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 likes | 593 Views
9.1.1 羧酸的分类和命名 脂肪酸 一元酸 脂环酸 二元酸 芳香酸 多元酸. 第九章 羧酸、羧酸衍生物和取代酸. 9.1 羧酸. 命名: 系统命名法和俗名. ( 1 )饱和脂肪酸 选择含羧基碳的最长碳链为主链。与醛基相似羧基总在第一位。. ( 2 )不饱和脂肪酸 择含羧基碳和不饱和碳在内的最长碳链为主链。称为“某” 烯酸。与不饱和醇的命名相似。. ( 3 )脂环酸和芳香酸 。把碳环作为取代基。若碳环上有几个羧基时,应标明羧基的相对位置。. ( 4 )多元酸。选择含羧基碳最多的最长碳链为主链,称为“某几酸”。与多元醇的命名相似。.
E N D
9.1.1 羧酸的分类和命名 脂肪酸 一元酸 脂环酸 二元酸 芳香酸 多元酸 第九章羧酸、羧酸衍生物和取代酸 9.1 羧酸 命名: 系统命名法和俗名 (1)饱和脂肪酸 选择含羧基碳的最长碳链为主链。与醛基相似羧基总在第一位。 (2)不饱和脂肪酸 择含羧基碳和不饱和碳在内的最长碳链为主链。称为“某” 烯酸。与不饱和醇的命名相似。
(3)脂环酸和芳香酸 。把碳环作为取代基。若碳环上有几个羧基时,应标明羧基的相对位置。 (4)多元酸。选择含羧基碳最多的最长碳链为主链,称为“某几酸”。与多元醇的命名相似。 3-甲基丁酸;异戊酸; β-甲基丁酸;异缬草酸 3-甲基-2-丁烯酸 E - 2-丁烯酸
苯甲酸 (安息香酸) α-萘乙酸 3-环己基丙酸 丁二酸(琥珀酸) 2-( α-萘)丙酸 1,2-苯二甲酸 反丁烯二酸 顺丁烯二酸 (延胡索酸) (马来酸;缩水苹果酸)
酰氧基 酰基 丙酰基 丙酰氧基 9.1.2 羧酸的物理性质 1、低级一元饱和酸酸:刺激性气味、液态; 高级脂肪酸:无味蜡状固体; 二元酸和芳香酸:刺激性气味、结晶态固体。 2、羧酸的沸点比相应的醇高。 3、水溶性:比相应的醇大;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减小。 因为:羧酸与羧酸、羧酸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的能力比醇强。
9.1. 3 化学性质 羧基是一个整体,失去了羟基和羰基各自典型的性质。 • 结论: • O — H 键的极性增大,C —O 键的极性减弱。 • 羰基碳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增大。 • 根据结构,羧酸可发生下列反应: 脱羧反应 酸性 羧基的 p-π 共轭示意图 —OH被取代 α—H被取代
1、官能团的反应 (1) 酸性 烃基上连吸电子基团时,由于吸电子的诱导效应, O — H 键的极性增大,使电离出的RCOO-更稳定,酸性增强。斥电子基则反之。 练习: HCOOH ,CH3COOH,ClCH2COOH,CH3CH2COOH, Cl2CHCOOH酸性强弱次序? Cl2CHCOOH, ClCH2COOH, HCOOH , CH3COOH, CH3CH2COOH
羧酸的酸性比碳酸、氢氰酸强;比硫酸、盐酸、磷酸等弱。羧酸的酸性比碳酸、氢氰酸强;比硫酸、盐酸、磷酸等弱。 利用此性质,可使羧酸与其它不溶于水的有机物分开。 (2)羧酸衍生物的生成 羧基中的羟基被—X,RCOO—,RO—,NH2— 取代而生成的物质。 ① 酰卤的生成 最常见的是酰氯。 试剂:三氯化磷、五氯化磷、亚硫酰氯。
③ 酰胺的生成 ④ 酯的生成 该反应的特点是:可逆。
慢 快 快 酯化反应的机理属于加成— 消除机理: 所以,烃基上支链越多,酯化速率越小。
3、还原反应 试剂:四氢铝锂(LiAlH4) NaBH4 —硼氢化钠:是缓和还原剂,只还原羰基; LiAlH4—四氢铝锂:很强还原剂,还原羰基、羧基及其衍生物、卤代烃、腈类。 但它们都不还原双键、叁键。 4、脱羧反应 羧酸分子中脱去CO2的反应称~。其特点是不同的羧酸在不同的条件下脱羧后的产物不同。 ① 饱和一元羧酸钠与强碱或碱石灰共熔脱羧。
在实验室用来制备甲烷。 ② 羧酸α- 位碳原子上连有强吸电子基时,易脱羧。例如: ③ 丁二酸和戊二酸加热时不脱羧。而是发生分子内脱水,生成环状酸酐。例如:
④ 己二酸和庚二酸在氢氧化钡作用下脱羧和脱水同时进行, 生成环酮 。
丙酮酸脱羧酶 丙酮酸 ⑤ 在动植物体内酶催化下的脱羧。 2、烃基的反应 ① 脂肪族羧酸的α — H的卤代
? 产物 氯代酸是合成农药和药物的重要原料 ② 芳香族羧酸芳环上的亲电取代 羧基是间位定位基。 例如: 练习:由乙醛合成α —氯代丁酸。
9.1.4 代表化合物 见P233 和P240 醋酸、草酸、琥珀酸、马来酸、延胡索酸、安息香酸。 9.2 羧酸衍生物 羧酸分子中羧基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化合物统称为~。 9.2.1羧酸衍生物的命名: 1. 酰卤 、酸酐和酰胺均根据相应的酰基命名。 3-苯基丙烯酰氯 2-溴丙酰溴
乙(酸)丙(酸)酐 苯甲酸酐 邻苯二甲酸酐 丁烯二酸酐 丙酰胺 乙酰苯胺 苯乙酰胺
如果,—NH2的氢原子被脂肪烃基取代,需在酰胺名称的前面加字母“N”以表示烃基是连接在氨基的氮原子上。如果,—NH2的氢原子被脂肪烃基取代,需在酰胺名称的前面加字母“N”以表示烃基是连接在氨基的氮原子上。 N,N-二甲基丙酰胺 N-甲基-N-乙基苯乙酰胺 如果氮原子上连接两个酰基,则称为亚酰胺 邻苯二甲酰亚胺
2、酯的名称来自相应的酸和醇,称“某酸某酯”。多元醇的酯将酸的名称放后,称为“某醇某酸酯”。 丙酸乙酯 乙酸苯酯 苯甲酸甲酯 丙三醇-1,3-二乙酸酯 在命名多官能团的化合物时,需选择一个官能团的化合物, 把其它官能团作为取代基,选作母体化合物的优先次序如下: R—COOH,R— SO3H,(R — CO)2O,RCOOR`,RCOX,RCONHR,RCN,RCHO,RCOR,ROH,ArOH,RNHR`,ROR。
命名下列化合物 练习: 答案: 三氟乙酸酐 2-乙酰氧基苯甲酸 9.2.2羧酸衍生物和物理性质 1.都含有>C=O基,所以都是极性化合物. 2.低级的酰氯和酸酐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低级的酯是易挥发并具有香味的无色液体。除甲酰胺外,酰胺均是固体。 3.酰氯、酸酐和酯不能通过氢键缔合,故酰氯和酯的沸点比相应的羧酸低。酸酐的沸点比分子量相当的羧酸低,但较相应的羧酸高。酰胺分子间可通过氢键缔合,其熔点和沸点都比相应的羧酸高。一般多为固体。例如:乙酰胺(M=61)沸点:221.2ºC
当酰胺氮原子上的氢被烷基取代后,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熔点和沸点因之降低。当酰胺氮原子上的氢被烷基取代后,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熔点和沸点因之降低。 4. 酰氯和酸酐遇水即分解。低级酰胺可溶于水,低级水中 有一定的溶解度 。 9.2.3 羧酸衍生物化学性质 酰卤、酸酐、酯和酰胺的结构与羧酸类似。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I效应:—Cl> —OCOR> — OR > — NH2 +C的 p-π共轭效应: —Cl<—OCOR< — OR < — NH2 ¨ ¨ ¨ ¨ L= Cl、Br、I、OR、OCOR、NH2、NHR 所以,羰基亲核反应活性大小次序为: 酰氯>酸酐>酯>酰胺 酰氯、酸酐、酯、酰胺都能与含活泼氢基团(—OH、NH2) 的化合物发生水解、醇解和氨解 1、水解反应 酰氯酸酐、酯、酰胺都能水解生成羧酸。
酸和碱都能催化酯和酰胺的水解,反应机理见书P246。酸和碱都能催化酯和酰胺的水解,反应机理见书P246。 思考题:羧酸衍生物碱水解速率大小为酰氯>酸酐>酯>酰胺。 如何解释?
醇过量 2、醇解 3、氨解 氨具有碱性,其亲核性能比水强,所以氨解比水解更易进行。
4、酰胺的特性 ① 酰胺的酸碱性 与NH3相比较酰胺的碱性减弱,酸性增强。
② 酰胺的霍夫曼(Hofmann A W)降解反应 试剂:次卤酸盐。常用次卤酸钠或次溴酸钠的碱性溶液。 该反应操作简单易行,常用来制备比原来酰胺少一个碳原子 的伯胺。 与强脱水剂P2O5共热脱水生成腈。 ③ 脱水反应
5、酯缩合反应 酯中的α 氢显弱酸性,在强碱(如 醇钠)作用下可与另一 分子酯发生类似于羟醛缩合的反应,生成β-酮酸酯。 反应机理:
9.2.4 乙酰乙酸乙酯 乙酰乙酸乙酯具有甲基酮和酯的典型性质,还有一些特殊性质。是非常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 1. 分解反应 ① 酮式分解 乙酰乙酸乙酯在稀碱或稀酸液中水解生成乙酰乙酸。乙酰乙酸易脱羧生成酮,此称酮式分解 。 ② 酸式分解 乙酰乙酸乙酯与浓碱共热、酸化,则得到 两分子乙酸,称为酸式分解 。
…… 2 .取代反应 3. 互变异构现象 乙酰乙酸乙酯具有酮和酯的性质,如……。但又能发生酮和酯所不能进行的一些反应,如
能使溴的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 能与钠反应放出氢气; • 能与三氯化铁溶液显色。 乙酰乙酸乙酯是烯醇式和酮式两种异构体的混合物,且能互相转变,形成如下动态平衡的互变异构体: 烯醇式 酮式 原因:1、乙酰乙酸乙酯分子中亚甲基氢原子的酸性比酮分子中α-H的酸性大,利于烯醇式异构体的生成。 2、烯醇式异构体的碳碳双键与酯基的大π 键形成π-π共轭体系,降低了体系的内能。 3、烯醇式异构体可形成分子内氢键,也增加了它的稳定性。
从结构可知亚甲基上的氢酸性越强,平衡体系中烯醇式的百从结构可知亚甲基上的氢酸性越强,平衡体系中烯醇式的百 分含量越高。 推广而言,只要含氧或含氮的不饱和键的α 位存在酸性氢原子都能发生子酮式和烯醇式的互变异构。 练习:按烯醇式含量多少将下列化合物排序。 答案:e >c>b>d>a
分类: 羰基酸 某醛酸 醛酸 卤代酸 酮酸 某酮酸 羟基酸 醇酸 氨基酸 酚酸 9.3 取代酸 羧酸分子中烃基上的氢原子被其它原子或基团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 9.3.1 分类和命名 命名: 系统命名法是:羧酸是母体化合物,卤素、羟基、氨基或氧 原子等作为取代基。羰基酸也可用酮酸或醛酸作为母体命名。 一些天然取代酸常用俗名。
羟基酸: 2-羟基丁二酸苹果酸 2-羟基丙酸 乳酸 3-羟基-3-羧基戊二酸 柠檬酸 2,3-二羟基丁二酸 酒石酸
2-羟基苯甲酸 水杨酸 3,4-二羟基苯甲酸 原儿茶酸 羰基酸: α-氧代丙酸 丙酮酸 β-氧代丙酸 丙醛酸 氧代乙酸 乙醛酸
β-氧代丁酸 β-丁酮酸 3-丁酮酸 9.3.2 取代酸的性质 具有取代基和羧基的典型反应。二者相互影响的特性。 例如: α-,β-不饱和酸
1. 羟基酸的化学性质 ① 酸性 任何能使羧基负离子稳定性增加的因素,都能使酸性增强。 反之,减弱。 醇酸中,因-OH的-I效应,酸性较相应的羧酸强,随-OH与 -COOH间距离增大而减弱。例如: 酚酸中, -OH与-COOH间相对位置不同,酸性也有很大差异。例如:
分子内氢键增强了羧基中O-H键的极性,使H更易离解;同时所形成的负氧离子更加稳定。分子内氢键增强了羧基中O-H键的极性,使H更易离解;同时所形成的负氧离子更加稳定。
吐伦试剂 稀 ② 氧化反应: ③ 分解反应: ④ 脱水反应 α-醇酸——双分子脱水反应,生成交酯。 β-醇酸——分子内脱水,生成α-,β-不饱和酸 γ-醇酸和δ-醇酸—— 分子内酯化反应。
稀 2.羰基酸的化学性质 ① 氧化反应 ② 脱羧反应 β-酮酸比α-酮酸更易脱羧。
9.3.3 取代酸的代表化合物 乳酸、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水杨酸、丙酮酸等。 本章小结: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