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0 likes | 1.17k Views
第一课. 本课提纲. 因明 学与逻辑学、哲学的差异及其在佛教中地位。 印藏汉地因明的历史 及 弘扬 学习因明的必要性及其 学习方法. 1 、何谓“因明”? 2 、因明与逻辑的差异。 3 、因明与哲学的差异。 4 、因明学在佛教中的地位。. 1 、何谓“因明”?. 1 、何谓“因明”? 2 、因明与逻辑的差异。 3 、因明与哲学的差异。 4 、因明学在佛教中的地位。. 因明是“ 推理论证学 ”之意。 “因”指推理论证的“论据”、“理由”,“明”是“学”之意。 因明即量学。. 2 、因明与逻辑的差异。. 1 、何谓“因明”? 2 、因明与逻辑的差异。
E N D
本课提纲 因明学与逻辑学、哲学的差异及其在佛教中地位。 印藏汉地因明的历史及弘扬 学习因明的必要性及其学习方法 1、何谓“因明”? 2、因明与逻辑的差异。 3、因明与哲学的差异。 4、因明学在佛教中的地位。
1、何谓“因明”? 1、何谓“因明”? 2、因明与逻辑的差异。 3、因明与哲学的差异。 4、因明学在佛教中的地位。 因明是“推理论证学”之意。 “因”指推理论证的“论据”、“理由”,“明”是“学”之意。 因明即量学。
2、因明与逻辑的差异。 1、何谓“因明”? 2、因明与逻辑的差异。 3、因明与哲学的差异。 4、因明学在佛教中的地位。 因明: 张三 会死,张三是人,而人都要死之故。 三段逻辑: 人都要死。张三是人。张三会死。 (有法)(立宗) (能立因) 人为什么要死? (大前提) (小前提) (结论)
2、因明与逻辑的差异。 • 西方逻辑与佛教逻辑有天壤之别。 • 能境及所境皆不同: • 西方的哲学家们仅仅依靠五根识以及分别念,最多能认识到事物发展的表面规律; • 依凭内明的智慧抉择万法实相。如大乘中观、三转如来藏将因明作为认识万法实相推理论证的方法。 • 诸法 无自性,离一及多故,如影像。 • 有情 具有如来藏,后来相续中现前大无为的佛功德故。
3、因明与哲学的差异。 1、何谓“因明”? 2、因明与逻辑的差异。 3、因明与哲学的差异。 4、因明学在佛教中的地位。 论议五派:古印度哲学派系中五教派:数论派、顺世派、胜论派、吠陀派和离系派(即裸体派)。他们都用因明来成立他们的观点。 而佛教以因明作为能破的理论来遮破外道哲学派的观点。如《中论》、《入中论》等
4、因明学在佛教中的地位。 1、何谓“因明”? 2、因明与逻辑的差异。 3、因明与哲学的差异。 4、因明学在佛教中的地位。 • 宗喀巴大师将量学因明视为 • 打开佛教教理宝库的金钥匙和明察秋毫的“世间慧眼”, • 是证明佛与佛法正确可信的有力理论武器, • 将量学因明作为佛学的基础课,正式列为显学五部之首。
4、因明学在佛教中的地位。 1、何谓“因明”? 2、因明与逻辑的差异。 3、因明与哲学的差异。 4、因明学在佛教中的地位。 佛经与论典都以三观察而清净,现量、比量、教言量。 如:他妈妈是石女,存在包括一切。
本课提纲 因明学与逻辑学、哲学的差异及其在佛教中地位。 印藏汉地因明的历史及弘扬 学习因明的必要性及其学习方法
因明的历史——印藏汉地的弘扬 因明源于:外道尼耶夜派(正理派) 因明弘扬和发展:陈那论师、法称论师 印度 藏地 汉地 内道的因明学不是从外道演变而来,而是陈那论师根据佛经造了因明的论典。 窥基大师: 因明论者,源唯佛说。
因明的历史——印藏汉地的弘扬 世尊因长爪梵志索论义,预约曰:“我义若堕,我自斩首。” 世尊曰:“汝义以何为宗?” 志曰:“我以一切不受为宗。” 世尊曰:“是见受否?” 志拂袖而去。 • 《十地经》:以水鸟存在了知水的存在等; • 《佛说箭喻经》有人提出十四无记法,《集异门论》“四记问着。一应一向记问,二应分别记问,三座反诘问,四应舍置问。”此四记问已开因明学之开端。
因明的历史——印藏汉地的弘扬 因明是否为佛教的内容呢? 宗喀巴大师 达仓译师 胜幢论师 • 因明包括在内明当中,它是内明学 • 以教证、理证遮破宗喀巴大师的观点 • 又破斥了达仓译师的观点 ◎能无倒通达尽所有、如所有之所知法的自性,并且对究竟安乐——解脱和一切智智之道加以阐述的,称为内明或真实圣法之论典。
因明的历史——印藏汉地的弘扬 因明源于:外道尼耶夜派(正理派) 因明弘扬和发展:陈那论师、法称论师 印度 汉地 藏地 陈那论师 商羯罗主 法称论师
因明的历史——印藏汉地的弘扬 因明弘扬和发展:陈那论师、法称论师 1、陈那论师是二胜六庄严之一 2、陈那论师的著作 3、陈那论师的传记 当年无等大师释迦牟尼佛涅槃以后,在世间当中,又次第涌现出弘扬释迦牟尼佛教法的“六大庄严”论师。
因明的历史——印藏汉地的弘扬 因明弘扬和发展:陈那论师、法称论师 【六大庄严】:三大造论者与三大释论者 【二殊胜】:弘扬戒律的功德光与释迦光尊者 • :有关“六庄严二殊胜”也有不同说法,有人认为 • 无著菩萨和龙猛菩萨为二大殊胜论师, • 功德光尊者和释迦光两位尊者应属“六大庄严”之列。
因明的历史——印藏汉地的弘扬 因明弘扬和发展:陈那论师、法称论师 • 三大造论者
因明的历史——印藏汉地的弘扬 因明弘扬和发展:陈那论师、法称论师 • 解释他们论著的三大论师
因明的历史——印藏汉地的弘扬 因明弘扬和发展:陈那论师、法称论师
因明的历史——印藏汉地的弘扬 因明弘扬和发展:陈那论师、法称论师 1、陈那论师是二胜六庄严之一 2、陈那论师的著作 3、陈那论师的传记 《集量论》 《观所缘缘论》(或译《无相思尘论》) 《正理门论》 《观三时论》 《宗法九句》
因明的历史——印藏汉地的弘扬 因明弘扬和发展:陈那论师、法称论师 1、陈那论师是二胜六庄严之一 2、陈那论师的著作 3、陈那论师的传记 陈那论师:大约公元400年出生,480年左右示现圆寂。
因明的历史——印藏汉地的弘扬 因明弘扬和发展:陈那论师、法称论师 :多罗那他《印度佛教史》记载 陈那论师是婆罗门种姓,幼年时曾学过各种婆罗门及外道论典。后来,他对佛教生起信心,皈依了小乘佛教中的犊子部,
因明的历史——印藏汉地的弘扬 因明弘扬和发展:陈那论师、法称论师 犊子部的观点:人我不是有不是无,一个不可思议的我是存在的。 陈那论师具有大乘种性以及高超的智慧,他听了这些观点后心中不服,虽然没有依止过其他大乘上师,但通过自己的智慧进行观察,始终都觉得我是不存在的。
因明的历史——印藏汉地的弘扬 因明弘扬和发展:陈那论师、法称论师 后来他在修行的中,白天打开窗户一直往外看,到处寻找人我;晚上,在身体的四方点四盏灯,自己在中间裸体而坐,里里外外观察,寻找实有、不可思议的我。
因明的历史——印藏汉地的弘扬 因明弘扬和发展:陈那论师、法称论师 犊子部的论师们问他为什么这样修行? 他说:“上师虽然说不可思议的我是存在的,但我里里外外、白天晚上怎么观察,实有的我始终找不到。” 后来,他依止了世亲论师等,学习大乘论典,通达了大乘人无我的道理。
因明的历史——印藏汉地的弘扬 因明弘扬和发展:陈那论师、法称论师 :《大唐西域记》、《印度佛教史》等记载, 陈那论师开始住在南方一个寂静的森林中,那烂陀寺遭到外道婆罗门的辩论挑战,寺内僧众无法取胜,他们专门迎请了陈那论师。 陈那论师与外道进行了三次辩论,结果大获全胜。
因明的历史——印藏汉地的弘扬 因明弘扬和发展:陈那论师、法称论师 之后,他在那烂陀寺中担任论师职务多年; 此期间,他将班智达们所宣讲的佛法全部记录成文字,共有一百多部论典,大部分存于藏传佛教的《丹珠尔》中,有些因为没有翻译或其他原因而没有流传下来。
因明的历史——印藏汉地的弘扬 因明弘扬和发展:陈那论师、法称论师 后来,他到了印度南方,在一个山洞中造了以《正理门论》为主的一些论典。 根据《大唐西域记》的记载,这是依靠文殊菩萨的加持和山神的帮助而写出来的。
因明的历史——印藏汉地的弘扬 因明弘扬和发展:陈那论师、法称论师 :陈那论师在因明中贡献最大、最具代表性的论著是《集量论》; 其共有六品: 现量品、自利品、观违碍品、他利品、观譬喻品、观能破品。
因明的历史——印藏汉地的弘扬 因明弘扬和发展:陈那论师、法称论师 • 约公元711年,唐代义净法师已经翻译过,但这个译本在汉传佛教中一直没弘扬开; • 八十年代,法尊法师也曾翻译过此论。
因明的历史——印藏汉地的弘扬 因明弘扬和发展:陈那论师、法称论师 :正式造论前,陈那论师首先造了一个顶礼句:
因明的历史——印藏汉地的弘扬 因明弘扬和发展:陈那论师、法称论师 :有关历史中记载, 他在住的山洞门口写了这个偈颂,写完以后他就到城市里面化缘去了。 当时有一个具神通的外道婆罗门杰那波,他把偈颂擦掉了。 陈那论师回来后,就又写了一次,然后又到城市里面去了,
因明的历史——印藏汉地的弘扬 因明弘扬和发展:陈那论师、法称论师 回来时偈颂又被擦掉了。于是,他就在旁边附言道: “如果你是无意当中或者开玩笑、嬉戏而擦掉的,那希望你注意,不要再把此偈颂擦掉,我是有一定目的和必要的,希望你不要这样随便乱来;如果你觉得此偈颂说得不对,想与我辩论,请你现身出来,不要偷偷摸摸地搞破坏。”
因明的历史——印藏汉地的弘扬 因明弘扬和发展:陈那论师、法称论师 然后他第三次写上顶礼立誓句。 婆罗门见到附言不好再擦,等陈那论师返回即与之辩论, 经过长时间的辩论,外道根本无法匹敌;后来他显示神变,喷火烧毁了陈那论师的一些资具。
因明的历史——印藏汉地的弘扬 因明弘扬和发展:陈那论师、法称论师 为此,尊者生起很大的悲观与厌离而欲入灭, 文殊菩萨亲自显现,对其安慰,并说《集量论》必须造,因为它对未来众生有不可思议的利益。 之后不久,陈那论师就完成了这部著名的《集量论》。
因明的历史——印藏汉地的弘扬 因明弘扬和发展:陈那论师、法称论师 造了《集量论》之后,陈那论师的辩论,无论是在印度的内道还是外道面前,都显得极为突出,极具特色, 因此当时人们都称他是“辩论之王”。
因明的历史——印藏汉地的弘扬 因明弘扬和发展:陈那论师、法称论师 陈那论师所造八大论典,以《正理门论》和《集量论》两部为主,其他还有如《观三时论》等。 这八大论典,义净论师翻译的汉译本与藏传佛教的藏译本,在名称和内容上存在着少许差别。 无论何种说法,其代表性的著作是《正理门论》和《集量论》,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因明的历史——印藏汉地的弘扬 因明弘扬和发展:陈那论师、法称论师 1、法称论师的著作 3、法称论师的传记 《释量论》 《定量论》 《理滴论》 《因滴论》 《关系论》 《悟他论》 《诤理论》
因明的历史——印藏汉地的弘扬 因明弘扬和发展:陈那论师、法称论师 1、法称论师的著作 2、法称论师的传记 因明的开端,是从印度陈那论师肇始; 之后不久,这些正法就传到了法称论师的手中。
因明的历史——印藏汉地的弘扬 因明弘扬和发展:陈那论师、法称论师 法称论师:婆罗门家庭中出生。其出生年代,有些说在六世纪,有些说七世纪; 于幼年时,法称论师就已对医学、吠陀学、声明学等内外教共同知识无所不通; 十六七岁的时候,他对佛教生起了极大的信心而皈依佛门。
因明的历史——印藏汉地的弘扬 因明弘扬和发展:陈那论师、法称论师 • 当时,有一个陈那论师的弟子自在军,法称论师在他面前听受了《集量论》。 • 第一次听时,他的水平与自在军就相等了; • 第二次听时,与陈那论师已经基本相等了; • 第三次听时,便能洞察自在军对陈那论师意旨未能通达之处。
因明的历史——印藏汉地的弘扬 因明弘扬和发展:陈那论师、法称论师 法称论师非常雄辩,佛教团体纷纷称其为“辩论牛王” 后来,宾陀山的郁普罗布湿波王作为施主迎请了法称论师,并祈请论师造有关因明方面的论典。 以此为缘起,也为了准确解释陈那论师的观点,法称论师造了七部因明论典。
因明的历史——印藏汉地的弘扬 因明七论 释因明之本体: 圆满完整地宣说因明八事叫【根本论】 释因明之组成部分:部分宣说八事叫【支分论】 故有三本四支之称
因明的历史——印藏汉地的弘扬 因明弘扬和发展:陈那论师、法称论师 • :法称论师造《因明七论》的过程,有让人回味无穷的故事。 • 法称论师依靠国王的恭敬及优厚的待遇,整天都在皇宫里面翻译。 • 有时候,国王为了观察他的心,派公主和美女给他送饭,但是他的心如如不动; • 有时候,她们在法称论师吃的饭菜里面放一些地丁,但他吃的时候根本没有发觉。
因明的历史——印藏汉地的弘扬 因明弘扬和发展:陈那论师、法称论师 • 《释量论》倒数三四颂中,法称论师说: • 现在的很多智者,根本不知道我在论典里面写下了很多的智慧,这个智慧其他人也无法接受领悟,现在它已经融入了我自己,就像所有的河流融入大海,我在因明当中所讲的智慧也全部融入了自己。
因明的历史——印藏汉地的弘扬 因明弘扬和发展:陈那论师、法称论师 • 后来,法称论师将《释量论》为主的《因明七论》,拴在狗的尾巴上。 • 他意思说: • 你们这么多的班智达、这么多的智者,如果不重视如此殊胜的论典,那这个论典也算是不合格的论典。 • 正如这只狗四处飞跑一样,我的著作也将在全世界散播开来。
因明的历史——印藏汉地的弘扬 最早在南北朝时期 真实开端在唐朝:玄奘大师 之后是:窥基大师、义净三藏 近代:太虚大师、杨化群等 印度 汉地 藏地 • 吉迦夜、昙曜、菩提流支、毗目智仙、真谛等译师也翻译过《方便心论》、《如实论》等等; • 包括中观宗的《回诤论》,当时汉传佛教中,也把它当作因明的论典来弘扬。
因明的历史——印藏汉地的弘扬 最早在南北朝时期 真实开端在唐朝:玄奘大师 之后是:窥基大师、义净三藏 近代:太虚大师、杨化群等 印度 汉地 藏地 • ①开创之功当属玄奘大师。 • 玄奘大师在印度求学期间,曾在克什米尔的僧称论师面前,学过一些因明的理论; • 到了印度那烂陀寺以后,他依止了戒贤论师,在其面前反反复复地学习了《集量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