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 likes | 541 Views
口服降糖药的临床应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内分泌科 宁志伟. 控制血糖 ——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降糖药分类:. 种类: -促分泌剂 : 磺脲类和 格列奈类 -增敏剂 : 噻唑烷二酮和双胍类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胰岛素 比较成熟的新型降糖药 GLP-1 类似物 (FDA 已批准 ) (百泌达) DPP-IV 抑制剂( FDA 已批准)西格列汀(捷诺维). 单一干预的降糖效力. DIABETES CARE.2006; 29(8):1964. 单一干预的优缺点. DIABETES CARE.2006; 29(8):1964.
E N D
口服降糖药的临床应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内分泌科 宁志伟
控制血糖——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降糖药分类: 种类: -促分泌剂:磺脲类和格列奈类 -增敏剂:噻唑烷二酮和双胍类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胰岛素 • 比较成熟的新型降糖药 GLP-1 类似物 (FDA已批准) (百泌达) DPP-IV抑制剂(FDA已批准)西格列汀(捷诺维)
单一干预的降糖效力 DIABETES CARE.2006; 29(8):1964
单一干预的优缺点 DIABETES CARE.2006; 29(8):1964
磺脲类 常用磺脲类药物的作用特点
磺脲类药物的选药原则 可作为非肥胖2型糖尿病一线用药 老年患者或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者宜选用短效类 (格列喹酮、格列吡嗪) 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可选用格列喹酮 病程较长,空腹血糖较高的2型糖尿病可选用中-长效类药物(优降糖、格列吡嗪控释片、格列美脲、格列齐特)
磺脲类药物降糖作用的特点 FPG<14mmol/L、有较好的胰岛残余功能、新诊断糖尿病、ICA和GADA阴性的糖尿病患者对磺脲药物反应良好 空腹血糖较高者,降糖幅度越大 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磺脲药物降糖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磺脲类药物可与多种降糖药联合用药 所有2型糖尿病如果单药治疗未能达标或失效可与胰岛素/双胍/胰岛素增敏剂/糖甘酶抑制剂联合使用
格列奈类药物 • 作用机理: • 非磺脲类的胰岛素促泌剂,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降低餐后血糖 • 吸收快、起效快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 • 可降低HbA1c 1.0%~1.5% • 我国上市的有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 • 副作用: • 可引发低血糖,单独应用时,低血糖发生较少,且多轻微,与二甲双胍合用时则需注意避免较重低血糖。 • 低血糖的发生频率和程度较磺脲类药物轻。
双胍类药物 • 药理作用: • 主要是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而降低血糖,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加强外周组织(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 • 可以使HbA1c下降1%-2% • 有使体重下降的趋势 • 可以减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 • 防止或延缓糖耐量异常向糖尿病的进展 • 超重和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高血糖的一线用药 • 有些指南还推荐为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线用药。
双胍类药物 续 • 副作用: • 胃肠道不适 • 低血糖:单独使用不导致低血糖,与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联合使用时可增加低血糖发生的危险性 • 罕见的严重副作用是诱发乳酸酸中毒。 • 使用注意事项: • 肾功能不全(血肌酐水平男性>1.5mg/dL,女性>1.4mg/dL或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1.73m2); • 急性、慢性酸中毒; • 心、肝、肺疾病,伴缺氧、酸中毒倾向; • 严重感染、严重缺氧或接受大手术的患者; • 妊娠。 • 在作造影检查使用碘化造影剂时,应暂时停用 • 老年人使用时应更注意适应症、禁忌症、副作用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 作用: • 主要通过促进靶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 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单独应用可降低HbA1c约1.5-2.0%,与其他降血糖药合用,HbA1c下降更多 • 马来酸罗格列酮可防止或延缓IGT进展为糖尿 • 目前在我国上市的主要有马来酸罗格列酮和盐酸吡格列酮 • 适应症:2型糖尿病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续 • 副作用: • 体重增加和水肿:是常见副作用,与胰岛素联合使用时更加明显 • 低血糖:单独使用时不导致低血糖,但与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联合使用时风险增加 • 近期研究提示此类药物可能增加女性患者骨折的风险 • 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 由于存在体液潴留的不良反应,已经有潜在心衰危险的患者应用该药物可以导致心衰加重 • 有活动性肝病或转氨酶增高超过正常上限2.5倍的患者禁用本类药物 • 有缺血性心脏病者慎用或禁用
α-糖苷酶抑制剂 • 作用: • 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进而改善空腹血糖 • 可使HbAlc下降0.5%~0.8% • 可防止或延缓IGT进展为2型糖尿病,可能降低IGT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α-糖苷酶抑制剂 续 • 适应症: • 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和餐后血糖升高者 • 副作用: • 胃肠道反应 • 低血糖: • 单独服用本类药物通常不会发生低血糖; • 如果出现低血糖,治疗时需使用葡萄糖
α-糖苷酶抑制剂 续 • 禁忌症: • 对此药呈过敏反应; • 肠道疾病:炎症、溃疡、消化不良; • 肾功能减退,血清肌酐>2.0mg/dl; • 肝硬化; • 糖尿病伴急性并发症、感染、创伤、手术;酮症酸中毒; • 妊娠、哺乳; • 合用助消化药、制酸药、胆盐等可削弱α-糖苷酶抑制的效果。
胰高血糖素样肽-1 • GLP-1:以葡萄糖依赖方式促进胰岛素释放,并可抑制胰高糖素分泌,延缓胃排空。 • GLP-1类似物:Exenatide(百泌达) • DPP-4(二肽基肽酶)抑制剂:西格列汀(捷诺维)
ADA/EASD专家共识 首选: 充分验证的核心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 + 基础胰岛素 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 + 强化胰岛素 一经诊断 生活方式干预 + 二甲双胍 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 + 磺脲类a 第1步 第3步 第 2步 次选:尚未充分验证的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 + 吡格列酮 + 磺脲类a 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 + 吡格列酮 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 + GLP-1激动剂b 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 + 基础胰岛素 • 注释: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管理方案;每次就诊时强调生活方式干预和每3个月检测A1C水平,直到A1c<7%,然后至少每6个月 检测一次。A1C≥7%时干预方式应该改变。 • a. 除了格列本脲(优降糖)和氯磺丙脲以外的磺脲类药物。b.关于安全性方面缺乏足够的临床资料。
降糖药应用解析 • 磺脲类 —— 糖尿病治疗必不可少的武器 • 二甲双胍 —— 糖尿病治疗的基石用药 • 磺脲类 + 二甲双胍 联合用药——“黄金组合” HbA1c下降差值1.62%
胰岛素 ± 其他药物) 胰岛素 ± 其他药物) 胰岛素 ± 其他药物) 胰岛素 ± 其他药物) AACE糖尿病血糖控制治疗流程 改变生活方式 HbA1C6.5 – 7.5% HbA1C7.5 – 9.0% HbA1C> 9.0% 未用药 正在治疗 有症状 无症状 单药治疗 两种药物联合治疗 2 - 3 个月 两种药物联合治疗 2 - 3 个月 三种药物联合治疗 AGI α糖苷酶抑制剂 DPP4 DPP-4 抑制剂 GLP-1 肠促胰素类似物 Met 二甲双胍 SU 磺脲类药物 TZD 噻唑烷类 2 - 3 Mos. HbA1C目标 ≤ 6.5% 2 - 3 个月 2 - 3 Mos. 三种药物联合治疗 2 - 3 个月 Adapted and modified from: HelenaW. Rodbard, Paul Jellinger, et al. Endocrine Practice, 2009 Sept/Oct; 15 (6): 540 – 559 www.aace.com/pub/pdf/GlycemicControlAlgorithm.pdf 2 - 3 Mos. 2 - 3 个月
A1C <6.5%治疗吗? • 有些患者需要治疗 • 不推荐胰岛素促泌剂(sulfonylurea or meglitinide/“glinide”) • 双胍、增敏剂、 DPP-4 抑制剂、糖苷酶抑制
二联 • 多数患者双胍是二联基础 • 如果双胍禁忌,可以用噻唑烷二酮类替代,因为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 • 联合的第二种成分是肠促胰岛素类似物、DPP-4抑制剂、格列奈类或者磺脲类 • 建议顺序为肠促胰岛素类似物、DPP-4抑制剂、胰岛素促泌剂,如格列奈类或者磺脲类
三联治疗 • 1. 双胍 + GLP-1 类似物 + 噻唑烷二酮 • 2. 双胍 + GLP-1 类似物 + 格列奈 • 3. 双胍 + GLP-1 类似物 + 磺脲 • 4. 双胍 + DPP-4 抑制剂 + 噻唑烷二酮 • 5. 双胍 + DPP-4 抑制剂 + 格列奈 • 6. 双胍 + DPP-4 抑制剂 + 磺脲
胰岛素 ± 其他药物) AACE糖尿病血糖控制治疗流程 HbA1C目标 ≤ 6.5% 改变生活方式 HbA1C6.5 – 7.5% 单药治疗 2 - 3 个月 两种药物联合治疗 2 - 3 个月 三种药物联合治疗 2 - 3 Mos. 2 - 3 个月 Adapted and modified from: HelenaW. Rodbard, Paul Jellinger, et al. Endocrine Practice, 2009 Sept/Oct; 15 (6): 540 – 559 www.aace.com/pub/pdf/GlycemicControlAlgorithm.pdf
胰岛素 ± 其他药物) AACE糖尿病血糖控制治疗流程 HbA1C目标 ≤ 6.5% 改变生活方式 HbA1C7.5 – 9.0% 两种药物联合治疗 2 - 3 个月 三种药物联合治疗 2 - 3 个月 Adapted and modified from: HelenaW. Rodbard, Paul Jellinger, et al. Endocrine Practice, 2009 Sept/Oct; 15 (6): 540 – 559 www.aace.com/pub/pdf/GlycemicControlAlgorithm.pdf
胰岛素 ± 其他药物) 胰岛素 ± 其他药物) AACE糖尿病血糖控制治疗流程 HbA1C目标 ≤ 6.5% 改变生活方式 HbA1C> 9.0% 未用药 正在治疗 有症状 无症状 AGI α糖苷酶抑制剂 DPP4 DPP-4 抑制剂 GLP-1 肠促胰素类似物 Met 二甲双胍 SU 磺脲类药物 TZD 噻唑烷类 Adapted and modified from: HelenaW. Rodbard, Paul Jellinger, et al. Endocrine Practice, 2009 Sept/Oct; 15 (6): 540 – 559 www.aace.com/pub/pdf/GlycemicControlAlgorithm.pdf
病例1 • 56岁男性,教师。糖尿病史7年,一直应用糖适平治疗,开始每天15mg,一天两次,以后逐渐加量, 15mg,一天三次;30mg,一天3次;45mg,一天3次; 60mg, 45mg, 60mg,一天3次 • 血糖6.12 mmol/L,餐后2h 9.2mmol/L,A1C 一直在6.0-6.5% 之间 • 是否继续用药,长期用一种药是否有何不利影响?是否需要胰岛素治疗。
病例1 • 身高170cm,体重60kg,血压130/90mmHg,UAE 8mg/gCr • 处理:继续用药
病例2 • 79岁 女性,高血压20年,糖尿病史11年,药物治疗5年,曾经应用消渴丸10#,tid治疗,血糖控制可,1月前服药后忘记误服两次,发生低血糖嗜睡被家属发现送急诊,急诊查血糖3.0 mmol/L,经过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血糖上升到9 mmol/L,神智转清,但是几小时后再次下降到2.8 mmol/L,经过住院观察2天后血糖稳定出院。 • 身高155cm,体重55kg,血压150/90mmHg,A1C 6.6%, UAE 400mg/gCr, BUN,Cr 正常范围,TG 1.03mmol/L, LDL-C 1.89mmol/L。拜糖平50mg,tid; • FPG 10.0mmol/L,PBG 15.8 mmol/L
病例2 高龄老年患者; 糖尿病20年,高血压11年; 有严重低血糖病史; 拜糖平不足以控制血糖; 不愿意打胰岛素。 • 糖适平30mg,Tid,监测血糖变化,必要时调整剂量
病例2 • 1月后, FPG 8.0mmol/L,PBG 10.8-15.2 mmol/L,继续用药。 • 3月后, FPG7.7mmol/L,PBG 12.2mmol/L,复查A1C 7.0% . • 未再发生低血糖,血糖尚控制理想
病例2 • 要重视优降糖引起的低血糖,效贼强 • 低血糖持续时间长,要留观的
糖适平 • 对老年人和肾功能相对较差者,安全有效 • 剂量调节范围宽,轻度15mg-180mg/d,每天1-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