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7

精神醫學面面觀

精神醫學面面觀. 楊克平 耕莘健康管理專科學校校長. 前 言. 心理學 psychology 最早在 17 世紀出現 源自 psyche( 靈魂 ) 以及 ology( 學科 ) 作為一個哲學的主題, 它認為 心靈和身體是分開的個體. 笛卡爾的哲學. 法國哲學家 Descartes (1596-1650) 推論「心靈和身體是分開的,因為如果從身體拿走某樣東西 ( 例如:一隻腳 ) ,沒有任何人被認為是心靈失去的」. Descartes 的哲學是為人所熟知的二元論 心靈不像平常的身體物質一樣存在於空間 它可自行思考,並且擁有目的和自由意志

ing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精神醫學面面觀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精神醫學面面觀 楊克平 耕莘健康管理專科學校校長

  2. 前 言 • 心理學psychology • 最早在17世紀出現 • 源自psyche(靈魂)以及ology(學科) • 作為一個哲學的主題, 它認為 心靈和身體是分開的個體

  3. 笛卡爾的哲學 • 法國哲學家Descartes (1596-1650) • 推論「心靈和身體是分開的,因為如果從身體拿走某樣東西(例如:一隻腳),沒有任何人被認為是心靈失去的」

  4. Descartes的哲學是為人所熟知的二元論 • 心靈不像平常的身體物質一樣存在於空間 • 它可自行思考,並且擁有目的和自由意志 • 只要人們的問題是那些所謂的「靈魂」,那麼,對付這樣的問題就是神職人員領域

  5. 事實 • 精神科醫師自己承認,他們不知如何治療單一心靈問題 • 研究顯示,精神治療失敗率高達99% • 過去40年,在美國政府 所設精神病院死亡人數, 是美國自1776年後戰場上 所有參戰士兵死亡人數的2倍

  6. 精神科治療~電擊療法 • 美國65歲老年人被電擊的人數,比64歲人多3.5倍。為什麼? • 政府給的老年健康保險是滿65歲才給付 • 2005年,美國藥物食品管制局(FDA)報告電擊療法所造成的所造成的巨大傷害 • 病患承受嚴重的燒傷、懷孕婦女流產甚至死亡

  7. 精神科治療~電擊療(con.) • 雖然受電擊的老人,在2年內有幾乎一半會死亡,但精神科醫生在全世界持續給上百萬的人施以電擊 • 殺害人數多達10,000人 • 超過2/3受害者是婦女

  8. 精神科治療~藥物 • 全球已有超過1億5千萬人服用過活化血清素類的抗憂鬱劑(SSRI) • 這些藥是藥品管制局查禁對象 • 它們有引起暴力及自殺的潛在傾向 • 藥物實驗發現,他們比 安慰劑(糖衣錠)好不了多少

  9. 精神科的破壞之路 1700-1800 精神科起源 • 精神疾病早期治療方法與酷刑很難區分 • 病患被囚禁在籠子、地窖或者動物的畜欄內;赤裸裸的用鐵鍊栓在牆壁上,被打又被鞭子抽 • Benjamin Rush美國第一位精神教科書作者 • 他提倡放血、殘酷的抑制使身體某部份起水泡、部分溺斃,例如將病患丟到冰凍的浴缸裡,和早期「電擊」治療

  10. Benjamin Rush, often called “The Father of American Psychiatry,” • …wrote the first systematic textbook on mental diseases in America entitled, Medical Inquiries and Observations upon Diseases of the Mind, published in Philadelphia in 1812. • The book went into five editions through 1835 and served as the major such textbook for almost 50 years.

  11. 精神科的破壞之路 人類之為動物 1879 • Wilhelm Wundt認定人類靈魂「不科學」而棄之不顧 • 馮特理論由19世紀德國經驗學家加以支持 • 很快地被許多學生散步到世界各地 • 很快地,世界各地的心理學家們一直對猴子、狗、鼠類、貓科動物及雞隻進行實驗,嘗試解開人類行為奧秘

  12. Wilhelm Wundt宣稱人類不過是一種動物,提出實驗心理學,作為人類疾病矯治方案

  13. 精神科的破壞之路 根除「不適生存者」 1883 • 種族優生學意指「優良品種」 • 由英國心理學家Francis Galton在1883年創造eugenics,此字源自於希臘文eugenes,意味著 優良血統 • 他鼓勵使用優良人類血統來生育,阻止那些他認為不好的血統擁有孩子 • 同時期Herbert Spencer發展演化心理學 • 認為社會上有許多人在生物學上是不適生存的,只夠格接受快速處決

  14. Francis Galton提出將「最適合的」加以選擇性的培育,將會產生更優越的品種,就如同他身為其中一份子的英國貴族統治階級

  15. 精神科的破壞之路 種族淨化的崛起 1905 • 精神科醫師Ernst Rudin及Alfred Ploetz創立了種族淨化協會,來執行種族優越計劃 • Ploetz建議取消弱者醫療照護,讓他們能夠死淨 • Rudin也成為納粹種族淨化計劃的建構者之一,讓德國民族淘汰它們之中不適生存品種

  16. Alfred Ploetz, 1985《我們種族的健康狀態暨對弱者的保護》 • The Fitness of Our Race and the Protection of the Weak • 他把自己理論命名為Rassenhygiene 種族衛生 • Ploetz公開阻止對弱勢者的醫療照護 • 他所做的事在全球奠定了優生學和種族壓抑的基礎

  17. 精神科的破壞之路 社會上的優生學 1915 • 精神科醫生將優生學提倡為一門「科學」,強制性結紮法案在美國的24個州獲得通過 • 被結紮的人包括罪犯、毒癮患者、瘋癲病人及「白痴」等---通常還包括窮人及文盲 • 在這些法律底下,美國、日本、丹麥、芬蘭及挪威,至少強制性結紮了164,500人

  18. 精神科的破壞之路 恐怖的前奏 1925 • 精神科醫生 Alfred Hoche及德國的司法部長卡爾伯丁,寫下准許消滅不值得生存生命體的批准令 • 爾文鮑爾、尤金費雪及Fritz Lenz寫《人類基因學及種族淨化》,為希特勒種族大屠殺意識形態基礎,並為屠殺百萬人民提供了科學上的辯解

  19. Mein Kampf (My Struggle) • 人類在鬥爭中變得強大,不論他達到了什麼目標,都是由於他的創造力加上他的殘忍

  20. 精神科的破壞之路 休克療法的崛起 1933-1938 • 當醫學在科學上朝向重大的診斷及治療的路途上大步邁進時,精神病學反而發展出如Metrozol休克、胰島素休克以及電擊治療的殘忍治療方法 • 醫生竭盡心力來預防病人癲癇及其他痙孿發生 • 精神病學家卻發明出破壞性方法來引發這些病症

  21. 休克療法 shock therapy • 用藥物或電流誘發休克從而治療某些精神疾病的方法 • 此法起源於當時認為癲癇性驚厥與精神分裂症症狀不能共存...

  22. 精神科的破壞之路 1935 精神外科手術 • 精神外科被宣傳為奇蹟式的治療,它是發展來破壞健康腦組織然後控制行為的 • Egaz Moniz發展腦葉切除術 • 對病人做了12年追蹤報告,結果報告顯示他的病人會舊病復發並且死亡 • Walter J. Freeman發展較不複雜前腦葉切除術 • 執行或監督數千次手術,使病患留下受損大腦,以及殘破生命

  23. 精神外科之父 Egaz Moniz • 提倡最惡名昭彰的精神外科手術-腦前葉切除術

  24. Walter J. Freeman實行第一次腦前葉切除術,利用電擊做麻醉 • 他用一支手術錘用力將冰錐從眼窩骨旁插進大腦中 • 接著攪動冰錐切斷大腦前額葉的纖維 • 這導致不可逆的大腦傷害

  25. 精神科的破壞之路 第一個受害者 1940 • 德國精神科醫生首先對精神失常的人做節育 • 1941年,這個計畫成功的將300,000名被認為是 不適生存的人消滅

  26. 精神科的破壞之路 精神病學家的毀滅之路 1940 • 英國軍方精神科醫師J. R. Rees於1940年6月18日在國家心理衛生院的年度會議演講,將精神醫學的目標描述為對社會的主要區域進行滲透;這些區域包含政治、法律、教會、醫學及教育等 • 隨精神科醫師將自己滲透入政府及軍情系統內,在戰爭那幾年成為精神病學史上成長最快速年代

  27. 精神科的破壞之路 精心策劃的大屠殺 1941 • 完成對德國精神病院所進行屠殺精神病患生產線 • 精神病學家的屠殺技術 • 將完整的淋浴及蒸氣設備,整套搬進德國集中營裡,導致百萬生靈塗炭

  28. 德國集中營

  29. 精神科的破壞之路 破壞其價值 1945 • 精神科醫師G. Brock Chisholm擁護 J. R. Rees在1940年提出總體計畫 • 堅決主張為了防止未來發生戰爭,精神科醫師需要去消滅道德觀 • 為推動這個任務,精神科醫師創造暴力和犯罪上升的道德真空區,以及充斥著一個藥物濫用的社會

  30. G. Brock Chisholm • 顛覆宗教的價值觀,要求精神科醫師將「種族…從善與惡的重大負擔中解放」 • 惡意地霸佔古老宗教的本質 • 精神科醫師漂白其犯罪行為,並將罪(sin)與邪惡定義為心理失調

  31. 精神科的破壞之路 世界心理健康聯盟 1948 • 由Chisholm跟Rees共同創立的全球性組織-世界心理健康聯盟(WFMH) • 推動精神醫學計畫,從那個時候起,WFMH就開始為政府的精神健康政策提出建議,特別是針對增加對精神科醫師及經費需求

  32. 精神科的破壞之路 新的藥物 1954 • Chlorpromazine是由法國精神科醫師Jean Delay 以及Pierre Deniker發現第一個「抗精神病」藥物 • 作用像以化學方法作前額葉切除術,會讓病患安靜且易管理,深得精神病院管理者喜愛 • 爾後當發現療效不可能實現時,精神科醫師和藥廠開始宣傳,精神失常是無法根治,而藥物可以控制住症狀

  33. 精神科的破壞之路 藥害兒童 1955 • Ritalin,跟古柯鹼相同性質興奮劑,在美國得到許可販賣 • 治療兒童過動或是注意力缺失疾患的首選藥物,百萬孩童被要求服用Ritalin • 精神科醫師們宣稱它們很安全 • 然經證實,它們會造成攻擊性、精神異常、自殺及健康危害,諸如心臟病發、中風甚至死亡

  34. 利他林 Ritalin, 興奮劑 • 效果:矯正過度活潑、衝動以及注意力不集中 • 副作用:失眠、痙攣、緊張、沮喪、想自殺 • 這樣的藥物作用多數不清,副作用說都說不完 • 你確定,要讓您小孩要吃這些藥嗎﹖

  35. 精神科的破壞之路 1987 設計過的抗憂鬱劑 • 從百憂解開始的許多新類型抗憂鬱劑,廣告中說它們副作用比之前的產品來的少 • 在接下來15年中,這些藥物被醫師開成處方來治療從嫉妒到冬日憂鬱症的症狀 • 直至2004年關於這類藥物副作用報導比任何其它藥物都多 • FDA以及政府管理部門提出警告,不能把這些抗憂鬱劑開給兒童使用,同時它們也會引起成人自殺念頭

  36. 百憂解, Prozac • 藥名Fluoxetine • 作用 • 血清張力素再吸收抑制劑 • 使血清張力素增加並更容易與其受體作用,達到而調節情緒的作用 • 副作用 • 胃腸障礙、暈眩、噁心、躁動、性功能障礙、睡眠障礙

  37. Ansorge, M. (2004). Early-Life Blockade of the 5-HT Transporter Alters Emotional Behavior in Adult Mice, Science, 306, Issue 5697, 879-881. • 本研究中定期施予血清張力素再吸收抑制劑(似百憂解)幼鼠,在發育為成鼠後,同樣都顯示會產生憂鬱及沮喪異常行為 • 這表示無論是永久或是短期的破壞神經運輸體,都可能對腦部發育,造成影響

  38. 精神科的破壞之路 腦之世紀 1990 • 為了尋求政府金援支柱,提倡~ • 可治療的腦部疾病 • 找不到錯誤的腦部疾病 • 化學物質失衡 • 引領一股國際化精神科藥物銷售的新浪潮 • 這股浪潮在2005年結束前,已達每年760億美元業績

  39. 精神科的破壞之路 以幫助之名行傷害之實 2000 • 在兩百年的歷史軌跡 • 精神科無法確定任何單一心理疾病的原因、或是發展出某種加以治癒的方法 • 相反的,它的治療方法對尋求幫助者造成無數難以承受的痛苦

  40. 省 思 • 如同歷史顯示,今日精神病學的奇蹟新療法將會是明日的災難 • 在精神病學裡,某些狀況是永遠不會改變的---它們的方法會繼續以幫助之名行傷害之實

  41. 為藥瘋狂Your drug may be your problem : how and why to stop taking psychiatric drugs • 作者: Peter R. Breggin/ David Cohen • 譯者: 熊漢昌, 2002, 新新聞出版社 • Peter R. Breggin • 醫學博士,任教於哈佛醫學院,是國際知名的心理療專家 • David Cohen • McGill大學和加州柏克來博士,蒙特婁大學社工教授,專專長心理醫療研究

  42. 警告:精神治療藥物有礙健康 • 導論:什麼是你的最終寄託 • 第一章 開始遠比戒斷容易 • 第二章 精神治療藥物的極限 • 第三章 你的問題可能來自藥物 • 第四章 特定藥物的有害副作用 • 第五章 拒絕藥物的個人與心理因素 • 第六章 為何醫師告訴病人的那麼少 • 第七章 規劃戒斷過程 • 第八章 如何停止服用精神治療藥物 • 第九章 精神治療藥物的戒斷反應 • 第十章 讓你的孩子戒斷精神治療藥物 • 第十一章 瞭解治療師對不用藥的憂慮 • 第十二章 給不主張用藥的治療師之指導方針 • 第十三章 不靠藥物來幫助自己與他人的心理學原則

  43. 總 結 • 精神病學家不但沒有改善社會的心理健康狀態,反而是從它所創造的心理疾病危機裡獲得巨大利益 • 今日精神病學家忙著藉由對腦部進行新型態攻擊,去創造科學進展假象

  44. 資料來源 • 中華國際人權促進會─公民人權委員會(CCHR)(2007年3月1日)‧殘忍的真相 傷害性的精神病學「治療」‧2008年6月4日取自http://209.85.175.104/search • 精神科「死亡工業」手冊‧國際公民人權調查團 • Peter R. Breggin/ David Cohen原著,熊漢昌譯(2002) ‧為藥瘋狂‧ 台北:新新聞。 • Ansorge, M. (2004). Early-Life Blockade of the 5-HT Transporter Alters Emotional Behavior in Adult Mice, Science, 306, Issue 5697, 879-881.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