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 likes | 887 Views
大直衛理堂成人主日學. 舊約概論 第一講-- 舊約綜 覽. 為何要研讀「舊約」?. 在教會歷史上,曾經有人想要去舊約化,認為基督徒不需要舊約。 其中以馬吉安 ( Marcion , 約 AD110-160) 為代表人物。 他是早期的神學家之一,是第一位新約聖經的編輯者 。.
E N D
大直衛理堂成人主日學 舊約概論 第一講--舊約綜覽
為何要研讀「舊約」? • 在教會歷史上,曾經有人想要去舊約化,認為基督徒不需要舊約。 • 其中以馬吉安(Marcion,約AD110-160)為代表人物。 • 他是早期的神學家之一,是第一位新約聖經的編輯者 。
馬吉安是本都(Pontus)省奚挪普主教之子,生於小亞細亞的西哪坡(Sinope),是一個頗為富有的船主,亦是一位思想激進的宗教狂熱者。信教後, 因不滿當時的教會,又常被信仰的問題所困擾,尤以「人性的善惡」,最後在多次偏激狂熱活動下,被其父革出教會,迫走羅馬,於138年投入塞耳多 (Cerdo)門下,但是,不久便自立門戶,廣收信徒,初期,馬吉安加入羅馬教會,對教會慈善事工極為熱衷,把大量的產業捐獻給教會,並且以傳純正的福音為己任。
不久,他為罪與苦難的困擾之下,發展出一種尖銳極端的二元論,也就是「世界之神與耶穌所啟示的慈愛上帝是 相對立的」。他的思想明顯地受到古希臘善惡二元論、部份克爾多(Cardo)的諾斯底主義理論,以及得缪哥(Demiurge)創造論的污染,最終提出 「善惡二元論的神論與基督論」,並且於羅馬大肆宣傳,引發羅馬教會許多的跟從者。
之後,馬吉安另行組織由主教、長老、信徒與慕道友構成的教會,並且自封為主教。他堅定組 織,基於平等的精神,因此教義傳播的相當的快速。天主教百科全書認為「馬吉安份子是基督教有史以來數危險的敵人。」
馬吉安努力的想要使羅馬教會回到他所認識的基督與保羅的福音,因此他努力的宣講他所主張的教義,並且著手 編了一套他心目中的正典。但是,卻反而使他在144年,在皇帝安多尼努‧比約(Antonius Pius,在位:138年-161年)時期,被羅馬教會控為異端,禁領聖餐、革除會籍,並逐出教會。 • 他的教派是第一個被基督教會判為異端的派別。
馬吉安是教會歷史第一位嚐試編纂新約正典的人,因為他既然摒棄了舊約,就必須另外尋找一份經典來作為他的教派的根據。馬吉安是教會歷史第一位嚐試編纂新約正典的人,因為他既然摒棄了舊約,就必須另外尋找一份經典來作為他的教派的根據。 • 他的典籍包括保羅的10封書信(把教牧書信除外),還包括經過他刪減的路加福音。 • 他的這部典籍被後人稱之為「馬吉安正典」(Marcion‘s Canon。
雖然馬吉安的思想最後被教會判定為異端,但是因著馬吉安主義的流傳和刺激,使得教會意識到一部新約正典的需要和急迫性,經過許多次的大公會議之後,一直到第四世紀末,27卷新約正典才正式被確立清楚。雖然馬吉安的思想最後被教會判定為異端,但是因著馬吉安主義的流傳和刺激,使得教會意識到一部新約正典的需要和急迫性,經過許多次的大公會議之後,一直到第四世紀末,27卷新約正典才正式被確立清楚。 • 這也算是馬吉安在史上對基督教的重大大貢獻。
理由1:舊約是新約的基礎 • 新約時常引用引用舊約,包括使徒和保羅。 • 其中最常見的語句型式,就是「如經上所記……」:約12:14;羅1:17;2:24;3:4,10;林前1:19,31;2:9…etc. • 而馬太福音常常用一種句型格式「這是要應驗……」:1:22;2:15,23;4:14;8:17;12:17;13:35;21:4;26:56
理由2:耶穌的一生應驗舊約先知的預言 • 舊約關於彌賽亞生平的預言,至少有 300個左右 。 • 美國的彼得斯托納教授(1888-1980,~1953帕薩迪納城市學院數學和天文學系主任;1953-1957,維斯蒙特學院科學部系主任)計算了一個人要完成這300多個彌賽亞預言的率。1944年,他在《科學說話:〈聖經〉和預言準確性的科學證據》論文中,發表了他的研究結果。
斯托納總結說,一個人完成具體的八個預言的機率是1017之一(1後面17個0)。那麼一個人完成300多個言中的48個預言呢?斯托納算出其機率是10157之一,遠遠超出統計學上的不可能率。斯托納總結說,一個人完成具體的八個預言的機率是1017之一(1後面17個0)。那麼一個人完成300多個言中的48個預言呢?斯托納算出其機率是10157之一,遠遠超出統計學上的不可能率。
美國科學聯會對於斯托納的工作給予肯定:「《科學說話》的手稿已被美國科學聯合委員會及其執行委員會仔細審閱,其提出材料總體看來可信、準確。其中的數學分析基於完全正確的機率原則,斯托納教授運用這些原則的方法得當、令人信服。」美國科學聯會對於斯托納的工作給予肯定:「《科學說話》的手稿已被美國科學聯合委員會及其執行委員會仔細審閱,其提出材料總體看來可信、準確。其中的數學分析基於完全正確的機率原則,斯托納教授運用這些原則的方法得當、令人信服。」 • 1美美國科學聯合會,H.哈羅德.哈茲勒博士,秘書-財務主管,哥森學院,印第安那州(彼得.斯托納《科學說話:〈聖經〉和預言準確性的科學證據》,1944,前言)
理由3:耶穌對舊約聖經的看法 1.耶穌引用舊約: 在馬太福音中,耶穌常引用舊約教導,並且闡明其真義 ,「我…告訴你們」就是標準的格式。
2.耶穌成全舊約律法: 常有人誤以為耶穌是是反對舊約律法的,因此他常常指責嚴守律法、教導律法的法利賽人;但這是錯誤的看法,耶穌反對的是律法主義和教條主義,因為他們已經失去了律法的真正精神,而以律法代替上帝了。
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太 :18) 天地廢去較比律法的一點一畫落空還容易。(路16:17)
小 結: • 讀懂舊約是精通新約的基礎。新約教會是承接舊約上帝對於以色列人的應許,我們是「新以色列人」;是新接枝的葡萄(羅11:18-24) • 讀懂舊約是了解耶穌生平和任務的關鍵。 • 耶穌來是要成全律法,不是要廢去律法。 「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太5:17-18)
研讀舊約的困難 • 時空的隔閡 • 文化的隔閡 • 語言的隔閡
什麼是「舊約聖經」? • 舊約聖經來自於猶太人的猶太教正統版本的《希伯來聖經》(Hebrew Bible)────《塔納赫》(希伯來語:תנ״ך,音譯為:Tanakh,有譯作《泰納克》或《泰那克》), 後來的基督教稱之為「希伯來聖經」或「舊約聖經」,但在猶太人來說,Tanakh 顯然並不是「舊的約」,而是始終如一的。 • 塔納赫是 希伯來文 תנ״ך的音譯,這是三個單詞開頭字母的縮略字。
《塔納赫》由三個部份組成 • 《委拉》(Torah / 希伯來文:תורה):意思是「教導、訓誨」,基督徒常常稱其為律法書,一套共 5卷,普遍稱摩西五經。包含:1. 創世紀、2. 出埃及記、3 利未記、4. 民數記、5. 申命記。
《先知書》(Navim / Nevi'im / 希伯來文:נביאים):意思是「先知們」,共 8卷,分上下兩部份,記錄了曾教導和帶領 猶太人的先知事蹟。包含:6. 約書亞記、7. 士師記、8. 撒母耳記上、下、9. 列王紀上、下、10. 以賽亞書、11. 耶利米書、12. 以西結書、13. 十二小先知書(I. 何西阿書/II. 約珥書/III. 阿摩司書/IV. 俄巴底亞書/V. 約拿書/VI. 彌迦書/VII. 那鴻書/VIII. 哈巴谷書/IX. 西番雅書/X. 哈該書/XI. 撒迦利亞書/XII. 瑪拉基書)
《文集》(Ketuvim / Kh‘tuvim/ 希伯來文:כתובים):意思是作品集,共 11卷,內容主要關於禮拜儀式、詩歌、文學、歷史,在基督教文獻中又稱為Hagiographa,意思是「聖卷」。 包含:14. 詩篇、15. 箴言、16. 約伯記、17. 雅歌、18. 路得記 19. 耶利米哀歌、20. 傳道書、21. 以斯帖記 Esther、22. 但以理書、23. 以斯拉記 - 尼希米記24. 歷代志上、下。
有一部份《聖卷》的經卷是可以吟唱 的,常常應用在猶太人的節期當中 • 《塔納赫》主要以用希伯來文寫成,而《聖卷》內有些經卷是以亞蘭語寫成。 • 在節期或禁食中使用的「五卷」(希伯來文mgillot,路得——以斯帖),在主後約六世紀已經出現,但其次序(平行地按著各個相關的禮儀編排)則到了 十二世紀才定型:雅歌(逾越節第八日),路得記(五旬節第二日),哀歌(所羅門聖殿被毀紀念第九日),傳道書(住棚節第三日),以斯帖記(普珥日)。
聖卷之內的某些經卷,有明顯的目的(如詩篇和五卷):它們是在公眾崇拜時使用的。聖卷之內的某些經卷,有明顯的目的(如詩篇和五卷):它們是在公眾崇拜時使用的。 • 而收集約伯記、箴言、傳道書在一起則另有一個目的:實際地教導讀者如何在 生活中應用神的原則。 • 聖卷中的書卷(以斯帖記、尼希米記、以斯拉記)有第三個目的:補充被擄歸回後個多世紀的立約歷史。歷代志的要目的有點不同:複述以色 列歷史,使過往的歷史教訓,直接滿足被擄之後猶太社會的需要。
基本上,聖卷的目的,從整體上來說,是把那些因為目的、日期或性質因素而不能納入律法書或先知書的書卷,收集起來作為聖經的一部份。基本上,聖卷的目的,從整體上來說,是把那些因為目的、日期或性質因素而不能納入律法書或先知書的書卷,收集起來作為聖經的一部份。
聖卷不像律法包藏了神具體的命令,也不像先知書記載了神逐句的講論,但是聖卷對神子民的屬靈生命,仍然十分重要,因為:裡面記錄了不可取代的禱文和頌詞格式:它們對神在歷史裡的工作,提供了深入的見解:它們從人類社會和創造界之中,提出了實際的教訓,令讀者感覺到人的環境也可以教導我們很多道理:它們反映 了信神的人那些焦慮和憤懣,那是信徒面對神行事的奧秘時,常常會有的反應:面對人性的軟弱,和仇敵攻擊的時候,聖卷內的榜樣能激發我們的信心和勇氣。
簡言之,詩篇、智慧文學、歷代志歷史、雅歌和哀歌,以及那些能安慰人的異象,把神所要求子民的信心,以令人驚異的筆觸,深深地表達了出來。簡言之,詩篇、智慧文學、歷代志歷史、雅歌和哀歌,以及那些能安慰人的異象,把神所要求子民的信心,以令人驚異的筆觸,深深地表達了出來。 • 神透過聖 卷,默示和保存了神子民的感情、心得,甚至挫折:它們令到上幾代的律法、預言,和歷史有更強大的衝擊力;它們是聖經的基要部份,令整本聖經「於教訓、督 工、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提後三16)
如何研讀「舊約」?(1) • 從歷史和文化角度入手:把舊約看作是古代中東歷一部份,專注於猶太民族的歷史:她的誕生、成長和滅亡。 • 她可以被拿來和中東地區的許多考古發現來作對比研究。
如何研讀「舊約」?(2) • 從文學角度入手:舊經有各式各樣的文體,包括:敘事文、詩歌體、預言、智慧書等等,是古代文學藝術的寶藏。 • 因此研讀時,要注意各種文學的特色和格式,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讀。不可以「以不變應萬變」,一律以相同的方式去解讀。
如何研讀「舊約」?(3) • 從神學角度入手:聖經作者寫下經卷是有目的性的,不是單單從事文藝的創作,或者記流水帳而已,因此我們要了解她的寫作目的,又稱為「神學旨趣」,因為這些作品都有信仰上的目的。 • 另外,我們還可以因著聖經的信息連貫,而從中分門別類,找出一些特定的主題來加以研究。
小結:研讀舊要注意哪些事項? • 背景的重要性:歷史&地理&文化 • 文學體裁 • 信仰的啟示與發展
舊約涵蓋的歷史 舊約的歷史年代: 舊約聖經涵蓋了從創世一直到四元前400年左右的救恩歷史,大致可分為三個段落: 1.創世~人類先祖 2.亞伯拉罕~雅各 3.出埃及~被擄
舊約涵蓋的地理 主要包括三大區域: 1.美索不達米亞-兩河流域 2.迦南(巴勒斯坦) 3.埃及
進入舊約書卷 • 書卷的分類 • 舊約39卷,從最早的摩西五經開始,約為主前1300年左右,完成於主前400年前(先知書)。 • 基督教一般把舊約分為三部分:歷史書、智慧書、先知書
1) 歷史書 • 摩西五經:創、出、利、民、申五卷書,是為以色列人先祖的歷史及人類共同祖先的歷史。創世記: 神創造天地、人的墮落、神在墮落人中的揀選工作。出埃及記:以色列人下到埃及受奴役,需要救贖。 神差摩西去拯救。西乃山上, 神將律法教導給以色列人。律法:教導的意思。借摩西將 神的心意啟示出來。十誡。
利未記:出埃及紀二十章到利未記結束,講神的律法。民數記:埃及人漂流曠野四十年。很多人不信 神,犯罪。申命記:摩西教導第二代以色列人 神的律法。約書亞帶領眾人進入迦南地。
其他十二卷歷史書: • 約書亞記:時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分地安居。十二支派各安其所,利未人分居各處教導人遵從 神的話語。 • 士師記:以色列人犯罪而受外邦侵略, 神呼召士師來幫助他們。“士師”就是審判官。以色列人敗壞、受辱、士師來拯救,如此迴圈,在經中有七次記載。 • 路得記:路得是有信心的女子,蒙 神祝福,從摩押跟隨婆婆回來伯利恒,與波阿斯結合,成為大衛的祖先。
撒母耳記:進入聯合王國時期。這時,三個王朝:掃羅、大衛、所羅門。120年左右。“撒上”掃羅,“撒下”大衛,“王上”所羅門。所羅門王時,因其娶許多外國嬪妃,國家道德宗教敗落。王上十二章開始以色列王國開始分裂成南國、北國。南國兩個支派,北國十個支派。南國稱猶大,北國稱以色列。以色列的興衰與其信仰相關。撒母耳記:進入聯合王國時期。這時,三個王朝:掃羅、大衛、所羅門。120年左右。“撒上”掃羅,“撒下”大衛,“王上”所羅門。所羅門王時,因其娶許多外國嬪妃,國家道德宗教敗落。王上十二章開始以色列王國開始分裂成南國、北國。南國兩個支派,北國十個支派。南國稱猶大,北國稱以色列。以色列的興衰與其信仰相關。 • 以斯拉記、尼希米記:以色列人犯罪被擄後回歸。 • 以斯帖記:波斯皇后以斯帖,拯救當時猶太人。
2)智慧書: • 約伯記、詩篇、箴言、傳道書、雅歌。
3)先知書: • 猶太人道德、宗教敗壞,神就差派先知來向猶太人說話。先知書中有 神的警告。也講到未來 神如何拯救以色列人,彌賽亞的到來。 • 大先知書(5卷):以賽亞書、耶利米書、耶利米哀歌、以西結書、但以理書
小先知書(12卷):何西阿、約珥書、阿摩司書、俄巴底亞書、約拿書、彌迦書、那鴻書、哈巴谷書、西番雅書、哈該書、撒迦利亞書、瑪拉基書小先知書(12卷):何西阿、約珥書、阿摩司書、俄巴底亞書、約拿書、彌迦書、那鴻書、哈巴谷書、西番雅書、哈該書、撒迦利亞書、瑪拉基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