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腦動力學

腦動力學. 王敏生 中央大學物理系. 腦如何處理訊息?. 組成: 1-2 仟億個腦細胞 1-5 百億個神經細胞 膠原細胞. 結構:腦幹、小腦、大腦 腦幹:腦最早、最原始的部分,約五億 年前演化成,掌管維生系統 ( 不需 經過思考而做的動作,如心跳、 呼吸、消化、血液循環等 ) 、早期 感覺系統、行動、情緒、 體溫、 血壓、飢、渴、性、內分泌、身 體生長速率、 記憶處理等。 小腦:掌管肌肉協調性。.

irisa
Download Presentation

腦動力學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腦動力學 王敏生 中央大學物理系

  2. 腦如何處理訊息?

  3. 組成:1-2仟億個腦細胞 1-5百億個神經細胞 膠原細胞

  4. 結構:腦幹、小腦、大腦 • 腦幹:腦最早、最原始的部分,約五億 年前演化成,掌管維生系統(不需 經過思考而做的動作,如心跳、 呼吸、消化、血液循環等)、早期 感覺系統、行動、情緒、體溫、 血壓、飢、渴、性、內分泌、身 體生長速率、記憶處理等。 • 小腦:掌管肌肉協調性。

  5. 大腦:腦最新、最大的部分,佔腦全部質量的85%。數百萬年前他只是處理視覺和嗅覺的器官,用來讓動物尋找食物和避開敵人。隨後在兩棲類,它逐漸長出一層表皮,稱為皮層。隨著演化動物愈聰明,皮層也愈長愈大,但腦殼隨演化長大的速率沒有皮層快,皮層為塞到較小的腦殼內,就折疊成皺折,稱為迴轉。皮層約有2-4 mm厚,覆蓋整個頭,若攤平面積約有2500cm2。

  6. 大腦分為左、右兩半,分別稱為左腦和右腦,以神經叢連接。左腦較右腦擅長解析,而右腦較左腦擅長想像。對多數人左腦主管語言、線性和次序性(一次一步)思考、文學思考、邏輯思考、數學思考(數和它們間之關係)、推理和解析。右腦主管同步處理(同時處理不同信息,得到全盤圖像)、想像、顏色、音樂、韻律、情緒、形態之關係、空間感、直覺和隱喻。大腦分為左、右兩半,分別稱為左腦和右腦,以神經叢連接。左腦較右腦擅長解析,而右腦較左腦擅長想像。對多數人左腦主管語言、線性和次序性(一次一步)思考、文學思考、邏輯思考、數學思考(數和它們間之關係)、推理和解析。右腦主管同步處理(同時處理不同信息,得到全盤圖像)、想像、顏色、音樂、韻律、情緒、形態之關係、空間感、直覺和隱喻。

  7. 額葉腦:負責運動技巧(包括說話)和認知功能。(1) 腦的運動中心座落在額葉腦的後端,它接收來自頂葉腦的運動感應,以及發出運動命令。(2) 左額葉腦有個區塊叫”帕卡區”(Broca’s Area),能控制肌肉來處理說話上的發聲功能(嘴巴, 嘴唇和喉頭),所以此區塊受傷的人,會有所謂的失語症現象,他能了解別人對他所說的,但他卻無法講出有意義的話或是發出合適的聲音。(3) 其餘部份主要在處理如思考、記憶和學習的功能。

  8. 頂葉腦:處理和接收所有來自身體觸覺神經的感應,例如觸摸和疼痛。在頂葉腦的尾端,有一個區塊叫“溫尼克區”(Wernicke’s Area),是解釋來自和語言有關的視覺和聽覺資訊。若是此區塊受傷 ,會產生所謂的失覺症,也就是他無法了解別人所說的意思,但卻仍能說話。

  9. 顳葉腦:負責處理來自耳朵所收聽到的聲音資訊,並且將它連結至頂葉腦的“溫尼克區”以及額葉腦的運動皮質上。顳葉腦:負責處理來自耳朵所收聽到的聲音資訊,並且將它連結至頂葉腦的“溫尼克區”以及額葉腦的運動皮質上。 • 枕葉腦:負責處理來自眼睛所接收到的視覺資訊,並且將它連結至頂葉腦的“溫尼克區”以及額葉腦的運動皮質上。

  10. 大腦功能來自於腦神經元(神經細胞)的活動 • 神經元的形狀和一般細胞不同 • 神經元由細胞體(cell body)、軸索(axon)和樹狀突(dendrite)三部分構成,樹狀突傳入訊息,軸索傳出訊息。

  11. 神經元網路

  12. 信息傳遞 • 電訊號---神經元內部:動作電位(action potential),細胞膜內外電位差的變化。 • 化學訊號---神經元之間:神經傳導物質(neurotransmitter)、內分泌,控制訊號的傳遞,腦具有學習能力的機制。

  13. 電訊號---動作電位 • 細胞膜上的離子通道(由蛋白質構成)控制細胞膜內外 、 、 、 等離子之濃度。 • 鈉-鉀離子幫浦將3個鈉離子抽出細胞外,將2個鉀離子抽進細胞內⇒細胞膜外帶正電,細胞膜內帶負電⇒細胞膜內電位較細胞膜外低。 • 以細胞膜外之電位為0,神經元處於休息狀態時細胞膜內之電位為-70mV。 • 神經元發火時,鈉離子通道打開,鈉離子自細胞外進入細胞內,細胞膜內之電位升至+40mV形成動作電位。

  14. 動作電位---細胞膜內外電位差之變化

  15. 動作電位的大小和形狀固定。 • 訊號的強弱反應在單位時間產生的動作電位數目,訊號越強,單位時間產生的動作電位數目越多。 • 抵達軸索丘的訊息強度超過臨界值時,沿軸索產生動作電位,稱為發火。 • 神經元每秒鐘最多只能產生1000個動作電位。 • 大腦對訊息的處理,由一群神經元同步活動達成。

  16. 化學訊號---神經傳導物質

  17. 神經科學---依尺度(複雜度)分類 • 分子神經科學---各種分子在神經元中之角色。 • 細胞神經科學---神經元間之差異、互相影響、連結、運作。 • 系統神經科學---神經元網路之運作,如視覺、味覺、肢體運動。 • 行為神經科學---不同神經元網路間之統合形成之行為。 • 認知神經科學---腦功能,認知、學習、記憶、決策。

  18. 如何獲取大腦活動訊息? 非侵入性方法 (1) 電磁訊號 腦電圖(EEG) 腦磁圖(MEG) (2) 血液動力學 正子造影(PET) 功能性磁共振造影(fMRI)

  19. EEG MEG

  20. EEG/MEG • 易受雜訊干擾 • 逆問題的解不是唯一確定。 分布源模型:頭以n個格點佈滿,每個格點3個源 (x, y, z方向),頭皮外m個量測位置。 b: m個量測數據,m 1矩陣 s: 源強度,3n  1矩陣 A: lead field matrix,m  3n矩陣

  21. 無約束條件,所有可能解之平均為minimum norm pseudoinverse (MNP) 純粹從電磁訊號得到的解。 • 點源產生的訊號,其MNP在空間為散開的分布。 • 腦深部的源產生的訊號,其MNP分布於表層。 需要其他的訊息?

  22. 從其他非侵入性造影,獲取EEG/MEG以外之腦活 動訊息。 • 血液動力學和神經元活動之確切關係目前還不清楚。 • PET, fMRI, EEG, MEG需分開量度,做不同量度時,神經元的活動可能不同。 最佳選擇: 從EEG/MEG數據,求源分布。

  23. 格點空間:3維空間n個格點,構成3n維格點空 間。 源空間:分布於3n維格點空間的源構成的空間, 維數 ,Ni為分布於格點空間 第i維的源數目。 MNP 為源空間之解。 格點空間之解: N為3n 3n矩陣,對角線元素為Ni。

  24. Density iteration on MNP (DIMNP) 頭:半徑7.5cm的球。 格點:1220個格點覆蓋上半球,格點間距1.0cm。 量測點:分布於頭上半和下半後面的頭皮上,共 142位置。 MEG源:3個x, y, z方向之點源,位於同一格點。 訊號強度: 3個源產生的訊號最大總強度為100fT.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