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likes | 374 Views
12. 本 週 宣 導 主 題. 兩 性 關 係. 兩 性 關 係. 大學三學分 愛情觀 班對 ! 情愛 EQ 管理. 分組報告 —— 第 3 組. 題目: 就戰爭言, 精神戰力、物力 與科學何者重要 ?. 第四節 人力與精神. 人力 全國人口 精神 無形戰力. 古 語 有 云:. 『 國者,人之積也。 』 因為國家是由人民所組成的,沒有了人民也就沒有了國家。而人口的多寡通常也是決定國家強弱的一個重要因素。 換言之,人口是一個國家「政治」和「經濟」的主體,也是「軍事」的基礎。.
E N D
12 本 週 宣 導 主 題 兩 性 關 係
兩 性 關 係 • 大學三學分 • 愛情觀 • 班對! • 情愛EQ管理
分組報告——第 3 組 • 題目: 就戰爭言, 精神戰力、物力 與科學何者重要?
第四節 人力與精神 • 人力 全國人口 • 精神 無形戰力
古 語 有 云: 『國者,人之積也。』 因為國家是由人民所組成的,沒有了人民也就沒有了國家。而人口的多寡通常也是決定國家強弱的一個重要因素。 換言之,人口是一個國家「政治」和「經濟」的主體,也是「軍事」的基礎。
人 口 與 戰 爭 • 亞里斯多德: 『斯巴達的衰亡是由於缺乏人口。』 • 孟德斯鳩: 『對於國家而言,人口的減少是 一種最致命的疾病。』
*人 口 與 戰 爭 • 克勞塞維茲: 『在其他條件完全平等的情況 下,數量也就是唯一的決定因 素。』 • 俄國文豪優爾泰: 『上帝經常是站在最大兵力的 一邊。』
何以能『以寡擊眾』? 國父說: 『精神與物質力量,兩相比 較,精神能力實居其九,物質 能力僅得其一。』
艾森豪曾說: 『任何種類戰爭的勝利,士 氣乃為一決定性因素。』
就軍事上的關點來看 影響戰爭勝負的因素,包括武器裝備、人員數量、後勤補給、指揮能力、部隊體力、士氣等等,其中前述幾項的功效都是以加法來計算,只有士氣是和前面幾項的總和相乘。 史證:四行倉庫
武器為無生命的物質,能使用武器的全依靠著有生命的人。而人的活動全賴精神的支配,沒有精神,物質的效能不能發揮;因此武器效能的大小,須視使用者當時的精神狀況而定。因之,我們可以說:「精神是物質力量的基礎」。武器為無生命的物質,能使用武器的全依靠著有生命的人。而人的活動全賴精神的支配,沒有精神,物質的效能不能發揮;因此武器效能的大小,須視使用者當時的精神狀況而定。因之,我們可以說:「精神是物質力量的基礎」。 史證:以阿戰爭、八年抗戰與國共戰爭、越南戰爭
戰 力 觀 念 現代化的戰爭是總體性的科技性的戰爭,所以對戰力的計算,不能局限於有形戰力的多寡,實應在涵括政治力、經濟力、心理力等無形戰力的有無,尤應以科學作為後盾。
*戰力的運用— 一、有形戰力的整備應從武器的研發著手,再進而落實部隊的訓練,使有限的兵力和武器發揮無限的戰力效果;然而,幹部的指揮能力更是有形戰力發揮的關鍵。
*戰力的運用— 二、戰爭為人所策動,也是由人所支配,而使用武器的也是人,所以戰爭的勝利是屬於精神力占優勢的一方。因此,人力與精神的配合,實在是主宰戰場贏得戰爭的關鍵。
無形戰力【精神力】包括 • 一國之立國精神 • 民族意志—— 思想信仰 軍人武德武藝 紀律士氣
第三章 戰爭要素 第五節 領 導 素 質
意志力競賽— 「一位將軍要能負重,要有堅強神經。 文人常以為戰爭好像數學問題: 由已知求未知。實際上完全不是如此。 」
意志力競賽— 「在此種鬥爭中,物資力量與心理力量交織在一起,而數量居於劣勢的方面尤其困難。戰爭中包括許多的人,個性和觀點都各有不同,唯一已知常數即為將軍的意志。」
意志力競賽— • 戰爭是意志力競賽,誰先崩潰就失敗。我們可以從兩方面看這個問題,一個是「部隊意志」,另一個是「指揮官意志」。
意志力競賽— 「部隊意志」崩潰的現象, 法國戰略學大師薄富爾 (Ander Beaufre, 1902-1975) 有很好的描述: 「一旦敵方戰線破壞後, 其整個組織就會隨之瓦解。」
意志力競賽— 「每個兵員都人人自危,於是也就產生了一種心理上的震撼,而使維持團結的精神力量(即所謂士氣)也自動消失,這樣一個喪失組織的軍隊就會成為烏合之眾,在古代很容易為勝利者殲滅,結果在一場屠殺中,敗者死傷枕藉,勝者則損失輕微。」
戰爭的心理因素 • 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是心理作用,而非物質作用。 • 因此不僅強調心理(或精神)因素的重要,而且主張以打擊敵軍心理為目標,造成敵軍崩潰,以爭取勝利。
戰爭的心理因素 克勞塞維茲: 「精神因素在戰爭被列為最重要者。」
戰爭的心理因素 李德哈達: 「在一切軍事行動中, 精神因素是居於首要地位。」 「使敵人喪失平衡,自亂步驟, 才是戰略的真正目標。」
戰爭的心理因素 希特勒: 「在戰爭發生之前,如何設法使敵人 先崩潰,這也就是最感興趣的問題。」
戰爭的心理因素— 列寧: 「在戰爭中最合理的戰略就是 儘量的延遲行動,直到敵人的精神崩潰 足以使一個致命的打擊 變得可能和容易時才動手。」
第四條 必勝信念 戰場狀況,瞬息萬變,「自信心」與「必勝信念」,乃為最後勝利之保證。必勝信念,首以我中華民族悠久光輝之歷史、文化與博大精深之三民主義為根源,更以精實之訓練與卓越之指揮充實之。凡我軍人應發揮精誠團結,同仇敵愾之精神,砥礪冒險犯難,獻身報國之志節,並精練戰術戰技。縱當戰鬥慘烈,情勢危殆之際,仍能互信互賴,堅持必勝信念,爭取最後勝利。
第五條 精神戰力 精神戰力為我革命戰爭之決勝因素。蓋戰場常為情況不明、恐怖、危險、疲勞與匱乏等狀況所交織,有賴我軍人發揮智慧、勇氣與堅強意志諸精神力以克服之。凡我官兵,必須堅定信仰,砥礪武德,精進武藝,惟精神戰力凌駕敵人,始可發揮有形戰力於極致,以寡克眾。
第八條 幹部典型 各級幹部為軍隊指揮之樞紐,士氣團結之核心。凡事必主動積極,率先躬行,為部屬之表率,以培養其自動自發與實踐篤行之精神;戰時更須定靜安詳,沈著指揮,尤當戰況慘烈之際,應不避艱危,親臨前線,鼓舞士氣,堅定有我無敵,奮鬥到底之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