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likes | 512 Views
宝鸡市 “ 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 ” 教改项目推广培训. 结构化预习 三单的设计与开发 小组合作化学习 岐山县北郭中学 李苗. 一、结构化预习. 结构化预习中首先需要注意两个要素:一个是学生,一个是教师。 对于教师而言,首先要深入学习文本(知识、目标、技能),了解学生差异,进而评价学生的问题,然后要结合自身的积累进行课程整合,创造情景导入教学环节,并且还要从策略、不足、形象、话语、过程、方法、时间上进行细致的思考和安排。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根据课堂是由学数术助理主持还是由教师主持的类型,选择合理的问题展示与评价时间,这就是结构化预习到问题展现的过程。.
E N D
宝鸡市“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项目推广培训宝鸡市“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项目推广培训 • 结构化预习 • 三单的设计与开发 • 小组合作化学习 岐山县北郭中学 李苗
结构化预习中首先需要注意两个要素:一个是学生,一个是教师。结构化预习中首先需要注意两个要素:一个是学生,一个是教师。 • 对于教师而言,首先要深入学习文本(知识、目标、技能),了解学生差异,进而评价学生的问题,然后要结合自身的积累进行课程整合,创造情景导入教学环节,并且还要从策略、不足、形象、话语、过程、方法、时间上进行细致的思考和安排。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根据课堂是由学数术助理主持还是由教师主持的类型,选择合理的问题展示与评价时间,这就是结构化预习到问题展现的过程。
对于学生而言,首先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深度预习,明确目标或重点,然后进行自学,解决基本的问题。其次要在目标的引导下生成问题清单,与此同时,还要完成结构化练习题或自主作业;然后将小组生成的问题,交给学术助理,然后再交给教师。对于学生而言,首先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深度预习,明确目标或重点,然后进行自学,解决基本的问题。其次要在目标的引导下生成问题清单,与此同时,还要完成结构化练习题或自主作业;然后将小组生成的问题,交给学术助理,然后再交给教师。 • 我在韩立福FFS教学模式实施中,认认真真抓实结构化预习,扎扎实实提高教与学实效。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指导学生详读教材,深度预习 • 结构化预习,仔细阅读教材是必不可少的,有些学生拿到书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后,你问他看了些什么,他却什么也不知道,所以预习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文本,学会看重点。要求学生在《问题导读--评价单》的引导下,明确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准备,并链接与本节课相关的前面学过的知识,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更好的预习做好铺垫。
具体采用“六字诀”法: 理科读书“六字诀”: • 1.查— 查工具:查以前学过的,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概念、性质、定理、公式等,温故而知新。 • 2.划— 划重点 :对新课中重要的“法则、概念、原理、定律”等,用彩色笔以“”划出来,并对新名词术语用“。。。。。。。。。”或“”打上重点符号。 • 3.动— 动手操做:因为理科学习中有动手操作的题目,自然少不了要通过熟悉教材、了解操作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等,这些需要学生在课前准备好。对于公式的推导等操作性较强的知识,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剪、拼、折、移、摆、画、量、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
4.思—思例题:在结构化预习中要鼓励学生尝试解答课本例题和课后的习题来练一练(如书上的做一做)。课堂上要指导学生怎样预习这样的内容,要求学生不要读完题后看答案,这样只是在似懂非懂的情况下不劳而获,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发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碰到这样的内容,先不要看答案,将课本上的解答方法用纸盖住,自己尝试审题、解答。再详看例题的分析过程,思考例题的解题方法与自己的解法有何异同,并查漏补缺。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亲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就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才能知其所以然。4.思—思例题:在结构化预习中要鼓励学生尝试解答课本例题和课后的习题来练一练(如书上的做一做)。课堂上要指导学生怎样预习这样的内容,要求学生不要读完题后看答案,这样只是在似懂非懂的情况下不劳而获,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发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碰到这样的内容,先不要看答案,将课本上的解答方法用纸盖住,自己尝试审题、解答。再详看例题的分析过程,思考例题的解题方法与自己的解法有何异同,并查漏补缺。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亲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就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才能知其所以然。
5.练—练习题:练课本上的“做一做”、“议一议”、“想一想”、例题及课后“随堂练习”、“习题”等。5.练—练习题:练课本上的“做一做”、“议一议”、“想一想”、例题及课后“随堂练习”、“习题”等。 • 6.记—记问题:在结构化预习新课时,会有不懂的内容,这属于正常现象。预习时可以把这些看不懂的地方,用“?”作标记,便于上课时特别注意和小组同学交流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文科阅读“六字诀”: 1、读—读文本,即教科书; 2、划—划重点; 3、写—写感想; 4、记—记难点; 5、练—练习题; 6、思—思问题。
(二)要求学生完成《问题导读—评价单》 • 学生在对课本内容进行深度预习的基础上,然后自主完成《问题导读—评价单》上的题目,并对《问题导读—评价单》中的疑难问题画圈作出标记。以便引起注意,课堂上和同学重点讨论、探究。
(三)让学生写收获、提问题 • 学生在结构化预习新课时,会有看不懂的内容。课本中看不懂、不易理解的地方,往往就是教材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预习时对《问题导读—评价单》中的疑难问题及课本上用“?”标记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填到《问题导读—评价单》中的“通过预习本节内容你未解决的问有: (或我的问题是:)” 上。便于上课时特别注意和小组同学交流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这样就可以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从而明确小组交流的目的,为课堂上小组交流做好充分地准备工作。
(四)让学生自评预习效果 要求学生预习完之后在《问题导读—评价单》上,根据自己结构化预习的情况,用“A、B、C”或“甲、乙、丙”或“good、better、 best”等形式分等进行“自我评价”。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就是从以上几方面认认真真指导学生进行结构化预习的。通过结构化预习,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强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就是从以上几方面认认真真指导学生进行结构化预习的。通过结构化预习,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强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单”指的是《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生成——评价单》、《问题训练——评价单》。“三单”指的是《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生成——评价单》、《问题训练——评价单》。 • 下面我将以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六章第二节《一次函数》为例,介绍一下数学科三单的设计。
(一)《问题导读——评价单》 • 《问题导读——评价单》是引导学生有效的进行结构化预习的工具,它的设计不但要有学习的流程,还要有学习的目标和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生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走进文本,思考问题并发现新的问题。教师则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对学生的预习提出具体的要求。
例如: • 《6.2一次函数》问题导读——评价单 • 班级: 姓名: • 目标导航: • 了解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定义,能根据定义识别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 • 能根据题意写出正比例函数或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 自主预习: • 预习课本第182至186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 1.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 • 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k,b为常数,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y为).特别地,当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2.想一想? • 已知n边形的内角和是m,写出m与n的关系式,m是n的一次函数吗? • 导学探究: • 1.写出下列各题中x与y之间的关系式,并判断:y是否是x的一次函数?是否是正比例函数? • (1)某农场种植玉米,每平方米种6株,玉米株数y与种植面积x(平方米)之间的关系; • (2)假定某种储蓄的月利率是0.16%,存入1000元本金后,本钱y(元)与所存月数x之间的关系。(不含利息税) • 2.完成课本第184页随堂练习与第186页习题6.2( 填在书上) • 通过预习本节内容你未解决的问题有: •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二)《问题生成——评价单》 • 《问题生成——评价单》是教师把各小组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进行的归纳和提炼。学生在导读单的有效引导下自主学习、生成问题,组长把经过讨论而未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交给老师,老师把归纳和提炼出的共性问题以“问题生成单”形式发给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重点内容。这样,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就有了针对性,有效的避免了老师备课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为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提供了保障。
例如: • 《6.2一次函数》问题生成——评价单 • 班级: 姓名: • 各位同学,请在预习的基础上,将生成的问题系统思考后,在小组内充分交流,并在单位时间内认真完成下列问题,经过合作探究后准备多元化展示. • 问题1:课本182页 “弹簧”问题(填在书上) • 问题2:课本182页“做一做”(填在书上) • 问题3:课本183页例1(做在下面) • 问题4:课本183页例2(做在下面) •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三)《问题训练——评价单》 • 《问题训练——评价单》是夯实基础,提升学生能力的工具单。学生完成《问题训练——评价单》后,通过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小组评价来检验和巩固所学的知识。老师则要深入小组巡回指导,收集信息,了解学生完成情况,了解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存在的个性和共性问题,做到有针对性地指导。《问题训练——评价单》的设计则是鼓励冒尖、培养创新、允许选作,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例如: • 《6.2一次函数》问题训练——评价单 • 班级: 姓名: • 基础训练 • 1.已知一次函数y=2x+1,当x=0时,函数y的值是. • 2.y= 中,y是x的正比例函数,那么m=. • 3. y = (m+1)x + (m-2), 当m时,它是一次函数;当m • 时,它是正比例函数. • 4.汽车以80km/h的速度行驶,它行驶的路程s(km)与时间t(h)之间的关系式是. • 5.张老师带领x名学生到某动物园参观,已知成人票每张10元,学生票每张5元,设门票的总费用为y元,则y=. •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 B.正比例函数不是一次函数 • C.一次函数是正比例函数 D.不是正比例函数就不是一次函数 .
7.写出下列各式中y与x之间的关系式,试判断y是否是x的一次函数.如果是,请指明自变量和因变量.7.写出下列各式中y与x之间的关系式,试判断y是否是x的一次函数.如果是,请指明自变量和因变量. • (1)三角形ABC一条边AB的长为x,AB边上的高是8,三角形面积y与AB边长x之间的关系; • (2)圆的面积y与半径x之间的关系; • ( 3 )以匀速v行驶的汽车行驶的路程y与时间x之间的关系 • 能力拓展 • 8.下列函数中,是正比例函数的是( ) • A. y = -3x B. y = 3x +3 • C. y = -3 D. y = 9.函数y=(- 1)x + 3k是一次函数,则k的取值范围是( ) • A.k-1 B.k1 • C.k1 D.k为一切实数 • 10.一弹簧,不挂物体时长为6cm;所挂重物为2kg时,弹簧长度为6.5cm,但所挂重物不能超过10kg,则弹簧总长y(cm)与重物质量x(kg)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 11.如果y=(m-1)k是一次函数,则m的值是. • 12.下列函数既是一次函数,又是正比例函数的是( ) • A.y = 15 B.y = x(x-5)- C.y = D.y = 5x -1 •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韩立福教授“FFS”教学模式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方式。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做法如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韩立福教授“FFS”教学模式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方式。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 • 1、学习小组的人数控制在6人以内。 小组教学贵在人数少,人均参与发言次数和时间多。一般而言,对于一个20余人的班级,一个学习小组以4至6人为宜,这样全班就可以分成4个学习小组,便于组织管理。
2、优化组建合作小组。 • (1)组建标准:要考虑身高、视力、学习成绩、各种能力、思想品德、家庭背景等因素,遵循“兼顾个体差异,能力互补”的原则,便于学生在合作时展开讨论,相互影响带动,也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优势互补。 • (2)明确分工: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可定期或针对性的进行角色轮换,让每个组员都有代表集体和展现自我的机会。
3、推选出小组长。 当选组长的前提是有责任心、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学习热情。推选组长由小组里的成员自己参与,他的地位必须先得到组员的首肯。组长不仅具有管理、组织活动的义务,还应将小组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及时得到任课教师的指导与帮助。
(二)恰当地选择合作学习时机。 • 出示问题之后,不要马上要求学生讨论、合作,要安排足够的时间(5-10分钟),让学生自主进行思考。如果学生没有经过对学习探究问题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交流将很肤浅,讨论时亦会人云亦云,盲目跟从。这样导致部分学生不动脑筋思考、讨论不深刻、效果不佳。让学生自己进行充分学习、独立思考后,安排学生交流效果会好一些。
(三)讨论、交流的时间要充足。 • 教师采用小组学习方式教学,对提出的问题很多或较难时,要留给小组学习和讨论充足的时间(8-10分钟)。如果时间太少,学生刚读完文本,最多只看明白了学习的任务和要求,教师就开始让学生汇报或检查小组学习情况,学生就无法自主感悟文本中深刻的内容,提出和回答的问题都将没有探讨价值,更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与真挚的情感体验。要真正落实小组合作学习目标,课堂上就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讨论交流的时间,才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四)教师灵活参与,为学生的思维指明方向 •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是“平等中的首席”。在学生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观察各小组的动态,洞悉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注意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包括纪律)。 • 1.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教师要给予表扬; • 2.发现小组内分工不清,讨论混乱,要耐心讲解,帮助学生明确角色; • 3.当合作偏离主题时,教师要及时点拨,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恰当方法; • 4.当学生合作时有疑难问题,教师就可以在全班思考讨论,引导各小组都来关注,尽量让学生自己找到规律,解决问题。这样会给学生一种无形的期望,激励学生积极讨论、交流,提高合作效率,师生均能在合作学习中得到收获。
(五)充分展示合作成果。 • 合作讨论结束后,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展示成果的机会,并及时的反馈和总结。 • 1.教师应尽量让更多的小组充分展示其成果,每位学生的发言都要代表小组的意见,组内其他成员可以补充; • 2.对其他组的成果不理解的学生,可以提问,但要注意问题的针对性,必须围绕发言组阐述的内容发问,不能偏离到与之无关的内容。 • 3.教师要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要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劳动是受到老师的尊重和认可的,以此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