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likes | 260 Views
细胞因子. 组员: 范强幸、邢嘉宇、陈乐意、金蕙、江珊. 分类. 特点. 细胞因子. 研发历史. 作用. 分类. (一)根据产生细胞因子的细胞种类不同分类 1. 淋巴因子 于命名,主要由淋巴细胞产生,包括 T 淋巴细胞、 B 淋巴细胞和 NK 细胞等。重要的淋巴因子有 IL-2 、 IL-3 、 IL-4 、 IL-5 、 IL-6 、 IL-9 、 IL-10 、 IL-12 、 IL-13 、 IL-14 、 IFN-γ 、 TNF-β 、 GM-CSF 和神经白细胞素等。
E N D
细胞因子 组员:范强幸、邢嘉宇、陈乐意、金蕙、江珊
分类 特点 细胞因子 研发历史 作用
分类 (一)根据产生细胞因子的细胞种类不同分类 1.淋巴因子 于命名,主要由淋巴细胞产生,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等。重要的淋巴因子有IL-2、IL-3、IL-4、IL-5、IL-6、IL-9、IL-10、IL-12、IL-13、IL-14、IFN-γ、TNF-β、GM-CSF和神经白细胞素等。 2.单核因子 主要由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产生,如IL-1、IL-6、IL-8、TNF-α、G-CSF和M-CSF等。 3.非淋巴细胞、非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 主要由骨髓和胸腺中的基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细胞产生,如EPO、IL-7、IL-11、SCF、内皮细胞源性IL-8和IFN-β等。
分类 (二)根据细胞因子主要的功能不同分类 1.白细胞介素(IL)。由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或其它非单个核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在细胞间相互作用、免疫调节、造血以及炎症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凡命名的白细胞介素的cDNA基因克隆和表达均已成功,目前已报道IL-1-IL-15。 2.集落刺激因子(CSF) 根据不同细胞因子刺激造血干细胞或分化不同阶段的造血细胞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不同的细胞集落,分别命名为G(粒细胞)-CSF、M(巨噬细胞)-CSF、GM(粒细胞、巨噬细胞)-CSF、Multi(多重)-CSF(IL-3)、SCF、EPO等。不同CSF不仅可刺激不同发育阶段的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增殖的分化,还可促进成熟细胞的功能。 3.干扰素(IFN)。根据干扰素产生的来源和结构不同,可分为IFN-α、INN-β和IFN-γ,他们分别由白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活化T细胞所产生。各种不同的IFN生物学活性基本相同,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作用。 4.肿瘤坏死因子(TNF) 5.转化生长因子-β家族(TGF-β family) 6.趋化因子家族 7.其它细胞因子
特点 (1)绝大多数细胞因子为分子量小于25kD 的糖蛋白,分子量低者如IL-8仅8kDa。多数细 胞因子以单体形式存在,少数细胞因子如IL-5、 IL-12、M-CSF和TGF-β等以双体形式发挥生 物学作用。大多数编码细胞因子的基因为单拷 贝基因并由4-5个外显子和3-4个内含子组成。 (2)主要与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造血功能和炎症反应有关。 (3)通常以旁分泌或自分泌形式作用于附近细胞或细胞因子产生细胞本身。在生理状态下,绝大多数细胞因子只有产生的局部起作用。 (4)高效能作用,一般在pM(10-12M)水平即有明显的生物学作用。 (5)重叠的免疫调节作用如IL-2、IL-4、IL-9和IL-12都能维持和促进T淋巴细胞的增殖。 (6)与激素、神经肽、神经递质共同组成了细胞间信号分子系统。
作用 参与免疫应答与免疫调节;刺 激造血功能;细胞因子与神经-内分 泌-免疫系统网络。 细胞因子的作用方式: 1.自分泌作用。 2.旁分泌作用。 3.内分泌作用。 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 多效性、重叠性、协同性、拮抗 性和双重性。 细胞因子研究具有非常重要 的理论和实用意义,它有助于阐明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机理,有助于 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重组细胞 因子已用于治疗肿瘤、感染、炎症、造血功能障碍等,并收到良好疗 效,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研发历史 最近几年,基因重组的细胞因子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应答调节剂在临床应用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例如,最早用于临床的干扰素α在治疗白血病和病毒感染中收到显著疗效。中国的干扰素a1在1991年通过新药审评,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目前在国际上已批准生产的细胞因子药物还包括EPO、干扰素γ、GM-CSF、G-CSF、IL-2等。由于细胞因子为人体自身成分,通过调节机体生理过程和提高免疫力来治疗疾病,在低剂量即可发挥作用,因而疗效显著,副作用小是一种全新的生物疗法,将会很快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研发历史 细胞因子的研究渊源始于50年代的干扰素研究和60年代的集落刺激因子研究,由于基因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细胞因子研究发生了突破性的进展。在80--90年代相继克隆出一大批细胞因子,细胞因子的化学本质是多肽,从信息传递的角度,细胞因子是生物体内一类重要的第一信使分子,是细胞内基因表达的产物。 在自然状态下,细胞因子受体 主要以膜结合细胞因子受体 和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 两种形式存在。 细胞因子复杂的生物学活性主要是通过其与相应的mCK-R结合后所介导的,而sCK-R却具有独特的生物学意义。近年来, sCK-R水平变化与某些疾病的关系日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部分重组sCK-R基因工程产品已进入临床验证,关于sCK-R的产生机理, 结构特点及其免疫学功能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