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9

微電子電路分析與設計

微電子電路分析與設計. Chapter 3 場效電晶體. 預覽 MOS 場效電晶體 基本金氧半場效電晶體應用 : 開關、數位邏輯閘與放大器 接面場效電晶體 將 MOS 電晶體併入設計應用中:利用二極體設計之簡單的電子溫度計之表現. Preview. 場效電晶體有兩種型態 場 (E) 效應 調整半導體的電導或電流,使電場垂直於表面 電流控制電場垂直於半導體表面和電流方向 主題:物理結構與操作、 I-V 特性、 DC 分析、應用 ( 數位邏輯閘開關、線性放大器 ) MOSFET ( 金屬 - 氧化物 - 半導體 ) 高密度 VLSI 晶片

iola-sos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微電子電路分析與設計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微電子電路分析與設計 Chapter 3 場效電晶體

  2. 預覽 • MOS 場效電晶體 • 基本金氧半場效電晶體應用:開關、數位邏輯閘與放大器 • 接面場效電晶體 • 將MOS電晶體併入設計應用中:利用二極體設計之簡單的電子溫度計之表現

  3. Preview • 場效電晶體有兩種型態 • 場 (E) 效應 • 調整半導體的電導或電流,使電場垂直於表面 • 電流控制電場垂直於半導體表面和電流方向 • 主題:物理結構與操作、I-V 特性、DC分析、應用 (數位邏輯閘開關、線性放大器) • MOSFET (金屬-氧化物-半導體) • 高密度 VLSI 晶片 • 小於BJT • 沒有電阻或二極體高密度VLSI電路 • 低功率消耗 • JFET (junction) • pn 接面的 pn JFET • 蕭特基位障街面,形成金屬-半導體場效電晶體 (MESFET)

  4. MOS 場效電晶體 • 兩端MOS 結構 • MOSFET的中心部位:金屬-氧化物-半導體的電容 • 金屬:鋁(Al) 或其他金屬,或高導電的多晶矽 • 氧化層: • tox:氧化層的厚度 • ox:氧化層的介電常數

  5. MOS 電容在P型態半導體結構 • 閘極負偏壓 • 電場穿透至半導體,由基板到金屬 • 電洞受到靜電力,往氧化層和半導體的介面 • MOS電容底部帶有正電荷的電洞累積層

  6. 中度的閘極偏壓 • 正電荷在金屬頂部平面上 • 電場方向從上到下 • 電洞會因受到靜電力,會遠離氧化層和半導體間的介面 • 產生一個帶負電的空間電荷區

  7. 較大的閘極偏壓 • 電子反轉層:少數載子電子會被吸引到氧化層和半導體的介面 • 反轉層有較多的電荷 應用閘電壓

  8. p型半導體基板的MOS電容 • 電洞反轉層 • 增強型: • 產生反轉層必須在閘極有外加電壓 • P 基板:vG > 0 產生電子反轉層 • N基板: vG < 0產生電洞反轉層

  9. n通道增強型 MOSFET • 電晶體結構 • 閘極 (G), 氧化層和p型結構區域與MOS電容 • 兩個 n區域, 源(S) 和汲(D) • 通道長度L< 1μm • 通道寬度W • 氧化層厚度tox < 400 Å (Å=10-8 cm=10-10 m) • 電流的大小是由反轉層的電荷量決定 • 場氧化物:沉積在金屬接線外的厚氧化物 • 閘極材料通常使用重參雜的多晶矽

  10. 基本晶體操作 • vG = 0: • 源極和 汲極之間是由p型半導體分開 • 就像一個背對背連接的二極體 • 電流基本上是零 • vG >> 0: • 電子反轉層產生在氧化物與半導體界面間產生 • “連接” n型源極與 n型汲極 • 源極與汲極之間可以產生電流 • n通道增強型 MOSFET (增強型 NMOS 電晶體) • 增強型: vG用於產生反轉電荷 • n通道:反轉層裡的載子在是電子

  11. NMOS電晶體 • vDS是電子流動是從源極流向汲極 • 習慣是電流進入汲極,離開源極 • iDS電荷在反轉層 vG • 閘極沒有電流,iG:因為閘極有氧化物或絕緣體所以與通道分隔 • 沒有電流通過基板:有空間電荷區所以基板與通道是分開的

  12. 理想 MOSFET I-V 特性 • NMOS 電晶體的起始電壓, VTN • vG需要VTN去“導通”電晶體 • vG需要產生反轉電荷 • N-type (P-type)基板中,反轉電荷密度等於Nd (Na) 多數載子 • n通道增強型 VTN> 0 是正的 • vG > 0, 產生反轉電荷 • vD對 vS 量測和vG對 vS量測 • 源極和基板連接到地 • 如果 vGS< VTN且 vDS > 0, • 沒有電子反轉層  小的iDS • 汲極和基板的pn接面上會 產生反向偏壓 iDSUB = 0

  13. 假如vGS> VTN 與vDS> 0, • 電子反轉層產生IDS • 電子流動從源極到汲極(汲極電壓是正電壓) • iDS進入汲極離開源極 • vD> 0, 汲極和基板的pn接面上會產生反向偏壓,因此電流不會再汲極和基板的pn接面流動,只會在通道流動

  14. 在小數值 vDS 的 iDS- vDS特性曲線 • vGS<VTN, iDS是零 • vGS>VTN ,iDS隨著 vDS 增加而增加 • iDS- vDS關係是像電阻一樣線性 • 較大vGS增加iDS:產生較大反轉電荷密度

  15. vDS增加 • vGD(= vGS- vDS) 靠近汲極跨越氧化層減少  靠近汲極的反轉層電荷密度減少  增加電導使靠近汲極通道變小  iDS對vDS 曲線斜率開始變小

  16. vDS增加至飽和電壓 • 飽和電壓:vDS(sat)= vGS-VTN • 汲極端使反轉電荷密度為零 • 汲極端增加通道電導為零 • iDS對vDS 曲線斜率為零 • vGS- vDS(sat)= VTN or VTN= vGD(sat)

  17. 當vDS> vDS(sat) • 通道中反轉電荷密度為零的位置逐漸向源極移動。在飽和區時iDS是常數 • 電子由源極進入通道,從源極到汲極 • 這個點反轉電荷是零 • 注入空間電荷區 • 被電場掃入汲極

  18. iD對vDS關係表示式 • iD對vDS 曲線的初始斜率隨著vGS增加而增加 vDS (sat)增加 (如虛線 ) • vDS< vDS(sat)稱為非飽和(三極)區: • 電導參數 • n 是反轉層裡的電子移動率 • 單位面積的氧化層電容 • 矽元件 ox=(3.9)(8.8510-14) F/cm =0.34515 nF/cm

  19. vDS > vDS(sat)飽和 • 理想的,增加或小訊號電阻無窮大 • Vds 的 iD 是獨立 • Kn導電參數、移動率 (n) and (Cox and W/L) 參數基本上是製造廠給定 • MOS電路裡W/L 產生特定I-V 特性 • 製程導電參數

  20. Example 3.1: 計算 n 通道MOSFET電流。考慮一個n通道增強型MOSFET下面參數: VTN=0.75V, W=40μm, L=4μm, μn=650cm2/V-s, tox = 450Å 和εox =(3.9)(8.85*10-14) F/cm. 求當電晶體偏壓在飽和區, VGS=2VTN之電流 解:算出(3.3(a))式的導電參數。首先,考慮單位 等式如下:

  21. 因此導電參數值之值 或 從等式(3.2(b))帶入 得

  22. p通道增強型MOSFET • n和p電晶體區別 • 結構 • N型態基板 • P型態源極與汲極 • 電性特性 • 電荷載子是電洞 • vGS<0 引導反轉層是電動 • VTP<0:起始電壓 • 電洞從源極到汲極 • ISD:進入源極,離開汲極

  23. 理想 P通道的 MOSFET I-V 特性 • PMOS電晶體起始電壓VTP • 飽和點: vSD (sat) = vSG + VTP • I-V 非飽和區 • I-V 飽和區 • 參數p 為電洞反轉層中的電洞移動率 • vSD> vSD (sat) = vSG + VTP 飽和區

  24. Example 3.2:當p通道增強型MOSFET 在飽和區時,求源極-汲極之電壓。 p通道增強型MOSFET之參數 KP=0.2mA/V2,VTP= -0.50V,iD=0.50mA. 解:在飽和區,汲極電流如下: 或 得 使p通道MOSFET偏壓在飽和區,則 電晶體是否偏壓於飽和區或是非飽和區,由vGS和 vDS 兩者來決定

  25. Circuit symbols and conventions • n通道增強型慣用MOSFET的電路符號 • 垂直的實線:閘極 • 虛線: 通道 • 閘極線與通道線之間分隔為氧化物 • 虛線是增強型

  26. 基板與通道的極性,由基板(本體)的箭頭來表示基板與通道的極性,由基板(本體)的箭頭來表示 • 箭頭的方向指出電晶體的型態 • 左 (右) 一個 n- (p-)通道元件 • 大多數應用中,源極與基板連接一起 • 源極箭頭方向表示電流方向 (p 進, n 出)

  27. 了解「上」端點是汲極,與「下」端點是源極 • 上端點電壓比下端點高 • PMOS在閘極端額外加了一個O的符號 • PMOS上端點是源極,下端點是汲極

  28. 其他MOSFET 結構與電路符號 • n通道空乏型 MOSFET • n通道連接源極跟汲極 • 當vGS = 0 時,氧化層下方的反轉層已存在 • 當vGS = 0則iDS≠0 • 空乏型 • vG的電壓使n通道空乏型MOSFET去關閉元件 • VTN< vGS < 0, iDS減少 • 氧化層下方的空間電荷區  n通道區厚度減少  減少厚度也降低電導  汲極電流減少 • 通道電導減少 • vGS ≦VTN, iDS = 0 • 空間電荷區與n通道區完全重疊

  29. vGS > 0, iDS增加 • 產生電子累積層 • I-V 特性:空乏型 • 空乏型VTN 是負電壓的而 VTP 是正電壓

  30. 電路符號 • 垂直實線:空乏型 垂直虛線:增強型 • 簡化符號 • 箭頭在源極,指示的方向是iDS • 源極箭頭朝外是n通道元件 • 粗實線則代表空乏型通道

  31. P 通道 MOSFETs (PMOS 電晶體) • n- 和 p-電晶體之間差異 • 結構 • N型基板 • P型的源極和汲極 • 電洞之通道區存在於氧化層下方 • 電性特性 • 電荷載子是電洞 • vGS > 0 元件導通 • 起始電壓:VTP > 0 • 電洞從源極流向汲極 • ISD:進入源極, 離開汲極

  32. 互補式 MOSFETs (CMOS) • 所謂互補式MOS,是在電路上同使用n 通道與 p 通道 • 為了使得 n 通道元件與 p 通道元件的電性相同 • 起始電壓與通道的電導參數必須相同 • μp和 μn移動率不一樣調整 W/L 比例

  33. 電晶體操作概要 • VTN 和 VTP 有一個障礙在汲極-閘極(VD-VG) • VTN的障礙在VGD,使得電晶體 “關” 和 “開” • n通道:“開” 根據 VGS > VTN, 則增強型 VTN > 0 與空乏型 VTN < 0 • p通道: “開” 根據 VSG > -VTP,則增強型VTP < 0 與空乏型VTP > 0

  34. 飽和區 VDS: • 依靠vGS (vSG), VGD (sat) 起始電壓 • n通道:vDS(sat) =VDG(sat)+vGS=-VGD(sat)+vGS =vGS-VTN • p通道:vSD(sat) =vSG+VGD(sat)=vSG+VTP

  35. Short-Channel Effect • I-V 特性上討論長通道元件 • L 大於2 μm • vDS所造成通道中的水平電場 • vGS所造成通道中的垂直電場 • 垂直與水平電場是獨立看待 • 現今元件 L 在0.2 μm 或更小 • 影響短通道元件 • 起始電壓 (VT)---VT L 和1/vD • 製程導電參數---Kn` μn 1/EG • 在反轉層中垂直電場(vG)之函數 • 速度飽和 • 隨著水平電場(vDS)增加,載子的速度會達到一常數值 • 較低vDS(sat)  i DS達到飽和電流較小的vDS • 飽和區中i DS約為vG之線性函數 • 在長通道元件閘極電壓為二次曲線

  36. 非理想電流-電壓特性 • 有限電阻輸出 • 理想的飽和 iD和 vDS是獨立的 • 實際上MOSFET, 飽和區的斜率不是零 • 通道長度調變效應:反轉電荷為零的位置從汲極向源極移動,通道長度降低

  37. I-V 特性曲線在有限輸出電阻 • 曲線外插至電壓軸會交會在 vDS= -VA這點 • VA :爾利電壓 • I-V 關係變成 • λ:通道長度調變效應 • iD=0, • 由通道長度調變所造成的輸出電阻定義:

  38. 基體效應 • 起始電壓是常數:基板(本體)連接源極 • 在晶片中, 所有n通道MOSFETs 的基板均相連在一起,交到電路中最負的電壓 • 如圖,兩個n通道 MOSFETs 串聯再一起 • p型基板共用 • M1的汲極與 M2的源極共用 • 當兩個電晶體導通時, M1 的汲極-源極電壓並不為零

  39. M2的源極的電位與基板的電位並不相同 • 反轉偏壓 vS-B 改變起始電壓 • 在n通道保持 vS-B≧ 0 ,起始電壓將會: 基體效應 • VTN0:vS-B = 0之起始電壓 •  :稱為起始參數或是本體效應參數,典型值 0.5V1/2 • Φf:半導體參數半導體參雜 , 典型值0.35V

  40. 次臨界導通 • 理想結果: • 實驗結果顯示: • 次臨界電流:vGS稍微小於VTN則 iD不為零 • 在晶片中,上千個元件偏壓在稍微小於次 起始電壓時,可能會造成很大的電流,使 電源有很大的功率消耗 • “真正” 截止:小於 VTN零點零幾伏 • 崩潰效應 • 1.汲極到源極 pn 接面: • 汲極到基板 pn 接面,會因施加於vD電壓太大而產生雪崩效應 • 2.另一種崩潰稱擊穿:當元件變得很小時 • vD 電壓大到使汲極空乏區,完全延伸經過通道而到達源極所致 • 這種效應會使汲極電壓只要稍微 增加一點,iDS 就會增加非常大

  41. 3.近雪崩或是回奪崩潰: 這種崩潰是由MOSFET 中的二次效應產生 • 當元件縮小時,源極-基板-汲極的結構是雙極電晶體結構 • 這種寄生的雙極電晶體行為會隨著汲極電壓增加而產生影響。寄生效應會增強崩潰效應 • 4.氧化層崩潰: • 崩潰電場Eox大約:6*106 V/cm • 氧化層厚度為tox=500Å ,30V的vG 會使氧化層厚度崩潰 • 3安全係數 (vG ≦ 10V 可用) • 安全係數是必要的,因為氧化層中的缺陷會使崩潰電場變低

  42. 輸入阻抗 RG非常高,在閘極上只要有少許的靜電荷就可能會超過崩潰電壓 VBR • 為了避免靜電荷在MOSFET 閘極電容累積,MOS積體電路的輸入端會有一個保護電路,例如反向二極體

  43. 溫度(T) 效應 • VTN 和Kn均為溫度之函數 • VTN大小會因為溫度升高而減小 • 固定VGS則iDS會隨著溫度升高而增加 • Kn 為反轉層載子移動率μn 的函數 • 移動率μn隨著溫度升高而降低 • 固定VGS , iDS隨著溫度升高而變小 • 移動率的溫度效應比起始電壓的溫度效應還重要 • 這個特別的結果,使得在功率MOSFET中,有負回授的情況。 • Kn 值變小,使得通道電流受到限制,對功率產生穩定效用

  44. MOSFET DC 電路分析 • 預覽 • 現在開始設計與分析MOS電晶體電路直流偏壓 • 能夠熟悉 MOSFET 電路 • 本章節,電阻與電晶體被結合使用 • 實際上 MOSFET IC, 電阻一般是被其他電晶體所取代,因此電路完全由MOS元件構成 • MOSFET 的體積遠小於電阻

  45. 共源極電路 • NMOS 增強型共源極(CS)電路 • 源極接地,由輸入與輸出埠共同使用 • 直流分析中耦合電容 (CC) 開路, 但是允許訊號電壓 耦合至閘極 • DC 等效電路和分析 • iG進入閘極電流是零,閘極電壓由分壓器所給定: • 假定 VGS > VTN, NMOS 在飽和區 • 源極電流 • 假如VDS > VDS (sat) =VGS-VTN 分析正確 • 假如VDS < VDS (sat) 電晶體偏壓在非飽和區 假設錯誤 • NMOS功率消耗: PT = IDVDS

  46. Example 3.3:n通道增強型MOSFET 之共源極電路,計算 IDS 和 VDS 以及電晶體功率消耗? 假定 R1 =30 kΩ, R2=20 kΩ, RD=20 kΩ, VDD=5V, VTN=1V, 和Kn=0.1mA/V2 Solution: 從等式 (3.12),得到

  47. 假定電晶體偏壓在飽和區 汲極電流為 汲極-源極電壓為 電晶體功率消耗為

  48. 共源極電路之PMOS 增強型電路 • 源極端點被接上 +VDD, 變成在交流等效電路中的接地訊號 • 直流分析與 NMOS 相同 • ; • 假定 VGS<VTP or VSG>|VTP| ,而且在飽和區 • 假如 VSD>VSD(sat) = VSG+VTP分析正確 • 假如VSD<VSD(sat) 在非線性區  分析錯誤

  49. Example 3.4:p通道增強型MOSFET 之共源極電路,計算 IDS 和 VDS 假定 R1=R2=50kΩ, VDD=5V, RD=7.5kΩ, VTP= -0.8V 和 KP=0.2mA/V2. Solution:從等式 (3.16),得到 源極-汲極電壓為

  50. 假定電晶體偏壓在飽和區 汲極電流為 源極-汲極電壓為 由於VSD不大於 p通道 MOSFET 不是偏壓在飽和區, 假設錯誤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