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k likes | 1.71k Views
学校预防艾滋病知识讲座. 艾滋病流行情况 国家防治艾滋病政策 艾滋病防治知识要点 了解青少年与性 毒品知识. 全球 HIV/AIDS 流行状况 新发现和再度回升的传染病 — 结核、霍乱 / 鼠疫(腺)、 登革热、白喉、 O157:H7 型大肠杆菌和隐孢子虫病引起的食源性和水源性腹泻) 结核病 全球有望消灭的疾病 — 小儿麻痹症、麻风病. 5. 吸烟造成的危害 6. 全球儿童与青少年的卫生保健 7. 环境与健康 8. 人口老龄化和肿瘤、心血管病的防治 9. 生殖卫生与健康 10. 营养和食品问题 (摘自世界卫生组织简报) --- 吴仪在全国艾滋病
E N D
艾滋病流行情况国家防治艾滋病政策 艾滋病防治知识要点 了解青少年与性 毒品知识
全球HIV/AIDS流行状况 新发现和再度回升的传染病—结核、霍乱/鼠疫(腺)、 登革热、白喉、O157:H7型大肠杆菌和隐孢子虫病引起的食源性和水源性腹泻) 结核病 全球有望消灭的疾病—小儿麻痹症、麻风病 5.吸烟造成的危害 6.全球儿童与青少年的卫生保健 7. 环境与健康 8. 人口老龄化和肿瘤、心血管病的防治 9. 生殖卫生与健康 10. 营养和食品问题 (摘自世界卫生组织简报) --- 吴仪在全国艾滋病 防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世界卫生组织当前关注的十大卫生问题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AIDS)——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它是由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传染病。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使人体丧失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从而引起严重的致死性感染和恶性肿瘤,随着感染程度的加重或合并其他感染,病人最终因全身衰竭而死亡。 1981年6月5日首次在美国发现艾滋病。
艾滋病造成的危害 艾滋病是一个健康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可能成为艾滋病流行的直接或间接受害者。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可造成不可忽视的危害。 1、艾滋病对个人的危害 2、艾滋病对家庭的危害3、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4、艾滋病对儿童的影响
每天有2000个婴儿在母亲怀孕、生产时或通过母乳喂养的过程中感染艾滋病毒。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医疗干预,艾滋病毒阳性母亲生育的婴儿中至少会有三分之一感染病毒。大多数感染病毒的婴儿将会在5岁前夭折每天有2000个婴儿在母亲怀孕、生产时或通过母乳喂养的过程中感染艾滋病毒。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医疗干预,艾滋病毒阳性母亲生育的婴儿中至少会有三分之一感染病毒。大多数感染病毒的婴儿将会在5岁前夭折
艾滋病病毒从何而来 艾滋病病毒起源于非洲,先在非洲绿猴中传播,随后又传播给人类。
全球艾滋病仍呈蔓延趋势 ●全球艾滋病的流行仍在继续,HIV感染和死亡的人数居高不下。 ●UNAIDS (2004年12月)报告,估计全球有HIV感染者 3940万人(3590~4430万)。 ●2004年,全球估计有490万(430~640万)新感染者,310万(280~350万)人死于艾滋病。 ●2004年,每天估计有14000人新感染HIV。其中 95%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的国家。 ●一半左右的新感染发生在15~24岁年轻人。
截止2004年 • 总计 6990万 • 存活 3940万 • 死亡 2780万 • 每日新感染数 14000
每天全世界有14000个新增艾滋病毒感染者。其中95%以上住在中低收入国家,约2000人是15岁以下的儿童。每天全世界有14000个新增艾滋病毒感染者。其中95%以上住在中低收入国家,约2000人是15岁以下的儿童。
我国艾滋病疫情态势非常严峻 我国艾滋病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如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艾滋病的流行,将会对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全国31个省(市区)发现HIV感染者12万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副司长郝阳05年10月14日在预防艾滋病公益文艺晚会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我国有关艾滋病的最新统计数字。 截至2005年6月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26808例,其中艾滋病病人28789例,累计死亡7375例。
艾滋病防治工作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 • 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数量已居亚洲第2位,全球第14位。 • 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青壮年为主, 大多在农村,局部地区正面临发病和死亡的高峰。 • 从艾滋病传播和流行的规律看,我国艾滋病疫情已经处在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大面积扩散的临界点。
HIV感染者数 1-50 51-500 501-1000 1001-5000 5001-10000 >10000 中 国 艾 滋 病 流 行 形 势 艾滋病流行波及范围广,全国低流行,局部高流行
2004年全国累计报告HIV感染者 按传播途径分布
警惕艾滋病就在我们身边 福建省自1987年发现首例HIV感染者至今,累计已发现679例,其中中青年患者占71.2%,四分之三以上患者是因为性接触和注射毒品造成的. 艾滋病流行呈蔓延和持续增长态势。
第一阶段为1987年至1994年,此阶段艾滋病感染者主要从境外(省外)传入,少量是这些输入性感染者的配偶被感染。第一阶段为1987年至1994年,此阶段艾滋病感染者主要从境外(省外)传入,少量是这些输入性感染者的配偶被感染。
第二阶段为1995年到2001年,此阶段开始从省内性乱人群中发现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患者人数增加明显,增加速度也明显加快。第二阶段为1995年到2001年,此阶段开始从省内性乱人群中发现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患者人数增加明显,增加速度也明显加快。
第三阶段为2002年至今,此阶段,福建艾滋病传播途径开始多样化,并且开始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2002年福建省发现首例母婴传播,2003年发现首例本省籍吸毒者感染艾滋病。目前福建省艾滋病呈地区聚集性分布,传播方式也逐渐多样化,并已经出现9例母婴传播病例(最小为8个月婴儿),艾滋病正逐渐侵入一般家庭。第三阶段为2002年至今,此阶段,福建艾滋病传播途径开始多样化,并且开始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2002年福建省发现首例母婴传播,2003年发现首例本省籍吸毒者感染艾滋病。目前福建省艾滋病呈地区聚集性分布,传播方式也逐渐多样化,并已经出现9例母婴传播病例(最小为8个月婴儿),艾滋病正逐渐侵入一般家庭。
福建省累计报告HIV/AIDS病例按原籍归属地/报告发现地分布(至2004.6)福建省累计报告HIV/AIDS病例按原籍归属地/报告发现地分布(至2004.6)
福建省累计报告HIV/AIDS病例按原籍归属地分布(至2004年12月底)福建省累计报告HIV/AIDS病例按原籍归属地分布(至2004年12月底)
福建省累计报告HIV/AIDS病例年龄分布(至2004) 年龄最大81岁 最小8个月龄
福建省艾滋病流行 部分新动态艾滋病流行仍呈地区聚集性分布,但传播方式呈现多样性
●从境外传入向境内扩散传播发展,流行传播速度明显加快。●青壮年仍为受艾滋病影响的主要人群,感染者以男性为多。●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艾滋病的3种传播途径均有发生,性接触感染艾滋病仍是我省艾滋病流行的主要传播途径。●累计报告HIV感染人数最多的地区均为沿海地区,依次为福州、泉州、漳州、厦门;但内陆地区发现的病例数在上升。●从境外传入向境内扩散传播发展,流行传播速度明显加快。●青壮年仍为受艾滋病影响的主要人群,感染者以男性为多。●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艾滋病的3种传播途径均有发生,性接触感染艾滋病仍是我省艾滋病流行的主要传播途径。●累计报告HIV感染人数最多的地区均为沿海地区,依次为福州、泉州、漳州、厦门;但内陆地区发现的病例数在上升。
●1997年以来在本地常住人群中发现 HIV感染者。 ●HIV感染者集中分布在经济发达的 沿海县(市)感染方式以性接触为主,占72.17%,经血传播占8.7%,经吸毒传播占10.43%。年龄集中在20-49岁,占80.87%。 ●2002年发现首例母婴传播
目前发现艾滋病患者只是“冰山”上的一角,监测/检测力度需要加强目前发现艾滋病患者只是“冰山”上的一角,监测/检测力度需要加强 报告人数 Iceberg
胡锦涛总书记指示 艾滋病防治是关系我中华民族素质和国家兴亡的大事,各级党政领导需提高认识,动员全社会,从教育入手,立足预防,坚决遏制其蔓延势头。
2004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到北京佑安医院看望正在这里治疗的艾滋病患者,慰问医务人员和志愿者。2004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到北京佑安医院看望正在这里治疗的艾滋病患者,慰问医务人员和志愿者。
温家宝总理指示 对艾滋病的防治,必须实行责任制,加强防治规划,监督检查、队伍建设、技术措施、依法管理等基础性工作,同时注意总结成功经验,真正把这件关系民族根本利益的大事抓紧抓好。
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在我国传播与流行的重要措施。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李岚清副总理又专门批示要对青少年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并强调这件事很重要,若青少年都有这方面的知识,防治艾滋病的工作即可事半功倍。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在我国传播与流行的重要措施。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李岚清副总理又专门批示要对青少年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并强调这件事很重要,若青少年都有这方面的知识,防治艾滋病的工作即可事半功倍。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的意见》(教体艺[2001]8号),对初中以上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的意见》(教体艺[2001]8号),对初中以上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为落实批示精神,进一步推动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规范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确保国务院批转的《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和《行动计划》对大中学校提出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特提出如下要求(要点)为落实批示精神,进一步推动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规范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确保国务院批转的《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和《行动计划》对大中学校提出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特提出如下要求(要点)
一、各地教育、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提高对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一、各地教育、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提高对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二、要从2001年秋季起,逐步在所有普通中学、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全面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二、要从2001年秋季起,逐步在所有普通中学、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全面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
三、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开展学校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工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提供各类技术支持和服务三、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开展学校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工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提供各类技术支持和服务
四、为解决基层学校缺乏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资料的问题,保证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开展,教育部、卫生部组织有关专家对现有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师资培训教材、教案、科普读物、光盘等进行了审读(看),从中筛选出部分适合学校需要及适合初中、高中、大学学生阅读和观看的教学辅助材料供各地和学校选用。四、为解决基层学校缺乏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资料的问题,保证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开展,教育部、卫生部组织有关专家对现有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师资培训教材、教案、科普读物、光盘等进行了审读(看),从中筛选出部分适合学校需要及适合初中、高中、大学学生阅读和观看的教学辅助材料供各地和学校选用。
五、加强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检查督促工作,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五、加强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检查督促工作,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
与相关学科教育结合,将有关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渗透到思想品德、生物课、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中。 利用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同伴教育、校园广播、墙报板报、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