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8

2 宏观经济表现的测度 : 国民收入核算

2 宏观经济表现的测度 : 国民收入核算. 宏观经济学要解释的是决定一国总产量或总收入的基本因素是什么。 目前全世界所有的国家对总产量的统计都使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Th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 SNA )来统计总产量。. 2.1 国民收入核算的总量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 (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要统计的是在一国或一个经济体内在一定时期里所生产出来的全部最终商品或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它是对一国或一个经济体生产实绩的衡量。. 国内生产总值. “一定时期”:

ingrid-fry
Download Presentation

2 宏观经济表现的测度 : 国民收入核算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宏观经济表现的测度:国民收入核算

  2. 宏观经济学要解释的是决定一国总产量或总收入的基本因素是什么。宏观经济学要解释的是决定一国总产量或总收入的基本因素是什么。 • 目前全世界所有的国家对总产量的统计都使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Th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SNA)来统计总产量。

  3. 2.1国民收入核算的总量指标 •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要统计的是在一国或一个经济体内在一定时期里所生产出来的全部最终商品或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它是对一国或一个经济体生产实绩的衡量。

  4. 国内生产总值 • “一定时期”: GDP是一个流量概念,它要衡量的是一段时期内产量的加总,通常为一年或一个季度。 • “生产”: GDP一定是当期生产出来的,不反映生产的项目不能计入GDP。 • “商品或服务”: GDP既包括有形的商品,也包括无形的服务。

  5. 国内生产总值 • “市场价值”: 市场价值是所有商品或服务都必须使用的共同计量单位。 • “最终商品或服务”: GDP只计算最终商品或服务的价值,而不计算中间商品或服务的价值。

  6. 国内生产总值 • 最终商品或服务(final goods or services)是指当年生产出来后不需要再次投入生产过程就可以直接供最终的用户使用的商品或服务; 如:彩电、移动电话、面包、啤酒等 • 中间商品或服务(intermediate goods or services)是指当年生产出来后还没有最终完成,还需要再次投入下一阶段的生产中去做进一步的加工,加工完成后才能供最终用户使用的商品。 如:钢材、橡胶、螺丝钉、谷子、玻璃等

  7. 国内生产总值 • 最终产品的价值等于该产品在各阶段的增加值之和。 • 例如: 棉花、棉纱、棉布、棉质服装这些产品的价值分别是10元、30元、70元、200元, 即,在棉花种植、纺织成棉纱、织成棉布和缝制服装各个生产环节各新追加了10元、20元、40元和130元的价值, 各个阶段的生产统共新创造产值为10+20+40+130=200元,这个数值正好是销售给消费者的棉质服装的最终价值。

  8. 国内生产总值 • 最终产品与服务和中间产品与服务的区分上,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 凡是由个人在工作场所之外购买到的产品或服务,都算作是最终的。 • 如下两类在性质上属于“中间”产出的,在核算统计上被视作最终商品或服务:当年生产出来的机器设备、厂房、生产线等价值逐渐转移的耐用资本品;当年生产出来但尚未来得及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原材料、燃料、初级产品、半成品等。

  9. 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 • GDP统计的是一国国境内或一个经济体的境内所生产出来的总产量或总收入,并不在乎这些产值是由谁创造的,是一个“国土”概念。 •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是指由一个国家或一个经济体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的全部最终商品或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是一个“国民”概念。

  10. 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 • GDP和GNP之间的关系: GNP=GDP+中国生产要素在海外所创造的产值 -海外生产要素在中国创造的产值

  11. 案例分析:GDP与GNP的竞争力意义 • 1991年,我国的货物出口总额为718.4亿美元;2008年货物出口总额达到14306.9亿美元,约为1991年的20倍,我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加工生产基地。 • “Made in China”是GDP的构成部分

  12. 案例分析:GDP与GNP的竞争力意义 • 从世界银行统计的数据来看,我国GDP与GNP两者间的差额很小,2007年前均未超过200亿美元。 • 1993年至2004年的12年间,我国的GNP持续小于GDP • 2005-2009年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大于对国外支付的要素收入,GNP>GDP。

  13. 案例分析:GDP与GNP的竞争力意义 • 回顾: GNP(国民生产总值)是国内生产要素所创造的新价值的总和,更适合反映国民财富;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中国境内创造的新价值总和,更适合用来分析经济增长。 • 在反映贫富差异和国民生活水平上,GNP显然是比GDP更加优越的指标。

  14. 案例分析:GDP与GNP的竞争力意义 • 中国的GDP总量中有近40%是外资企业创造的。外资企业创造的利润归外国所有,并不能增加中国民众的福利。 • 中国出口的迅猛增加,增加的实际上是外资企业、跨国公司的利润,提高的是它们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而中国本土企业的竞争力提高有限。

  15. 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关 一些重要指标 • 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 product,NDP)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某段时期所新创造的产值,等于GDP中扣除折旧后的价值。 • 同理,国民生产净值(net national product)

  16. 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关 一些重要指标 • 国内收入(domestic income)或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NI)是指所有参与生产的要素提供者从国内生产净值或国民生产净值中应该分配到手的收入,是它们参与生产、为NDP或NNP做出贡献而应有的回报。或者说,国内收入或国民收入是按要素分配的产值。 NI(或Domestic income)=NNP(或NDP)-间接税 +政府对企业转移支付

  17. 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关 一些重要指标 • 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PI)是指一个经济体或一个国家所有个人从各个环节,包括生产和非生产环节,所获得的实际到手的收入之和。 • 国民收入或国内收入虽然是分配给个人的,但只是名义上的;而个人收入是法律上的,表示归该人所有,却没有最终到个人手中。 个人收入=NI-公司利润税-公司留存利润 -社会保障税+对个人转移支付

  18. 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关 一些重要指标 • 个人可支配收入(或简称为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 or disposable income,DPI or DI)是指个人从到手的收入中缴纳完个人所得税和其他各项非税支付(如行政性事业收费)后,剩下的真正归个人自由支配的收入。 • 注意,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一个总量概念,是每一个人的可支配收入的加总。

  19. 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关 一些重要指标

  20. 案例分析:中国的GNP在世界上的位置

  21. 2.2 GDP的核算方法 • (最终)产品法或(最终)支出法 思路: • 产品一旦生产,是一定要出售出去的。 • 如果到统计期末尚未售出,也可以看成是自己 购买回来了。 • 这样,把社会各个阶层对所有最终商品或服务的支出加总起来,就一定可以得到GDP的数值。

  22. 支出法 • 整个社会对最终产品的购买来自这样几个部门: • 个人:个人对消费品的购买。 但个人对住宅的购买和修葺被看作个人投资。 • 企业:企业对机器设备、原材料、燃料、半成品、产 成品的购买,修建厂房和生产线时的支出。 • 政府:政府的财政支出包括两项 政府购买:是对商品或服务的购买。 转移支付:是对个人或企业的单向无偿支出。 • 国外:本国产品出口到外国,由外国人购买走了。

  23. 支出法 • 四部分支出加总计入GDP时,需进行调整: • 个人投资(personal investment)与企业投资(business investment)合起来统称为私人总投资(private gross investment) • 计算GDP时要扣除进口,因为进口产品在中国的最终支出里计算了,但没有反映中国的生产情况,因此需要剔除。

  24. 支出法 • 私人总投资包括: • 私人总固定投资(private gross fixed investment)包括个人住宅投资和企业总固定投资,后者是企业对机器设备的购买、对厂房的修建和花在生产线上的支出。 • 存货投资(inventory investment)是指存货的净增加量,等于期末存货减去期初存货。 • 称为私人投资是为了和政府购买支出中的公共投资相区别。

  25. 支出法 • 私人总固定投资减去折旧等于私人净固定投资(private net fixed investment),在数值上等于期末固定资本存量减期初固定资本存量。 • 例如: 货运公司在一年中新购买10辆货车,即为私人总固定投资 折旧和车祸损失了12辆货车 私人净固定投资为10-12=-2辆货车,即因为损耗使资本存量减少了。

  26. 支出法 • 从最终支出的角度来计量GDP,可以用下述公式表示: • 其中:C表示个人消费支出 I表示私人总投资 G表示政府购买 X表示出口 M表示进口 NX表示进出口净额

  27. 支出法 • 注意区分公式的两种总支出: 代表来自国内各阶层对产品和服务的购买 代表对国内生产产品和服务的购买。

  28. 收入法 思路: • 当年生产的产品既然一定要卖出去,那就一定有人获得相应的收入, • 如果有人获得收入,这些收入一定意味着对所生产产品的支配。

  29. 收入法 • 收入法(income approach)是将参与生产的所有要素所获取的收入加总在一起,再加上政府在第一次分配中获得的税收收入,就可以获得一国或一个经济的总产出值。 GDP=工薪收入+各种租金+利息+公司利润+业主收入 +折旧+间接税-对企业和个人转移支付

  30. 增值法 • 增值法(value added approach)就是通过计算每一个当年生产出来的商品和服务的增加值以获取GDP。 • 这样统计出来的产值是当年新增产值,属于NDP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加上折旧,就可以得到GDP的数值。

  31. 2.3 GDP核算的价格选择:实际GDP和名义GDP • 在统计要比较的各年GDP时,所有年份的最终产品或服务都按照同一个年份价格计算,可以得出实际GDP(real GDP)。 • 如果用当年价格计算当年GDP,得到的就是名义GDP(nominal GDP)。

  32. 2.3 GDP核算的价格选择:实际GDP和名义GDP • 实际GDP(real GDP)与实现GDP(actual GDP) • 实际GDP之“实际”是指剔除价格变化因素的含义,是和“名义值(nominal)”或“货币值”相对应的。 • 实现GDP是和潜在GDP(potential GDP)相对应的,是指实际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值,是事后统计出来的实际值。 • 潜在GDP是一个虚拟的数值,是假设经济处在充分就业状态时本来可以生产出来的GDP,因此又叫做充分就业的GDP(full employment GDP)。

  33. 2.3 GDP核算的价格选择:实际GDP和名义GDP • 用实际GDP去除名义GDP,可以得到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GDP deflator):

  34. 2.4 GDP的构成和核算恒等式 • 几个基本的恒等式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支出恒等式 2-1

  35. 几个基本的恒等式 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36. 几个基本的恒等式 •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收入恒等式 2-2

  37. 几个基本的恒等式 • 对式2-2做一些调整: 2-3 • 其中,Ta和Tr分别代表总税收和政府转移支付,两者相减就是净税收。 • 净税收再减去政府购买支出G是政府储蓄,或者称之为公共储蓄。 • 公共储蓄加上私人储蓄就是国民储蓄,是一个社会在当年的总储蓄。

  38. 几个基本的恒等式 • 公式2-3表明,当年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值要么被消费掉,要么被储蓄起来,即:

  39. 几个基本的恒等式 • 将式2-1与2-3结合起来,可得 • 整理后,即得投资-储蓄恒等式 2-4 表示:一国在当年形成的总储蓄被用于国内投资和对海外投资(即式中的净出口)。

  40. 投资与储蓄的关系 • 如何理解投资与储蓄 • 储蓄是和消费相对应的,是指既没有被个人消费掉也没有被政府使用掉的产品或收入。 储蓄依主体的不同分为三类: 个人储蓄 企业储蓄 政府储蓄——公共储蓄 私人储蓄

  41. 投资与储蓄的关系 • 如何理解投资与储蓄 • 储蓄的用途是投资,这里的投资是指实物投资(real investment),区别于金融投资(financial investment)。实物投资是用来增加一个经济体的资本存量的。 • 对机器设备的购买,修建厂房、安装生产线的支出,对半成品、产成品的积累等等,都是投资。 • 金融投资对个人而言是投资,但对整体经济而言则不是投资。

  42. 投资与储蓄的关系 • 投资与储蓄:一个假设的例子 • 长春市一汽大众生产出来100辆捷达轿车,这100辆轿车可能遭遇不同命运: • (1)被居民购买当作私家车使用; • (2)被居民购买后用作出租车; • (3)被出租车公司购买作为出租车用; • (4)被招商银行购买做商务车用; • (5)被南北汽车经销公司购买,准备零售; • (6)没有卖出去,留在了一汽大众的车库里; • (7)被中国证监会购买作为公务车使用。

  43. 投资与储蓄的关系 • 投资与储蓄:一个假设的例子 • 从实物的角度来理解投资与储蓄之间的关系 (1)是个人消费性质 (2)、(3)、(4)是增加固定资本设备 (5)、(6)增加了企业的存货,属于存货投资行为。 (7)是政府使用 (1)和(7)都是当年消耗掉了。(2)-(6)都是将产品留到了未来,没有当年使用,因而都是储蓄;而(2)-(6)都在生产过程中,可以用来增加未来的产出,因而它们也是投资。 • 储蓄和投资是一前一后的行动:储蓄是投资的来源。

  44. 投资与储蓄的关系 • 投资与储蓄:一个假设的例子 • 从价值的形态来理解投资与储蓄之间的关系 100辆捷达轿车一定有等价的货币收入相对应,比方说1000万元人民币,这1000万元要么在个人手中,要么在企业手中,要么在政府手中。 用途(1)和(7)是一种典型的消费。 (2)表明,个人首先将1000万元存起来了,因此是储蓄;然后再进行投资。 (3)-(5)考虑到1000万的来源时,侧重于储蓄概念,考虑到1000万元的用途或去向时,侧重于投资行为。 (6)直接就是企业自己的储蓄,然后动用它形成投资。

  45. 投资与储蓄的关系 • 投资与储蓄的恒等 • 投资与储蓄是恒等的,或者说储蓄总是可以转化为投资的。 • 从实物形态上看,一件商品只要没有被消费,它就是储蓄起来了的;在企业手中,或者是被外国人购买走,它就是投资。 • 从价值形态上来看,一个人对商品的支配是基于其所得到的货币收入的。只要他或她自己不消费这些收入,政府也不消费这些收入,这些收入就会辗转到企业手中。

  46. 投资与储蓄的关系 • 投资与储蓄的恒等 投资与储蓄的恒等式 2-4 表明:一个经济体的国民储蓄被用于境内投资和境外出口。 2-5 表明:一个经济体的内部投资来自于经济体内的储蓄和境外储蓄。

  47. 投资与储蓄的关系 • 投资与储蓄的恒等 恒等式2.4还可以调整为: 2-6 表明:一个经济体境内储蓄如果不能完全支持境内投资需要,就需要从境外获取资源。 或 2-7 表明 :如果一个经济体的储蓄不能被完全利用起来,就需要对外出口,即对外投资。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