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 likes | 312 Views
把握 《 方案 》 精神内涵 促进髙职教育健康发展 (ppt). 评估专家组副组长 李迈强. 主要内容. 《 方案 》 出台背景. 《 方案 》 主要特点. 正确处理四个关系. 搞好评估要重视并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前言. 前言.
E N D
把握《方案》精神内涵 促进髙职教育健康发展(ppt) 评估专家组副组长李迈强
主要内容 • 《方案》出台背景 • 《方案》主要特点 • 正确处理四个关系 • 搞好评估要重视并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前言 • 前言 • 2008年4月,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以下简称《方案》),并果断终止了2004年4月颁发的原《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教高厅[2004]16号),标志着我国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深刻理解《方案》内涵,准确把握《方案》的精神不仅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有直接指导作用,而且对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单位:所 增长率:384% 增长率:274% 比例超过51% 12108 2006年 2006年 《方案》出台背景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自1998年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己占据我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 • 截至2006年底全国普通高校1867所,其中高职高专1147所(专科166所,高职981所)占高校总数61.4%,本科院校720所(不含独立学院),高职高专院校数是本科院校数的1.59倍; • 2006年,全国高校招生540万人,其中高职高专280万人,超过51%。 • 自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本专(高职)在学人数共1739万人,其中高职796万,占45.8%。 • 2008年,全国共有高职高专院校1168所,在校生近880万人,占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的47%。 • 98年本科院校平均学生规模4418人,2005年12108人,增长2、74倍;高职高专院校98年平均学生规模1701人,2005年6535人,增长3、84倍,增长速度远远高于本科院校。
《方案》出台背景 注: 数据主要来源:2000-200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教育部)
《方案》出台背景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自成体系,成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 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培养。教学场地主要不在教室而在工厂或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要建立虚拟工厂、虚拟工艺、虚拟实验,以满足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初步形成的类型特征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学校类型定位:应用型高校。 培养目标定位: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服务面向定位:服务地方、服务行业、服务一线、 服务基层。 层次定位:现阶段首先办好专科层次,将来会有高职本科甚至更高层次。 6 教学方法 1 办学指导方针 专业教师要专兼结合,“双师结构 2 学校定位 7 3 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推“双证书“ 8 4 专业设置 针对区域经济发展要求,跟踪市场需求变化,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专业口径可宽或窄,宽窄结合。 专业教师队伍要专兼结合,“双师素质”、“双师结构”,具有实际工作经历,实践教学能力。要建立起新的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 5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方案》出台背景 四年多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为“方案”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2003年开始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促 进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学习和研讨 水平评估是在高职院校迅猛发展的形势下 进行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规范学院管理 • 增加了投入,加快了学校建设步伐; • 增强了质量意识,规范了学校管理; • 促进了新建院校和升格院校的转型,促使学院正确定位; • 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引导高职院校关注并培育自身特色; • 加强了政府宏观管理,促进了高职教育体糸的形成和完善 • 这对于升格、新建的院校如同“及时雨”。随着时间推移,尤其水平评估的开展,对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来说其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主要问题已经不是规范管理,迫切问题是加强内涵建设,克服本科“压缩饼干”现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办出高职特色,增强核心竞争力。因为目标的变化,《方案》不再提供教课书式的、面面俱到的指标体系,也几乎不再设量化指标。而是引导院校“评软不评硬”、“评动不评静”,重在加强内涵建设,而且给予更大探索和创新空间。正是4年多的“水平评估”为“方案”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方案》出台背景 教高[2006]16号文件的颁布迫切需要出台新的人才培养评估方案,以指导高职院校健康发展 •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2006年11月,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16号文件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在我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提出了一系列提高教学质量的方向性、指导性、原则性的要求和措施。16号文件对高职教育发展具有“里程碑”的重大意义,标志着相对于“水平评估”,评估工作的环境、任务、使命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原《水平评估方案》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评估工作的需要,迫切需要制定符合16号文件精神的新的评估方案,以引导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又好又快发展。
三 二 一 《方案》主要特点 • 评估的定位: • 评软不评硬。以教高[2006]16号文件为指导,通过评估引导学校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 评动不评静 • 评估的原则: • 不搞形式。 • 不造假。 • 不影响老师和学生正常教学和实践活动。 • 通过评估引导学校的办学方向和推进教学改革、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 指导思想: • 把16号文件精神体现于《方案》之中,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引导高职院校切实落实16号文件精神,把学校工作重心转移到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上来。 • 推动教育行政部门对高职院校的宏观管理,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最基本的教学质量。 • 形成以学校为核心、以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 主要任务: • 诊断:根据各院校实际情况,围绕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对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 “开方”:帮助学校在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方案》主要特点 五 四 • 指标体系: • 文件依据:新: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旧:关于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教高[2006]2号)。 • 评估主体:新:需求方即主要是学校。旧:评估组织方即专家组。 • 体系结构:新:主要指标-关键要素-重点考察内容。旧:1级指标-2级指标-3级指标。 • 逻辑体系:新:果-因-效。旧:指标要素-逐层分解-由面到点。 • 信息来源:新: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旧:迎评材料。 • 专家组组成:新:高校教育教学专家,行业、企业人员,一线教师。旧:高校专家。 • 双方关系:新:平等、互补。旧:主辅关系。 • 评估结论:新:“通过”和“暂缓通过”两种。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 反馈意见:新:关键要素的分析和改进工作克服瓶颈的建议。旧:现场考察写实。 • 考察时间:新:2至3天。旧:4至5天。 • 手段与方法:新:以深度访谈为主,视实际情况辅以专业剖析、走访、说课、查阅原始资料等方法。旧:查阅资料、实际考察、听课、座谈会、教师学生问卷调查、学生专题研讨会、个别访谈、基本技能和职业技能测试、专业剖析等方法 • 作用与效果: • 以教高[2006]16号文件为指导,通过评估引导学校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职教育正面临一个重大变革期,“这个变革就是由原来的本科的压缩饼干式转变成一个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办学方向转化。”引导学校把注意力集中到深化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上来,并以此带动师资队伍、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校园文化建设与改革以及办学理念、思想观念、管理模式的转变。克服旧方案存在的本科学科化导向和四个情结(优秀情结、专家组主体情结、量化情结和本科情结)。
正确处理四个关系 3 是软件与硬件的关系,更要注重软件建设 1 • 启示: • 软件体现人才培养水平,硬件体现办学的物质基础,硬件是软件的载体,软件通过硬件起作用。 • 软件费力,硬件费钱,软件上水平比硬件改善更难。 • 评估是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不是学校整体建设与工作评估。评估工作是高教司(处)组织领导,所以“评软不评硬”,并非硬件不重要。 • 硬件建设的管理与考核以发展规划司(处)为主。硬件是否达标关系到核定学校年度招生计划,更是教育部对学校亮“黄”“红”牌的主要依据,切不可掉以轻心。软件和硬件要相互依附,协调发展。 • 软件: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内容的内涵建设 • 硬件:办学条件和教学设施。以教育部关于《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规定的高职院校实验、实习、实训场所(含合作共建)及附属用房生均占有面积(平方米/生)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文件规定的高职高专院校五项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和7项监测办学条件指标为主要考察标准。 反馈意见与评估结论的关系,更要注重反馈意见。 正确把握和处 理好几个关系 数据平台与材料资料的关系,更要注重平台建设。 4 2 建设与迎评的关系,更要注重建设 3
正确处理四个关系 • 硬件指标 • 以教育部关于《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规定的高职院校实验、实习、实训场所(含合作共建)及附属用房生均占有面积(平方米/生)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文件规定的高职高专院校五项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和7项监测办学条件指标为主要考察标准。
正确处理四个关系 • 硬件指标 • 说明: • A、生师比指标高于表中数值或其它某一项指标低于表中数值,即该项指标未达到规定要求。 • B、凡有一项指标未达到规定要求的学校,即被确定为限制招生(黄牌)学校。 • C、凡两项或两项以上指标未达到规定要求的学校,即被确定为暂停招生(红牌)学校。 • D、凡连续三年被确定为“黄牌”学校,第三年即被确定要暂停招生(红牌)学校。
搞好评估要重视并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1、深入学习教髙[2006]16号文件精神和教高[2008]5号文件精神,以正确的心态对待评估;(目的、动机、心态、思路) 一是要以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以转变观念、提升理 念为先导学习、理解和贯彻落实“方案”。 二是要紧密结合本校实际,着力解决不符合16号文件精神、不适应髙职教育发展的思想观念、思维定势、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 三是要学习髙职教育理论,探索高职教育规律,把握高职教育有别于学科型本科教育的类型特征。 四是了解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髙职教育的新要求,明确高职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搞好评估要重视并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2、正确理解和把握评估指标体系,重视信息状态采集平台建设; 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信息状态采集平台建设。 平台的作用:评估信息主要来源;学校管理与决策的依据;管理水平提升的基础和载体;教育主管部门宏观管理和指导科学性、有效性的主要渠道。 平台的要求:原始、真实、即时。 平台数据采集、上报时间:根据《陕西肖髙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规定,独立设置的高职髙专院校每年向省教育厅上报状态数据两次。第一次状态数据采集截止时间为上年度12月底,上报时间为2月底之前;第二次状态数据采集截止时间为6月底,上报时间为8月底之前。教育厅每年上报教育部一次,上报载止时间为每年10月31日。
搞好评估要重视并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3、夯实基础,下功夫做好系(部)建设工作; 4、做好评估策划和组织工作; 5、做好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总结、提炼、升华和材料、资料的准备工作; 6、做好专家进校考察的接待和配合工作; 7、做好专家进校考察后的教学整改工作; 8、全员发动,形成合力,做好以评促建的环境建设和氛围营造工作。
谢谢!! 李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