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 likes | 587 Views
10-3 天文觀測. 序幕:使用天文望遠鏡. 恒星 : 1609 伽利略 太陽 黑子 、木星 衛星 銀河系 : 1784 赫歇爾 William Herschel 發表銀河系模型 星系 : 1923 哈伯 Mt. Wilson 天文台 , 仙女座大星系 M31 宇宙膨脹 : 1929 哈伯 距太陽系愈遠的星系 , 愈快速度離開. 近代天文觀測. 1957 : USSR Sputnik 首顆人造衛星 1958 : USA 探險家一號 發現地球有范愛倫輻射帶。 1960 ~: Apollo 登月計畫
E N D
序幕:使用天文望遠鏡 • 恒星:1609 伽利略 太陽黑子、木星衛星 • 銀河系:1784 赫歇爾William Herschel 發表銀河系模型 • 星系:1923哈伯Mt. Wilson天文台,仙女座大星系M31 • 宇宙膨脹:1929 哈伯 距太陽系愈遠的星系,愈快速度離開
近代天文觀測 • 1957:USSR Sputnik首顆人造衛星 • 1958:USA 探險家一號 發現地球有范愛倫輻射帶。 • 1960~:Apollo登月計畫 • 1970、80:行星探測計畫 • 1994:哈伯太空望遠鏡升空 • 2000: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哈伯太空望遠鏡HST • 1994年,鏡片矯正 • 傳回許多清晰的影像, • 觀測到許多天文現象, 資料來源:美國國家太空總署(NASA),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STScI,Space TelescopeScience Institute)。
台灣的天文觀測計畫 • SMA:次毫米波陣列計畫(Hawaii) • TON:日震觀測網 • TAOS:中美掩星計畫(Kuiper Belt) • TOT:台灣一米光學望遠鏡 • BATC:多色測光巡天計畫
10-4 地面觀測環境和觀測儀器 a電磁波 b光學望遠鏡 c電波望遠鏡成像原理
10-4 A電磁波 • 電磁波:天體輻射出來 • 依照波長來排序,分成 伽瑪(γ)射線、X射線、紫外線、 可見光、紅外線、無線電波。
Gamma-ray X-ray Ultra-violent Violent Red Infra-red 波長變長 Microwave Radio 全波段電磁波圖
不透明 大氣Window 地球表面
受到大氣層吸收的影響 在地面,光學望遠鏡接收可見光、電波望遠鏡接收無線電波; 其他則是安置在地球軌道上衛星觀測(γ射線、紫外線、X射線及紅外線)
SST (Infra Red) Hubble (Visible, IR) Chandra (X-ray) Compton (Gamma-Ray)
地面上研究宇宙的工具 • 可見光波段:光學望遠鏡 • 無線電望遠鏡 • 接收氫原子、CO等分子所發射的電波, • 用於研究星雲 • 白天晚上均可使用 • 組成陣列Array使用,威力驚人。
天文台的選定 • 視相(大氣寧靜度) • 視度(天空透明度) • 睛天數 • 交通及$$ p. 166
光學望遠鏡所受到的限制 • 時間的限制:白天無法觀測 • 光害的限制:都市無法觀測 • 大氣擾動的限制 • 大氣消光限制(灰塵愈多, 消光愈嚴重) 大型天文台都蓋在高山上
Taiwan in Hawaii • SMA 次毫米波陣列電波望遠鏡2 x 6m (中2美6合作) The best in the World • HawaiiMauna Kea(夏威夷 毛納基 山高 4200m)
天文望遠鏡 telescope • 地面光學望遠鏡 • 鹿林山 (Taiwan) • 日本 Subaru • 美國 Hawaii 電波望遠鏡 -波多黎各 -VLA新墨西哥 • 軌道衛星 • 哈伯 • 錢德拉
10-4 B光學望遠鏡 • 依據成像原理,可分成反射式和折射式兩種。
同口徑的反、折射式相比 • 反射鏡具有鏡面研磨較容易、鏡片容易支撐和鏡筒較短等優點 • 目前大型望遠鏡都採用反射式。
目鏡 聚光力,解析力 物鏡 b1折射式望遠鏡及成像原理 解析力:鑑別兩顆星的能力 口徑大,解析力大
折射式望遠鏡的缺點 色差
物鏡 目鏡 b2反射式望遠鏡及成像原理 牛頓Type (凹面鏡聚光) 蓋賽格林Type
像差 反射式望遠鏡的缺點 (球面鏡) (抛物面鏡)
物鏡焦距 Fo 倍率= 目鏡焦距fe 望遠鏡三大能力 聚光力、解析力、放大力 • 口徑D愈大聚光力愈強、解析力愈高。 • 倍率藉由目鏡焦距改變來調整。
效大倍率 • 放大率(Magnification): MX = Fo/Fe〔物鏡焦距與目鏡焦距比值〕 • 倍數迷思進入鏡筒的光為定值,放大影像,影像變暗 • 不同焦距的目鏡,不同的放大率。 • * 買望遠鏡:口徑愈大愈好。 • 雙筒望遠鏡 7 x 50 (7倍,50mm)
選擇望遠鏡的考量 • 聚光力與口徑D平方成正比口徑愈大,聚光能力愈強。例:人眼瞳孔D=0.8cm,望遠鏡D=24cm聚光力= (24/0.8)2=900x (倍) • 解析力與口徑D成正比口徑愈大, 解析力愈強(可解析角度愈小)解析角 (秒角):α= 1.22 λ/D。
望遠鏡的解析度 解析力強 Poor
c3電波望遠鏡成像原理 接收 碟型天線(反射器) 放大器 電腦記錄器 資料來源:Michael A. Seeds,1994,Foundations of Astronomy,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P.128。 見圖示
美國 波多黎各300m Arecibo電波望遠鏡 接收器 固定式 多面調整式 資料來源:Michael A. Seeds,1994,Foundations of Astronomy,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P.129。
美國新墨西哥州電波望遠鏡 VLA非常大陣列 數據處理中心 移動式天線 資料來源:Michael A. Seeds,1994,Foundations of Astronomy,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P.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