asia Week的「亞洲最佳大學排名」 • 全球評比– • 四大全球排名
各國大學排名 • 美國U.S News & World Report • 英國The Times • 加拿大Maclean’s • 德國CHE • 台灣淡江評鑑研究中心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 World Report • 歷史發展 • 1983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首次根據全美1308位大學校長的意見調查結果,排名全美各大學,將Stanford, Harvard, Yale 三所大學評選為全美前三所全國性最好的大學(National Best University) • 「聲譽調查」是當時大學排名所採用的唯一指標。 • 1988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開始每年出版一次排名結果,並將排名的指標發展為更多元化方式。同年,也開始採用同樣評量的方式排名各大學研究所學門
排名方法 • 依據「卡內基高等教育學府分類」標準,以區域性及特性之不同,將所有大學先區分為四類—全國性大學(博士型)、文理學院(學士型)、碩士型大學及綜合學院(學士型)。 • 以七大項指標—學術聲譽、續讀率、教師資源、學生素質、財務資源、畢業率及校友捐贈等(約16項分項指標),做為排名測量依據。每個指標均被指定一個權重(weight),權重高低反映出該指標在整體排名的重要程度。 • 被標準化的指標經過加權,合併計算後,再按各校原始總分重新調整,排名第一的學校得100分,其他學校則按分數高低比率給分,並按照分數多寡遞減式地排名。 •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只對四大類約前100名進行排名,其餘則只被歸類為第三、四層級的群組之中(Tier3, Tier4) ,並不再依次排名
表:2008年U.S News & World Report全國性大學及文理學院排名之指標及權重
表:2008年U.S News & World Report碩士型暨粽合型大學排名之指標及權重
表:1983年至2007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大學排名前十名大學表:1983年至2007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大學排名前十名大學
Maclean’s加拿大大學排名 • 所有評比的大學,依所提供學位的類型、研究資源與博士課程的數量為基準(大致是以美國卡內基分類表為基準)分為三大類,並分別排名。 • 博士型/醫學院大學(Medical/Doctoral Universities):提供多元的大學與研究所課程,有很強的研究力與擁有醫學院,約15所大學歸於此類。 • 綜合型大學(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有一定的研究力且提供多元的大學與研究所課程,包含了專業學位,約11所大學歸於此類。 • 學士型大學(Primarily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主要以大學部課程為主,但仍有一定少數的研究所課程,約21所大學歸於此類。
英國高等教育排行榜—「泰晤士報」(The Times) • 90年代,英國高等教育邁進了擴張的時代,促使各種大學排行榜蓬勃發展。The Times, Financial Times, The Sunday Times 與Guardian等英國媒體紛紛加入英國大學排名競爭賽中。 • 1993年The Times首先公佈了英國第一份大學指南「最佳大學指南」(Good Universities Guide) ,包含了101所大學,14項評量指標。 • 當時主要的目的是希望做為協助高三學生申請大學之用,內容偏重大學教學而非研究資訊;以介紹大學教育為主而非研究所。 • 藉由媒體傳播力量,「泰晤士報」將「最佳大學指南」的排名結果刊登一週,並在週五刊登一個綜合性的排行榜。
「泰晤士報」已持續13年公佈英國大學各項指標排名結果,但每年皆更動指標,也因外界對其「技術粗糙質疑」與「資料無法取得」的兩項因素,指標採用由14項逐漸減至10項以內。「泰晤士報」已持續13年公佈英國大學各項指標排名結果,但每年皆更動指標,也因外界對其「技術粗糙質疑」與「資料無法取得」的兩項因素,指標採用由14項逐漸減至10項以內。 • 「2007年最佳大學指南」 • 包含了錄取標準、生師比、學生滿意度、每位教職員研究表現、每位學生圖書與電腦經費、每位學生設備經費、獲得優等榮譽學生比例、完成學業學生比例、畢業就業與繼續升學比例等九項指標。 • 原本採用多年「教學評量」指標,今年首度由「學生滿生度」調查所取代。
90年代「經典」(classic )大學排名一共同特色 • 指標內容 • 指標的採用主要為大學部學生所關心的項目 • 排名範圍 • 只屬單一國 • 排名的對象也以大學為主 • 在排名的步驟與方法 • 每項指標皆被指定一項權重,最後轉換並加總成績,成績最高者排名第一 • 資料來源 • 以大學本身、政府或是聲譽調查等三方面。 • 排名機構 • 媒體為主 • 資料的信度較受一般社會大眾質疑 • 排名結果對大學衝擊也相對較小
台灣大學排名研究 • 2003年6月淡江大學江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教育評鑑發展組出版第一份學術大學排名 • 評量的43所博碩士型大專院校 • 8大類分類指標13項分項指標 • 2007年第二次全國大學排名,2008年版已完成
2008年大學排名方法與結果 • 參考「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上海交通大學—世界大學排名」及「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副刊」三項主要世界大學排名, • 85博碩型與58學士型兩類型大學的分別排名。
四大世界大學排名 • 2003年「上海交通大學」之「世界大學學術排名」 •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 • 2004年「英國泰晤士報增刊」之「世界大學排名」( •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 • 2004年「西班牙網路計量研究中心」之「世界大學網路排名 」 • (Webometrics Rankings of World Universities ) • 2007年「台灣高等教育評鑑中心」之「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質量評比 」 • (Performance Ranking of Scientific Papers for World Universities )
上海交通大學「世界大學學術排名」 • 第一份全球大學評比研究 • 以國際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做為依據 • 所有資料皆為客觀量化且已公開的 • 不採用如「聲譽調查資料」 • 各項指標的計算方式,以得分最高的大學為100分,得分以下之大學,則以其分數在最高分數所佔的比例來計算,總分計算亦是如此,最後依序排總名次 • 只公佈排名前100名的名次,其餘做區間排名。
表:2008年上海交通大學「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之指標與權重表:2008年上海交通大學「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之指標與權重
表:2008年上海交通大學「世界大學學術排名」表:2008年上海交通大學「世界大學學術排名」
英國「時報高等教育增刊」 • 2004年首度公佈「世界大學排名」,包含5項指標質化與量化指標。 • 2005年,新增「企業雇主評量」(Recruiter review) 一項新指標,2006年延之。 • 2007年 • 增加同儕評量及企業雇主的評量的受訪者 • 回收率約1%。 • 研究成果中的「論文被引用率」的資料庫則由Thomson Scientific公司Essential Science Indictors (ESI) ,改為採用Scopus資料庫。
表: 2007年英國「時報高等教育增刊」世界大學排行之指標與權重
西班牙世界大學網路排名 • 2004年,一所附屬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會(the Spanish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網路計量研究中心(Centr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CINDOC-CSIC)之網路實驗室(Laboratorio de Internet)針對世界大學的網路學術表現發表「世界大學網路排名」(Webometrics Rankings of World Universities),並每半年,分別於1月在及7月更新一次排行榜。 • 主要目的為使得「全球大學與研究中心展現其對電子期刊、科學研究成果及將所有研究活動國際化的學術責任」,與其它強調世界級大大學排名相較,「其目的為提供一個包含發展中國家大學之全球大學全面的資訊報導」
表: 2008年7月西班牙世界大學網路排名指標與權重
HEEACT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質量評比 • 排名目的主要針對以欲邁入研究型大學為目標的新興國家及發展中國家,設計一套多數學校現階段經努力即可達成的適切指標 • 著重科研論文產出的品質,且以可客觀取得的數據為依據,考慮長期累積的成果與短期的研究努力,探究其近十一年來與當年之學術論文質量表現 • 資料來源以SCI與SSCI之期刊論文為科研論文質量評比依據
世界大學領域排名 • 上海交通大學 (2007) • 自然科學與數學、工程科技與電腦科學、生命與農業科學、臨床醫學與藥學、社會科學 • 英國泰晤士報增刊(2006) • 自然科學、生命科學與生物醫學、工程與科技、社會科學與人文藝術 •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2008) • 農學、臨床醫學、工學、生命科學、理學及社會科學
表:2008年上海交通大學「世界五大學術領域排名」之指標定義表:2008年上海交通大學「世界五大學術領域排名」之指標定義
英國泰晤士報增刊領域排名指標 • 同儕評量 • 論文被引率(Scopus )
「高等教育機構排名柏林原則」 • 2006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歐洲高等教育研究中心(UNESCO-CEPES)、美國華盛頓高等教育政策研究(IHEP)、德國高等教育發展研究中心(CHE)與上海交通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共同成立的「國際排名專家團體協會」(International Ranking Expert Group, 簡稱IREG)在柏林召開的第二次會議公佈了「高等教育機構排名柏林原則」 • 全球、區域或是各國排名的發展或公佈,皆能以其做為重要的參考架構,以真正增進排名的品質。 • 共包含四大類16項原則 • Purposes and Goals of Rankings • Design and Weighting of Indicators • Collection and Processing of Data • Presentation of Ranking Results
原則一﹕排名目的 • 為眾多評估高等教育投入、過程與產出品質的方式之一 • 清楚了解排名目的與對象 • 認清大學的多元性,並將其不同的使命與目標納入排名的考量 • 清楚提供排名資料的範圍與獲得資料的方式 • 清楚列出被評量高等教育系統的語言、文化、經濟與歷史的結構與內容
原則二﹕指標設計與權重 • 排名方法必需是透明的 • 必需根據關聯性與效度來選擇指標 • 儘量可能選擇以「產出」性而非「投入」性的指標來評量大學整體表現 • 根據不同指標分配權重,每次不要做太大的變化
原則三﹕資料的蒐集與處理 • 重視這些排名原則所列出之研究倫理標準與所建議的好作法 • 儘可能使用可驗證的資料 • 指標必需是以適當步驟所蒐集到的科學性資料 • 將品質保証的方法運用在排名的過程之中 • 運用組織運作方式來增進排名的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