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X-CT X 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X-CT X 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Computed Tomography. X 线临床应用的历史. 1895 年伦琴 (Withelm Konrad Rontgen) 发现 X 光 三十年代出现 X 线断层摄影 Tomography 1974 年出现 CT ( 断层扫描 ) 1983 年 电子束 CT ( 第五代 CT 机 ) 1989 年出现螺旋 Spiral CT ( 体积扫描 ) 1998亚秒级 CT. CT 诞生.

indivar-sam
Download Presentation

X-CT X 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X-CTX 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Computed Tomography

  2. X 线临床应用的历史 • 1895年伦琴(Withelm Konrad Rontgen)发现X光 • 三十年代出现 X 线断层摄影 Tomography • 1974年出现 CT (断层扫描) • 1983年电子束 CT (第五代CT机) • 1989年出现螺旋 Spiral CT (体积扫描) • 1998亚秒级 CT

  3. CT诞生 1967年,Godfrey N. Houndsfield在英国EMI公司制造了第一始CT机,处理图像近一天时间。扫描人脑标本,能将肿瘤组织和脑灰/白质分开。 1974年,Siretom 颅脑CT扫描机 现代CT机为350ms

  4. CT成像基本思想 • X线管发出细束X线 • X线平移与转动采集数据 • 计算机重建图像 • X线只进入成像层面 • 可测量组织衰减系数

  5. CT总体结构框图

  6. CT扫描目的 通过旋转、平移,获取分析所需的必要投影数据,用于重建图像。

  7. CT历史 • 1971年第一台CT机安装于Atkinson-Morley医院,成像需20分钟,采用微处理器后,时间缩至4分钟。 • 1973年美国 Mayo Clinic 和麻省总医院安装颅脑CT。 • 1974年美国George Town医疗中心工程师Ledley设计出全身CT,76年开始应用。 • 1983年中国研制成第一台颅脑CT • 1990年中国研制成第三代全身CT

  8. CT之父 CT成功应用于临床,值得一提的另一位人物是核物理学家 Cormack (美国Tufts University,出身于 Johannesburg),解决了CT图像重建的数学问题。 1979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破例授予两位没有医学经历的科学家: Godfrey N.Hounsfield Allan Macleod Cormack

  9. CT 优点与局限性 优点: 真正的断面图像(横断面)、密度分辨率 高、可作定量分析 局限性:极限分辨率未超过常规X线检查; 定位:小于 1 cm 的病灶,易漏诊; 定性:受病变部位、大小病程等影响; 不是所有脏器适合CT检查,空腔性脏器(胃、肠); CT只能反映解剖方面信息,几乎无功能和生化信息。

  10. CT 类型 第一代CT 第二代CT

  11. CT 类型 第三代CT 第四代CT

  12. CT 扫描机构

  13. 电子束CT(第五代)EBT 成像时间短,适合动态心脏成像,其它器官图像与螺旋CT相同

  14. EBT : Electron Beam Tomography

  15. EBT 扫描方式:EBT 采用电子束扫描方式 (传统 CT 机采用机械扫描方式) 扫描时间: 50~100 ms 特点:除了传统CT的成像特点外,EBT可用于对血流速度的测定

  16. EBT应用领域 冠状动脉钙化评估 冠状动脉成像 肺部低强度成像 结肠成像

  17. 基本参数:mA率 X线强度,与图像质量、病人照射量、X管冷却时间和寿命有关。高mA率用于需要高吸收部位:大脑、大脑后窝、胸和腰脊椎骨、骨盆和成人。 中mA率用于腹和中隔。 低mA率用于高对比组织,内耳和肺。 图为高mA与低mA对图像影响

  18. 基本参数:KV率 当检查大量吸收(例如骨、肩部、胸和腰脊椎骨、骨盆)解剖区域时,可以使用高kV 或高mA。当选择高kV时,X光变硬,因此X光能更容易穿透高吸收区,相应软X光成分减少(容易被组织吸收,对成像无用)。 对幼儿或造影剂增扫时,使用低kV。

  19. 基本参数:扫描时间 由于运动会造成图像质量下降,如呼吸和心脏动作,对腹、中隔和肺,扫描时间尽可能短。 减少扫描时间,对图像重建,可减少运动伪影。 增加扫描时间,在剂量一定时,可得到较好空间分辨率。有时为了降低mA率,延长X管寿命,也可增加扫描时间。

  20. 基本参数:层厚 层厚选择主要根据得到图像空间分辨或者组织对比度来决定。如: CT高对比:超过100 HU的组织差异。检查内耳时,通过空气与内耳骨的对比,得到最好的空间分辨,一般层厚小于2mm。

  21. 基本参数:层厚 肺CT成像是要求有好的空间分辨率,一般在层厚小于2毫米。 在肝脏扫描中要求有好的组织对比度,采用厚的层面来减少噪声的影响。 但在扫描肝脏和胰时,一般将层厚度从10毫米变成3毫米,改进图像质量,导致噪声增加80%。为了保证图像质量,必然要提高mA率80%或更多,或者加长扫描时间。

  22. 螺旋CThelical CT Spiral CT 螺旋CT对腹部扫描示意图扫描区域为胃,仰卧,手置于头顶。

  23. 螺旋CT(Spiral CT ) • 采用滑环技术,CT能连续旋转 • 采用螺旋扫描(体积扫描) • 图像重建采用图像数据内插法 • 通过图像重建可以获得任意方向剖面像 • 可进行虚拟CT扫描:虚拟肠镜、胃镜等 • 减小部分容积效应的伪影 • 单次屏住呼吸可完成整个部位扫描

  24. 呼吸对图像的影响

  25. 螺旋CT参数 • 螺距(Pitch) X管旋转一周,扫描床移动的距离 • 螺距因子(Pitch Factor) • 螺距与层厚相除所因子:1、1.25、1.5 和 2

  26. 螺旋CT参数

  27. 螺旋CT参数 • 螺距(Pitch) 螺距=螺旋因子x层厚 • 每周成像数=螺距/成像间隔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