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7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2 、着重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辩证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观点; 3 、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 教学要点: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 ■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

inari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3. 教学目的和要求 1、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2、着重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辩证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观点; 3、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

  4. 教学要点: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 ■社会形态发展的一般规律 ■阶级斗争、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人民群众与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5.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6.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划分标准: 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的看法

  7.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社会历史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分水岭,又是人们社会实践中的根本问题,所以它构成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决定 唯物 史观 唯心 史观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决定

  8. 唯心史观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9. 唯心史观 共同本质: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主要表现形态: 以“神意”或上帝为最高主宰的神学历史观(如宿命论)  主张精神或观念是历史本质的历史观(如唯意志论)

  10. 1、唯心史观主要缺陷 第一,至多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探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和经济根源。从而,把社会历史看成精神发展史,根本否定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第二,只看到少数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没有看到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决定作用。

  11. 唯心史观的产生并在社会历史领域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主要原因唯心史观的产生并在社会历史领域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主要原因 认识根源:社会历史现象与过程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很容易使人们在考察它时只看到人的意志、思想和动机,特别是活跃在前台的杰出人物、重要人物的意志和动机,而忽略其背后的深层原因。 社会历史根源:在社会化大生产出现以前各个民族、国家生产规模比较狭小,之间缺乏紧密联系,社会进程缓慢,限制了人们的眼界。 阶级根源:剥削阶级为维护其统治,总是不愿面对历史发展的真相,却竭力去歪曲这种真相。

  12. 2、唯物史观 • 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 认为社会历史发展也有其客观规律; • 既承认英雄对历史地推进作用,又强调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13.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就是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1) 地理环境及其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

  14. ①地理环境的含义 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处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壤、地形地貌、矿藏和动植物分布等等。

  15. 大气圈 大气圈是指从地球表面到几十公里以至1000公里的高空覆盖着的由多种气体组成的大气层。

  16. 水圈 水圈是指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洋、江、河、湖沼、地下水等。

  17. 岩石圈 岩石圈包括岩石和地表的岩石经过长期的浸蚀和分化作用逐渐形成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壤。

  18. ②地理环境的作用: 第一,地理环境提供社会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来源。

  19. 生态资源

  20. 生物资源

  21. 矿物资源 青岛盐场

  22. 第二,地理环境通过对社会生产的不同影响,对社会的发展起加速或者延缓的影响作用。第二,地理环境通过对社会生产的不同影响,对社会的发展起加速或者延缓的影响作用。

  23. 空气污染

  24. 水资源的破坏

  25. 第三,地理环境给不同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特色。第三,地理环境给不同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特色。

  26. 第四,地理环境影响人们社会活动的展开。

  27. 孟德斯鸠 地理环境决定论 气候的权力强于一切权力。热带民族的懦弱往往使他们陷于奴隶地位,而寒带民族的强悍则使他们保持自由的地位,所有这些都是自然原因造成的。 气候、食物、土壤和地形是决定人类生活和命运的四个主要因素。

  28. 地理环境对民族性格的影响 • 鲁迅说:“北人的优点是厚重,南人的优点是机灵,但厚重之弊在愚,机灵之弊在狡。” • 王国维对南人和北人的评价是:“南方人性冷而遁世,北方人性热而入世,南方人善幻想,北方人重实行。”

  29.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第一,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第二,地理环境只有通过生产过程或生产方式才能对人类历史发生作用。 第三,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受社会因素,主要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

  30.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就是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1) 地理环境及其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 (2)人口因素及其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

  31. ①人口因素的含义 是指人口的数量、质量、构成、分布密度和增长速度等。

  32. ②人口因素的作用 第一,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

  33. 第二,人口状况能够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34. 人口决定论 人口是决定社会性质和社会制度更替的根本原因。 马尔萨斯 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生活资料是按算术级数增长。

  35. ③人口因素作用的性质 第一,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36. 第二,人口因素不决定一个国家社会制度的变革。第二,人口因素不决定一个国家社会制度的变革。

  37. 第三,人口因素只有通过生产方式和生产过程,才能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第三,人口因素只有通过生产方式和生产过程,才能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

  38.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就是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1) 地理环境及其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 (2)人口因素及其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 (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及其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

  39. ①生产方式的含义 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的获取方式。 其物质内容是生产力,其社会形式是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力 生产方式 生产关系

  40. ②为何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 首先,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其次,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最后,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41. 首先,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首先,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工业 科技 农业 商业 军事

  42. 其次,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其次,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基本制度 社会存在和发展 阶级结构 生产方式 决定 政治观点 法律观点 道德观点 发展水平

  43. 最后,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最后,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封建社会

  44.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 2、社会意识

  45. 2、社会意识: (1)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机构,根据不同角度可以将意识划分为: a.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b.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c.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即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

  46. 社会意识结构图 政治思想 法律思想 道 德 宗 教 艺 术 自然科学 技术科学 管理科学 语 言 学 逻 辑 学 社会意识形态 社 会 意 识 非意识形态

  47.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的产生要以社会存在为物质基础; 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More Related