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0 likes | 713 Views
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 及临床药学监护.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药学室 张 蕊. 前 言. 癌症与心脑血管疾病和意外事故一起,构成当今世界所有国家三大死亡原因。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癌症高发国 。 抗肿瘤药物可能进入基本药物目录。. 前 言. 杀 灭. 肿瘤细胞. 抗肿瘤药物. 正常细胞. 损 伤. 导 致. 引发不良反应 阻碍疗效的发挥. 前 言. 临床药师的职责 掌握抗肿瘤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 。 协助医生选择适宜的化疗方案 。 跟踪观察并尽力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E N D
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药学监护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药学室 张 蕊
前 言 • 癌症与心脑血管疾病和意外事故一起,构成当今世界所有国家三大死亡原因。 •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癌症高发国 。 • 抗肿瘤药物可能进入基本药物目录。
前 言 杀 灭 肿瘤细胞 抗肿瘤药物 正常细胞 损 伤 导 致 引发不良反应 阻碍疗效的发挥
前 言 临床药师的职责 • 掌握抗肿瘤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 。 • 协助医生选择适宜的化疗方案 。 • 跟踪观察并尽力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内容提要 • 抗肿瘤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 局部反应全身反应 • 临床药学监护要点
局部反应 • 组织反应、坏死以及栓塞性静脉炎。 • 强刺激性药物: 更生霉素 阿霉素 柔红霉素 丝裂霉素 氮芥 光辉霉素 长春新碱 长春花碱 长春瑞宾
血液系统毒性 • 主要为骨髓抑制 :白细胞( 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严重时红细胞也会受到影响。 • 其发生的程度与药物的种类、剂量、疗程及个体造血功能等因素有关。
血液系统毒性 • 骨髓抑制较明显的药物有:多烯紫杉醇、长春瑞滨、伊立替康、丝裂霉素、亚硝脲类、白消安、奥沙利铂、卡铂、吉西他滨、顺铂、氟尿嘧啶、博莱霉素、替尼泊苷、长春地辛、拓扑替康、依托泊苷、阿霉素、吡柔比星、甲氨蝶呤、氮芥、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氟达拉宾等。
血液系统毒性 • 培美曲塞、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 • 干扰素、他莫昔芬 • 少有骨髓抑制的药物:平阳霉素、门冬酰胺酶、长春新碱、糖皮质激素
血液系统毒性 抗肿瘤药物对白细胞的抑制
(一)恶心、呕吐 消化系统毒性 • 恶心、呕吐机制 1. 调控呕吐的部位:呕吐中枢 、化学催吐感受区(CTZ)、肠粘膜 2. 化学递质和相关的受体 :乙酰胆碱、多巴胺,5-羟色胺(5-HT3)、组胺
消化系统毒性 • 恶心、呕吐类型 1. 急性恶心、呕吐: 常发生在化疗后24h内,多静脉给药后1-2h。 2. 迟发性恶心、呕吐: 发生在化疗24h后 ,持续时间长。 (PS:急性恶心、呕吐控制不好,易发生迟发性恶心、呕吐。 ) 3. 条件性恶心呕吐:条件反射
消化系统毒性 • 抗肿瘤药物致吐风险分级
消化系统毒性 • 抗肿瘤药物致吐风险分级
消化系统毒性 (二)腹 泻 • 最常见于抗代谢药,如氟脲嘧啶、甲氨蝶呤、阿糖胞苷等。 • 较常引起腹泻的有更生霉素、羟基脲、柔红霉素、伊立替康、亚硝脲类、紫杉醇、吉非替尼、索拉非尼等 。 • 干扰素和白介素-2 也可引起腹泻。
(三)便 秘 消化系统毒性 • 神经毒性的化疗药物: 长春花生物碱(长春新碱、长春花碱、长春酰胺、长春瑞宾)、依托泊苷和顺铂。 其他如多西他赛、米托蒽醌等也有报告。
(四)黏 膜 炎 消化系统毒性 • 机制:影响增值活跃的黏膜组织 • 一般发生于化疗后5~7 天 • 以抗代谢与抗生素类药物多见 • 首先见于颊黏膜和口唇交接处,对酸性刺激敏感为早期线索 • 易继发真菌感染
(五)肝 毒 性 消化系统毒性 • 肝脏损害的三种途径 直接损伤肝细胞 :大多是特质性的 使肝脏基础病加重:乙肝和丙肝感染 改变抗肿瘤药物的代谢
(五)肝 毒 性 消化系统毒性
心脏毒性 • 以蒽环类抗肿瘤药最为常见 • 心脏毒性分类 1. 急性心脏毒性:在用药后数小时至数天发生,主要为心电图变化 ,是可逆性的 。 2. 迟发型心脏毒性:发生于用药1~6 个月后, 由剂量累积所致,主要为心肌损害而致的心力衰竭。
100 90 80 70 60 50 40 MD Anderson 30 Von Hoff 20 10 0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CHF与多柔比星静脉推注的累积剂量
心脏毒性 • 抗肿瘤药物安全累积剂量 阿霉素:550mg/m2 表阿霉素:1000mg/m2 吡喃阿霉素:900~1000mg/m2 柔红霉素:600mg/m2 儿童<330mg/m2 去甲氧柔红霉素:400mg/m2 米托蒽醌:140~160mg/m2
(一)肾 毒 性 泌尿系统毒性 • 产生的原因 1. 肿瘤细胞在短时间内崩解:形成结晶,引起阻塞 。 2. 直接损害肾脏 • 顺铂是最易引起肾脏损害的药物
(一)肾 毒 性 泌尿系统毒性
(一)肾 毒 性 泌尿系统毒性
(二)膀 胱 毒 性 泌尿系统毒性 • 主要是引起出血性膀胱炎 • 表现为排尿困难、尿频和尿痛,严重时产生血尿。 • 常见药物有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喜树碱等。
肺毒性 • 主要表现为间质性肺炎和肺纤维化。 • 最常见的药物是博来霉素、平阳霉素和亚硝脲胺、丝裂霉素等。
神经系统毒性 • 包括周围神经系统毒性和中枢神经系统毒性 1. 周围神经系统毒性反应:感觉异常、感觉障碍、神经反射减弱或消失、肌无力、肌萎缩、肠麻痹、尿潴留、体位性低血压等。 2.中枢神经系统毒性:躁动、抑郁、嗜睡、谵妄等各种精神症状以及颅神经病变所致视觉障碍、面瘫等。 • 大多与药物剂量相关。
神经系统毒性 抗肿瘤药物引起的神经毒性
皮肤毒性 • 常见的皮肤反应有手足综合征、脱发、皮疹等。 • 手足综合征 卡培他宾和索拉非尼最为明显,脂质体阿霉素也有报道 。
皮肤毒性 • 皮疹 常见于靶向药物如吉非替尼、西妥昔单抗。
皮肤毒性 • 脱发 以蒽环类和植物类药物最为明显。 可逆,通常在停药后1 个月~2 个月内头发就可再生,一般不需做特殊处理 。
局部反应 • 防胜于治 • 控制浓度、滴速 • 采用深静脉置管 • 具有扩血管作用的药物硫酸镁、硝酸甘油、喜疗妥、肝素凝胶等 。
(一)白细胞 血液系统毒性 • 集落刺激因子 当白细胞<3.0时,G-GSF 50μg/d,连用3~5d; 1.0~1.99时,G-GSF 100μg/d,连用5~7d; <1.0时,G-GSF 250μg/d,连用5~7d。 PS:并不能阻止白细胞继续下降 • 其他药物:鲨肝醇、利血生、生白胺及激素类
(二)血小板 血液系统毒性 • 患者教育 • 输注PLT 悬液 •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一)恶心、呕吐 消化系统毒性 • 急性呕吐 1. 高致吐风险:5-HT3受体拮抗剂+地米+阿瑞吡坦 2. 中致吐风险药物: a)蒽环类药物和环磷酰胺联合化疗:5-HT受体拮抗剂+地米+阿瑞吡坦 b)其他:5-HT受体拮抗剂+地米
(一)恶心、呕吐 消化系统毒性 • 急性呕吐 3. 低致吐风险药:地塞米松 8mg 4.极低致吐风险药: a)化疗前不必常规应用; b)对用药后呕吐控制不佳,单次应用地米 8mg,口服甲氧氯普胺或吩噻嗪;
(一)恶心、呕吐 消化系统毒性 • 迟发性呕吐 1. 高致吐风险:地米+阿瑞吡坦 2. 中致吐风险: a)蒽环类+环磷酰胺联合化疗:阿瑞吡坦单药 b)其他:单独应用地米或5-HT3受体拮抗剂 3. 低致吐风险:不推荐常规应用止吐药
(二)腹 泻 消化系统毒性 • 查明腹泻原因; • 进低纤维素、高蛋白食物,补充足够液体; • 避免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 • 止泻药:思密达、洛哌丁胺等; • 必要时静脉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 腹泻次数1 日超过5 次以上或有血性腹泻者应停用有关化疗药物。
(三)便 秘 消化系统毒性 • 适当运动,多饮水,膳食富含纤维,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充分摄入液体; • 缓泻剂或润肠药软化大便; • 控制使用5-HT3 受体拮抗剂的次数; • 必要时通过腹部CT了解肠道情况。
(四)黏 膜 炎 消化系统毒性 • 口腔护理 • 合理调整进食,避免刺激性食物。 • 加强支持治疗,纠正水盐电解质失衡。
(五)肝 毒 性 消化系统毒性 • 监测肝功能指标 • 化疗前查乙肝病毒定量 • 使用保肝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