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8

婴 儿 抚 触

婴 儿 抚 触.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虞 惠 敏. 婴儿抚触. 婴幼儿抚触. 抚触的定义 推广抚触的社会基础 抚触的发展历史及研究情况 抚触的生理学基础及作用 如何开展婴儿抚触 婴儿抚触在中国. 抚触的定义. 什么是抚触? 什么是触觉? 抚触与中医按摩的区别. 抚触的定义. 什么是抚触? 通过抚触者双手对被抚触者的皮肤各部位进行有次序的、有手法技巧的按摩,让大量温和的良好刺激通过皮肤的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生理效应。. 抚触的定义. 什么是触觉?

Download Presentation

婴 儿 抚 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婴 儿 抚 触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虞 惠 敏

  2. 婴儿抚触

  3. 婴幼儿抚触 • 抚触的定义 • 推广抚触的社会基础 • 抚触的发展历史及研究情况 • 抚触的生理学基础及作用 • 如何开展婴儿抚触 • 婴儿抚触在中国

  4. 抚触的定义 • 什么是抚触? • 什么是触觉? • 抚触与中医按摩的区别

  5. 抚触的定义 什么是抚触? 通过抚触者双手对被抚触者的皮肤各部位进行有次序的、有手法技巧的按摩,让大量温和的良好刺激通过皮肤的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生理效应。

  6. 抚触的定义 什么是触觉? 触觉是最基本的感觉官能。 触觉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 皮肤是人体表面积最大的的感觉 器官,为人体中枢神经的外在感 受器。

  7. 抚触的定义 抚触与中医按摩的区别 • 婴儿抚触是对婴儿非特定部位肌肤施以轻柔爱抚; • 中医按摩是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

  8. 推广抚触的社会基础 二十一世纪医学模式面临的新挑战 1.人们对健康模式的需求变化 1985年WHO提出的健康标准即要达到生理、 心理、社会适应全方位的完美才算健康。 2.医学模式的变化 机械医学(治疗医学)----生物医学(预防医 学)----生态医学(保健医学),医学已进入 第三次革命。 3.目前国内外医学状态

  9. 推广抚触的社会基础 医学模式的变化 • 治疗医学:以治病为本,目标是治病救人,降低各种疾病的病死率,以个体为服务对象; • 预防医学:以防病为本,目标是降低疾病的发病率,仍以病为主,服务以个体及群体相结合为主; • 保健医学:以保健为本,目标是保护人类与不同层次的内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达到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的完美,享受质量高的长寿命生活,服务以人为本。

  10. 推广抚触的社会基础 目前国内外医学状态 国外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围产医学面临的问题

  11. 推广抚触的社会基础 国外医学状态 • 病死率及发病率已明显降低,人的预期 寿命明显延长; • 医学进入生物与生态医学交替阶段; • 服务模式从以病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化, 医学与保健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

  12. 推广抚触的社会基础 国内医学动态 机械医学成绩显著,大部分仍以病为本,对医学领域中的革命,服务模式转变,认识不足,缺乏紧迫感。

  13. 推广抚触的社会基础 推广婴儿抚触的必要性: • 社会基础 • 婴儿本身的需要 • 维持亲情的最好方式 • 婴儿抚触是一项新的保健措施,是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值得推广的。

  14. 推广抚触的社会基础 健康的新概念: 健壮的体魄+聪明的智慧+健康的心理状态 抚触促进婴儿生理、智力和情商的发育,正是社会的需要!

  15. 推广抚触的社会基础 抚触的益处 1. 促进小儿生长发育。 2. 减弱应激反应、提高小儿抗病能力、促进疾 病儿童的康复。 3. 促进食物消化吸收。 4. 促进小儿正常睡眠节律的建立,减少不良睡 眠习惯的形成,减少哭闹。 5. 促进亲子情感交流。 6. 抚触不仅仅是皮肤的接触,而是视觉、听觉、 触觉、动觉、平衡觉的综合信息传递。

  16. 推广抚触的社会基础 抚触的益处 7. 接受抚触的孩子更聪明。 8. 抚触利于孩子的智力发育,尤其是情 商的发育和提高。促进孩子自身素质 的提高,心理平衡的发育,迎接新世 纪的挑战!

  17. 推广抚触的社会基础 人是最高级的动物,具有社会性,心理上 对情感有一定的依赖性。渴望彼此交流、安抚。 宫内的羊水、分娩的产道、哺乳时的拥抱、沐浴时的皮肤接触和水温刺激……均是抚触。 宝宝渴望身心的抚慰,渴望得到关怀和爱,抚触正是满足婴儿的这种需要!

  18. 推广抚触的社会基础 抚触是婴儿的需要 • 剖宫产儿:缺乏产时产道的按摩,身体 上所有的感觉器未受到按摩,易造成感觉统合失调; • 早产儿:死亡率高,在过去农村,早产儿放在大人的怀里,易于存活; • 人工喂养儿:有吸吮布头、手指的习惯,说明婴儿渴望关注,需要心理安慰。

  19. 抚触的发展历史及研究 • 抚触是一个古老的话题 ---自从有了人类 就有了抚触。 • 由袋鼠式的母--婴接触(被动) 节律性抚触(主动)

  20. 抚触的发展历史及研究 • 哺乳动物常表现抚触行为 • 胎儿期即开始接受抚触:胎儿生活环境、分娩过程 • 古代 • 现代

  21. 抚触的发展历史及研究 抚触在历史上的应用 古埃及---Papyrus用抚触治疗癔症。 古印度---Ayur-Veda 用于康复治疗。 中国唐朝---抚触与针灸,中医内科并存。 古希腊---Aristotle 首次分析了人类对抚 触治疗后的感觉行为。 希波克拉底对抚触表示肯定。 1881年柏林大学Zobluduoski 医生试图解开 抚触功力之迷。

  22. 抚触的发展历史及研究 现代抚触的研究 1940年 心理学家Margaret Ribble观察 到抚触对早产儿带来的生理益处。 1958年 Harry F.Harlaw 开创了科学的 抚触研究。 1975年Rice 研究发现接受抚触的婴儿神 经体格发育的益处。 20世纪80年代Dr.Tiffany Field 的研 究。

  23. 抚触的发展历史及研究 TRI---抚触研究中心 美国强生公司于1991年帮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对抚触进行专门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的机构(TRI)。 位于美国迈阿密大学医学院内。 该机构内有许多医学、生物学和社会学方面的专家在那里从事抚触的研究。

  24. 抚触的发展历史及研究 国际上开展抚触的现状 北美 Miami 抚触研究所 Dr.Field. 南美 哥伦比亚,智利。 欧洲 英国。 亚洲 菲律宾,新加坡,台湾 等地。

  25. 各国对婴儿抚触的研究情况 抚触的发展历史及研究 • 美 国:早产儿抚触的研究 对疾病婴儿抚触的研究 对婴儿抚触的临床指南的研究 • 菲 律 宾:抚触对婴儿疼痛反应的研究

  26. 抚触的发展历史及研究 自1960年以来,有关婴儿抚触的研究大多都集中在早产儿。他们与足月儿有同样的生理和情感发育的需要。然而由于他们往往需要各种治疗,经常得不到搂抱和爱抚。

  27. 抚触的发展历史及研究 Dr.Tiffany Field 对早产儿进行的抚触研究对20例早产儿每天进行3次抚触,每次15分钟, 共持续10天,同时设立一个对照组, 两组的平均胎龄31周,平均出生体重1,280克 ,平均有20天的重症监护史。 #研究报告刊登在1986年5月的美国儿科杂志上

  28. 抚触的发展历史及研究 抚触组与对照组每日平均体重增加示意图

  29. 抚触的发展历史及研究 抚触组与对照组比较 *(X+S)

  30. 抚触的发展历史及研究 抚触组与对照组的随访比较

  31. 抚触的发展历史及研究 抚触前后婴儿应激与免疫功能的变化

  32. 抚触的发展历史及研究 婴儿抚触的正面效应

  33. 抚触的发展历史及研究 早产儿抚触的研究成果 体重增加较多 活动较佳 改善睡眠,调节良好的睡眠、觉醒节律 Brazeltion 量表显示运动及方向感发育 较成熟 住院天数减少,节省医疗开支 Bayley 智力与运动量表显示数月后仍有 良好表现

  34. 抚触的发展历史及研究 抚触与疾病婴幼儿-(TRI资料) HIV接触婴儿 可卡因接触婴儿 哮喘婴幼儿 有睡眠障碍儿童 患臆症儿童

  35. 各国对婴儿抚触的研究情况 抚触的发展历史及研究 美国 对婴儿抚触的临床指南的研究: • 抚触要适当用力; • 要密切注意婴儿在接受抚触期间的表现; • 如有哭闹,不配合,肤色改变,呕吐,应停止抚触;持续一分钟以上应完全停止抚触; • 婴儿抚触时一定要保持环境适宜,温度恒定; • 进食后1小时内不接受抚触; • 抚触时应同时观察婴儿的全身情况,考虑个体差异。

  36. 各国对婴儿抚触的研究情况 抚触的发展历史及研究 菲律宾 抚触对婴儿疼痛反应的研究: • 根据对哭闹持续时间及潜伏期的研究,发现在进行足跟穿刺前、中、后进行按摩能有效减少婴儿对疼痛的反应;同时在减轻疼痛方面,按摩具有与喂食糖水相同的作用。

  37. 国际上开展抚触的现状 抚触的发展历史及研究 • 新生儿专科的部分技术 • 社会与行为发育的辅助技术 • 对疾病儿的一种物理疗法 国外:

  38. 抚触的发展历史及研究 我国(上海儿科研究所) 抚触对促进婴儿生长发育的研究,试验结果 • 抚触组比对照组出生后第十天奶量摄入增加; • 抚触组比对照组出生时与体重无显著差别,在42天两组有显著差别; • 抚触组比对照组第十天头围、身长、Hb 有显著差别;第42天抚触组与对照组头围、身长、Hb无差别; • 抚触组与对照组第十天行为测试比较显示:跨越反射和托腹抬头有显著差异。

  39. 抚触的发展历史及研究 我国(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 •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自2000年7月开始,将历时五年的全国协作研究。 • 第一阶段主要是持续6个月观察抚触对0-6个月正常婴儿的生长发育、智力发育、免疫功能、睡眠情况的影响,其观察结果如下:

  40. 抚触的发展历史及研究

  41. 抚触的发展历史及研究

  42. 抚触的发展历史及研究 由以上2表可看出: • 0-2月小儿组,抚触组的智能发育指数(MDI)平均分比对照组高7.4分(P=0.000),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比对照组高5.8分(P=0.001),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 而3-6月组,抚触组与对照组相比,DI、PDI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43. 抚触的发展历史及研究 由此可见: 在除外婴儿智能发育相关因素的影响下,说明了抚触可促进婴儿神经系统的发育,促进智能发育,而且抚触开始的最佳时间应是--- 新生儿期

  44. 抚触的发展历史及研究

  45. 抚触的发展历史及研究

  46. 抚触的发展历史及研究 由此可见: • 0-2月组小儿,抚触组的睡眠状况好于对照组(P=0.000), • 而3-6月组,抚触组与对照组相比,睡眠状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

  47. 抚触的发展历史及研究 由此可见: 接受抚触的宝宝觉醒睡眠节律更好,反应更灵活,而且越早接受抚触的宝宝,对睡眠状况的影响越明显。

  48. 抚触的生理学基础及作用 • 抚触能促进鸟氨酸脱羟酶与 生长激素水平升高---促使婴 儿生长速度加快

  49. 抚触的生理学基础及作用 接受抚触的婴儿体重增加可能的生理机制 胃泌素 抚触 迷走神经的兴奋性 食物吸收 胰岛素 体重

  50. 抚触的生理学基础及作用 • 抚触能促使5--羟色胺的产生增加 5--羟色胺是减弱机体应激反应,增加机体免疫应答基础,即能减少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 通过抚触能使机体内抗体IgM及IgG增加,增加自然杀伤细胞的数量及活性,增加机体免疫应答。 • 抚触能激发机体应激反应的糖皮质激素水平降低,减轻机体应激反应,故能稳定情绪,消除忧虑,减轻痛苦,减轻疼痛。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