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7

个案工作方法

个案工作方法.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杨生勇教授 / 博士. 本章重点:. * 一、个案工作的本质 * 二、个案工作主要模式的内容 * 三、个案工作的技巧 * 四、个案管理. 2014/11/4. 考试大纲 (中级). ( 一 ) 个案工作的本质 ( 二 ) 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 * 1.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2.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3.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4. 任务中心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 5. 危机介入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6. 人本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7. 家庭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个案工作方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个案工作方法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杨生勇教授/博士

  2. 本章重点: *一、个案工作的本质 *二、个案工作主要模式的内容 *三、个案工作的技巧 *四、个案管理 2014/11/4

  3. 考试大纲(中级) (一)个案工作的本质 (二)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2.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3.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4.任务中心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5.危机介入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6.人本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7.家庭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三)个案工作各阶段的工作要求 (四)个案工作的技巧 (五)个案管理 2014/11/4

  4. 本章重要内容 第一节 个案工作的本质 第二节 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 第三节 个案工作各阶段的工作要求 第四节 个案工作的技巧 第五节 个案管理 2014/11/4

  5. 第一节 个案工作的本质 一、什么是个案工作 (一)个案工作的要素 (二)个案工作的含义 二、个案工作的本质 (一)社会功能的恢复 (二)社会功能的增强 2014/11/4

  6. 个案工作 (个案工作者) 科学知识 价值信念 艺术 技术 技巧 2014/11/4

  7. 一、什么是个案工作 —1 (一)个案工作的要素 第一,对象。个案工作的服务对象是生活中遇到困难的单个个人或者家庭。 第二,方法。个案工作采取的方法是一对一的个别化的工作方式。通过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一对一的各种活动和交流,针对服务对象的具体问题实施帮助活动。 第三,目的与目标。目标是协调个人与周围环境或者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个案工作是把个人视为社会环境中的个人,注重人的社会方面的发展,帮助的目标是增进服务对象与周围环境或者他人之间的和谐。这是个案工作区别心理咨询与治疗的重要方面。 2014/11/4

  8. 一、什么是个案工作— 2 (二)个案工作的含义 (1)是一门专业的工作方法。它拥有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方法和专业技能,与一般的志愿者的公益活动根本不同,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2)是一连串的工作过程。它包括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一对一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社会工作者运用自己的专业方法影响服务对象的过程。 (3)是帮助遇到困难得个人或者家庭调动自身及其周围的资源改善个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状况。个案工作非常注重发掘运用服务对象自身及其周围环境的资源和能力,以增进服务对象个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 (4)基本价值观是对人的尊重和肯定,表现在个案工作的整个服务活动过程中。个案工作是指运用专业的知识、方法和技巧,通过一连串的专业工作,帮助遭遇困难的单个个人或者家庭发掘和运用自身及其周围的资源,改善个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状况。 2014/11/4

  9. 二、个案工作的本质 个案工作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个案工作对服务对象问题/需要的看法是: 从社会交往的关系中看待这些面临困境的个人或者家庭; 不是简单地把服务对象的困扰归结为服务对象自身的某种不良的心理特征; 是把服务对象放到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考虑服务对象与社会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过程和方式。 个案工作的本质是协调服务对象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状况,恢复和增强个人或者家庭的社会功能。 2014/11/4

  10. (一)社会功能的恢复 当服务对象寻求帮助时,通常已经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无法自己解决,无法完全承担社会所要求的责任。因此,帮助服务对象增强自身的能力、提高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水平、恢复社会所要求的功能,是个案工作的首要任务。 (1)社会功能的恢复包含帮助个人或者家庭具备基本处理困境的能力。 个案工作把个人或者家庭遭遇的困难与个人或者家庭的社会环境联系在一起,认为是个人或者家庭在与周围他人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困扰,不仅表现为个人或者家庭的能力不足,同时也是特定社会交往关系的损害。 通过个案工作帮助个人或者家庭建立起基本处理困境的能力,也就意味着个人或者家庭的社会功能也得到了某种程度的恢复。 (2)社会功能的恢复包含了个人或者家庭具有基本的社会环境适应性。 个案工作既关注个人或者家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注重周围环境对个人或家庭的作用。 在个人或者家庭具备了基本处理困境能力的同时,通过改善社会环境,来协助个人或者家庭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 (3)社会功能的恢复包含个人或者家庭与社会环境能够形成相互促进。 个案工作的焦点是使个人或者家庭具有处理困境的基本能力,并能够与社会环境的改善之间相互促进,形成良性的循环,持续改善个人或者家庭与社会环境的适应水平。 2014/11/4

  11. (二)社会功能的增强 • 恢复个人或者家庭的社会功能只是个案工作的一部分内容,个案工作同时还关注发挥个人或者家庭的潜在能力以及运用个人或者家庭周围环境的资源。 • 社会工作者相信,每个人都是有能力的,不仅包括处理困境的能力,还包括其他方面的能力。尊重和肯定人的价值是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也是个案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的基本原则。 • 增强个人或者家庭的社会功能是个案工作的重要本质,它包含三个方面的重要内容: • (1)社会功能的增强包含了对个人或者家庭自身拥有的能力的关注。 • 除了提高个人或者家庭的困境的处理能力之外,个案工作同时还关注服务对象自身拥有的其他方面 的能力,帮助服务对象充分发掘和运用自身的资源,扩展发展的空间。 • (2)社会功能的增强包含个人或者家庭运用周围环境资源能力的提高。 • 个人或者家庭的发展不仅表现为个人潜在能力的发挥,同时还表现为周围环境资源的充分发掘和运用。借助发掘和运用周围环境的资源,个人或者家庭才能为自身的发展提供更为充分的发展空间。 • (3)社会功能的增强包含个人或者家庭困境解决能力和问题预防能力的同时提高。 • 社会功能的恢复和增强这两方面不能截然分开,个人或者家庭困境解决能力的提高才能为扩大自己的发展空间提供保证。同样,个人或者家庭问题预防能力的提高才能有效防止问题的再发生。 2014/11/4

  12. 案例—1: 案主基本情况: 案主小张,女,1975年10月出生。1998年8月曾因吸毒被处治安拘留15天;2001年6月因复吸被处劳动教养两年,于2003年4月提前两个月解教回家。2003年8月通过劳务公司介绍至金桥开发区一外资企业内任合同工。父亲在某中学内教书,母亲为家庭妇女,弟弟在气象局工作。 分析诊断问题: 案主向往独立、渴望回归社会得到尊重,但没有具体的方法。 2、案主对父母的管教有逆反心理,一方面她渴望家人的关心,另一方面,又反感家人的严厉管教。 3、案主仍同以前的“吸毒朋友”交往,说明案主的交友圈比较狭窄,毒品对她的诱惑力依然存在。 2014/11/4

  13. 案例—2: 针对上述问题,社工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 1、要引导其建立一个健康、向上的朋友圈,远离“毒圈”朋友; 2、稳定的工作与正常的恋爱、婚姻生活,将是案主克服困难,巩固戒断成果的关键。社工将鼓励其努力工作、积极向上,同时也要案主摒弃“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思想,正确认识自己; 3、案主的家庭资源较好,父母比较关心案主。社工通过几次与其父母的交流,案主的父母对社工已充满信任和希望。社工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将整个家庭作为个案开展工作,与其母亲密切联系,及时掌握案主动向,为做好案主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返回 2014/11/4

  14. 第二节 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 在开展个案工作过程中需要运用个案工作的服务模式。 什么是模式? 个案工作的服务模式是社会工作者针对某个服务对象开展专业服务、设计专业服务程序和专业服务方法的重要依据。 常用的7个模式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任务中心模式 危机介入模式 人本治疗模式 家庭治疗模式 2014/11/4

  15. *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1 1.四个理论假设 (1)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认为人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的因素相互作用,一起推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2)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强调服务对象的问题与服务对象感受到的来自过去、现在以及问题处理三个方面的压力有关: 首先,过去的压力是指服务对象在成长早期感受到的因愿望没有获得满足或者情绪冲突没有被解决而产生的压力; 其次,现在的压力则是服务对象感受到的当前社会环境的压力,压力过大会导致成长早期的问题表现出来; 第三 问题处理的压力是指服务对象对外部环境的理性处理能力以及对自己情绪控制能力欠佳所导致的压力。 2014/11/4

  16. 这三个方面的压力相互影响,最终使服务对象内部心理出现困扰以及人际交往出现冲突。这三个方面的压力相互影响,最终使服务对象内部心理出现困扰以及人际交往出现冲突。 (3)对人际沟通的假设。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认为人际沟通是保证个人与个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的基础,使形成个人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 (4)对人的价值的假设。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坚持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即使是暂时面临困扰的服务对象,也具有自身有待开发的潜在能力。 2014/11/4

  17. (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2 • 2.治疗技巧 • (1)直接治疗技巧 • 直接治疗技巧是指直接对服务对象进行辅导、治疗的具体方法。 • A.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 • B.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 • (2)间接治疗技巧 • 间接治疗技巧是指通过辅导第三者或者改善环境而间接影响服务对象的技巧。 2014/11/4

  18. 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 1.含义 所谓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是指社会工作者直接向服务对象提供各种必要的辅导,而服务对象只处于被动服从位置的各种技巧。这种辅导技巧不关注服务对象自身的感受和想法的反应。 2.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主要包括: A.支持:指通过社会工作者的了解、接纳和同感等方式减轻服务对象的不安,给予服务对象必要的肯定和认可。 B.直接影响:社会工作者通过直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意见促使服务对象发生改变。 C. 探索—描述—宣泄:指社会工作者通过让服务对象解释和描述自己困扰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为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情绪宣泄的机会,以减轻服务对象内心的冲突,调整服务对象不良的行为。 返回 2014/11/4

  19. 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 1.含义 所谓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服务对象相互沟通交流,引导服务对象正确分析和理解自己问题的各种技巧。 这种辅导技巧比较关注反映服务对象内心的感受和想法。 2.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主要包括: A.现实情况反映:指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对自己所处的实际状况作出正确的理解和分析的技巧; B.心理动力反映:指社会工作者协助服务对象正确了解和分析自己内心反应方式的技巧; C.人格发展反映:是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以往经历、调整自己人格的技巧。 返回 2014/11/4

  20. 间接治疗技巧 1. 含义: 所谓间接治疗技巧,即通过改善周围环境或者辅导第三者间接影响服务对象。 2.适用对象: 服务对象的父母 朋友 同事 亲属 邻里和社区管理人员等 它扩展了个案服务介入的焦点,构成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技巧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2014/11/4

  21. (二)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特点-1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特点表现在个案工作服务开展的过程中。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依据生理医学模式的概念,把服务过程分为研究、诊断和治疗三个实施阶段。这三个实施阶段相互影响、紧密关联,形成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自身的特点: (1)注重从人际交往的场景中了解服务对象。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研究阶段是指从第一次与服务对象接触到完成与服务对象问题有关资料的收集。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认为,在收集服务对象资料的过程中,只有把服务对象放回到具体的人际交往的场景中,并把服务对象目前的内心冲突与以往的经历联系起来,才能准确揭示服务对象困扰产生的真实原因。实际上,研究阶段不会停留于资料的收集,即使是诊断和治疗过程也会伴随着研究。 (2)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因。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诊断阶段是指对服务对象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寻找服务对象问题产生、变化的原因和过程。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诊断包括三个方面: 心理动态诊断:是对服务对象的人格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评估; 缘由诊断:是对服务对象困扰产生、变化的过程进行分析; 分类诊断:是对服务对象问题的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作出判断。 2014/11/4

  22. (二)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特点-2 (3)采用多层面的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治疗阶段是指对服务对象的心理困扰和人际关系失调的各方面因素进行调整和修补。它采用多层面的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主要用于五个方面的治疗工作: 一是减轻服务对象的不安; 二是减轻服务对象系统功能的失调; 三是增强服务对象的适应能力; 四是开发服务对象的潜在能力; 五是改善服务对象的人际交往关系。 2014/11/4

  23. 案例-1 Ⅰ 个案背景 国雄生长在一个兄弟姊妹众多的离岛大家庭。他是八个孩子中最年幼的一个,今年十六岁。他父母所受的教育不多,终日都忙于做一些小买卖糊口。遇到孩子有问题时他们只用打骂的方法去处理。 国雄的一个长兄是瘾君子,几个兄妹都只是完成了小学便无心向学。当国雄升上中学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亦因年纪渐高百病缠身而无暇督促他读书。幸而凭着一点天聪,国雄在中一时托亲戚介绍到九龙一所不错的津贴中学就读。因此,他就随着一个当技工的哥哥搬到九龙居住。 国雄的体质平平,个子不算高大。父母不在身边,哥哥又忙于工作,不久他便被多姿多彩的都市生活吸引着。放学后便和同学三五成群地在街上、快餐店和波楼流连。他在中二那年便正式加入一个黑社会组织并渐渐与区内的一群黑底人马打成一片。他一方面利用“大哥”的名字保护自己,另一方面又在学校横行霸道,欺负弱小同学。初时他还是略有顾忌的,后来既然发觉其他同学不敢揭发他的恶行,他就变本加厉,愈发放恣了。 2014/11/4

  24. 案例-2 玩神打,是国雄的消遣之一。一来那份超自然的感觉使他如虎添翼沾沾自喜,就算高年级的同学也因为他的背境忌他三分。二来这是他与黑社会认同的有力凭证。杖着那一副凶恶的神态,他在校内奠定了“阿头”的地位。不到两三年,国雄便由一个单纯的离岛孩子变成一个有十多个“随从”的黑人物。加上他资质聪颖成绩不俗,犯校规也掩饰有方,老师拿不到证据也奈他不何。于是殴斗、寻仇、争女等事便成了国雄的生活目标,而他更因为头脑灵活口才圆滑而战无不胜。以上便是国雄的基本状况。 2014/11/4

  25. Ⅱ 介入过程 一、开始接触 虽然不少老师常找机会把他撵出校以收杀一儆百之效。到底国雄还是由一位关心他的陈老师推介往见学校社会工作员。 最初当国雄与工作员接触时,他总是气冲冲的为自己的所为作出种种辩护。他认为校中老师非但不信任他也没有一个人不对他存偏见。他认为问题不是在他而是在于老师守旧的头脑和落后的“记过制度”。他也了解到他有随时被开除的危险。现在他已经是个中四学生了,他很明白离校后除了一些较差的私校肯接受他外,可说是无路可走。他很想有一天能出国升学,所以国雄期望工作员为他出头,纠正一下老师们的偏见好让他安心求学,但同时他却矛盾地强调他不想见什么社工也不需要任何“帮助”。他来是“被迫”的。 虽然工作员已从并行者(collateral)陈老师口中了解到他的背境,却意识到国雄被推介来“求助”的焦虑和要付出的勇气。同时工作员也明白学校社工的角色很容易会引起国雄的移情(transference)——即是说国雄对过往教师所代表的“权威”和“责罚”的感受可能会投射到工作员的身上。况且他在校内的恶劣行为小不免在他的内心留下一点不安和内疚。因此国雄对工作员带有戒心和抗拒是在所难免的,为了减低国雄的焦虑,和他建立一个信任性的关系可说是开始接触时最重要的一环。虽然如此在未曾掌握他的实际情况前,工作员是不能轻率地给予保证(reassurance)以求迅速地获得国雄的信任。 返回 2014/11/4

  26. 二、认知行为治疗模式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是行为治疗流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来源植根于行为治疗的原理,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心理学家巴浦洛夫(Pavlov)总结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又称反射性条件作用理论)。 3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B.K.Skinner)提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并把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原理运用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不适应行为的矫正上。 70年代,另一位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A.Bandura)创立了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人的认知在人的学习中的作用。显然,社会学习理论已经非常突出认知在行为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70年代之后,由于受到贝克(A.Beck)等人的影响,行为治疗模式逐渐重视认知在行为改变中的地位和作用,尝试把行为和认知因素结合起来,出现认知行为治疗的取向。 2014/11/4

  27. (一)认知行为模式的内容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内容主要有: 1.行为治疗的三种学习理论 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 2.学习中的认知因素 3.治疗技巧 2014/11/4

  28. 巴浦洛夫曾经做过一个试验,在给狗喂食物之前加上中性的刺激——铃声。巴浦洛夫曾经做过一个试验,在给狗喂食物之前加上中性的刺激——铃声。 经过多次反复之后,一听到铃声(反射),狗就会流唾液。 这个试验就是经典条件反射机制建立的研究。 所谓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就是有关在刺激与无条件反射之间加入中性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理论。 由于人有语言能力,因此可以建立以语言为基础的复杂的条件发射系统。 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2014/11/4

  29. 经典条件反射作用 巴甫洛夫 (I·Pavlovian, 1849-1936 ) 非条件反射(UCR) 非条件刺激(UCS) 条件刺激(CS) 条件反射(UCR) 2014/11/4

  30.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1 斯金纳 (B·F·Skinner,1896-1980 ) 著名的斯金纳箱 2014/11/4

  31. 操作条件作用理论—2 有机体采取某种行为之后,就会使环境发生某种改变,环境改变的状况又会反过来影响有机体,促使有机体调节自己的行为。 有关操作性条件作用机制建立的理论就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小孩子懂得在公众场合提要求会得到更多许可的经验。 2014/11/4

  32. 社会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时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尤其人类的学习,很多需要借助示范、观察和模仿。(像儿童对成人的观察和模范就是很好的例子 以上三种学习理论揭示了三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虽然各不相同,但在一些基本的认识上却非常一致。这三种学习理论都强调: (1)以行为作为理论研究的中心,探讨行为习得、改变的规律; (2)以学习作为核心,研究行为学习的具体机制和条件; (3)注重外部环境在行为习得中的作用。 2014/11/4

  33. 史华哲认为,在以上这些行为矫正的模式上还需要增添认知的因素,才能更为有效地调整服务对象的行为。这些认知要素包括:史华哲认为,在以上这些行为矫正的模式上还需要增添认知的因素,才能更为有效地调整服务对象的行为。这些认知要素包括: (1)信息加工过程,即信息获取、储存和利用的具体方式和过程。 (2)信仰系统,即想法、态度、对自己和他人的期望以及个人的经验等内容。 (3)自我表述,即影响自己行为和感受的个人表述方式。 (4)问题解决和处理的方式,即有效解决和处理困境的思维方式。 学习中的认知因素 2014/11/4

  34. 3.治疗技巧——1 (1)放松练习 放松练习是认知行为治疗技巧中应有最广的治疗技巧之一;要求服务对象通过身体的放松舒缓生理和心理的紧张。最常见的是一种渐进式“紧张—松弛”放松法。其步骤如下: 首先,要求服务对象保持某部位肌肉的紧张, 接着,放松这部位的肌肉。 第三,通过紧张和放松不同部位的肌肉逐渐学会放松整个身体。 • 7种技巧:放松练习、系统脱敏、满灌疗法、厌恶疗法、 模仿、果敢训练和代币管制 2014/11/4

  35. 3.治疗技巧——2 (2)系统脱敏 如果服务对象对某物或者某事感到害怕、恐惧,不敢接近,就可以运用系统脱敏的行为治疗技巧。其步骤如下: A.需要根据服务对象担心焦虑的程度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成不同的等级。 B.从低等级开始,在服务对象感受到这一等级的担心和害怕之后,让服务对象做放松练习,减轻担心和害怕。 C.按照同样的方式进行下一阶段的放松练习,直到消除所有的担心和害怕。 2014/11/4

  36. 3.治疗技巧——3 (3)满灌疗法(又称快速脱敏疗法) 为了克服系统脱敏法治疗时间长的缺点,满灌疗法采取了与系统脱敏法相反的治疗策略。 方法: 从服务对象最害怕的开始,让服务对象处于最严重的紧张中,迫使服务对象直接面对最担心的处境; 经过不断重复让服务对象对害怕的处境变得习以为常。 2014/11/4

  37. 3.治疗技巧——4 (4)厌恶疗法 为了帮助服务对象逐渐放弃不适应的行为,可以使用厌恶疗法。 步骤: 首先,让服务对象的不适应行为与某种厌恶性反应建立联系; 然后,迫使服务对象体会到不愉快的经验并逐渐放弃不适应的行为。 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实例:断奶法 2014/11/4

  38. 3.治疗技巧——5 • (5)模仿 • 模仿是运用比较广的一种行为治疗技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榜样的示范和模仿练习。 • 步骤: • 首先,由社会工作者或者其他工作人员示范需要学习的行为让服务对象观察; • 然后,让服务对象练习需要学习的行为。 •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条件的限制,有些时候服务对象没有联系的机会,这种模仿称为被动模范。(如:如果服务对象同时具有示范观察和模范练习的机会,这样的模范就是主动模范。(如:对回答问题同学的肯定) 2014/11/4

  39. 3.治疗技巧——6 (6)果敢训练 果敢训练主要用于提高服务对象的人际交往的能力和信心,让服务对象能够根据人际交往中的不同处境作出积极有效的回应,既能主动表达自己的要求,又能敏锐感觉他人的权利。 果敢训练通常分为以下几步: 一是了解人际交往中的无效行为; 二是分析无效行为背后的信念; 三是挑战和改变无效行为背后的信念; 四是寻找有效行为; 五是扩充有效行为的储存库。 2014/11/4

  40. (7)代币管制 为了让服务对象的正确行为与强化物直接联系起来,增强服务对象的正确行为,可以使用代币管制的方法,即用一种替代币的方式计算服务对象作出正确行为后获得的报酬。 代币管制的实施五步法: 确定行为修正计划,包括需要达到的目标行为、目标行为的测量标准以及修正的时间等; 根据服务对象的喜好选择强化物; 建立代币管制,包括代币的类型、管理的方法和人员等; 执行计划; 逐渐取消代币管制,使服务对象在自然环境中维持正确的行为。 3.治疗技巧——7 2014/11/4

  41. (二)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特点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是在行为治疗模式基础上结合认知治疗的要素而产生的,它形成的目标就是想克服行为治疗模式的限制,把人的内部信息的加工过程也纳入到治疗模式的范围内。因此,认知行为治疗不同于一般的行为治疗模式,具有自身的显著特点: (1)认知和行为因素的结合。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非常注重服务对象行为的改变和学习规律,自此基础上,结合人的内部信息加工的特点,把人的内部意识的变化过程也作为考察的内容。这样,借助于对人的内部意识过程的了解,认知行为治疗模式能够更为准确地把握服务对象行为变化的规律,把认知和行为因素有效地结合起来。 (2)采用综合的方式开展个案辅导的工作。 行为治疗模式注重人的行为的改变和学习规律。 认知治疗模式强调人的内部信息加工的过程和方式。实际上,人的行为改变一定涉及内部信息的加工过程;同样,人的内部信息加工过程的改变通常也会带来人的行为的变化。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既看到人的行为改变的规律,又看到人的认知加工的特点,使内部和外部有机结合起来,采用综合的方式开展个案工作。 2014/11/4

  42. 案例1——1: 案主基本资料 仲某,男,1987年7月出生,初中肄业。上海市宝山区人,性格内向,懒散、无上进心。经常迷恋网吧,彻夜不归,与不良青少年接触密切 背景资料 案主自幼父母离异,此后随父亲生活,父亲再婚,案主有一同父异母的弟弟,全家靠政府的低保度日,生活上非常艰难。在小学时,案主的学习成绩还算可以,但由于长期缺少必要的母爱和家庭的约束,到了初中便一落千丈,无心学习。无所事事的案主平日里就天天逛网吧,痴迷于网上游戏,经常彻夜不归,总是和他那群“哥们”混在一起。这样,他连初中都没毕业就结束了自己的读书生涯,最终也只能拿到初中肄业证书,连最起码的劳动手册也无法办理。 2014/11/4

  43. 案例1——2: 问题分析 案主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他的自卑心理,由于无人管教和自控能力较差,终日沉湎于网吧。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他寻求到了一种自我满足和肯定。 平时,案主经常与其他闲散青少年在社区里游荡,无所事事,他觉得在同辈中有认同感,自尊心得到了满足。因此,同辈群体对案主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 案主一方面养成了散漫的生活习惯,缺乏上进心,另一方面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困难,成为他进一步升学及就业的主要障碍。 2014/11/4

  44. 案例1——3: 服务模式:人本治疗法 人本治疗法是以案主为中心的治疗方法,认为人本质上是善良的、理智的、可信赖的。这种方法强调的重点是案主的自我实现,要求社工要有真诚一致的态度,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案主,尊重案主表达任何意见与情绪的权利,同情和理解案主。 2014/11/4

  45. 案例1——4: 个案反思 及时发掘案主身上的闪光点并进行鼓励。在对案主进行社区服务时,社工对他的主动性给予了充分肯定。正是在社工的鼓励下,他在自助的同时,还主动协助我们做好其他青少年的工作,这是“助人自助”理念在这一个案中的充分运用。 2014/11/4

  46. 案例2:暴力倾向是学来的 《流星花园》禁播之后,盗版碟卖得更火。剧中,一个耳光拉开了男女主角的爱情序幕,从此两人走上了充满苦痛和挣扎的“甜蜜之旅”。看得如痴如狂的人们理所应当地认为,那些所有激烈而又暴力的行为应该贴上一个标签———那就是爱,正如中国那句古话说的,打是亲,骂是爱。 人的行为都是有惯性的,如果恋爱的时候已经刀光剑影,那么即便结婚,又会有怎样的幸福?前一阵子,全国热播电视剧《不要跟陌生人说话》,男主人公因为多疑,虐待殴打自己的妻子,为了掩饰自己的行为,还杀害了两个知情人。 2014/11/4

  47. 我国妇联调查显示,在2.7亿个中国家庭中,30%存在家庭暴力,每年约40万个解体的家庭中,1/4是因为家庭暴力。在家庭暴力实施者中,知识分子所占的比例相当惊人,而且表现得更为隐蔽。 一位专家认为,人的暴力倾向是从社会文化中“习得”的,也就是说,施暴者不是先天有心理障碍,而是从后天学习到的。她认为,暴力行为的受害者往往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在首次被打时,往往先反思自己的过错,当施暴者事后忏悔时,受害者会立即原谅,并在下一次被打时寄望于他再次忏悔。也就是对施暴者的改过心存幻想。 2014/11/4

  48. 案例3:对一位抑郁症少女的诊治——1: 案主情况: 李某,女,十五岁,自诉三年来老有一种难以言状的苦闷与抑郁,总感到前途渺茫,对一切都不顺心,老是想哭,但又哭不出来,即使遇到喜事,也毫无喜悦的心情,过去很有兴趣去看电影、听音乐,但后来就索然无味。来访者深知长期忧郁苦闷会伤害身体,但又苦于无法解脱,并逐渐导致睡眠不好,多恶梦,食欲不振,有时很悲观,甚至想一死了之,但对人生又有留恋,因而下不了决心,决定到心理门诊求助。 2014/11/4

  49. 案例3:对一位抑郁症少女的诊治——2: 分析诊断: 通过与来访者的交谈,心理医生逐渐取得了来访者的信任,了解到来访者的生活经历:在来访者上中学时,其父母因经济犯罪被判刑,从那时起,家庭失去了欢乐,她在学校又受到同学的歧视,因而心情压抑、忧郁。初中毕业后由于没考上重点中学,更加重了抑郁的程度,导致抑郁性神经症。 施治方案: 心理医生决定对来访者采取认知疗法治疗。认知疗法即由心理医生对来访者所患心理疾病进行解释,再由来访者自己逐渐认识病状及病因,以对治愈自己的疾病增强信心。 返回 2014/11/4

  50. 三、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Albert Ellis)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为基础提出的。 由于对当时流行的心理分析方法和行为治疗模式的不满,艾利斯开始尝试创立自己的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从服务对象的理性、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的着手,彻底消除服务对象在情绪和行为上表现出的困扰。 他与哈帕(R.A.Harper)合作,在1995年正式提出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理性情绪治疗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成为个案辅导的一种重要治疗模式。 2014/11/4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